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讲座4-光现象_第1页
初中物理竞赛讲座4-光现象_第2页
初中物理竞赛讲座4-光现象_第3页
初中物理竞赛讲座4-光现象_第4页
初中物理竞赛讲座4-光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澄池杯讲座(四)光现象复习: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1)自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2)人造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运用于红外线遥控,红外线遥感(探测);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消毒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7.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11.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13.球面镜包括(1)凸面镜(凸镜):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属虚焦点。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2)凹面镜(凹镜):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一、概念释疑1.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2)光和声音不同,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C=3×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光的反射(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要理解“三线两角”的概念:①“三线”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实际并不存在)。“三线”不仅“共面”,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此与任一条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只有一条,而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表面上某一点的入射光线有无数条.②“两角”是指反射角和入射角.注意因果关系,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③光线垂直射到物体表面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0,这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反射光线的方向和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反.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无论发生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例如以下2种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的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为什么而玻璃黑板用久了会“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3.平面镜成像(1)实像与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在光屏上看到,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如“水中月”“镜中花”等.(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成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②像和物大小相等。

所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虚像的大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远近无关.二、竞赛技能解析1、影什么是影?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就会在障碍物的后方留下一个光不能到达的区域,这个区域和障碍物的轮廓类似,这就是物体的影.①日食、月食的形成形成影子是形成日食、月食前提.如图是月球(或地球)的影,当地面上的人恰好在月球的本影内时,太阳光就完全不能进入人的眼睛,就看到日全食;当地面上的人恰好在月球的半影内时,只有部分太阳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就只能看到部分太阳,这就是日偏食;若地面上的人恰好在月球的伪本影内时,只有外圆环太阳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就只能看到外圆环太阳,太阳中间部分看不到,这就是日环食.在晚上若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内,就不会有光照射到月球上,也就不会有经月球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即看不到月球,这就是月全食;若只有部分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太阳光照射到没进入地球影子内的那部分月球上时,这部分月球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看得到月球的这一部分,进入地球影子内的那部分就看不到,这就是月偏食;因为月球经过处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故不会发生月环食.②影的运动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物体的影也是运动的,如何寻找物体影或一部分物体的影的运动规律呢?首先画出光路一成影图,然后利用几何知识求出影子的运动规律,最后将整个物体的影子看作是部分物体(如人头)的运动距离,就找到了部分物体的影的运动规律.③影长和范围的计算:几何+代数2.小孔成像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仅与物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可以用光路图来研究小孔成像,如图.由左图可以看出,当光屏放在A、B两处时,都能接收到像,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个数不唯一.光屏和小孔的位置不变,物体由C位置移到D位置,光屏上的像变小;物体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光屏由A位置移到B位置时,光屏上的像变大,所以像的大小由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即物距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即像距共同决定.像的亮度由成像的光的多少决定,成像光多,像就亮,否则就暗,而像的亮度随物体的亮度和像的大小而变,同一物体成的像越大,成像的光越分散,所以像也越暗.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反射光线会经过入射点和像点,如果人要看到物体的像或画出经过某一定点的光线,那么这条反射光线还会经过人眼或定点,也就是说会经过两个点.利用反射光线经过像点、定点或人眼这两个点,可以在不知道入射光的情况下确定反射光的方向和入射点的位置,如图.这个光路有很多的应用,如照出人的全身像需要的镜子的最小高度和宽度;在墙上什么位置反弹时才会让小球经过空中某一点;打台球时母球在球台边沿哪里反弹,才能击中球台中间的彩球;光源被障碍物挡住,那么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照亮多大的区域;人眼位置确定后把镜子的哪个区域挡住,就不能看到点光源经平面镜成的像等等.

