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1页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2页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3页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4页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特别关注”——时政论坛

师生共勉携手前行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法治应该包含两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引言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权利自由。任何人在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推定为无罪。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基础)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行动指南)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基本经验)(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二)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党大还是法大?

思考:党大还是法大?伪命题◆法是党的意志◆党要依法执政党与法的关系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法是一套行为规则,这两者不会有“谁大谁小”的问题,更不存在谁比谁大的问题。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理政的两种方式)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反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德治主要通过道德

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

法治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体现的是规则之治。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明知故犯

or获刑过重?

我国《刑法》第341条第1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小闫的情节是属于特别严重的。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法律专家:“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责大学生:如何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路边的钻戒捡不捡——理解法治思维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道德

善与恶

经济成本与收益政治利与弊

法律合法与不合法情景感悟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件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对自己父亲不忠,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请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人治与法治

人治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

法治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

人治的弊端:第一,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第二,实行一人之治较为困难,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三,一人之治剥夺了大家轮流执政的权利。

法治的优越性:第一,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象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思维的含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法律是依据,人治思维则主张凭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才智。◆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稳定性和一惯性,人治思维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任意性和非理性。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大众意志,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因此,法治思维就是当情、理、法产生冲突时,能够作出符合法律的选择,按照法律的指引实施自己的行动。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

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法律至上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

在处理法律问题时,应该首先以法律为准绳来评价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即合理不合法、合情不合法。此时,应以法为先。如“欠债还钱”。父债子还天经地义!?王斌余杀人案:情与法的冲突

农民工王斌余因父亲腿被砸断急需用钱,便找老板多次讨要工钱,未果。此后他找劳动部门,找法院,都无济于事。最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包工头家讨薪,被骂成“像条狗”,遭到拳打脚踢。极度绝望和愤怒之下,他连杀4人,重伤1人,后到公安局投案自首。最近,他一审被判死刑。王斌余案的一个焦点问题:

王斌余该不该判处死刑?

王斌余父亲到监狱探望儿子不应判处死刑:许多网民和法律界人士认为,不应当对王斌余处以极刑。一些法律学者认为,如权利保障机制低效,民众对有关权力机构失去信赖,致使弱者在走投无路时,往往采取暴力性、“非理性”的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单方面地严厉追究其刑事责任,是否公平?

解析:

应当判处死刑:王斌余行为虽有可悲悯之处,但是并不足以免除其死刑。也有人认为,被害人不应当替全社会承受制度性的悲剧。王斌余杀死的并非是欠他工钱的人,而是王斌余的工友和工友的亲属。那些同情王斌余并呼吁免除其死刑的人,是否漠视了他们的生命价值?培养法治思维就要避免思维习惯上(观念上)的误区:不能以道德、经济、政治的思维替代法治的思维。

法律思维有时看似显得不合情理,但是其实质上却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确认。例如民法上的诉讼时效制度,虽然牺牲了个体公正,但其根本是对已经被法律确认为稳定的经济秩序的进一步维护,以确保社会秩序的总体和谐和公正。★权力制约

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制约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法无授权不可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防止不作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就不需要政府;如果政府是天使,就无需对政府实行内部和外部控制。而在建构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让政府有能力控制受它统治的人;其次是强迫政府控制自身。”★辅警有单独执法权吗?思考协警就是:原属于社会人员,被公安部门(或交警队)聘用,没有经过编制、人事、财政部门认可,工资由公安部门(或交警队)自己解决。

从《人民警察法》第六条可以看出,协警不能行使人民警察的权力,只能配合、协助警察行使法定的权力,他们本身没有单独的执法权。权力由法定法无授权不可为(国家机关)法不禁止即自由(公民)有权必有责广东省惠州市市民谢小姐曾在上班途中遭到抢劫。谢在追赶劫匪一段路后,恰逢迎面开来一辆警车,谢即拦住警车请求开车的警察追赶劫匪。谁知,该警察犹豫片刻说:“我已经下班了,你报警吧”,并拿出自己的手机给谢,让她打电话报警。事后,谢小姐向警方投诉,认为该警察的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这个时候警察该去抓贼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九条之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本案中:“警察下班后”即是在“非工作时间”;那是否是“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有权必有责引申:权力制约与权力分立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公平正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要懂得“100-1=0”

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

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

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

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

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人权保障

人权保障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或者应当享有的权力。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案例:浙江叔侄冤案

2003年5月18日晚九点,安徽歙(she)县人张辉和叔叔张高平驾车送货去上海,路上,他们受人之托好心搭乘了一个要去杭州打工的17岁女孩王冬。凌晨1点50左右,女孩下车,“二张”前往上海。

次日凌晨,杭州市某区的水沟里浮起了一具裸体女尸,警方很快确认死者是王冬,“二张”是凶手。2004年4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强奸罪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2004年10月19日:浙江高院二审改判张辉死缓,张高平有期徒刑15年。

