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东龙山校区2016.7.1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模式。为保证其发展,封建统治者往往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4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2分)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中国近代史材料汇编》(2)依据材料二,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入或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材料三材料四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本质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新乐园”指的是什么?(4分)(3)本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分)人民公社。(2分)材料五说凤阳,到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凤阳花鼓词(4)从凤阳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4)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全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答出一点即可)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特点: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或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每点2分)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新变化: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影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材料三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D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发展原因: B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点: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4)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5)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两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材料三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4)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材料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5)材料四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挤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4分)(5)实现:不能。理由:新政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4分)4.(11年广东卷)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据材料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答: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答: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经济基础薄弱。(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