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690342西方哲学精神探源第5讲求知:古代知识论本讲提要一、词义(1)中文词、(2)希腊文对应词、(3)等于智慧二、知识论(1)柏拉图、(2)西塞罗、(3)奥古斯丁三、特征(1)知识客体化、(2)先验主义的、(3)可知论的一、词义(1)中文词汇知:“知,词也。”(《说文解字》)(1)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见解,知识。“有独知之虑者。”(《商君书·更法》)(3)了解。“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仲传》)(4)主持。“子产其将知政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5)通“智”。“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79页)(2)希腊文词汇与现代汉语“知识”一词相对应的英文词是knowledge(亦译为认识),而与knowledge相对应的希腊语词却有三个:ἐπίστήμη,γνῶσις,νοήσις这三个词都可译为knowledge
,但其涵义有很大差别。γνῶσις的外延最广,包括感性知觉、记忆、经验和科学知识,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用的。后来到了罗马帝国时代,这个词有了“灵智”的含义,哲学家们在讨论知识时反而不太用了。νοήσις从荷马时代用起,一直延续到晚期希腊哲学中。它的基本意思是心灵的运作,思考(与感觉相对而言)和直觉(与推论相对而言)。比如柏拉图《定义集》中把νοήσις定义为“知识的起点”,亦即直觉。所以它的意思接近于我们所说的认知或认识过程,而不是认识的结果(知识)。
ἐπίστήμη
的基本意思是知识(与意见、信念相对而言)、有序的知识体(即科学)、理论性的知识(与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知识相对而言)。(3)拉丁文词汇拉丁文中与“知识”相关的词有三个:scientia(英文译成knowledge),意思是(1)知道,得悉,(2)熟悉,了解,善长做某事,(3)某一门学科的知识;
cognitionis(英文译成cognition),意思是(1)认识,了解,通晓,知道,(2)概念,观念;
notitia(英文译成notion),意思是(1)人所共知,众所周知,(2)名声,名望,(3)认识,熟悉,(4)知识,观念,概念,理解。二、知识论知识论或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部门。从西方知识论的发展来看,知识论的探究主要涉及四类问题:一,知识的本质(什么是知识?);二,知识的来源(知识来自哪里?);三、知识的特性(知识是真实的吗?);四,如何为知识“辩护”(知识何以可能?)。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对这些问题作过大量探讨,他们的解答代表着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1)柏拉图柏拉图是知识论(epistemology)的鼻祖。柏拉图对知识的本质、来源、特性、辨护等等问题作过大量探讨。在早期对话中,柏拉图就已开始探讨知识的本质,努力回答什么是知识的问题,力图界定知识。《克拉底鲁篇》考察了知识这个词的词源和含义。“这个词……表示灵魂擅长追随事物的运动,既不超前,也不落后…”“它表示的意思似乎是灵魂在事物面前止步而不是灵魂围绕事物转。”知识观念的形成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中心。这个解释虽然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念,但对柏拉图的影响无疑重大而深远。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说:“知识本身,亦即知识的本质,就是对那个实在本身的认知,它在本质上是真实的。”“任何特定的知识部门本身都是关于真实事物本身的某个部门的知识”。思想成熟以后的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灵魂(认识的主体)对“型相”的一种理性的把握。这是柏拉图对知识作出的一个本质主义的界定。关于知识的来源,柏拉图说:“诸天之外的境界是真正存在的居所,真正的存在没有颜色和形状,不可触摸,只有理智这个灵魂的舵手才能对它进行观照,而所有真正的知识就是关于它的知识。因此,甚至连神的心灵也要靠理智和知识来滋养,其他灵魂也一样,每个灵魂都要注意获得恰当的食物。”可见,柏拉图认为只有“型相”才是知识的对象,知识来源于“型相”。关于知识的特性,柏拉图说:“每一存在的事物都有三样东西,关于存在物的知识必定通过这三样东西而来;知识本身是第四样东西,我们还必须添上作为知识真实对象的那个真正的实在,当作第五样东西。所以,我们有:第一、名称;第二、描述;第三、形像;第四、关于对象的知识。”可见,柏拉图认为知识对象的实在性决定了知识的实在性,知识的对象是实在的,知识也是实在的。柏拉图在《吕西斯篇》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在他根本不懂的事情上是否可能拥有知识?”换言之,知识何以可能?《美诺篇》中的“悖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为知识辨护的诉求:“一个人既不能试着去发现他知道的东西,也不能试着去发现他不知道的东西。他不会去寻找他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知道,就没有必要再去探索;他也不会去寻找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寻找什么。”