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_第1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_第2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_第3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_第4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7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根底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二、新知探究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奉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2、朗读课文(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根底上翻译文章。(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三、交流展示请学生翻译课文。四、综合运用1、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2)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3)是非木柿。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4)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5)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7)河干.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缺乏,枯燥3、一词多义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相去甚远已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如:如是再啮像如其言按照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求之地中〞这种观点。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那么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4、词类活用棹:名词用作动词船桨,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五、整合提升复述故事。六、检测稳固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复习导入)二、新知探究1、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完成思考与练习一)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方法?三、交流展示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方法?庙僧: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到了流水,没有考虑到石兽和泥沙;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所以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那么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所以他提出了正确的方法,找到了石兽。四、综合运用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代表的三种态度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脱离实际——代表据理臆断的态度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代表实事求是的态度。五、整合提升归纳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六、检测稳固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2、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3、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概括内容,梳理故事情节;【过程与方法】1.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2.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教案#导语设计《三体》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大家读过吗?对,回眸2023年,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谁啊?对,它的作者是刘慈欣。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来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梦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介绍作者。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点缀漫步迟钝闲暇凸现拍摄蔚蓝合拢吟唱孤零零不期而至心有灵犀天涯海角2.请大家上网查阅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刘慈欣。?刘慈欣是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2023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水平‛。目标导学二:解读标题,概括情节。1.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过课文,现在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例如:(1)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2)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外表的风光。2.谁能将刚刚同学们的答复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师小结:因为‚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为了让小姑娘最后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所以主任安排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目标导学三:深入体会,伏笔运用。概括完课文之后,我们进一步深入文本,仔细品味,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精彩。本文曾获得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1.教师举例。在第2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一个好似刚毕业的小姑娘〞。初读时我也没在意,但读到第43段时,有这样一句话:“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心痛之余,情不自禁地把刚刚的感受作为旁批写了下来。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好似刚毕业的小姑娘〞这句话的深意。在本文中,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似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什么?这种表现手法叫伏笔。2.所以说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有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运用旁批法来体会。旁批法我们学过,今天我们继续使用旁批法来自读课文。(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这是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2)“热,热得像——地狱。〞是一处伏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是照应。目标导学四:分析人物,感悟精神1.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小姑娘身陷绝境。2.她的心态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平静。3.从哪一段里找到的?第44段。3.身陷绝境却如此平静,请问小姑娘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齐声朗读第45、45两个自然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①强烈的敬业精神;②为科学献身的精神;③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的热爱。4.指名朗读第45、46、47段,在朗读中进一步来感悟人性的崇高与伟大。同学们想想看,地球在“我〞的脑海中变得透明了。地球怎么能变得透明呢?是小姑娘精神的光辉穿透了6300公里厚的地层,将这颗蔚蓝的星球照耀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5.目前来看,身陷绝境的小姑娘获救的希望是渺茫的,那青春的面容将被永远封闭在地心,令人心痛却又无能为力。但科技的飞速开展给人们带来希望。经过20年的研制,第一艘能够进入地心航行的地航飞船“落日20号〞研制成功。你很荣幸,成为了“落日20号〞地航飞船的地航员,进入地心,找到了“落日六号〞并同它成功对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例如:见到小姑娘之后,她面带微笑地递给了我一支铅笔,也就是文中反复提到的失重的铅笔。正当我感到疑惑之时,她用非常轻的,像是耳语一样的声音对我说:“我不打算走了,我想永远留在这里。资料你带走吧,这支铅笔,就当是我留给你的纪念吧。〞她说完就转身走向了工作台。我轻轻叫住了她,沉默了一小会,我攥紧了拳头,一字一顿地说道:“我,陪你,一起,留在,这里。〞于是我和小姑娘成了好伙伴,一起投身到对地心世界的研究中。【教学提示】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大屏幕展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求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大屏幕展示。【学法指导】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拟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教学提示】批注完之后,邻座的同学互相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组长负责组织。续写时,尽量做到与课文中的伏笔形成照应。板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运用伏笔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人性伟大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3一、作者简介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重》一书。二、故事背景《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三、理解词义1.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2.俯瞰:从高处往下看。3.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4.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5.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6.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四、课文分段第一局部(1—17):表达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第二局部(18—29):表达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第三局部(30—39):表达“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第四局部(40—67):表达“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五、问题归纳1.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几秒钟〞说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3.第12自然段从表达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良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4.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此题运用信息提炼法。(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5.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明了什么?此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说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6.“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想,说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洁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想,表达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8.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10.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单独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六、课文主题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表达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4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剧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快乐的神情。四、课文分段第一局部(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第二局部(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第三局部(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五、问题归纳1.“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冲动心情。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抚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同时这里的忐忑心情与上文冲动的心情形成比照,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性。3.“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一个月内〞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与“一个月内〞形成比照,写出阿蒙森和斯科特两支探险队惊人的壮举。“一个月内〞也表示斯科特一行晚了一个月,为下文的悲剧作铺垫。4.结合文段思考,“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这句话是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来写的,表达了斯科特在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一说法。5.引用斯科特日记里的内容有何作用?此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斯科特日记里的内容,表现了斯科特因没有战胜阿蒙森而极度失望、无奈和痛苦的心情,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6.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极度痛苦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7.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老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正是由于这种绅士风度,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做证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行为,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8.结合第④段思考,为什么说“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1)返回的路途中的危险是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贮藏点;(2)漫天的大雪;(3)他们缺乏初来时的充分精力。9.既然是“勇敢者〞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是“鲁莽〞的?“鲁莽〞一词本来指做事草率,不加思考。这里是贬义词褒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怜惜之情。从大自然方面来看,他们是“鲁莽〞的,而在人类的眼中他们却是真正的英雄。10.“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从斯科特矛盾的句子里你能体会到什么?驱使他们带上埃文斯的是人性、友情,驱使他们抛弃埃文斯的是生存的需要。确实,一切在生存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他们求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曾经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在此处画线句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11.写奥茨走向死亡,其他人不敢劝阻,这和上文他们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里不敢劝阻,并非害怕,而是因为令人绝望的无助和无奈。面对漫天的暴风雪,所有人都自身难保,对奥茨也爱莫能助。奥茨选择英雄式的死亡,大家只能理解、尊重他的选择。12.“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何作用?“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严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更加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以心灵的冲击。1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此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斯科特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们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们的心灵经受住了考验,从而变得无比高尚。有价值的、美的消灭就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照应了题目。六、课文主题文章通过对英国探险队斯科特队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既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大全5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二、故事背景《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那么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三、课文翻译前:过去。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后世。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单独悲伤,热泪纵横!四、问题归纳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