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6.11.17_第1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6.11.17_第2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6.11.17_第3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6.11.17_第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6.11.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预应力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是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等材料的进场检验、后张法预留管道设置或预应力筋布置、预应力筋张拉、放张、灌浆直至封锚保护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由于预应力施工工艺复杂,专业性较强,质量要求较高,故预应力分项工程所含检验项目较多,规定具体。本讲内容:一、一般规定二、原材料三、制作与安装一、一般规定(1)、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应包括:1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2成孔管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连接以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孔;(1)、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应包括:3局部加强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和位置;4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及锚垫板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反映预应力分项工程施工的综合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验收是为了确保预应力筋等在混凝土结构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条对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的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2)、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成孔管道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1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2同一工程、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产品,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对于获得第三方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预应力工程材料和在同一工程中应用的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预应力工程材料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可以认为其产品质量稳定,本规范规定可以放宽其检验批容量,这样不仅可节省大量的检验成本,同时对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有积极意义。(3)、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抗拉强度、伸长率检验,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见证取样做作力学性能检验(60t)常用的预应力筋有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等。不同的预应力筋产品,其质量标准及检验批容量均由相关产品标准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制定产品抽样检验方案时应按不同产品标准的具体规定执行。目前常用的预应力筋的相应产品标准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检验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捻制的钢绞线组成,每批质量不大于60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检验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加工状态的钢丝组成,每批质量不大于60吨。)、《中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YB/T156(检验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强度等级、同一生产工艺制度的钢丝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检验批由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大于60吨的钢筋,超过60吨的部分,每增加40吨,增加一个拉伸试样。)、《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GB/T21073(检验批由同一公称直径、同一强度级别的预应力钢绞线经同一生产工艺制作的环氧涂层钢绞线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YB/T152(检验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的钢绞线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100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检验批由同一钢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生产的钢绞线组成,每批质量不大于60吨)等的要求。预应力筋是预应力分项工程中最重要的原材料,进场时应根据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批,进行抽样复验。由于各厂家提供的预应力筋产品合格证内容与格式不尽相同,为统一及明确有关内容,要求厂家除了提供产品合格证外,还应提供反映预应力筋主要性能的出厂检验报告,两者也可合并提供。抽样复验可仅作主要的力学性能试验。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4)、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除应按本规范第6.2.1条的规定检验外,尚应进行涂包质量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的规定。当有工程经验,并经观察认为涂包质量有保证时,可不作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抽样复验。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油脂涂抹均匀、护套光滑无破损)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进场检验包括钢绞线力学性能检验和涂包质量(包括防腐油脂及涂包层)检验两部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对保证预应力筋防腐及准确地建立预应力非常重要。而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仅规定涂包质量,其钢绞线力学性能仍需按相关材料标准的要求进行力学性能检验。(5)、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注:1张拉设备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2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2%。1.5是压力表的一个精度等级.