为了克服这个悖论,柏拉图采用灵魂回忆说,认为知识是灵魂回忆的结果。灵魂本来就有某种知识,但后来忘记了,处于不被察觉的状态,要再将它回想起来,察觉它,也就等于重新发现它,这就是回忆。综上所述,柏拉图力图表明:理性总是比感性知觉更优越和更正确,感性知觉不能提供知识,只能提供意见。为了确保所获得的知识是确定可靠的,柏拉图研究并实施了辩驳、假设、集合与划分等辨证方法,而知识就是运用辨证法的结果。与西方后世的知识论相比,柏拉图的有关探究还较为初步,但他所做的工作确实已经提出了知识论的基本问题,框定了知识论的研究范围,他的基本主张成为西方知识论思想发展的主流。(2)西塞罗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西塞罗完全接受柏拉图的回忆说。他说:“灵魂拥有知识,因此我们对自己拥有那么多知识感到惊讶。灵魂在突然降临这个杂乱无序的居所时不能清晰地看见型相,只有依靠回忆才能形成或发现型相。因此,按照柏拉图的说法,知识无非就是回忆。”“就在就要被处死的那天晚上,苏格拉底更加细致地阐述了这个主题,他说全然无知的人能回答这些问题,表明在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学习,而是在通过回忆唤醒已有的知识;除非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已经主动地获得了知识,否则我们确实不可能从小就拥有大量观念,而它们就好像刻在我们的灵魂上,被称作ennoiai(观念)。”西塞罗在阐述知识类别的同时肯定了知识的真实性。西塞罗说:“知识分成三类:(1)事物存在或不存在;(2)它是什么?(3)它的性质是什么?第一类涉及实在,例如,正义在本质上存在,抑或仅仅是一种习俗?第二类涉及定义,例如,正义是多数人的利益吗?第三类涉及性质,例如,正义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西塞罗说:“获得知识,有三种模式:推理(inference)、定义(definition),以及第三种,我也许可以称之为演绎(deduction)。我们用推理去发现事物的基本内容,例如问:智慧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属性吗?我们用定义来解释某个具体事物拥有的力量,例如问:什么是智慧?而演绎是我们考察某个具体事物的后果的过程,例如问:好人会偶然撒谎吗?”在西塞罗生活的年代,柏拉图学园已经进入新学园发展阶段。受当时怀疑主义思潮的影响,学园派也滋长出怀疑主义倾向。新学园的奠基人是卡尔涅亚得(Carneades,公元前214-129年)。他强调对判断的悬疑和或然性,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这种情况下,西塞罗运用可能性来为知识进行辩护。西塞罗说:“学园派的哲学家不想去把握任何确定的东西,对获得某种真理的知识表示绝望,但想用显而易见的可能性作为他们的向导。”西塞罗指出,哲学家拥有追求真理的欲望,但是由于感性知觉的不确定性,所以所有哲学家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怀疑感性知觉。他对知觉的不确定性的揭示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为理性知识的确定性作了辩护。西塞罗说:“我们引入和建立‘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会带来任何困难,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它是自由。”“我自己的观点是,行为的最高形式反对感觉、抵抗意见、在崎岖的斜坡上约束表示赞同的行为……在许许多多的事情上你只能追随可能性。”西塞罗以“可能性”观点为基础,维护了理性主义的知识论。他不拒斥理性的原则,但主张用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划分取代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划分。在理论著述中,他主张在对立双方引用的所有论证或证据得到比较和估价以前,一切都是可疑的,通过比较和鉴别才能接受那些可能的观点,拒绝不可能的观点,以此避免强调确定性的教条主义和强调不确定性的怀疑主义。(3)奥古斯丁知识和智慧:奥古斯丁说:“智慧是关于人的和神的事情的知识。”“关于神圣之事的知识可专称智慧,关于人的则可专称知识。”知识与信仰:奥古斯丁说:“信仰的确定至少能引发知识;知识的确定,若非今生之后我们与神面对面,便算不上完全。”“相信是信念,承认是知识。”奥古斯丁试图建立信念(信仰)与知识的联系。两类认识对象:奥古斯丁说:“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理智的世界,真理本身居住在这个世界里,另一个是可感的世界,我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察觉到这个世界。”我们所认识的事物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心灵借助肉体感官所认识的事物,是“心灵通过身体的感觉可以得知的”,一类是不借助肉体感官而由心灵直接认识的事物,是“心灵通过自身察觉的”。心灵本身也属于第二类认识的对象,心灵认识自身不需要借助任何感官,心灵对自我的认识是“自我知识”。在两类对象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两类知识之间划了这条界限以后,奥古斯丁沿着感性和理性这两个方向去证明获得可靠知识的可能性。获取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意识通过感官去感知,一条是意识通过自身去感知。