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研究研究内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会2016~2017年度第一次基础知识交流会Content01我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02相关地质学基础知识简介03今后活动总体安排研究内容和意义LOREMIPSUMDOLORLOREM11我们研究什么?LOREMIPSUMDOLOR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3我们怎么研究?地质学空间信息科学工程建设土地利用机械与自动化控制环境科学需要各个专业的同学去研究!地质学基础知识简介LOREMIPSUMDOLORLOREM211、地球知识:
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基础分支,它研究地球结构、物质、演化及其动力(地学院)22、利用资源:寻找利用矿产、能源、土地等(资源学院)33、减轻灾害:减轻地震、火山、洪水、泥石流、地面沉降、沙漠化等灾害(工程学院)44、保护环境:保持人、地关系的平衡(环境学院)对地质学的基本认识构造问题第一章、全球板块构造第二章、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全球板块构造第一章第一章、全球板块构造1、地槽—地台学说2、大陆漂移学说3、海底扩张学说4、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全球板块构造学说按照时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地槽-地台学说地槽—地台说简称槽台说,其基本论点是: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控制,地壳此升彼降造成振荡运动,而水平运动则是派生或次要的。驱动力主要是地球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物质上升造成隆起,物质下降则造成凹陷。主要的构造单元有地槽和地台两类,地台是由地槽演化而来的。2、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起源于20世纪初,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Wegener)提出,他认为全世界大陆在3亿年前曾连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Pangea),围绕它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泛大陆于约2亿年前开始破裂并发生大规模的大陆漂移后,才慢慢分离形成今天的陆洋分布格局。联合古大陆的形成联合古大陆的解体520Ma465Ma397Ma340Ma268Ma216Ma189Ma130Ma80Ma15MaA.Wegner认为:较轻的大陆硅铝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漂移,类似冰山在海面之上浮动。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是离极力、潮汐摩擦力。Wegner对漂移机制的解释英国剑桥大学H.Jeffreys(1924)等地球物理学家坚决反对,断言:1.洋底是坚硬的,硅铝质大陆在硅镁层之上发生大规模漂移在力学上根本不可能。2.离极力和潮汐摩擦力太小,无法推动陆块。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Wegner在逆境下坚持真理,为了运用天文测量成果证明格陵兰正在离开欧洲。1930年11月他50岁生日那天,于格陵兰乘雪橇途中意外遇难。从此大陆漂移说得不到主流学术界认可,进入长达30年(30~50年代)的衰落阶段。30年代以来随着深震源带(670km±)发现和深大断裂(达到地幔)理论流行,在人们心目中造成地壳深深扎根于地幔内的印象,不可能作大幅度移动。对于原有的地质证据提出种种质疑:海岸线形态——巧合生物分区——陆桥说古地磁——磁极漂移说古气候——赤道位移反对浪潮高涨2.海底扩张学说.20世纪50年代,随着海底调查积累了丰富的海底地质和地貌资料,尤其是古地磁学的进展,导致赫斯(H.H.Hess,1962)和迪茨(R.Dietz,1961)几乎同时提出海底扩张的观点。
海底扩张学说主要内容:大洋岩石圈在洋中脊处裂开,地幔岩浆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并把先期形成的岩石向两侧对称地推挤,导致大洋海底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扩张的大洋岩石圈在到达大陆边缘的海沟处后,将沿着消减带向大陆岩石圈之下俯冲,重新消亡于地幔中,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因此,海底扩张实质上是全球洋壳在不断地循环变化,2~3亿年内更新一次。
3.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思想
对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现象的认可,最终导致了廿十世纪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板块构造学说。 其基本思想为:固体地球由上覆刚性的岩石圈和下伏塑性的软流圈所组成。刚性岩石圈可分大小不等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驱动力来自地幔物质的对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边界则活动,是岩浆、地震、构造活动及变质作用的主要场所。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公里。根据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全球岩石圈一共可以划分为17个板块,其中,规模较大的7个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南极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板块的划分:板块的粗略划分板块边界类型根据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可以确定三种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1、离散型板块边界又称建设性、生长性边界。即两侧板块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地幔对流物质不断沿边界涌出并添加到两侧板块边缘,形成新的洋壳。所有大洋中脊和大陆裂谷都是本类型板块边界。2、汇聚型板块边界称破坏性边界,边界两侧的板块相对运动,发生挤压,对冲或碰撞。3、平错(剪切)型边界这种边界既不形成新的岩石圈,原来的岩石圈也不会消减,两侧板块也没有褶皱变形。相当于转换断层,主要分布于大洋内,也可在大陆上出现,例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裂。离散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平错型板块边界板块边界类型小结板块边界处是地震、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与造山运动的主要集中地,同时与地表作用关系紧密。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的关系板块构造与地震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李德威教授的理论李德威教授认为,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板块构造学说的片面性和错误性越来越明显。片面性很容易理解,空间上只涉及不到地球半径三十分之一的岩石圈,时间上连中生代以来的板块形态和运动都说不清楚,运动方式上只强调水平运动。其实,在我看来,板块构造学说的错误性是很明显的。要证伪一个假说,最好先从定义上入手。板块构造学说的定义是:以洋中脊、俯冲带、转换断层为边界的刚性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或地幔对流驱动下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导致板缘变形。这个定义的5个要点都存在严重的错误。构造运动第二章第二章、构造运动第一节:岩层产状第二节:构造运动及其表现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岩层产状类型与地质界线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第一节岩层产状产状:是地壳中任何面状构造(包括层面、断层面、褶皱的轴面等)的空间位态。它是以其空间延伸方向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走向:岩层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线的两端方向称为走向。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为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倾角:岩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一、岩层的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要素示意图二、岩层的产状类型与地质界线岩层的产状类型:岩层在空间上的产状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水平的、垂直的和倾斜的,具有该三种产状的岩层分别称之为水平岩层、垂直岩层和倾斜岩层。地质界线:地质体及构造面与地表的交线称地质界线。地质地形图:将地质界线绘制在地形图上所获得的平面图。第二节构造运动及其表现一、构造运动的概念和类型二、现代及新构造运动的表现三、古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组成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类型:按运动方向分: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按时间分:古构造运动(古近纪及以前)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
现代构造运动(发生在人类历史时期)。一、构造运动的概念和类型(一)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地震(二)岩石圈的水平运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三)岩石圈的升降运动—河流阶地、深切河曲、多层溶洞二、现代及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红海-未来的新大洋河流阶地三、古构造运动地层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conformity:产状基本平行,地质年代连续。2.不整合接触关系unconformity:上下地层时代不连续。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或变位的形迹。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构造
褶皱及其类型褶皱是由岩石中的各种面的弯曲而显示出来的变形。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两种。LOREMIPSUMCHAPTER1背斜:核部由老地层组成、两翼由新地层组成,岩层凸向地层变新方向的褶皱。两翼向两侧倾斜。老地层位于中间,新地层位于两侧(中间老两边新)。向斜:情况刚好与背斜相反。核部由新地层组成、两翼由老地层组成,岩层凸向地层变老方向;两翼地层向核部倾斜,平面上老地层位于两侧,新地层位于中间(中间新两边老)背斜和向斜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表征节理joint: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