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3795-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蜚蠊(即蟑螂)密度的监测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相关领域内对蜚蠊密度进行调查与评估。

标准中首先明确了术语和定义,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点”、“监测工具”等关键概念,为后续内容的理解奠定基础。接着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监测技术:

  1. 粘捕法:通过使用特制的粘蟑纸放置于监测区域内特定位置,一段时间后回收并统计被捕获的蜚蠊数量来估算其密度。
  2. 诱捕器法:利用含有引诱剂的装置吸引蜚蠊进入陷阱内部,同样在设定时间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 药激法:向可能存在蜚蠊的地方喷洒刺激性药物,促使隐藏的个体逃离藏身之处,从而便于观察记录。
  4. 目测计数法:直接观察一定面积或体积内的空间,并手动记录所见蜚蠊的数量。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9-05-04 颁布
  • 2009-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_第1页
GB/T 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_第2页
GB/T 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11.020

犆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23795—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犛狌狉狏犲犻犾犾犪狀犮犲犿犲狋犺狅犱狊犳狅狉狏犲犮狋狅狉犱犲狀狊犻狋狔—犆狅犮犽狉狅犪犮犺

20090504发布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23795—2009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

究所、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秡、马彦、付学锋、于传江、薛素琴、董言德、冯向阳。

犌犅/犜23795—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蜚蠊密度监测方法,包括粘捕法、药激法及目测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蜚蠊密度监测,可根据监测目的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蜚蠊犮狅犮犽狉狅犪犮犺

昆虫纲蜚蠊目昆虫,仅涉及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室内蜚蠊种类。

2.2

蜚蠊密度检测剂犮狅犮犽狉狅犪犮犺犱犲狀狊犻狋狔犱犲狋犲犮狋犻狀犵狉犲犪犵犲狀狋

用于将蜚蠊从其栖息活动场所中驱赶出来,以便于监测时查看的一种药剂,常用的检测剂有质量分

数为0.3%的氯菊酯酒精液等。

2.3

有效粘蟑纸犲犳犳犲犮狋犻狏犲犵犾狌犲犫狅犪狉犱

粘到蜚蠊,或未损坏、未移动且未粘到蜚蠊的粘蟑纸。

3监测方法

3.1粘捕法

3.1.1器具

粘蟑纸:胶面规格为170mm×100mm。

3.1.2操作步骤

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每

15m2房间放1张,不足15m2的单独房间按15m2计算,大于15m2房间按15m2为1间折算,粘蟑纸

放置12h,晚放晨收。记录捕获蜚蠊种类及数量,计算蜚蠊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密度指数,监测记录

表格参见表A.1。监测时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3.1.3结果表述

依据式(1)、式(2)、式(3)和式(4)分别计算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和密度指数。

犖p

犜=×100%……………(1)

犖e

式中:

犜———蜚蠊粘捕率;

犖p———粘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单位为张;

犖e———有效粘蟑纸数,单位为张。

犖p

犐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