4.像光的每个传播规律都能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水面、球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水中的物体的像和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这些成像的规律都可以用光路图来研究它,平面镜成像以点光源为代表,画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其交点就是像;球面镜用三条特殊光线(即经过法线或者说过球面球心的光线沿原路返回,经过主光轴的光线反射后经过焦点,经过焦点的光线反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来作图;透镜成像也可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既可以用光屏接收也可以在光线经过的地方用眼睛看;虚像是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接收,只能在光线经过的地方用眼睛看,成实像时若光屏不在像的位置上,而在像位置的前或后,则光屏接收的像是模糊的,不清晰;若成像的光多则像的亮度大,成像光少,则像较暗.像的模糊与否,亮度情况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例1发生日偏食的时候,我们在大树下的地面上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面上的亮斑,其形状是()A.圆形的

B.月牙形C.树叶形状D.各种形状解析:本题考的是光的直线传播中,小孔成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抓住小孔成像的规律.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且像与物相.由于发生日偏食,那么照在树上的所有阳光只是太阳的一部分产生的,其形状是月牙形,经树叶与树叶之间的小孔后,成一与月牙形太阳相似的像,而与小孔形状无关,所以地面上的亮斑是月牙形的,故选B.例2有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着,如图所示,镜前有一个物体S,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在两平面镜中可以看到该物体的像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S解析:本题是平面镜组合的问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抓住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一规律.物体经水平平面镜成虚像S1,经竖直平面镜成虚像S2

,虚物S1,经竖直放置平面镜成虚像S3,虚物S2经水平平面镜成虚像S4,但S3与S4重合,所以可以看到的像为3个.S1S2S3(S4)【题型及解法归类】1.光的传播过程中的光路问题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这一规律,画出光路图,由几何知识求解这类问题.赛点1影的运动例1可视为点光源的灯S距地面高度为H.高为h的人在路灯下的水平路面上以速度v匀速行走,那么,人的头在地面上的影的移动速度是解析:如图2所示,人从位置A以速度v行至位置B时,人的头在地面上的影就从C’移到D’,若人行走的时间为t,人的头在地上的影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据题意有:AB=CD=

vt,C’D’=v’t,∆SEC与∆SOC相似,∆SCD与∆SC’D’相似解得:例2

路灯高度为6.8米,人的高度为1.7米,当人行走时,头顶的影子在地面上以1m/s的速度匀速移动,则()A.人不可能匀速行走;B.人以0.75m/s的速度匀速行走;

C.人以4m/s的速度匀速行走;D.人以0.25m/s的速度匀速行走.【切题技巧】如图,O为路灯,BD表示人,当人在A点时,人头的影也在A点,当人运动到B位置时,人头的影运动到C点,所以在此过程中,人运动的距离为AB,头顶的影运动的距离为AC.B【借题发挥】综上所述:在路灯下,人若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人头的影也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影的长度会均匀增加,与人运动的速度成正比.【拓展】当你背着路灯匀速行走时,定量分析你的身影长度的变化规律?影长增加的速度与人行速度成正比赛点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例3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A.0.5R B.R C.2R D.4R【切题技巧】如图,假设正圆形为地球的赤道,箭头表示太阳光,人最后看到太阳时人位于光线和赤道圆的切点,即刚好在A点,日落后4小时即地球转过60°,人站的A点转到B点.必须有太阳光照亮卫星并经它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卫星,所以人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说明卫星不仅在赤道上空而且在太阳光线上,即在图中光线AD和OD的交点处的D点(求的是距离地面的最小高度,所以光线AD和赤道圆相切).在△OAD中,∠DAO=90°,∠DOA=60°,∠ODA=30°,所以OD=2OA=2R,即DB=OD-OB=2R-R=R.B【借题发挥】看到一个物体必须有从物体来的光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落日说明太阳光中与地面相切的那条光线刚好进入人眼,即图中的A点处,若人的位置向左偏离A一点,就没有太阳光进人眼,此时相对于人来说太阳已经落山了.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必须有光照到物体且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空中的卫星,应该有太阳光照到卫星上.【同类拓展】早在公元前305年,著名天文家埃拉托色尼就已经测量出了地球的周长,与现代科学公认的地球周长的真实值相差不到0.1%.他在研究中发现,每年夏至这天,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正午的太阳光正好直射到城内一口深井的底部,而远在S千米以外的亚历山大城,夏至这天正午的太阳光却会使物体在地面上留下一条影子,他测得太阳光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由此得出地球的周长为()B赛点3反射光的转动和光速的测量例4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依次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θ=45°且每秒钟扫描48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是个_______,是_______转/min.【切题技巧】扫描的范围θ=45°,则镜子转过的角度为45°/2=22.5°,即每个小镜子在镜鼓上所占的圆心角为22.5°,则反射镜面数目n=360°/22.5°=16.每秒钟扫描48次,镜鼓上共有16面镜子,那么每秒钟镜鼓需转3周,则镜鼓旋转的转速v=