2005年,被押送至新疆石河子监狱服刑。

2013年浙江省高院依法对该案启动再审,认定原判定罪、适用法律错误,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

2013年4月8日《今日说法》“十年冤狱谁之罪”:

当年张氏叔侄涉嫌“强奸杀人”被判刑时并无直接或间接的物理证据。死者虽有处女膜新鲜破裂的情况,但阴道内未发现精斑,而且身上和被丢弃的衣物、行李上均未留下张辉、张高平的指纹和毛发。

当年公诉方出示了一个叫袁连芳(狱侦耳目)的人的证言。袁连芳说,张高平在看守所关押期间向他讲述了奸杀王某的经过。

在死者的指甲内鉴定出一男性的DNA,警方当时没查到此DNA的主人。但排除张辉、张高平与王某混合形成。这一点也曾经让杭州警方内心打鼓。

聂海芬(杭州市公安局预审大队大队长):第一,是不是会有第三个嫌疑人?第二,我们框定的这两个犯罪嫌疑人,究竟准不准确?

聂海芬是杭州市政法界被称为“三大女杀手”之一,她主办案件300余起判死刑。

开始虽怀疑,但她还是认定了张高平叔侄杀人。

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生过浙江大学女学生吴晶晶被杀案,查出嫌犯是出租司机勾海峰。

张高平提出,死者都是年轻女子,作案手法相似,都是掐死,脱去了衣服并抛尸水中,作案地点相近,都是在江干区。行凶者的出租车司机身份也和王冬下车前要打车相吻合,他认为勾海峰有重大作案嫌疑。张高平说,他曾多次向监狱反映,但这个线索并未受到重视,勾海峰很快被执行死刑。

服刑期间张高平拒绝减刑,张高平的哥哥张高发十年来从未停止过为叔侄俩奔波申诉。

到了2008年,张辉、张高平入狱5年之时,他们无意中在狱中的杂志民主与法制上看到了这样一起案件,一个已经服刑5年的所谓杀人犯无罪获释了,这个人叫马廷新(河南鹤壁)。

马廷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的“自首书”是由一个“牢头狱霸”先代写,再逼他背会和抄写的。而这个牢头的名字竟然叫做袁连芳。

到2011年11月底,杭州市有关部门开始对此案的复查。这回,他们将张氏叔侄案中,被害人王冬指甲内提取的DNA材料,与警方的DNA数据库,进行了比对,结果令人震惊:该DNA图谱,与当年杀害晶晶的那个勾海峰的DNA图谱高度吻合。

这个案子之所以当时导致错判,就是在没有任何物证和目击证人的前提下,司法人员采取包括刑讯逼供等手段取得所谓的“证据”,仅凭孤立的口供,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案件给办成了所谓的“铁案”。

反思近年来冤假错案的形成过程,最后都不难揪出刑讯逼供这一真正的“元凶”,而支撑刑讯逼供则是有罪推定、疑罪从有这个不散的阴魂。

张高平:连续逼供7天7夜,不给你睡觉,他还要叫你蹲马步啊,手像这样子,背后铐起来,我实在受不了嘛,我就说我杀人了。

再一个就是“狱侦耳目”制度,也到了彻底反思的时候了。★正当程序

程序是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为何要讲程序?★正当程序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法律体系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实体法是规定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诉讼法。为何要讲程序?故事1:两个饿得要死的人分一张饼,但是每个人都担心饼分得不公平,不论是给其中哪一个人切都不放心。怎么分才能让两个人都心服口服呢?答案就是由一个人切,然后给另外一个人先挑。这样,切的人就会公平地切饼了。所以,程序的设计能很好地保障公平的实现。★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合法性:底线标准中立性:重要条件参与性:核心要素公开性:重要特征时限性:内在要求你可曾听过这句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著名的米兰达规则美国程序正义——米兰达规则1963年3月13日墨西哥裔美国青年米兰达因涉嫌强奸被逮捕。米兰达供认了自己强奸女孩的事实,并按警察的要求写了一份供认书。

这份供认书和米兰达招供的情况在审判中被作为证据。经审判,米兰达被判犯有劫持罪和强奸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0年和30年。米兰达不服,在监狱中多次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写信上诉,终于成功。

被告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招供是被迫的,因此,警察违反了宪法修正案第五条不得强迫犯人对自己作证的规定,最高法院同意被告人的观点。分析:

很多同学觉得米兰达没有受法律的制裁是没有天理。但是,如果没有正当程序原则,会有更多的人遭受冤假错案。康德曾就此有过精彩的阐述,他说:“一次不准确的判决污染的只是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污染的却是水源。”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无论那一个,都不比另外一个距离真正的正义更近。但是,程序正义,却离法律的正义更近。审理米兰达案的沃伦大法官对米兰达逃脱法律的制裁是这样回应的

