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体会_第1页
大学文化建设体会_第2页
大学文化建设体会_第3页
大学文化建设体会_第4页
大学文化建设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大学文化对于大学的意义担任大学领导职务的十几年,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文化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性。它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它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办大学就是办环境已经成为很多大学校长的共识。对于文化,学术界有很多的定义。但在我看来,“文化”这个东西其实是很难

定义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行业领域里有其行业文化,与我们生活相关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所谓“文化”。“文化”这个词容易给我们一种包罗万象的

感觉,似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囊括。在大学里谈文化往往也容易这样,凡是与大学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归纳为大学文化的内容,或许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大学文化。也有人说,大学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事实上,就像要说什么是教育规律一样,对于大学文化,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定义。或许,搞清楚大学文化的作用可能比定义大学文化本身要更重要一些。1.大学文化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访问时,我经常提的一个问题是:与三十年前的教育相比,现在教育有什么新的变化?美国尤西纽斯文理学院黄伊侣校长告诉我,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

学生获得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因此,美国很多大学都开设了网络课程。但是为什么学生还要继续在学校学习、生活?黄校长给出的答案是:

他们学校对学生的培养90%beyondtheclassroom,butinsidethecollege。(在课堂之外,但在大学之内),强调大学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大学努力去营造多元的

校园文化,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校园有不同的

学习、生活的体验。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多地走出课堂,体现在课程以外。例如,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李百炼副校长告诉我,美国大学的做法是提供学生进行合作的空间。我也特意到美国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去参观。

我注意到,在图书馆的四周设置了很多隔音的小房间,学生们可以围坐在圆形桌子的旁边进行讨论与合作。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但我们在图书馆对学生的要求却是keepsilence

(保持沉默;

保持安静;

默不作声)

这种文化体验并不主要是通过上课实现的。我曾应邀参加一个全国素质教育的协作会。当时,我在会上提出,

素质教育不在于上了多少门课,

而主要是靠养成,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对学生

进行熏陶。下来后,参会的杨叔子院士对我说,很赞同

这个观点。他说,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营造一个酱缸,

把学生丢进去就行了。在这方面,我想推荐两所学校,

巧的是都在川渝,而且都是民办学校。一所是高职院校,在成都龙泉驿,学校本身就是一个3A景区,

叫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阎红董事长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另外一所在重庆合川,上周刚刚去过,

是重庆邮电大学的二级学院——移通学院。参考美国文理学院的模式,在学校里建了

五、六个书院,进行完满教育。彭鸿斌董事长认为,在MOOC时代到来之际,学生上大学主要不是为了上课,而是通过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精神和气质进行塑造。因此,在学校里特别重视体育和艺术。天津职业大学董刚校长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学校的文化,通俗地讲就是做泡菜。文化便是那一锅汤汁,你放黄瓜、白菜、洋葱,无论

你放什么,出来的都是“泡菜”的味道。如不同种类的果蔬代表不同性格的学生,

当他们通过学校文化熏陶后走出校园,个性

之中便又都具有某种共同的、可以明晰辨识的内涵属性,如同汤汁侵染过的“泡菜”,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校园文化所应发挥的作用与功效。2.大学文化还与大学特色息息相关。文化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

经过历史的积淀

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

代表着大学的特色和品格。我访问过的香港城市大学程星副校长,曾在

美国好几所大学有着管理工作的经历。他告诉我,美国好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文化和

特色。学生上耶鲁是冲着耶鲁的文化和特色去的,

上哥伦比亚大学也是冲着哥大的文化和特色

去的,不是盲目的;而不是像国内,先对考生和学校进行两个排序,成绩最好的上排名最高的学校,成绩稍次一点的上排名稍次的学校,再次一点再上什么。特别强调大学的文化和特色,他还套用了一句名家名言:

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我到美国访问了六所大学。在学校的选择上尽量保持多样化,有公立的

赠地大学,有教会背景的私立学校,有研究型

大学,也有文理学院。即使如此,我也不敢说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有所了解。我只是了解这六所学校,因为每所学校的大学文化和特色都不一样。如何营造大学的特色?第一,校长要有理念。在交流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精神方面的因素

——理念的重要。很多校长将

“在校内形成被大家所接受的理念”