=180r/min.16180【借题发挥】镜面不动,入射光旋转一个角度θ,由于法线不动,所以反射光也转动一个θ角;若入射光不动,镜面旋转一个角度θ,由于法线也旋转一个角度θ,所以反射光转动的角度为2θ.【同类拓展】用旋转八面镜法可以测量光速,实验装置如图,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就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s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到发光点S,由此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

c=4Ln0

B.c=8Ln0

C.c=16Ln0

D.c=32Ln0

C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若物与镜间距离变化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随着变化,可用运动学规律辅助求解。赛点4平面镜的观察范围例5如图所示,人的眼睛在什么范围内能看到镜前发光点S在镜中的像S’?若S向平面镜靠近,范围变大还是变小?若物点以大小为V

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上远离,则像相对于物的速度大小为多少?分析和解:先根据对称性画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再画出边界光线的入射光线SM和SN,及其反射光线MA和NB,则在MA和NB所示范围内都能看到S点的像S’。由以上可以判断,S向平面镜靠近时,所求范围变大。若S垂直向上以速度V远离平面镜,则像也以大小为V的速度远离平面镜,所以像相对于物的速度大小为2V。例6如图中C是一口水池,地面ab、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是高为10米的电线杆,ab=4米,bc=2米,cd=2米,立在d点的观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距地面高为1.5米,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A.4.5米

B.6米

C.3米

D.1.5米

【切题技巧】如图乙看到的范围由水面最边缘的b、c反射的进入人眼的光决定的,这两条反射光bd‘和cd’对应的入射光分别来自于电线杆上的Q、P两点(它们对应的像点为Q‘,P’).由成像原理和几何知识可知:△aQb∽△dd‘b,△aPc∽△dd‘c。解得aQ=1.5m,aP=4.5m,

则只能看到电线杆中间QP=4.5m-1.5=3m长一段.

【借题发挥】知道点光源和光经过的定点(人眼)来寻找入射点的位置,应用的知识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先作出点光源的像,然后连接像和定点来确定反射光,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连接点光源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这就是根据像作光路图的方法。所心作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有两种方法,即根据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根据像作光路图.【同类拓展】如图,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S为a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右方X轴上由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长度为多少?当点光源沿x轴向右移动的距离为多少时,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照亮部分将消失?0.5a赛点5光在相交的平面镜中的反射和成像个数例7

如图甲所示,两平面镜夹角为60°,OS为角平分线,某人站在p点,则平面镜M内此人所成的像的个数是()

