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化供需案例分析_第1页
第三章文化供需案例分析_第2页
第三章文化供需案例分析_第3页
第三章文化供需案例分析_第4页
第三章文化供需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产业经济学上海居民文化需求调查第三章案例分析本次调研通过专家咨询会议、社区基层座谈及小范围预调查3个环节,多方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最终问卷。

问卷发放总量为7500份,有效回收率93%;发放地域覆盖全市19个区县的56个街道(镇)。在所得到的样本中,中心城区居民占43.4%,郊区城镇居民占35.6%,郊区农村居民占14.5%。样本的男女比例为4∶5,年龄结构以18岁~65岁为主(约占样本总量的91.3%)。调查方式一般来说,居民的文化需求包括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活动三大方面。本次调查将文化需求的终端对象限定为以下7项,即:文化产品中的图书、电影、电视(电视剧、电视节目),文化传播服务中的文艺演出、博物展览(主要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设施内的展览),以及文化休闲活动中的健身锻炼、文艺团队活动。调查对象文化需求的总量巨大文化需求现状分析文化需求的偏好多元化年龄与文化程度两大关键变量对居民的需求偏好有着较大影响。上海居民文化需求从多渠道得到了满足政府、市场及社会是满足居民文化需求的主要力量。渠道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居民实现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政府)(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设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日益成为居民就近实现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2)广场活动中心调查显示,居民对政府举行的广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很高,超过七成的被调查居民曾经参加过由政府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如“广场音乐会”、“百场文艺巡演”、“高雅艺术进社区”、“百姓戏台”等类似活动)。八成左右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在自己所居住的街道(镇)或小区内开展广场文化活动。9(3)全市性大型文化活动渠道二:文化市场在丰富居民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市场)渠道三:社会力量日益成为实现居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角色(社会)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较为活跃:

一是在文艺团队活动方面。在本次调查的居民中,有大约9%曾经或正在参与由居民发起、带有组织性的文化活动。目前在上海,从这些居民自组织中孕育而生的各级各类群众性文艺团队已超过了9000支,居民本身已成为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

