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案例导读ppt_第1页
新课程标准案例导读ppt_第2页
新课程标准案例导读ppt_第3页
新课程标准案例导读ppt_第4页
新课程标准案例导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北十二中

唐敏T新课程标准案例导读

面对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新课程标准变了什么?新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课程内容部分实施建议部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一、前言部分变化: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概述,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原因:课程性质是确定课程目标、精选和组织学习内容的基础,但是《课标(实验稿)》却未对历史课的性质进行明确的表述。1.课程性质:

2.课程理念:变化: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原因: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历史常识普及的重要性等二、课程目标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变化: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作为重要的历史知识。哪些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如金字塔、科学精神、民主制度等,都是全人类的财富。例: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故事:一家法国汽车公司在长城东段的“老龙头”拍摄了一条汽车广告。广告在法国电视台播出仅十几秒,就遭到无数法国观众的电话斥责,他们愤怒地说:“具有悠久文明的法兰西民族,怎么可以为了拍一条商业广告,竟然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结果,这个广告被迅速撤掉了。法国人认为,长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变化:“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变化:“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实际上就是指史料的多种形式。范围很广,值得注意。史料是历史留下来的痕迹,不仅保留在历史文献中,更保留在人类社会诸多方面。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变化:

重证据、理解能力、陈述能力。前二者具有历史学科特点。后者则涉及“出口”问题——经过历史训练之后的学生,应该能写出历史给人看,或者讲出历史给人听。

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与方法),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挖掘史事的联系)以上为对史实的解释过程与方法。变化:人和事——概念——特征与趋势。从具体到抽象。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些方法:感知历史的方法,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方法。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变化:以上为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探究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了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什么样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课标制定者提出了在探究过程中“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以上为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以上为表达的方法。

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4.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5.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6.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变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次序有变化:先中国后世界,先宏观、后微观。

课程目标部分:变化:虽然保留《课标(实验稿)》中在横向上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对这三个层次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叙述更为清晰、明确、完整,与纵向的、课程内容中规定的目标的结合更为紧密。如:在内容标准中,以教学活动建议的方式,设计了很多学生运用知识的活动,包括讨论、辩论、讲述、调查、访谈、比较等,旨在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目标增加了一些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育要“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这是初中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根”,是出发点和归宿。相应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程目标部分:原因: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历史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课程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课程目标是选择教学资源的标准;课程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课程目标是开展教学评价的标尺。)老版课标未能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只是空洞的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一般表现叙述了一遍。

“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

教育目标从课程层面来讲,是课程目标;从教学角度来讲,就是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学完这门课之后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则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要实现的目标。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课程目标:即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通过学科教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文艺复兴》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存在问题:

1.三维目标不完整。2.主语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3.目标太大,难以实现。“培养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课程目标,而非教学目标,短短一节课是无法实现的。

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前期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概括清前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汉、唐、明、清五幅地图,理解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做的历史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感受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例:《1787年美国宪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1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2、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3、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3、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例:《1787年美国宪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例:《1787年美国宪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1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2、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3、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3、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例:《1787年美国宪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例:《1787年美国宪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1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2、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3、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3、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课程内容部分变化:改变了《课标(实验稿)》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的学习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原因:历史学科时序性强,但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薄弱等。1.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初二近代史教学时,不止一位学生反映:“老师,洋务运动不是《辛丑条约》之前发生的吗?为什么我们学完了《辛丑条约》又倒回去学洋务运动,而不是学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就学洋务运动呢?我们觉得好乱啊!”时序性

以“洋务运动”为例,《课标(实验稿)》的编排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领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之后,才安排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上述文字给人的印象是:凌乱、线索不明显,内容之间的跳跃性比较大。时序性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中间隔开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标准,具体到课本(以北师大版为例),已经从第二课跳到了第六课。课标凌乱的表达,加上跳跃性如此大,学生思维跟不上课标的步伐,也难怪学生有困惑。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再三声明“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对于这种声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由于通过“主题式学习”未能建立基本的历史时间线索,在分析洋务运动的一些具体内容时,效果也大打折扣。时序性

同是“洋务运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这样安排:了解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略的史实后,接着是“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此后是“甲午中日战争”。这样不单有利于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也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时序性

“抗日战争”课程内容: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

8.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点—线”结合首先,突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性。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课标内容从中国局部抗战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再到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到中共八大的召开,再到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为争取生存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突出这场战争的民族性、全民性,是《课标(2011修订稿)》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应以全民族抗战为核心,认识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