A.2个B.3个

C.5个

D.6个C切题技巧:入射的光一部分直接射到M上,我们称之为A光束,另一部分直接射到N上,我们称之为B光束.直接射到M上的A光束,经过M第一次反射形成像A,这些反射光射到N上,在N上经过第二次反射形成像A’,经过N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再射到M上,经过第三次反射形成像,如此类推,每次反射成一个像,那么到底能进行多少次反射,能成几个像呢?如图,只要成像还在下一个反射镜子的正面,就能继续成像,但若到了下一个反射镜子的反面.即像和O的连线与下一个反射镜子的夹角大于180°,则反射和成像就停止了.直接射到N上的B光束的成像情况与A光束的成像原理和成像个数的判断方法完全一样。A光束的成像:SO与M夹角30°,成第1个像;S1O与N夹角90°,成第2个像;S2O与M夹角150°,成第3个像;S3O与N夹角210°,夹角大于180°,不成像,共成3个像。B光束的成像:SO与N夹角30°,成第1个像;S1‘O与M夹角90°,成第2个像;S2’O与N夹角150°,成第3个像;S3‘O与M夹角210°,夹角大于180°,不成像,共成3个像。从图上可以看出,S3和S3‘重合,所以一共成5个像。【借题发挥】如图丙,按照上面的分析方法,A光束的成像个数n1满足的关系是(n1-1)θ+a<180°;B光束的成像个n2满足的关系是(n2-1)θ+β<180°,若180°能被θ整除,则n1和n2中有一个像重合,总成像数为n1+n2-1;若180°不能被θ整除,总成像数为n1+n2.【拓展】如图所示,光滑桌面上放有两个光滑固定挡板OM、ON,夹角为60°。角平分线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P和Q,某同学给小球P一个速度,经过挡板的一次或多次反弹后恰能击中小球Q,假如不允许小球P直接击中Q,小球的大小不计,也不考虑P球击中O点时的情况,该同学要想实现上述想法,可选择的小球P运动的路线有()A.2条.B.4条.C.6条. D.8条.B赛点6光在相交的平面镜中沿原路返回例7如图,两个很大的平面镜,其夹角为a=5°,当一束光以与A镜成β=30°的方向向B镜入射时,则光束会在两镜间共经过_______次反射.【切题技巧】只有光在某次反射时入射角等于0°,光才能在两相交的平面镜中沿原路反射回来,当一束光入射到B镜时,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55°,在A镜上第二次反射的入射角为50°,再在B镜上第三次反射的入射角为45°,下一次反射的入射角比前一次的入射角减小5°。所以向角内传播时入射角分别为55°,50°,45°,40°,35°,30°,25°,20°,15°,10°,5°,0°,然后再沿原路返回,入射角分别为5°,10°,15°,20°,25°,30°,35°,40°,45°,50°,55°,共23次反射.23【借题发挥】做这类题时的常见方法是:首先,找到入射角变化的规律;然后直接用计数的方法找到反射的次数就行了。光每经过一次反射后,下一次入射角就减小一个大小等于两镜夹角的角度a,所以反射次数由a、β的值决定,当然也有可能入射角永远不等于0°,那么光在这样的两块相交镜间就不能沿原路反射回来。问题:原路返回的条件是什么?【同类拓展】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A.20° B.15° C.10° D.5°A第二部分:经典竞赛题解析1.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电器的开启与关闭。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来鉴别钞票真伪,所以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传递信号来遥控的,所以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C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两者的特点不同.

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因为卫星距地面的距离非常远,因此,无法通过照片直接看清焚烧源、烟雾,也不能通过颜色来准确判断焚烧源.

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弱不同,卫星遥感和红外线夜视仪都是利用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

卫星遥感是利用了任何物体都能发出不可见光,通过感知红外线来工作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D2.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树影婆娑解析: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

毕业合影是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在底片上所成的实像,

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树影婆娑是光的直线传播。B

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倒影: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合影:是用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透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正确理解“影”的含义,要把这些影的实质弄清,掌握好光学的三个原理:直线传播原理、反射原理、折射原理.下列成语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管中窥豹C.一叶障目D.镜花水月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⑴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⑵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⑶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管中窥豹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一叶障目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3.电视机的开启关闭及频道选择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解析:

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红外线。

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B4.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时,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案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A.把台灯换成吊灯B.把台灯放在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解析:

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一般是由于台灯可能正好在人的正前方,从而有较强的反射光朝人反射,如将台灯移到人的侧旁,即可避免这种现象。通常人以右手写字,则应以台灯移到左臂外侧最好。如果台灯移到右臂外侧时,右手的影子将落到纸上,影响看书写字。C5.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鱼和白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白云分别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虚像解析:人向池塘中观察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观察到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6.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和否认。从物理学角度看()A.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B.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C.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D.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解析:

“白纸黑字”从物理学角度看是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看见”了黑字是因为眼睛没有看见任何光线由那里发出或反射出来。黑色是吸收所有光的,不反射任何光。D光的反射多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两块90°放置的平面镜,能成多少个像?光的反射多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多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多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推广至一般:两个平面镜相互之间夹角为,平面镜所成像的数目为n-1个,n由下式求得:(360/)=n+x,x为小于1的数当=90时,可得3个像。思考题:当=60时,可得几个像?7.如图所示,平面镜M1和M2的夹角为60°,物点S经这两块平面镜所成的清晰像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S经M1成的像S1,再在M2中成像S2,S2又在M1中成像S3…直至成像重合为止,再减去与物体S位置重合的一个像即得.