由1.5,可以算出他的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1.5%X量程

精密压力表精度有0.1级、0.25级、0.4级;普通压力表精度1.0级、1.6级(原1.5级)、2.5级、4.0级(基本没有了)60以上表面的压力表基本是1.0级、1.6级60及以下表面的压力表基本是2.5级(6)、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2)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3)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4)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二、原材料(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注: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供货方提供有效的试验报告,可不作静载锚固性能等试验。预应力筋用锚具、锚垫板、螺旋筋等产品是生产厂家通过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得到的能够保证其正常工作性能和安全性的匹配性组合,能够在工程应用中保证锚固区的性能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因此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产品应配套使用(包括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对其性能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进场检验主要作锚具(夹具、连接器)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锚固区传力性能、材质、机加工尺寸及热处理硬度等可按出厂时的质量保证文件进行核对。(2)、处于二b、三a、三b环境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锚具,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的相关规定检验全封闭防水性能,其检验结果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国内外应用经验表明,对处于二b、三a、三b类环境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锚固系统,应采用全封闭体系。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参考美国ACI和PTI的有关规定,要求对全封闭体系应进行不透水试验,要求安装后的张拉端、固定端及中间连接部位在不小于10kPa静水压力下,保持24h不透水。当用于游泳池、水箱等结构时,可根据设计提出更高静水压力的要求。产品检查数量仍按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执行。(3)、孔道灌浆用水泥、外加剂的质量分别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7.2.2条的规定;成品灌浆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孔道灌浆剂》GB/T25182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孔道灌浆一般采用素水泥浆。由于硅酸盐拌制的水泥浆的泌水率较小,故规定应采用硅酸盐水泥配制水泥浆。水泥浆中掺入外加剂可改善其稠度和密实性等,但预应力筋对应力腐蚀较为敏感,故水泥和外加剂中均不能含有对预应力筋有害的化学成分。对预应力筋数量较少的一般工程,由于灌浆所用的水泥和外加剂数量很少,如果由使用单位提供近期采用的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水泥及外加剂的检验报告,也可不作水泥和外加剂性能的进场检验。(4)、后张预应力成孔管道进场时,应进行径向刚度和抗渗漏性能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对成孔管道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的抽样复验。后张法预应力成孔主要采用塑料波纹管以及金属波纹管,而竖向孔道常采用钢管成孔。与塑料波纹管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与金属波纹管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为《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金属波纹管的径向刚度和抗渗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但试验较为复杂。当使用单位能提供近期采用的相同品牌和型号金属螺旋管的检验报告或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也可不作这两项检验。(4)、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的规定。孔道灌浆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7.2.2条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注: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材料性能的进场复验。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材料性能的进场复验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5)、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2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注: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预应力筋进场后可能由于保管不当引起锈蚀、污染等,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对有粘结预应力筋,可按各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对无粘结预应力筋,若出现护套破损,不仅影响密封性,而且也会增加预应力摩擦损失,故需保护其塑料护套。尤其在地下结构等潮湿环境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时,更需要注意其护套要完整。对于轻微破损处可用防水聚乙烯胶带封闭,其中每圈胶带搭接宽度一般大于胶带宽度的1/2,缠绕层数不少于2层,而且缠绕长度超过破损长度30mm。(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当锚具、夹具及连接器进场入库时间较长时,可能造成锈蚀、污染等,影响其使用性能,因此应在贮存时加强保护措施,并在使用前应重新对其外观进行检查。(7)、后张预应力成孔管道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应力金属波纹管外观应清洁,内外表面应无锈蚀、油污、附着物、孔洞和不规则褶皱,

咬口应无开裂、脱扣。(7)、后张预应力成孔管道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塑料波纹管的外观应光滑、色泽均匀,内外壁不应有气泡、裂口、硬块、油污、附着物、孔洞及影响使用的划伤,高温下径向刚度不应明显降低。金属螺旋管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成孔管道受到污染、变形时,可能增大张拉时的摩擦损失,影响构件有效预应力的剪力;或影响灌浆后的粘结效果,对构件的耐久性造成影响。目前,后张预应力工程中多采用金属螺旋管预留孔道,由于其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可能出现伤痕、变形、锈蚀、污染等,故使用前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塑料波纹管尽管没有锈蚀问题,仍应注意保护其不受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以及油污等污染。三、制作与安装(1)、主控项目: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级别和数量对保证预应力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2)、一般项目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应力筋应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2)

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预应力筋应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对同一束中各根钢丝下料长度的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规定,仅适用于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的情况,目的是为了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钢丝的预应力均匀一致。预应力筋的端部锚具制作质量对可靠地建立预应力非常重要。本条对镦头锚制作质量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检测钢丝的可镦性(3)、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绞线挤压锚具挤压完成后,预应力筋外端露出挤压套筒不应少于1mm。2)钢绞线压花锚具的梨形头尺寸和直线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设计值。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mm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丝镦头不应出现横向裂纹,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不应少于5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对钢丝镦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镦头试件。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预应力筋的端部锚具制作质量对可靠地建立预应力非常重要。本条规定了挤压锚、压花锚、镦头锚的制作质量要求。本条对镦头锚制作质量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检测钢丝的可镦性,故规定按钢丝的进场批量检查。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的安装质量应按下列规定验收:1成孔管道的连接应密封;3锚垫板的承压面应与预应力筋或孔道曲线末端垂直,预应力筋或孔道曲线末端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表6.3.4的要求;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的安装质量应按下列规定验收:2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应平顺,并应与定位支撑钢筋绑扎牢固;4当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筋曲线孔道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大于300mm时,应在孔道波峰设置排气孔。浇筑混凝土时,预留孔道定位不牢固会发生移位,影响建立预应力的效果。为确保孔道成型质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本条对预留孔道安装质量作出的相应规定。对后张预应力混凝结构中预留孔道的灌浆孔、泌水管等的间距和位置要求,是为了保证灌浆质量。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曲线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6.3.5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总数的5%,且不少于3个构件,每个构件不应少于5处。检验方法:尺量检查。注: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预应力筋束形直接影响建立预应力的效果,并影响截面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应严格加以控制。本条按截面高度设定束型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以便于实际控制。(4)、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3)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4)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5)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6)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6)、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7)、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应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2对采用消除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的先张法构件,不应低于30MPa。过早地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会引起较大的收缩及徐变损失,同时可能因局部承压过大而引起混凝土损伤。本条对预应力筋张拉及放张时混凝土强度的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取值一致。若设计对此有明确要求,则应按设计要求执行。(8)、预应力筋张拉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张拉设备应经检定或校准;2张拉力、张拉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3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控制张拉力下预应力筋伸长实测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6%。(8)、预应力筋张拉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4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4)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力及设计计算伸长值均应由设计确定。实际施工时,为了部分抵消预应力损失等,可采取超张拉方法,但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且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实际张拉时通常采用张拉力控制方法,但为了确保张拉质量,还应对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6%的允许偏差是基于工程实践提出的,对保证张拉质量是有效的。