不是沉默权使米兰达逃脱法网,而是亚利桑那州的警察破坏了司法程序,才导致放走了米兰达。判处米兰达50年刑期,是不公正的程序产生了公正的实体,而放走了米兰达虽是实体的不公,但却维护了程序的公正。实体公正只是个案的正义,而程序不公则是全部司法制度正义性的普遍丧失。

中国传统的观念是“重实体,轻程序”。社会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司法不公问题,有相当部分是因程序不公引起的。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谚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法谚程序先于权利。—法谚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法谚案例:女大学生被误当小偷退学7年拾荒讨清白。(今日说法07.4.11)在沈阳市一个居民小区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一对捡破烂的母女。女儿名叫李秀丽,十年前在她还是一名快要毕业的大专学生时,突然接到学校退学的通知,从那时开始,她就跟着母亲以捡垃圾为生。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11月28日,和她同寝室的同学张翠霞发现自己存折上的600元钱在当天上午9点被别人冒领了。

张翠霞报警后,沈阳市公安局一名叫董兆宏的民警来调查这起案件。但由于案发的银行在十年前没有安装监控设施,董兆宏准备通过笔迹鉴定来破案,并把鉴定目标锁定在李秀丽和另一名女生身上。

李秀丽说,那天,她和另一个女生填写了民警董兆宏拿来的很多空白取款单,作为笔迹鉴定的样本。两个月后,民警董兆宏拿出的鉴定结论上写着:“送检取款凭条上,有关取款人填写的字迹是李秀丽所写。”考虑到李秀丽是在读大学生,公安机关把处罚权交给了学校。1998年4月6日,学校对李秀丽做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公安机关已经认定李秀丽就是小偷。可李秀丽还是不服,被勒令退学后,1998年5月,李秀丽对公安机关提起了诉讼。法院判决要求公安局更加严格地履行程序,重新作出偷窃认定。

拿着法院的判决,李秀丽反复到公安局要新的认定结论。1998年年底的一天,公安局的人开车来接她去取结论,决定上写着:“李秀丽进行盗窃活动,危害社会治安,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劳动教养一年。”一年后,李秀丽劳教期满。从劳教所出来,她把沈阳市劳动教养委员会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认定劳动教养错误。

李秀丽带着案发时间前后的作业本等材料,她从沈阳来到北京,找到了著名的物证学专家徐立根教授。徐教授在这些资料里挑出了大量的样本,和那张被冒领的取款单上的字迹进行了比对。随后,徐教授以北京物证技术鉴定所的名义做出了结论:取款条上的几个字不是李秀丽写的。

李秀丽就用这个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来洗刷自己的恶名。2004年9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劳动教养委员会认定李秀丽盗窃的事实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判决撤销劳动教养的决定和以前所有的法院判决,并予以李秀丽国家赔偿1.9万元。事件发生时,李秀丽只有21岁。打完这场官司,她已经28岁了。这个判决她等了整整七年。

一人办案致笔迹送检存疑点。

当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错误,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蒙受了七年冤枉呢?公安局是依据两次笔迹鉴定的结论做出的错误认定,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笔迹鉴定就是错误的呢?徐立根教授说,鉴定出错是有可能的。首先送检人在样本的收集上有毛病。李秀丽说:“让我们俩都写了一百多张这样的空白取款单,都是一样的内容,我俩谁都没做标记,也没签名字。”“没有签名,是不是最后谁给她调包了,那就不好说了。”哪个观点更接近正义?宁可错杀一个无辜,不可放过一个凶手。宁可放过一个凶手,不可错杀一个无辜。VS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维。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治思维都很重要。★学习法律知识欠条与借条的区别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款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两者的时效有区别吗?★学习法律知识◆借款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那么债权人可以在任何时间索要,时效从债务人拒绝还款时起算,最长时效不得超过20年,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则时效从还款期满时起算。★学习法律知识◆欠条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从欠款形成之日起算,约定还款期的从还款期满时起算。没有履行期限的欠条是对双方以往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权利人应当在欠条出具之日起两年内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学习法律知识除了从书本上获取法律知识外,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法制广播电视节目如《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经济法眼》《以案说法》等和阅读法律类报纸杂志。★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法律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精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难以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参与法律讨论。劳动合同法草案第二阶段(一周内)收到各方意见3万多条。◆进行法律监督。◆旁听司法审判。◆参与法律问题讨论。大学生掏鸟窝获刑10年?★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公民自觉守法才能养成守法的习惯和法治思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犯罪,其父母收买受害人翻供总之:大学生遇到法律问题时,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象法律人一样思考问题。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养成守法的习惯和法治思维。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