解:两个平面镜互相成像,所成像将360°角分成几个均等的区域,呈放射状,出现的像就在每个区域上面,所以,成像的个数是: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D8.如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A.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关系都是一致的;B.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都是相反的;C.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一致的,而左右关系是相反的;D.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相反的,而左右关系是一致的;解析:

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A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光线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下面这块平面镜对称,所以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关系都是一致的.9.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出.当舞台上方的红色追光灯照射到她时,观众看到她一身艳丽的红色服装;当灯光操作员改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观众看到她的上装为绿色而裙子为黑色.那么,这位演员服装的实际颜色是().A.上装和裙子都是红色B.上装和裙子都是绿色C.上装为绿色,裙子为黑色D.上装为白色,裙子为红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用红色追光灯照射到她时,观众看到她一身艳丽的红色服装,说明她的服装可能是白色或红色;

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观众看到她的上装为绿色而裙子为黑色.说明她的上装为白色而裙子为红色,D

10.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B.玻璃上不同部位的透光程度不同C.玻璃上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

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同

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玻璃上不同部位因厚度不同对光的折射情况不同.

隔着窗玻璃看,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说明玻璃上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C11.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某同学发现遥控器不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对着房中某些物体,按一下按钮,有时竟然也可以控制电视。这是因为()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发生了反射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可以沿任意曲线传播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会自动拐弯D.这种情况纯属偶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A

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房中某些物体按下按钮,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形式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

照射到物体上的红外线发生反射,反射后的红外线对准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12.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闪光灯的光比投影仪的光强,白光盖过了投影仪的光.就像白天看星星一样,看不到的.银幕反射彩色的光本来就是漫反射,光很弱.如果用闪光灯,银幕反射白光强度大,只拍出白色银幕或者上面的污点.彩色图片被冲淡,拍不出了.

投影仪投影彩色幻灯片时,是投影仪将彩色幻灯片成像在银幕上,即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不同位置处有不同的彩色光,发生漫反射,使银幕前的观众看到银幕上各处的色彩不同而构成一幅与幻灯片相似的彩色画面。

A

若拍摄时采用闪光灯,则银幕将闪光同样予以反射,而闪光灯的闪光为白色光,它均匀地照射到整个银幕上,这样会冲淡银幕上原来画面的对比度,是原来的画面模糊不清。

若是闪光灯的光强度比幻灯片投射光强度强很多时,则将会原来的画面基本看不出来,整个银幕几乎成一片白色,而白色中倒会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呈现出来,选项A正确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

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

银幕上的黑色的字和纸条实际上就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好.13.有茶色玻璃的汽车内的人能看到车外的人,而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⑴车外射入的光线要被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车内的人受到较弱的光照射;⑵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⑶车内比车外暗,车内人的瞳孔张开得比车外大。

A.只有⑴⑵B.只有⑴⑶C.只有⑵⑶D.⑴⑵⑶

车外射入的光线要被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车内的人受到较弱的光照射,使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

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使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A14.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延后B.将提前C.不变D.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解析:由于大气的折射,我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实际上太阳还处于地平线以下,所以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将延后,

若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太阳光将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地球是圆形的,所以只有太阳升到某一位置时才能观察到;

而正因为地球表面上有大气层,太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能够提前观察到;

所以如果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时的情况相比将延后.A15.刘文同学发现浙北大酒店的大门是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刘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刘文同学根据探究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出红外线信号,当此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分析:A.玻璃板滑向门时,也会有声音的发生,但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声控装置.B.玻璃板也会辐射出红外线,但门没有打开说明不是探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的.CC.若是自动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玻璃会穿透过去,反射回来的是非常少的,但足球和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是比较多的,因为红外线是不能穿透足球和人.自动门就可以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

D.玻璃板也可以通过空气给自动门一个压力,但玻璃板滑向自动门时,自动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空气压力来实现自动开闭的.故选C.16.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医院里常按图1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是()A.5m

B.2m

C.3m

D.4m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视力表所成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人距平面镜2m,则人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人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故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视力表所成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是3m。C

1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红一直不明白: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后来通过“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

)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工具,光信号是经多次反射能从光纤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的.