“点—线”结合其次,课程内容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时,还体现“全局观念”。教学时不仅要关注中国抗战,还要将中国的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整体考虑。

“点—线”结合例: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动脑筋问题:“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样的问题设计,将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两个“点”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中国古代印刷术变革发展的线索。另外,要求学生在思考活字印刷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当今印刷业的发展特点,将历史与现实联系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程内容的选择

变化: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课标(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原因:《课标(实验稿)》的内容选择存在“难、繁、偏”的问题;课程内容整合与相关学科的衔接;《课标(实验稿)》中“学习主题”限制了史事的选择,疏漏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在具体内容标准的安排上,《课标(实验稿)》设置了9个专题现在变成了7个,这个变化是怎么能考虑的呢?《课标(修订稿)》的特点是强调了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按照历史上时期把历史内容分为7个阶段,《课标(实验稿)》,则是在时间为主线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单列为两个专题。比如把原来的科学技术专题下“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和思想文化专题下的“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放到了夏商周时期“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课标(实验稿)》要求学生通过对司母戊鼎的学习来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课标(2011年修订稿)》则要求学生通过了解青铜工艺成就,能够感受到青铜文化的灿烂。《课标(2011年修订稿)》删去了对司母戊鼎的学习要求,这让我们对青铜工艺成就关注的视角从科学技术领域一下子拓展开来,更全面地了解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关于甲骨文的学习,《课标(2011年修订稿)》删去了对文字演变的学习要求,不强调文字学的价值,而是追求甲骨文发现的历史学价值和考古学价值。这种变化不是单纯的着眼于知识的系统掌握而是着眼于展示完整的文明成果。同时删除对汉字演变的要求,化繁就简,体现了课程标准追求的基础性特点,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例:《甲骨文与青铜器》内容标准: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例:《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了解甲骨文的意义。初步了解如何辨认甲骨文的字体、字形。知道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2.通过司母戊鼎了解古代青铜工艺的辉煌成就。3.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器图片的观察学习,培养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甲骨文图片,辨认字体,并总结其特点,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渊源关系,加深对甲骨文的印象,并且认识到古人创造文字的智慧来源于生活。锻炼其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2.通过课前预习,及搜集并整理司母戊鼎资料的方法,了解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且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甲骨文是世界唯一发展至今的最古老文字、商周青铜工艺的辉煌灿烂。从而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例:《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了解甲骨文的意义。初步了解如何辨认甲骨文的字体、字形。知道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2.通过司母戊鼎了解古代青铜工艺的辉煌成就。3.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器图片的观察学习,培养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甲骨文图片,辨认字体,并总结其特点,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渊源关系,加深对甲骨文的印象,并且认识到古人创造文字的智慧来源于生活。锻炼其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2.通过课前预习,及搜集并整理司母戊鼎资料的方法,了解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且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甲骨文是世界唯一发展至今的最古老文字、商周青铜工艺的辉煌灿烂。从而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仍以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为例,夏商周时期最大的变化,主要是对于“百家争鸣”的知识点增加,原来要求是“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修订后的课标是“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学习要求增加了。这么变化的原因是?

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形而上学的问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由此而建立了他的本体论和宇宙论;我们也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开创者。儒家讲积极的作为,道家讲精神的自由。我想之所以增加老子是因为,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道家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颇为深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百家争鸣》之故事说道家

阐释老子的哲学思想。为了使学生理解“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一思想,教师首先提出“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要学生思考对立的事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十分踊跃地答出各种对立的概念,如好与坏、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难与易、有与无,等等。接着,教师介绍老子的观点,在投影屏幕上展示出老子关于祸福倚伏的论述,并加以解释,又用动画片的形式生动地演示塞翁失马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讨论老子的这一辩证思想有什么意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例:《百家争鸣》之故事说道家多媒体展示动画:老子一边张开嘴,一边对他的弟子说:“牙齿看起来很硬,舌头看起来很软,可是你看到了我这年纪,牙齿全都脱落了,舌头却安然无恙。”老子的思想主张:柔能克刚。就像“柔”和“刚”一样,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四、实施建议部分

变化:概括提出七点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原因:教学存在众多误区。1.教学建议例: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李惠军《战争与革命》

