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_第1页
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_第2页
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_第3页
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_第4页
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家庭教育家庭定义: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最近本的社会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一、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于个人:光耀门楣,齐家治国的基础于国家: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服务总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古人认为,人生一世什么事最大?教育子女人最大的责任是什么?养子必教,教子必严教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家庭兴旺,后继有人。由于家庭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

以品学为目的

以功名为目的

谋生传家

1.以品学为目的品德修养和读书进取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两者之间,品德修养位第一位,读书进取为第二位。品学兼优,以德为本,一直为不少家庭所最求。孟母三迁和断织的故事:道德激励,即要求孟轲仿效先贤,德业有所成就。明代学者姚舜牧曾告诫弟子: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清人孙奇逢说:古人读书,取科第犹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郑板桥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因此,读书是为了明理,为了品学兼优,学高是为了品高。明什么理?明封建伦理纲常和社会生活的道路作什么样的好人:做一个明伦理、懂孝悌、知廉耻、守法度的“贤子孙”。品学兼优,是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目的。所以,教育子弟学会做人,作好人,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家庭教育子弟的基本目的,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主流。2.以功名为目的

由于自汉代起“读书做官”观念的形成,尤其是科举制建立后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得在农业中国,“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成为事实,而欲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读书求功名是最便捷的途径。以功名为教育目的,以光耀家庭和家族的门楣,在古代家庭中就很具有普遍性。返回

汉代不少人认为与其给子弟留下万贯家产,不如教会孩子读书。宋代以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返回3.以谋生传家为目的

传统中国另有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持较为实际的态度,既不追求高尚的品学,也不在乎仕途功名,而是很实在地将教子目的定位在学得一技之长,以能在日后糊口谋生。即不求飞黄腾达,但求自食其力,一技在手,一生平安。返回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由于家庭教育目的的不同,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因家庭而异。返回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生活能力教育(一)思想道德教育

一般中国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总是立德先于立业、重于立业。幼儿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幼儿尚小,记性偏好,一善言入耳,终身不忘,一邪言入耳,亦实时动念。”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古语

1.礼仪规范教育幼儿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教之以深奥的大道理很难见效,因此,古人主张幼儿的道德教育重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小懂得礼貌举止。返回

2.道德伦常教育(“三纲五常”)表现的两个方面:敬重长辈、友爱兄弟敬重长辈体现为“孝”的教育。首先是其自小懂得顺从父母长辈,其次是让儿童自小事奉父母。友爱兄弟体现为“悌”的教育。要求兄弟之间幼小的要敬重年长的,兄弟和睦,做到互爱、礼让、团结。(孔融让梨)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志向问题解决了,它将成为一种动力,鼓舞人为之奋斗,必将有所成就。因此,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就强调立志教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其一,立志以成其学其二,立志以成其人其三,立志以报其国3.气节志向教育4.为人处世的教育

如何为人处世,对于幼儿而言,主要进行初步的待人接物和交友教育。

首先,要求为人积善

其次,要求谨慎待人:谨慎待人,首先要出言谨慎,“祸从口出,戒多言,言多必失”。其次要善于识别人,“与人交往,应当表面糊涂,心中明白”,“人之黑白,宜在心,不宜在口”。最后是要求谦让待人。古人要求孩子对人、遇事以不争为尚。“器量需大,心境须宽。”“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甚至吃一些亏也不是坏事。所以“宁让人,务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亏。”5.俭朴耐劳教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养成俭朴和劳动习惯的教育习俭朴和爱劳动是人的美德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并希望通过俭朴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培养儿童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立的能力。幼儿的劳动教育有助于使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劳动,形成儿童的劳动观念。

6.自立自强教育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从小懂得自立自强也是一个优良传统。往往是那些长辈建有功业,颇有家产的人家,更注重教育子弟不依赖家庭,要凭借自己的努力立身处世。“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小故事——奔跑)二、文化知识教育

P33受到“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家庭一般都注重对儿童早期的文化知识教育。识字习字教育初步的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教育自然常识教育算术教育三、生活能力教育

包括两方面:

1.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教育

2.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礼记·内则》所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以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以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原则

1.及早施教,养正于蒙为什么?教子婴孩!

2.环境陶冶,潜移默化孟母三迁曾子杀猪

3.顺应自然,量资循序中国传统幼儿教育存在着成人意志过多干预的缺陷。但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幼儿教育也一样。那就是顺应儿童身心和个性的自然发展。孟子揠苗助长的故事

《庄子》中养鸟的故事顺应自然,首先是要注意儿童的接受能力。王守仁其次是要注意儿童的天性王守仁最后是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差异学龄前儿童分年级教育规划P26

4.培养兴趣

孔子、王守仁的观点要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首先是教育内容必须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诗歌、故事、舞蹈、游戏、休息,合理安排,穿插其间。其次是教育的形式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5.慈严结合,均其所爱

爱是教的前提,只爱无教,不是爱的本质。爱与教的关系,古人认为:首先,爱不是溺爱,溺爱的本质是只爱不教。其次,爱意味着严教。最后,对孩子的爱应是一视同仁的“均爱”。6、因习而知,不使幽闭“因习而知,因悟而知,因疑而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颜氏家训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身教陶冶重行有恒

1.身教即以身作则,强调以身作则,一方面是出于欲正人先正己的教育逻辑;另一方面出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感化儿童的意图。幼儿好模仿如何身教?就是父母做好表率。(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其一,身为父母,须在孩子面前保持端正、庄重的形象,言行举止合符礼教。

其二,须言行一致。

其三,应注意做到不打骂孩子。

其四,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2.陶冶用良好的人与事的影响为模范,陶冶人、塑造人。即通过家长的风范、家庭的风气、社会的风俗,潜移默化地熏陶人、影响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环境、风气、家风对人的陶冶作用。3.重行注重力行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行动是人们求学、修养的最终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画家董其昌)重行,首先是通过行动形成品德、获取知识。其次是通过行动磨练意志品质。通过行,增长儿童的知识,以弥补书本、言传知识的不足;通过行,给儿童的身心以磨练,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所有这些仅靠书本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难以做到的。4.有恒所谓有恒,是指教育作用的一致性和恒常性。要求父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任何一个子女,都要坚持同一的教育标准,不能时而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而又放弃这样的要求;父亲对子女是一种要求,母亲对子女又是另一种要求。总之,教育必须注意保持一致性,以保证正面教育的效果。古代女子学什么?不守规矩者。。。惩罚。。。古代女子家庭教育女子家庭教育,知识教育以经史为根本,礼制教育(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是经史教育的核心,劳动教育则以女红为主,同样会要求诗歌、书法、音乐、绘画、释道等宗教学习,不仅是多元的,而且也是丰富多彩的。女四书《女诫》(东汉班昭)﹑《内训》(明成祖徐皇后)﹑《女论语》(唐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女范捷录》(明刘氏)女红女红(gōng),亦作“女工”、“女功”,或称“女事”,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环,多指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