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 推荐优秀_第1页
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 推荐优秀_第2页
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 推荐优秀_第3页
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 推荐优秀_第4页
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 推荐优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诗答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席上送给我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以诗相答的意思刘禹锡刺史送给(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772—842),唐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其诗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情趣。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诗人被贬在外地做官二十多年,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

弃在那里。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

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

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

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

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

重新振作起精神吧。1.首联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写了什么现

状?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作者无限辛酸愤懑

的心情。引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意3.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千帆过”“万木春”比喻作者被贬后仕途得意的新贵。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主旨诗人回忆了二十多年来的凄惨经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这首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译文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4.“二乔”在诗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

意义?“二乔”代表东吴的命运。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

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主旨作者借历史事件抒怀,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同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号文山,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文天祥在职时,正值元蒙军队大举南侵,南宋处于亡国边缘。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抗战,不幸兵败被俘,英勇就义。文天祥被俘第二年元月(1279年),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他写了这首诗严正拒绝,,决心以死殉国以明志节。这是一首咏志诗。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译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个“惶恐”、“零丁”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张养浩(1269—1329),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适小乐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其曲“如玉树临风”。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作者简介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潼关

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

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写作背景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

依旧受苦。译文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总写作者的感慨。“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写作者远望长安,曾几何时,长安是那样辉煌,如今却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暗示潼关为兵家必争之地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国家由盛而衰的写照。一代王朝兴起,必大兴土木,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这首曲子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兴亡的感叹以及对人民饱受战乱和剥削之苦的同情。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苏东坡。眉州(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的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译文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4.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透浓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