“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幅令人百感交集的照片。这是人们在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时的一瞬。人们的表情中的无奈、怀念、离愁到底说明了什么?我不知道!而一位老者写道:‘人们在悄悄传说,革命已经复活,生活在神圣天国里。据说天国并无上帝,那是卡尔和伊里奇的国度……他们必将重临,将审判一切死者和生者,并在人间建立普通大众的千年王国!’我每每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感情是复杂的。但是,当我临行下来时,一个问题似乎永远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有天国吗?有永恒的天国吗?天国在哪里呢?”然后整节课戛然而止。李老师这种“讲”,非常有韵味,令人回味悠长。他并没有告诉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将俄罗斯人对苏联的复杂感受、将他这一代人对苏联的复杂感受通过讲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思索,去回味。例:《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孩子的一节历史课:一天上课,达塔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纷纷嚷嚷:“这不太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要5分钱一张?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个价钱啊!”“我的钱,买了纸,就不够午饭了,怎么办?”“怎么别的老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沮丧、吃惊、生气、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小脸都憋红的样子,老师低下头,一再说:“对不起,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办。”孩子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再发纸测验。一些平时的乖孩子,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老师发了试题,学生闷头解答。只见最后一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这节美国初中历史课,教学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教科书在说明战前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关系时,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提示学生:通过回想他们的父母颁布新规定和强行让他们做什么事时的感觉,来领会这一关系。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达塔说:“我是想让孩子们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据此,我们不难看出,达塔不是按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讲授学习内容,而是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这样一节看似缺少时间、地点等基本知识,仅让学生有一种体验的历史课,对我们当今历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应当说颇有启发。例:中日关系

一位老师想借《南京、广岛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

》一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心。但是当讲到“每年广岛都把在原子弹爆炸中的死难者名单拿出来,在广场上晒一晒”时,一位学生低声说“日本人真不要脸,明明侵略我们,却装成受害者,要有原子弹,把他们都炸光。”顿时,班里炸了锅,纷纷议论,表示愤慨。由于课时比较紧,教师并没有理睬,而是继续比较两个城市其他的不同。本想借两座城市的对比反思我们的行为,提醒学生要牢记历史,激发学生爱国心。没曾想出现了意外。学生认为日本人民不是受害者,他们遭受美国原子弹袭击是罪有应得,甚至还想继续轰炸他们,这种价值判断是不对的。应及时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到发动侵略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是日本人民,原子弹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我们要以史为鉴,为维护和平而努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胡锦涛例:中日关系例:宣城中学伍学文《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钱壮飞,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1929年打入国民党内部,成为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年4月24日(周六)晚,正独自值班的钱壮飞一连收到武汉发给南京徐恩曾的特急密电六封,他当机立断拆译密电。原来,长期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准备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这一情况令钱壮飞极为震惊。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党中央,26日(周一)早晨,钱壮飞像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地把这些密电当面交给徐恩曾后,从容不迫地离开敌营,转移上海后奉命进入中央苏区。接到钱壮飞的情报,周恩来指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机关立刻全部转移。周恩来总理后来多次满怀深情地提起钱壮飞,还说: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请运用所学知识,考虑当时的条件,合理想象,钱壮飞可能采用怎样的通讯方式传递信息呢?他从南京最终转移到中央苏区的过程中,可能使用哪些交通工具呢?例:宣城中学伍学文《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设计意图】

将课堂学习的近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知识,运用于历史场景中,考虑历史条件,进行合理想象,激活课堂,激活历史。理论上,钱壮飞似乎可以使用电报传递信息,实际上考虑中共当时的条件,对钱壮飞使用电报传递信息的可能性表示质疑。(中共于20世纪20年代末刚刚启动无线电技术,在南京的钱壮飞没有自己的电台,也不能利用国民党的电报传递信息,他又不便马上离开,当时是让女婿乘夜车赶去上海报警的。)交通方面,从南京转到上海,再到中央苏区,市区内可能坐人力车、汽车、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电车)等,从南京到上海,坐火车的可能性最大,从上海再到中央苏区,则需要变换多种交通工具,如火车、汽车、马、步行等。

【实践效果】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历史情境。

2.激发了学生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想象,历史课堂被激活。例:深圳市宝安中学的唐云波老师在《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经济》