(9)、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钢绞线出现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钢绞线总根数的3%,且每根断裂的钢绞线断丝不得超过一丝;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由于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影响极大,故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筋不允许出现断裂或滑脱,若在浇筑混凝土前出现断裂或滑脱,相应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中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应超过本条的规定。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检验方法: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量测时间有关。相隔时间越长,预应力损失值越大,故检验值应由设计通过计算确定。预应力筋张拉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很大,必须予以保证。先张法施工中可以用应力测定仪器直接测定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的应力值。(10)、锚固阶段应检验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6.4.5的规定。实际工程中由于锚具种类、张拉锚固工艺及放张速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内缩量可能有很大波动,导致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应控制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当设计对张拉端的锚具内缩量有具体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确定。(11)、预留孔道灌浆后,应对灌浆质量进行检查,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灌浆记录。预应力筋张拉后处于高应力状态,对腐蚀非常敏感,所以应尽早对孔道进行灌浆。灌浆是对预应力筋的永久保护措施,要求水泥浆饱满、密实,完全握裹住预应力筋。灌浆质量的检验应着重现场观察检查,必要时也可凿孔或采用无损检查。(12)、现场搅拌的灌浆用水泥浆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3h自由泌水率宜为0,且不应大于1%,泌水应在24h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重量的0.06%;3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6%;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3%。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配比性能试验报告。灌浆用水泥浆水灰比的要求是为了在满足必要的稠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泌水率,以获得密实饱满的灌浆效果。水泥浆中水的泌出往往造成孔道内的空腔,并引起预应力筋腐蚀。1%左右的泌水一般可被灰浆吸收,因此应按本条的规定控制泌水率。水泥浆中的氯离子会腐蚀预应力筋,而预应力筋对腐蚀非常敏感,故水泥和外加剂中均不能含有对预应力筋有害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氯离子的含量需严加控制。水泥浆的适度膨胀有利于提高灌浆密实性,提高灌浆饱满度,但过度的膨胀率可能造成孔道破损,反而影响预应力工程质量,故应控制其膨胀率,本规范用自由膨胀率来控制,并考虑普通灌浆工艺和真空灌浆工艺的差异。(13)、现场留置的水泥浆试块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注:1一组试件由6个试件组成,试件应标准养护28d;2抗压强度为一组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平均值。灌浆质量应强调其密实性从而对预应力筋提供可靠的防腐保护,而水泥浆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粘结力同时也是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前提。参考国外的有关规定并考虑目前建筑工程M30强度的水泥浆可有效提供对预应力筋的防护并提供足够的粘结力,故本条规定了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14)、锚具的封闭保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外露锚具和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一类环境时20mm,二a、二b类环境时50mm,三a、三b类环境时80mm。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5处。为确保暴露于结构外的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能够永久性地正常工作,应防止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锈蚀,为此,应遵照设计要求执行,并在施工技术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并且需满足本条的规定。(15)、

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0mm。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应少于5束。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预应力筋外露部分长度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锚具正常工作及可能的热影响,切割位置不宜距离锚具太近,同时不应影响构件安装。