作为自己影响这个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在海外大学访谈录的序里,

陈至立同志认为,大学校长影响并塑造着

一所大学的文化和特色。

蔡元培先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

主义”的办学理念成为北京大学的办学之魂。

可以说,大学领导人的办学和治理理念

决定了大学的定位、特色,甚至命运和声誉。台湾中央大学前校长刘全生教授也认为,

校长在塑造大学特色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傅斯年担任台湾大学校长的时间不长,但是台大李嗣涔校长告诉我,台大自由之风气自他而起。台湾中正大学吴志扬校长有一句很形象的话:校长的作用就是选好背景音乐。我很赞成这句话,选择什么样的背景音乐,关键就要看校长有什么样的治校理念。第二,要尊重历史。大学和企业、部队、政府机关等不一样,

大学更加强调传承。尊重历史,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历史。有一年人大期间,中组部的同志找我聊天,问及我和李延保书记刚到中大时

是如何立足的。我告诉他们,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中大里,我找不出一个比李书记对中大以及中山医历史更熟悉、更能如数家珍的人来。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现实,

才能融入到这个共同体中。我也一直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

现在的工作成绩都是

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取得的。今天获得的一个重要奖项,

也许是十年前工作的积累,

而绝不会是最近出台的某项政策的结果,

我们不能贪天功为己有。同时,我们更要继承好大学的优良传统,

而不是要急于去改变什么。前段时间,我访问了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他就介绍,复旦校歌里面有句话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校内曾经有人建议做修改,

广泛征求校友意见后,保留至今。由此想到,目前,

对于《大学章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多。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

我也形成关于建设《大学章程》的一些观点:大学管理既是接力跑也是马拉松,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政策。但是大学的办学方向是一以贯之的。在《大学章程》建设过程中,

需要尊重历史,

将一些在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

优良传统和大学文化固定下来,

使之成为不因个别人的因素

能够轻易变动的制度和传统。3.大学文化建设强调过程。我认为,大学文化的内涵应该是动态的。因为每个时代的主题不一样,

固定下来不一定好。最近,有几所大学专门请我去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我就以李延保书记组织中大精神大讨论这件事为例。经过整整一年,出了一本书,叫《凝聚中大精神》,前言里就说中大精神就存在一个个中大的故事里。因此,没有必要追求结论是什么,

而是把大学文化建设看作是

凝聚人心、达成共识的过程。同时,我认为,

对于大学的经典不宜多变,例如,校训。但可以赋予新的内涵。上海交大张杰的例子。(“交通”: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二、大学文化建设,

要特别重视行政文化的建设对于大学文化的重视,

其中特别强调行政文化的建设。我认为,

一个好的行政文化甚至决定了

大学的学术文化和整个文化氛围。大学里能不能形成好的氛围,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看我们行政文化的氛围。如果一所大学办得不好,

第一要反思是不是行政文化出了问题。因为行政人员掌握着资源的分配,

比如经费、房子等。学校的资源到底是为什么人服务的,

这直接决定你的行政文化是什么。例如,我在任时

与学校分管财务的副校长约定,

绝对不在资源使用上向自己的学科专业倾斜在“985”、“211”这些大项目中,

我们从没有为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团队

投过一分钱,所以我们说话就较有公信力。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分配不公,

但绝不会说你以权谋私。一方面,我们强调“教授就是大学”,而没有说“处长就是大学”、“院长就是大学”。在大学里,行政工作

永远都是从属于教学和科研的。

行政人员无论什么级别,他的工作就是

服务师生。大学与政府、军队、企业不一样,因此,

大学的行政人员,不应该仅是一个权力的敬畏者,

而更应有对学术的敬畏,对知识的敬畏。我曾经提过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概念,就是在中山大学,管理人员应该是“二等公民”。这个“二等公民”是打引号的,意思并不是说行政人员与教师在人格上有差别,而是要强调在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的首要性。这就决定了大学行政人员这个职业的要求,就是必须从属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并服务于它。我曾经说过:教授可以有脾气,

但行政人员不能耍性格。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行政氛围?第一,要习惯于尊重别人、欣赏他人。人与人之间一定存在着差异,因此,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我提过这样的概念,

一个和谐的总体正是由每一个

“互为外部环境”的个体共同营造的。大家应该抱着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相互理解的心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弥合彼此的分歧、宽容对方的过失、

理解和尊重人性的弱点。因此,在我们工作、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第一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我也经常提倡要“当面批评,背后表扬”这样,彼此之间的沟通才能融洽,

大家的心情才会愉悦。我认为,人与人相处,

最大的动力就是信任。

要尊重人性的弱点,首先看到别人好的一面我一直认为,大家虽然阅历有异,但智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第一线工作的同志总是会更加熟悉情况,对政策把握得也相对到位。在具体的专业问题的处理上,只要没有违反原则,我总是会信任他们,