创设二毛这个虚拟的人物,并以《二毛回忆录》贯通全课。二毛,广东香山人士,生于1840年2月14日。《二毛回忆录》有四段。第一段是1842年,他听省城读书的哥哥说:“清政府和洋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很多权益。”学生的任务是组成经济权益调查委员会,调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丧失的经济权益。第二段是1850年,二毛哥哥“想到省城做生意,开一家布料店,但他不知道是卖洋布好,还是卖土布好。于是他专门去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学生的任务是扮演市场调查员,调查洋布与土布的销售情况。第三段是1860年,二毛哥哥“最终还是开了一家卖土布的小店,其中有好多布料还是我母亲亲手织的。这些布匹一开始卖得不错,可是进入60年代后,情况有些不同了。越来越多的洋布涌入中国市场,而且便宜得很,人们开始选购洋布,土布卖不出去,哥哥破产了”。学生的任务是探究二毛哥哥破产的原因。第四段是1872年,二毛家人听从容闳的劝说,使二毛赴美留学,“先是在哈特福德高中就读,后来又进了耶鲁大学经济学系。虽然在美国多年,但我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祖国。我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生的任务是帮助二毛完成他的毕业论文。例:“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显示图片《淘宝网打折广告》及《世纪“光棍节”》这是本月淘宝网上的一个打折广告,仅限于2011年11月11日这一天。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天是本世纪最大的光棍节。单身男女在这一天最大的希望恐怕就是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以组建一个温暖的小家庭了。而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世界上最大的“家庭”迎来一件大喜事。世界上最大的家庭是指什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出示图片《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到达美国纽约》。1971年11月11日这一天,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出席26届联合国大会。由此进一步步入国际外交舞台,不断开创我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分析:把一件搞笑的事(图片)和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图片)生硬地联系起来,当时只是想去用这个搞笑的图片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事后觉得确实不太严肃。2.评价建议

变化:①评价目标的准确性②评价方法的过程性③评价主体的交互性④评价设计的科学性⑤评价成就的发展性。明确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原因:《课标(实验稿)》的评价建议只是从指导思想、评价方法建议两个方面,宏观上规定了学业评价遵循的原则和选择的方法;目前的评价存在众多误区,如一些地方的评价避开课程目标,造成课程改革的混乱;评价方式的单一等例:中学生绘制的“中国近代史”漫画例:中学生绘制的“中国近代史”漫画3.教材编写建议

变化:具体说明了历史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变化:提出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精选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原因: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对完成历史教育的使命,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选用却存在一些误区。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丹筱彤

《宋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材子目所含内容经济重心南移表现(人口、农业、财政)和原因农业占城稻、秧马、圩田、棉花、茶树手工业制瓷、造船、纺织、采煤、冶铁商业城市、城镇集市、纸币、海外贸易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丹筱彤

《宋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历史”而不是教“教材”宋代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变革性的繁荣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丹筱彤

《宋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子目重点内容农业水稻手工业瓷器商业 城市、对外贸易、货币经济重心南移原因1.城市繁荣一、商业发展1.农业:水稻种植推广3.出现纸币二、农业手工业发展2.手工业:制瓷业发达三、经济重心南移2.海外贸易兴盛1.进程2.原因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丹筱彤

《宋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例:淮北市实验高中赵剑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穿在身上的历史——从近现代服饰变迁看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仅凭教材中有限的一些文字图片资料,学生无法体会到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解放的广大人民的那种激动、欢腾、愉悦的心情。也很难想象出“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更难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可以利用《开国大典》、《红旗飘飘》等录象资料,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了其中的“天安门开国庆典”、“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广大人民的悲惨生活”等影像资料片段让学生观看对比。

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通过历史真实画面的再现,学生身临其境,对历史产生共鸣,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解放前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做出的艰难卓绝的斗争和流血牺牲,他们永垂不朽;也就更能体验到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活动的历史画面也直观地向学生展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错。

例:“盛唐气象”之唐朝的疆域学生看了《唐朝疆域图》后,执教老师让学生们翻出北师版七年级(上)中的《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并让大家用彩笔在三幅疆域图上分别描出疆界线,比一比三朝的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几分钟后,老师问:“哪位同学愿意将自己描的唐朝疆域图给大家看看?”一名同学立即跑上讲台,利用投影仪展示。台下有同学马上纠正:“错了,错了,她把吐蕃、突厥都画进去了。”说罢,这位同学便跑上讲台,把自己的描绘展示给同学……执教老师发现,有些学生仍然不会准确地判读历史地图。于是再次从读图例、读图所附的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