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类似于平面镜),所以光经多次反射能从光纤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而不是经过折射,也不会像电流和水流一样,因为激光方向性好,不会弯曲.A

今年7月2l

日,北京等地遭遇了61年来最强暴雨,造成部分楼房倒塌.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救工作,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其中使用的“可视生命探测仪”利用光纤把细小的摄像探头深入废墟的缝隙中,光信号在光纤内多次

(反射/折射)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在显示屏上可以把废墟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光纤是利用光的反射及光可以传递信息的原理做成的,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光可以在光纤中经过多次反射,最终传递到另一端,“可视生命探测仪”就是利用该原理把废墟中的情况反映出来的.反射可视生命探测仪

18.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A.20°B.15°C.10°D.5°

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可以确定每次入射时入射角与两个平面镜夹角θ的关系.

光线原路返回的含义:必须是经过多次反射后,最后的一次入射是垂直于其中的一个平面镜,即入射角等于零.

画光的反射光路图,由图知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θ;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2θ;第三次的入射角为:90°-3θ;第N次的入射角为:90°-Nθ.

的入射角为零∴有

90°-Nθ=0,要想延原来光路返回需要光线某次反射

由于N为自然数,即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20°A19.如图所示,P是一个光屏,屏上有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Q是一块平面镜,与屏平行放置且相距10厘米。O1、O2

是过圆孔中心O垂直于Q的直线,已知P和Q都足够大,现在直线O1O2上光屏P左侧5厘米处放置一点光源S,则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屏上形成的亮斑面积为()A.3π/320米2B.π/100米2C.3π/200米2D.π/64米2关于平面镜作出光屏P的像P’,如图.

连接点光源S和圆孔边缘与光屏P的像P’相交,设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2R,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可得则以R为半径的圆面积为

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在屏上形成的亮斑面积为C

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中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速度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速度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速度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速度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当水面上升时,折射光路的变化如图:可见,水面上升,折射点右移,光斑右移.且在水面匀速上升过程中,入射角不变,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也不变

因为L=H,所以激光与水面成45度角入射,所以由图可知,光斑再怎么移也不可能和法线重合,所以速度比水面上升的速度小.A

试证明两平面镜夹角为θ,入射到它上面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2θ,也就是说它能使光线的方向改变2θ.

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先作出入射光线CD的法线,被平面镜OA反射的光线DE是平面镜OB的入射光线,同理再作出被OB镜反射的光线EF,然后用几何知识便可获得结论.证明:如图所示,由反射定律知:∠ODE=∠CDA=α,∠BEF=∠OED=β.两次反射后,光线的方向改变了γ=∠DGF,根据几何关系可得:γ=∠CDE+∠DEF=(180°-2α)+(180°-2β)=360°-2(α+β)=360-2(180°-θ)=2θ∴原结论正确.

两平面镜间夹角为θ,从任意方向入射到一个镜面的光线经两个镜面上两次反射后,出射线与入射线之间的夹角为:(

)A.1/2θB.θC.2θD.与具体入射方向有关

作出光路图.令入射线AO1的入射角为α,出射线O2B的反射角为β,AO1与O2B之间夹角为γ,由几何关系知

γ=2α+2β=2(90°-∠1)+2(90°-∠2)

=360°-2(∠1+∠2)=360°-2(180°-θ)

=2θ.

C21.如图(a)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光线AB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现将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O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所示。此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A.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平行B.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重合C.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2βD.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之间的夹角为β

因为保持θ角不变,将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则入射角增大或减小β,反射角也增大或减小β,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2β,即反射的光线偏转2β角,

若将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可知入射角增大或减小的度数,进而可知反射角增大或减小的度数,从而可知第一次反射的光线偏转的角度,因平面镜M1和M2一起以B为轴沿纸面转动时,保持θ角不变,所以第二次反射的光线方向不变.B

3.图中的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用光屏承接.②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

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反射折射

2.暑假中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之一是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

