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课件绪论_第1页
中国经济地理课件绪论_第2页
中国经济地理课件绪论_第3页
中国经济地理课件绪论_第4页
中国经济地理课件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教学内容:学科地位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的与意义学习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一、学科地位第一节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普通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中经……自然地理地理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宗教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区域地理地理学理论地理(部门地理)经济地理学……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中经城市地理学……中国国土空间范围内,产业分布及其地域组合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注意:克服“就中国论中国”的狭义思想地区分布地域组合特点规律条件二、研究对象全国总论:条件分析产业部门地理——“条条”区域分论:经济区划、经济地理区——“块块”三、研究内容区域地理描述体系:“巴氏体系”巴朗斯基(N·N·Baranshiy

1881~1963):原苏联著名经济地理学家1、内容体系2、基本内容:条件、结构、区域、潜力、方向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与布局的条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规模、结构、素质、分布、消费)社会经济历史基础技术条件文化消费文化社会经济制度与体制发展战略模式选择区位宏观背景:经济全球化……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地理研究,2003.5区域:类型、差异、特点、变化、划分等

区域结构:where→what→why→how部门地区组合(地区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经济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与差异→区域综合分析→规律潜力与方向潜力现状分析条件分析方向规律认识历史分析运用规律区域性综合性统一性(人地相关性)四、学科特性一、区域问题与中国经济地理第二节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吃饭问题、建设问题

农业地理调查与农业区划、综合考察、工业布局、区域规划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发展问题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土规划、资源开发与规划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城市发展、土地问题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土地规划、可持续发展新世纪:区域的可持续(科学)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都市圈规划、新农村建设区域创新与竞争力课后参阅文献:从《地理学报》看80年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李小建,地理学报,2014.10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刘志高,地理学报,2014.1050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陆大道,经济地理,2000.1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战略咨询作用陆大道,经济地理,2011.4我国经济建设的决策失误:“南茶北引”、苹果南移”、扭转“北煤南运”、“山、散、洞”、“大跃进”、“大炼钢铁”、“以粮为纲”……

片面追求数量、重复建设,……二、研究的目的和任务1、了解国情区情,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摸清家底因地制宜查明优势掌握差异新华网:05.09.06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损失大约为4000亿到5000亿元,其中就包括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重大决策失误所致的损失项目现状(%)当不发生三次重大决策(人口政策、大跃进、文革)失误时(%)人口数量10081.6人口质量100118.5GDP100179.3人均GDP100217.9贫困人口10023.4富裕度100169.5森林覆盖率100140.0土壤侵蚀率10082.0荒漠化率10086.2城市环境10095.0土地产出率100175.0区域发展能力100133.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1999》,P14济宁曲阜新区2005.4.13遥感影像2、为发展经济地理学服务3、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地理国情与地理教育第三节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学科的理论基础1、人地关系协调论指明了中经研究的根本目的,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既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系统对经济地理格局和过程的影响作用,也不能忽视经济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自身格局形成的作用。同时,应当越来越重视社会和文化因素与自然圈层、生产生活空间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共同决定了经济地理现象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规律。而且,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空间尺度之间这种作用关系是可能有所差异的;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这种作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也可能发生变异(图1)。樊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与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2008.3按照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区域发展研究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图2):①不同尺度空间内部的发展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A或B区域);②相同尺度空间的差异性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A与B区域);③不同空间的基本格局与尺度转换过程中的相关问题(C区域)。区域发展研究既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也强调社会经济系统内部传统因素与新因素的综合。这样区域研究就成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载体。2、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揭示经济地域分工规律,指导中国区域经济地理研究,是中国地域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确定了中经研究的基本内容。区域资源环境结构区域经济区域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专业化、区域特色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格局、区际联系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关系地域分工机理地城分工发展地域分工效益地域分工层次地域分工组织与协调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主要观点a.地域分工发展论地域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决定着区域生产专业化发展的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区际之间经济联系的性质、规模、水平等有重要影响。b.地域分工效益论地域分工可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经效益。它是推动地域分工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c.地域分工层次论地域分工形成具有一定专业化生产方向的基层经济区,基层经济区不断组合和分化,形成包括若干基层经济区或其组合的较高层次的地域分工,直至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区内分工与区际分工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d.地域分工机理论地区之间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和有效利用是地域分工效益产生的基础。而各地区比较优势随区内外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变化是导致地域分工格局不断发展变化e.地域分工组织协调论在正确认识地域分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自觉地调节自身的经济行为,促进地域分工的发展。我国的地域分工问题:表现与成因“大而全”、“小而全”规模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发展趋同化诸侯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王慧.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经济地理1998(3)课后作业:1、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绘出省(市、区)界,注出省会(首府)及各省(市、区)简称2、思考题: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重点二、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方法1、樊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与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2008.33、蔡运龙,陆大道等: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地理学报,2004.64、樊杰:基于国家“十一五”规划解析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社会需求与新命题.经济地理,2006.45、韩瑞玲、路紫、王晨燕: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发展、学科关系与与基本理论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王慧.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经济地理,1998.37、21世纪高师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教材建设探讨.经济地理,20028、路紫、韩瑞玲、朱绍华: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地理教材建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