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定稿_第1页
《曹刿论战》-定稿_第2页
《曹刿论战》-定稿_第3页
《曹刿论战》-定稿_第4页
《曹刿论战》-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左传》《左传》简介《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故事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战争背景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准备不足。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读准字音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弗敢专也小惠未徧小信未孚忠之属也公与之乘齐师败绩下视其辙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guìjiànshíjiànbǐfúbiànfúshǔchéngjìzhéfúmǐ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齐师伐我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再而衰彼竭我盈望其旗靡指鲁国参与目光短浅即“以何”,凭什么同“遍”,遍及指猪、牛、羊等祭品虚报,即以少报多为人所信服动词,赐福,保佑案件即使动词,击鼓驱车追赶第二次充满,指士气旺盛倒下读课文,看图表演并翻译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对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齐齐师败绩鲁鲁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课文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按照什么顺序讲这个故事?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哪里?这个故事给现在人什么启示?记叙顺序本文按照什么顺序讲这个故事?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这一仗能不能打,以及战后的总结,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战前讨论曹刿求见鲁庄公乡人阻止曹刿战术运用曹刿与庄公商议战后总结「击鼓」「追击」曹刿亲赴前线论「击鼓」(士气运用)论「追击」(兵不厌诈)故事人物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曹刿鲁庄公乡人肉食者齐师他们的性格:乡人肉食者齐师不关心国家大事,认为应当由掌权者处理,与己无关。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鄙代表人物鲁庄公骄傲轻敌不讲战略战术齐人鼓之齐人三鼓曹刿:勇于承担,忠贞爱国;谙熟国事,识见卓越;观察入微,机智谨慎;善于掌握心理,晓畅军事;鲁庄公:优点﹕平日善待臣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对神灵诚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对百姓尽心﹕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纳贤听谏﹕接受曹刿的意见并向他请教,信任而不干涉。缺点﹕急躁﹕未能沉着应战.谋略不足﹕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没有做好作战的准备,分析敌我形势,便决定迎战。政治上没有长远的计谋,未能明确指出爱民的重要。在战略运用上,没有全盘周详的计划。启发曹刿:1.位卑未敢忘忧国。2.勇于毛遂自荐,承担责任。3.做事情要一鼓作气。4.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总结课文全文主旨本文通过记叙齐、鲁于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曹刿与鲁庄公对战术的议论:刻画曹刿的忠君爱国,政治识见,军事才能和冷静沉着的性格;同时说明制胜的关键在于民心的归向和适当的作战策略而非军队的多寡。层次脉络: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小惠于臣民弗从也小信于神神弗福也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略思想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战场指挥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战术思想问题探究:1.课文第二段文字只讲了不应该怎样做和应该怎样做,而不道破为什么,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补叙出原因,这样写是为什么?主要是为了情节记叙的真实、自然。可以推知,在生活逻辑中,在那个紧张激烈的战争时刻,曹刿不会解释原因,庄公也不会让他解释原因。当然,这样处理情节,客观上也为读者留下悬念,为情节增添了波澜,为后文留下了启发、思考,一举两得。问题探究:2.文章涉及的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然而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却极其简略,这是为什么?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正是出于突出中心的需要,文章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在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和祥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他于表现曹刿“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情景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条件,如请见、从站、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史料,安排详略,对突出文章中心起到极大的作用。课堂练习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5.本文说明,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根据上文内容推测,齐军之败,在哪一方面证明了孟子“人和”最重要的观点?(2分)()A、城非不高也 B、池非不深也C、兵革非不坚利也 D、米粟非不多也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有利战机。C7.《曹刿论战》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