二是在健身锻炼方面。上海至今有88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这些健身俱乐部按照社会组织的形式运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身边的体育健身服务。上海居民实现文化需求面临五大障碍障碍一: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量不足(“东西多,精品少”、“可消费的东西多,值得消费的对象少”)文化需求实现的障碍障碍二:文化供给价格与居民收入不匹配本次调查显示,有35.1%的被调查居民表示难以接受目前的图书价格,41.1%的被调查居民难以接受目前的电影票价。对于文艺演出的价位,近70%的居民接受的价格为100元及100元以下,全体居民接受的平均价格在150元上下。目前,在上海买一张歌剧、交响乐或芭蕾舞演出的门票,通常需要花费500元以上,相当于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7%,远远高于国外5%的水平。由于供给价格与居民收入的不匹配,居民对上海的一些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很低。本次调查反映出,在过去一年中,有超过2/3的居民从未去过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上海大舞台等处观赏过文艺演出。障碍三:文化设施资源配置失衡。文化设施是居民满足文化需求的空间载体。调查发现,尽管居民的文化需求强烈,但对文化设施,特别是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等重点设施的经常利用率并不高。其中,利用率最高的为图书馆(15.8%),最低的为美术馆(3.2%)。大多数居民都把“往返不便”(而非价格等其他因素)作为不去的理由,这反映的恰恰是文化设施资源在空间配置上的失衡,特别是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失衡。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在中心城区平均每32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但在郊区平均每52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资源最为丰富的静安区,每百万人拥有图书馆6.45座,是最低的闵行区(1.13座)的5.7倍。正是由于文化设施在空间配置上的不均,导致郊区居民比中心城区居民更少利用文化设施,极大制约了他们实现自身的文化需求。问卷调查显示,郊区居民中,明确表示“基本不去”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的平均比例为60%,比中心城区(48%)要高出12个百分点。在基层座谈调研中,郊区新建改建居住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对这一问题的反映尤为强烈。障碍四:文化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信息的完备与畅通是促成产品供求双方调整生产和消费倾向,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居民获取文化产品或服务信息的渠道并不畅通,这在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明显。障碍五:居民可支配闲暇时间不足充分的闲暇时间是居民消费文化产品及服务,从而实现文化需求的最基本条件。原因一:文化供给主体发育缓慢。以文化企业为中心的文化供给主体是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基本力量。文化供给主体发育缓慢,文化“造血”功能偏弱,造成文化产品有效供给量总体上偏低。具体表现为“两个不足”:一是国有文化单位转型不足。上海在文化产业的上游领域中国有单位比重较大。二是民营文化企业成长不足。由于面向民营文化企业的市场准入壁垒较为严重,加之普遍存在的政策性歧视,民营文化企业难以发展壮大。造成障碍的主要原因原因二:文化市场存在较大扭曲。文化市场的扭曲,造成文化供给的价格形成机制极不完善,从而推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市场结构来看,部分文化行业垄断现象突出。(影视、传媒、出版、演出等领域,集团化战略,在产品、渠道等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定价的随意性较大。)二是从市场本身来看,奢华制作与赠票之风盛行。(高成本转嫁,大量赠票)。三是从市场外部来看,政府管制存在一定偏差。(行政审批环节繁复,存在较大的“寻租”空间。)原因三:文化设施投入相对不足。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投入不足,是造成目前文化设施资源配置失衡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驱动下,文化设施只是作为一般性的社会事业来看待,在财政安排上的优先级别很低。以公共图书馆为例,目前上海市、区两级的公共图书馆仅为30家,而从国际主要大城市的情况来看,香港拥有政府公立图书馆80家、纽约为204家、东京为391家、伦敦拥有近400家。由于财力的不平衡和郊区新城建设思路上的偏差,郊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比中心城区更显不足。原因四: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失灵。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仍有不少还在沿用由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有关部门(党委宣教科或办事处社文科)主管,直接委派人员管理的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由于存在官方的路径依赖,在文化活动的组织、文化信息的发布等环节,往往偏好采用传统的社会动员方式和行政渠道(区→街道→居委会)。在社区人群结构日趋复杂的格局下,行政渠道所能直接影响的居民数量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居民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边缘”或“盲区”中。同时,由于绩效评估制度的不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在运行中往往只需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普遍缺乏从服务对象需求的角度出发,安排文化供给(包括供给的内容、时间、具体方式等)的意识。原因五:社会发展阶段存在客观制约。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客观因素是造成居民闲暇时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阶段以来,由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劳工休息权益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服务的发达等因素,劳作时间已降到整个生命时间的10%以下,而空闲时间超过40%。在上海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面对就业、工作等压力,多数居民的闲暇时间无法得到制度保障。带薪休假制度较难得到真正落实。此外,由于家政、养老等社会服务的欠缺以及收入等方面的制约,部分成年人必须将大量闲暇时间用于照顾老人、孩子或是料理家务,很少能抽出时间来实现文化需求。满足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但能提高居民精神上的满足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将有助于刺激文化消费,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从而拉动内需增长。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居民在实现文化需求的过程中面临着产品、价格、设施、信息、时间五重障碍。满足文化需要的对策对策一:大力培育文化供给主体,扩大文化产品供给量。尽快改变国有力量在文化领域“一家独大”、缺少竞争的局面。一是要适当降低现行的文化市场准入标准,加大文化市场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逐步取消歧视性规定,扶植一批优秀的民营文化企业。二是要加快推进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造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转企。通过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造,吸收社会资本,探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业务外包,推进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重组,提升竞争实力。同时,政府特别要对文化审查的标准和过程予以公开,减少行政指令的干预调控,完善文化市场法制建设,并探索文化产品分级管理办法,形成有利于文化供给主体发育的透明、规范、良性的制度环境。对策二:加强市场调节作用,完善文化价格形成机制。经营性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价格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价格理性回归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规制,压缩“寻租”空间发挥文化行业协会及文化中介组织作用,促进文化领域专业化服务外包,降低文化产品生产成本。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原则上应实行免费或按成本价收取,健全听证制度考虑通过发放“文化消费券”等形式,给予一定补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对策三: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文化设施资源均衡配置。进行科学规划,逐步调整完善各类文化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应当加快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市域范围内街道、镇的全覆盖。根据国际惯例,参照“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服务半径要求,加快制定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标准,提高城郊之间公共文化设施的均等化程度。在设施建设的投入方面,应当明确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财政投入安排,将其纳入到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设施予以补贴,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对策四:健全公共文化运行体制,减少文化信息流通障碍。政府需要特别加强公共文化运行体制的“软件”建设。改进现有的公共文化信息发布方式(借鉴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利用信息化媒介,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调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作模式。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加快推进“管办分离”。(通过绩效评估进行监督)加强公共文化领域的公众参与。在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及服务项目的设计环节及事后评估环节,建立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增强文化供求双方的交流互动,减少信息沟通障碍。对策五:增加居民可支配闲暇时间,降低文化消费的时间成本。进一步保障在岗职工的休憩权益。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条件。优化调整文化产品的供给时间和输送方式。根据居民需求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延长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以基层社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社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