奥古斯丁按照确定性的程度,对人类所能获得的知识作了一个划分。他谈到了感官之知与“我思”之知;前者是最不确定的,后者是最为确定的;前者可能出现幻觉、错觉,而后者是怀疑派都绝对无法怀疑的。感性认识的不确定性:奥古斯丁认为人通过感官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这些通过感官得来的知识是最不确定的。人们总认为亲眼所见的东西必定是真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眼睛也会受蒙蔽,比如,船桨在水中看去就像是折断了一样,灯塔在乘船驶过它旁边的人看来正在移动。奥古斯丁希望能够反对怀疑主义对感官知识可靠性的否定,同时又想对当时广为流行的柏拉图主义的灵魂观作出一定修正,试图在灵魂与肉体相互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对感官知识作圆满解答的理论,但他未能克服这一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他也只好同意同时代人的普遍观点:只有在不借助肉体感官媒介的情况下,灵魂所获得的知识,才有可能达到真理,而且也只有这种知识才可能达到完全的确实性。柏拉图用光的比喻来解释知识与意见的关系。普照可感世界的是太阳,阳光使可感事物能眼睛看见。理智之光从最高的“善”中放射出来的,既能照亮低级的型相使它们为我们所理解;又能照亮人们的理智。“善”就像太阳一样,自身就具有最高的可见性,又通过光照使其他事物可见。奥古斯丁的光照论:型相存在于神的心灵中,可被人理解的理智之光是人类灵魂中神性的光照。眼见与理解之间的相似性深深扎根于奥古斯丁的思想,从而使他得出可知世界的知识是不依赖于经验而获得的这样的结论。奥古斯丁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离开了先天的规则和条件,它无法进行活动,更不可能认识真理。那么指导理性进行认识活动的规则是什么?那就是上帝的道,上帝的道是照亮一切世人心智的真光。上帝的道以光的形式照耀出来,上帝向人呈现理性之光,无论根据什么尺度,他们都能接受它;在理性之光中,他们看到了永恒的真理。上帝是真理之光,人的心灵好比是眼睛,理性好像视觉,眼睛只有在光照之下,才能看见物体,形成视觉;同样,理性只有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才能认识真理。“光照”是人们认识真理的终极原因和先决条件;反过来,确切的知识和永恒的真理是上帝对心灵的一种作用,是神对心灵光照的结果。这样一种光照论(thetheoryofillumination)的观点带有鲜明的启示特征。三、古代知识论的特征(1)知识客体化首先,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具有将知识客体化的倾向。知识来源于客观、独立、真实、自存的实在,是灵魂或心灵(认识主体)寻求这种实在的结果。这种实在在柏拉图和西塞罗那里是“型相”,在奥古斯丁那里则追溯到“真理”和“上帝”。难怪现代西方哲学家波普尔要说:“我们都知道,柏拉图是发现第三世界的人。正如怀特海所评论的那样,整个西方哲学都是给柏拉图作脚注。”(2)先验主义的其次,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是先验主义的。柏拉图和西塞罗把感官知觉和经验排斥在知识的范畴之外,称之为意见,尽管从功能角度分析,他们认为正确的意见也能起到与知识相同的作用。他们用来证明知识来源的灵魂回忆说具有鲜明的先验特征。奥古斯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感官知觉的可靠性,并对灵魂回忆说作了修正,用光照论取代了回忆说,但他最终仍用理性认识来说明感性知觉的获得。(3)可知论的最后,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是可知论的。柏拉图的知识论以智者的怀疑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折并发症的护理》课件
- 图书调配库室服务合同
- 2025年乌兰察布货物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汕尾货运车从业考试题
- 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B·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带解析
- 水利工程招标质疑应对措施
- 冷库租赁合同:糕点销售冷藏
- 航海导航员聘用合同协议
- 员工关系管理要点
- 音乐会策划演员录用合同范例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3 整理与复习-多边形面积丨苏教版 (共10张PPT)
- 感染性休克用药指南
- 手机音腔设计指南
- 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参考(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 钢结构基本原理试习题及答案
-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 公安局辅警人员登记表
- (完整word版)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 《金字塔原理》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 第《6》章层压成型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