(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木杆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正午的时候,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阳光与地面的角度最大,形成的影子最短.OA是最短的影子,说明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最大,这是正午,又由于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所以影子在正北方,即OA是南北方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在竖直的杆上,就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这个黑暗的区域就是杆的影子,直杆阴影顶端的在O点影子最短,应该是正午时间,我国处于北半球,影子就应该是南北方向的,OA指示的是正北方向,AO指示的是正南方向.北光沿直线传播

3.在某些地区,由于空气质量下降导致大雾天气越来越多,对当地的交通造成了很大影响,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形成的,看到漫天的雾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造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光或能够反射光;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看到漫天的雾是由于雾反射的光进入眼睛;液化漫反射4、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主要场馆——国家游泳馆,因其形状而被称为“水立方”。如图,“水立方”外层膜结构采用ETFE材料,质地轻巧,透光性好,跟玻璃相比,它可以透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颜色更能节能呢?设计者要考虑“水立方”馆内光线和夏天的室温。设计者做了几组实验。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膜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①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透过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透明物体吸收.

由表格可以看出:如果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相同时,观察到的颜色就和照射色光的颜色相同;如果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不相同时,照射色光的颜色就会被透明材料吸收.即透明材料通过什么色光,透明材料就是什么颜色,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过的色光大棚外膜的颜色蓝色无色紫色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36℃36℃36℃一天中棚内的最高温度38℃50℃30℃光的通过量90%98%50%②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

选择哪种颜色的膜做大棚材料,同时考虑透光性和温度.透光性越高,越节能;棚内温度尽量的低一些.紫色透光性只有50%,不能保证棚内的照明,排除紫色.

无色的透光性很好,但是棚内的温度很高,远高于人体正常温度,排除无色.

蓝色的透光性比较好,并且棚内的温度略高于人体温度,所以膜的颜色选择蓝色较好.蓝色

请从上文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说出它们所应用的物理知识,并将其填入下表中.

下图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这些镀点将有效的屏蔽直射入馆内的日光,从而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这种透明薄膜“外衣”跟玻璃相比,它可以透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从而让泳池保持恒温,能节电30%.

这种材料也很结实,具有较好抗压性,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水立方”与“鸟巢”相似,也是采用了传统的防雷技术.“水立方”的地下及基础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是钢网架,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立方体的笼子.这是一

个非常理想的“笼式避雷网”,无须单独架设避雷针、做引下线或接地体,屋面没有突出的避雷针或避雷带,既经济美观又安全可靠….相关信息物理知识12“镀点”光的反射这种透明薄膜“外衣”跟玻璃相比,它可以透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光的折射

要解决此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如:“镀点”.“这种透明薄膜“外衣”跟玻璃相比,它可以透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等.

由于“水立方”外面的“镀点”非常明亮,可以起到面镜的作用,所以当光照射到上面时,就会发生反射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光由空气射向半透明膜时发生折射,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接射进来的,而是通过折射射入体育馆的.相关信息物理知识1“镀点”光的反射2这种透明薄膜“外衣”跟玻璃相比,它可以透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光的折射5.“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同样的一盏红灯,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即三个人在同样的距离内,但引起的视觉效果不同,说明红光引起的视觉效果和不同的人有关;走的越近,感到红光的强度逐渐加强,说明红光的穿透能力和红光传播的距离有关,距离越短,红光的穿透能力越强;

空气中的粉尘越多时,光的穿透能力就越弱,所以说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空气的质量;

空气中含有烟尘,空气混浊时,肯定会影响色光的穿透能力的;不同的人距离空气质量天气、空气中的含水量、空气中固体悬浮颗粒等(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指示灯采用了红光和绿光,肯定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红光不容易散射,人眼对绿光比较敏感),所以小宇的做法是错误的;

交通指示灯采用红光和绿光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红光不容易发生散射,穿透能力强;绿光的穿透能力也不差,而且人眼对绿光更敏感一些;

小宇的说法是不对的,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示灯有科学依据,红光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得更远,人眼对绿光比较敏感.(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红绿色盲的人分不清红色和绿色,我们可以在使用红绿灯的同时加上一些其他的标志(加上语音提示).

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出红灯和绿灯,我们可以同时在红灯和绿灯发光的同时加上语音提示,或者将红灯和绿灯用不同的形状制成.用红绿灯的同时,用语音加以提示.

(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