并且尊重分管校领导以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千万不要认为上级一定比下属聪明。其实,很多工作的处理并非是唯一性。李延保书记有句名言:“大的方向确定以后,任何方法都只不过是一种选择”。我相信并牢记这句名言。既是工作方法,也是人生态度。关键是要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性,

并保护这种主动性,

这样,他们才会把学校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这里,我想特别讲一点,

就是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强调的是

要谋事、不要去谋人。一方面,作为大学的领导,

应该理解和尊重人性的弱点,

但绝不应该去利用人性的弱点。另一方面,要警惕那些过分恭敬

甚至恭维领导的人。因为这种人很难是实心实意在“谋事”的,他们多半是在“谋官位”。我相信,如果他总是一味地“恭敬”上级,心理一定很难平衡。

不平衡的结果,就会要求手下

要对他同样地“恭敬”,

“媚上者必欺下”。对于下属而言,不要去揣摩上级的心意,

也不要在校长、书记间找差异,

担心因为和谁走得近,就被认为是谁的人。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不久前与李延保书记的一段谈话。他说“我与黄校长喜欢什么人、用什么人不一定一致,但没关系,只要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两个人讨厌什么人一定是一样的”。然而,也就在不久前,我与一位朋友聊天,记住了他说的三句话:团结能人办大事。团结好人做实事。团结小人不坏事。此外,还要尊重教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陈希同志曾对我说,

我对待你就像对待清华大学的老院士一样。对于这句话,我一直没有理解。后来有次聊天,谈到这个疑问。他说:当党委书记时,部处长是下级,但教授不是;当部长时,司局长是下级,但大学书记、校长不是。对校长的尊重就是对教授的尊重、对学术的尊重。因为校长是教授的代表。尤其是行政人员不要把教授当下级。也看到不少学校的机关人员用教训的口气与教授讲话。特别是对自己不熟悉学科的教授,尤要尊重。我是理科出身,98年离开浙大,当时还是

理工科大学。1999年刚上任做校长的时候,

上任不久的讲话,给自己提了个要求,要争取做文科学者的朋友。后来,随着对文科理解的加深,我发现,

要做好文科学者的朋友,可能第一要做好文科学者的学生。第二,一所大学对行政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干部是有不同期待的。在不断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对校长、副校长、处长、科长作用都有一些思考:校长Vs副校长:校长负责战略,

副校长执行战术。校长Vs处长:处长出主意,校长拿主意。处长Vs科长:处长无功便是过,

科长无过便是功。作为校长、副校长以及处长甚至科长

对同一个问题的关注点应该有所不同。在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面试时,我提了一个问题:作为校长,如何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好几位提到精品课程、教材、实习等等方面。只有一个学校的应聘者很明确地提出要落实

经费,制定政策。我认为,这是校长应该把握的。在访谈的过程中,

好几位校长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难就难在有所不为”。作为校长,要有抓大放小的智慧和勇气。例如,我担任十多年的校长,

其中一个体会是,作为学校的行政正职,

特别注意抓住财务处和人事处。校长Vs副校长校长要考虑大事,而不要过多地关注细节。细节应该是副校长来考虑并付诸实施的。我曾在学校里开玩笑说,

我们一位副校长考虑问题比我细致,

因为他是精细化工出身,

而我是学模糊数学的。京都大学松本紘校长

在谈到校长与副校长的区别时认为:

校长负责动嘴,

动手的事情应该交给下面的人做。他还特别用汉字写下“战略”和“战术”。他的意思是,校长是战略家,

确定大方向以后就交给副校长去实施,

副校长负责战术。对于大学副职的角色,

正职首先应该为副职承担责任。由此,领导班子形成互信,

进而达到一致的目标。在中大担任领导职务时,

有一位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进行学生会主席直选的尝试,上面来询问。如果你说不知道这件事,实际上就是推脱责任当时,我对这位副书记说,我们一起面对,

共同承担。这就给了下属信心和动力。后来这位副书记搞学生提案大赛,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活动以后,我给他

发短信,告诉他这是一件极具创造力的劳动。副职也要为校长分担。前不久,我与一位同事聊天,

他曾经做过副校长,后来又做了副书记,

最后做了常务副书记。对于大学副职的定位,他认为,一是要成为校长、书记的智囊,不是简单地服从和执行二是在执行环节,与处长不一样的地方是要体现组织的价值三是能够独挡一面,在面对校内危机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校长、书记留有余地。校长Vs处长“处长出主意,校长拿主意”。区分校领导和处长的不同

