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为鼠类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提供统一的方法指导。该标准适用于公共卫生领域内对鼠类种群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的调查与评估工作,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数据收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标准中详细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监测手段,包括夹夜法、粉迹法和目测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

  • 夹夜法:利用捕鼠器在夜间设置于目标区域,根据次日回收到的捕获量来估算当地鼠类密度。此方法需要考虑季节变化、食物资源等因素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 粉迹法:通过撒布特殊粉末(如滑石粉)形成追踪带,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并记录下经过该区域留下的足迹数,以此推断鼠类活动频率及相对密度。
  • 目测法:直接观察并计数可见范围内的活体或死体鼠只数目,适用于开阔地带或建筑物内部等易于视觉检查的地方。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9-05-04 颁布
  • 2009-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_第1页
GB/T 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_第2页
GB/T 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11.020

犆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犛狌狉狏犲犻犾犾犪狀犮犲犿犲狋犺狅犱狊犳狅狉狏犲犮狋狅狉犱犲狀狊犻狋狔—犚狅犱犲狀狋

20090504发布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23798—2009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起勇、鲁亮、孟凤霞、郭天宇、霍新北、徐仁权、付学锋。

犌犅/犜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鼠类密度监测方法,包括粘鼠板法、夹夜法、粉迹法、盗食法、鼠迹法、堵洞查盗法、目

测法。

本标准适用于鼠种和鼠密度的监测,其中粘鼠板法、粉迹法适用于室内鼠密度的监测;堵洞查盗法

适用于室外鼠密度的监测;夹夜法和鼠迹法适用于室内外环境的鼠密度监测;盗食法适用于下水道鼠密

度的监测;目测法适用于旱獭密度的监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鼠类狉狅犱犲狀狋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

2.2

鼠密度狉狅犱犲狀狋犱犲狀狊犻狋狔

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监测到的鼠类数量或活动量。用百分率表示,如捕获率、阳性率等。

2.3

有效夹犲犳犳犲犮狋犻狏犲狋狉犪狆

处于正常布放状态的鼠夹,以及夹到鼠类或由于鼠类原因造成击发和诱饵丢失的鼠夹。

2.4

捕获鼠犮犪狆狋狌狉犲犱狉狅犱犲狀狋

捕获的整鼠、鼠头或部分肢体(腿、鼠皮等)。若仅存有鼠毛、鼠尾、鼠爪则不计为捕获鼠。

2.5

有效粉块犲犳犳犲犮狋犻狏犲狆狅狑犱犲狉

可辨别有鼠迹(鼠爪印、尾印)或无鼠迹的完整粉块。

2.6

阳性粉块狆狅狊犻狋犻狏犲狆狅狑犱犲狉

可辨别有鼠迹的粉块。

2.7

有效粘鼠板犲犳犳犲犮狋犻狏犲犵犾狌犲犫狅犪狉犱

粘到鼠或正常展开、未受损坏且未捕到鼠的粘鼠板。

2.8

阳性房间狆狅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