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宋明理学■考试大纲宋明理学■知识梳理(1)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②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益趋于融合,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性的新的儒学体系,唐宋之际,“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③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④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⑤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2)内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同点相同点对世界本原的看法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心”是万物的本原;①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是对孔孟、董仲舒等儒学的发展;②都承认理的存在;③都是唯心主义思想;④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遏制人的自然欲求;⑤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求知方法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理”的存在;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来体验天理;哲学范畴程朱理学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恩想。(3)影响:①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重点突破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为什么会动摇?唐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动摇原因: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汉代儒学自身的局限:如粗糙的天命思想“三教合一”的原因:第一,儒、佛、道三家的理论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第二,唐朝建立以后,儒、佛、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教之间的交流密切;第三,统治者鼓吹三教调和之风,以利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巩固政治统治。2、王阳明主张以心学更新儒学的原因是什么?明初,程朱理学被确立为统治思想,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丧失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明中叶,社会矛盾尖锐激化,社会动荡,明朝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等学者认为社会的动荡是因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专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2.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4.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5.《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朱熹提倡格物致知,以下符合其本意的解释是A.“在即物而穷其理也”B.“宇宙便是吾心”C.“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总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8.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格物才能穷其理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9.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10.温州籍国学大师南怀瑾(1918—2023)曾自撰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据此判断要想成为“国学大师”,必须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②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大教,谙熟天文地理③熟知古今历史,精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④会说百种方言,深得老百姓爱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王守仁12.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A.《春秋繁露》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四库全书》二、非选择题13.(13分)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材料二《清明上河图》局部:“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突火枪罗盘针毕昇与活字印刷术材料三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手。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5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工业化:制瓷业发展。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1分)商业化: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