就是处长们要更富于主动性、积极性地去

谋划学校的发展,成就大事。我还说过,处长“无功便是过”。就是希望处长不但能积极谋事、成事,

还要能够解决新问题。大学的中层干部应该比校领导

考虑得更多,考虑得更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家在各项工作上,

应该推着校领导向前走,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出主意是处长,拿主意是校长。要把工作考虑在校领导的前面,要成为一个“谋士”,要对事件有一个从本岗位专业

角度理解而得出的想法和处理方案,

而不是事事请示校领导该如何做。这也就是我曾经说过的,

处长们应该“多汇报,少请示”。如果要请示工作,

也应该给校领导出“选择题”,

而不是“填空题”。说得更加直接一些,我想,

看一位中层干部是否合格,

其关键就在于“主动性”这三个字。因此,校长要有理念,

中层干部也要有追求。既要满足岗位的基本要求,

也要有所创新,最好能引领部门发展。校办主任基本工作:公文流转,会务,接待。创新工作:协调全校重大活动,可以召集处长开会。引导工作:是行政文化的窗口。接待行政文化协调基本工作创新工作引导工作人事处长基本工作:追求人才的数量。创新工作:从学科结构考虑队伍建设。引导工作:形成体制,塑造环境。数量环境结构基本工作创新工作引导工作教务处长基本工作:保证全校教学日常运行。守住底线。教学改革的专家。创新工作:有权威,影响决策。引导工作:站在学生角度而不是管理角度,不是为了迎合上级。管运行讲境界有话语权基本工作创新工作引导工作学院书记基本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创新工作:主动地承担更多繁琐的行政工作,相当于行政

副院长,要管财务。引导工作:党管人才,虽然引进人才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范围,

应该做好后勤部长,进而为学科建设服务。党务工作党管人才基本工作创新工作引导工作行政工作学院院长基本工作:学术、筹款。创新工作:进人才:一流的院长找一流的教授,二流的院长找

三流的教授。学科布局。引导工作:根本是教学。学术、筹款抓教学基本工作创新工作引导工作进人才布学科组织部长基本工作: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培训;党校、教工党支部。创新工作:更加追求质量,从干部安排到岗位需要。引导工作:非党人士、海外人才。党建、干部党管人才基本工作创新工作引导工作重质量统战部长基本工作:党外人士认同党。创新工作:帮忙不添乱。引导工作:先入情后入理,爱岗敬业,参政议政。联系党外人士与党外人士成知己基本工作创新工作引导工作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去年,我以人才培养和院校两级管理主题访问了国内知名大学的几位校长以及不同学科,有着海外学习或教学经历,对教学工作有着深刻思考和改革举措的

院长们。访谈下来,切实感受到,教学改革是攻坚战。为什么教学改革如此艰难?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学院院长的主动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学的根基不在学校自身,而在院系。比较不喜欢院长说,“学校有什么规定,我们做什么”。这样就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发挥不了学院的主动性。我认为,

教学工作同样需要学院的一把手来关注,

而不仅仅是教学副院长的事。因此,重视教学,特别是课程改革,

要从基层做起,需要学院重视

特别是学院的院长要动起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饶毅院长根据他自己的经历,

直言他所建议的教学改革的所有步骤,

学校都同意。而且,他认为,人才培养的阻力,不在教育部,也不在学校,

关键是看院长是否负责任地做这件事。北大工学院陈十一院长也说,

学院的发展就是院长一个人在决定,院长决定了学院文化。学院想要改变,必须要一个内在驱动力很强的院长去推动。难能可贵的是,在调研中看到有些院长

在人才培养上亲力亲为。例如,清华经管学院钱颖一院长

亲自抓通识课。又如,上海财大经济学院田国强院长,

他介绍,给学生讲自己失恋后到江边的故事

经常给学生做报告,九年没有学生出过事。再如,上海交大医学院陈国强院长

通过博客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树立信念,

被称之为信念院长。这里,想特别讲一讲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定位的问题。从大处讲,学院书记的形象其实

就是代表了我们党的形象。从小处讲,一个

好的书记和一个好的院长一样,决定了学院

的发展。我没从事党务工作的经历,甚至连党支部

书记都没有做过。但是作为校长,我知道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