一、一般规定(1)、预应力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必要时,专业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深化设计。(2)、当工程所处环境温度低于-15C时,不宜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当工程所处环境温度高于35C或连续5日环境日平均温度低于5C时,进行灌浆施工应采取专门的质量保证措施(3)、当预应力筋需要代换时,应进行专门计算,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4)、预应力工程材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其损伤、锈蚀或污染的保护措施。二、制作与安装(1)、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经计算确定,并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等机械方法切断。预应力筋制作或安装时,应避免焊渣或接地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2)、无粘结预应力筋在现场搬运和铺设过程中,不应损伤其塑料护套。当出现轻微破损时,应采用防水胶带封闭。(3)、钢绞线挤压锚具应采用配套的挤压机制作,并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的摩擦衬套应沿挤压套筒全长均匀分布;挤压完成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不少于1mm。(4)、圆形金属波纹管接长时,可采用大一规格的同波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管长度可取其直径的3倍,且不宜小于200mm,两端旋入长度宜相等,且两端应采用防水胶带密封;(5)、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应与定位钢筋绑扎牢固,定位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1.2m,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间距可适当放宽,扁形管道、塑料波纹管或预应力筋曲线曲率较大处的定位间距宜适当缩小;(6)、先张法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预应力筋的公称直径或等效直径的2.5倍和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且对预应力钢丝、三股钢绞线和七股钢绞线分别不应小于15mm、20mm和25mm。当混凝土振捣密实性有可靠保证时,净间距可放宽至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0倍;(7)、对后张法预制构件,孔道之间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50mm,且不宜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小于孔道外径的1/2;(8)、板中单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间距不宜大于板厚的6倍,且不宜大于1m;带状束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根数不宜多于5根,束间距不宜大于板厚的12倍,且不宜大于2.4m;(9)、梁中集束布置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50mm,束至构件边缘的净距不宜小于40mm。(10)、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后至灌浆的时间间隔:当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或近海环境时,不宜超过14d;当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60%时,不宜超过28d;(11)、预应力筋张拉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 计算张拉力和张拉伸长值,根据张拉设备标定结果确定油泵压力表读数;2 搭设安全可靠的张拉作业平台;3 清理锚垫板和张拉端预应力筋,检查锚垫板后混凝土的密实性。(12)、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及油压表应定期维护和标定。张拉设备和油压表应配套标定和使用,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或张拉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13)、施加预应力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不应低于30MPa;(14)、施加预应力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后张法预应力梁和板,现浇结构混凝土的龄期分别不宜小于7d和5d。(15)、预应力筋张拉宜符合均匀、对称的原则;对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宜先张拉楼板、次梁的预应力筋,后张拉主梁的预应力筋;(16)、有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20m时可一端张拉,大于20m时宜两端张拉;预应力筋为直线形时,一端张拉的长度可延长至35m;(17)、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40m时可一端张拉,大于40m时宜两端张拉。(18)、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应力筋两端正前方不得站人或穿越。(19)、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并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20)、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也可采用氧-乙炔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21)、灌浆用水泥浆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普通灌浆工艺时稠度宜控制在12s~20s,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时稠度宜控制在18s~25s;2 水胶比不应大于0.45;(22)、灌浆用水泥浆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水泥浆试块28d标准养护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23)、灌浆用水泥浆的制备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浆宜采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应超过5min;2 水泥浆使用前应经筛孔尺寸不大1.2mm×1.2mm的筛网过滤;(24)、灌浆用水泥浆的制备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3 搅拌后不能在短时间内灌入孔道的水泥浆,应保持缓慢搅动;4 水泥浆拌合后至灌浆完毕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26)灌浆应连续进行,直至排气管排除的浆体稠度与注浆孔处相同且没有出现气泡后,再顺浆体流动方向将排气孔依次封闭;全部封闭后,宜继续加压0.5MPa~0.7MPa,并稳压1min~2min后封闭灌浆口;三、质量检查(1)、预应力工程材料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检查规格、外观、尺寸及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抽样检验力学性能;(2)、预应力筋的制作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采用镦头锚时的钢丝下料长度;2 钢丝镦头外观、尺寸及头部裂纹;3 挤压锚具制作时挤压记录和挤压锚具成型后锚具外钢绞线外露长度;4 钢绞线压花锚具的梨形头尺寸。(3)预应力筋、预留孔道、锚垫板和锚固区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预应力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2 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以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孔等;(4)预应力筋、预留孔道、锚垫板和锚固区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锚垫板和局部加强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5)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强度;2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3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6)灌浆用水泥浆及灌浆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水泥浆的稠度、泌水率、膨胀率;2 灌浆记录;3 水泥浆试块强度。(7)封锚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锚具外的预应力筋长度;2 凸出式封锚端尺寸;3 封锚的表面质量。第四讲:混凝土分项工程赵志刚混凝土分项工程是包括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制备与运输、混凝土现场施工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分项工程中的过程质量控制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本次规范修订以验收内容为主,并提出了预拌混凝土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验收要求。混凝土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工序和验收的需要确定。本讲内容:一、一般规定二、原材料三、混凝土施工一、一般规定(1)、水泥、外加剂道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1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2同一工程、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产品,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应采用28d龄期标准养护试件。其成型方法及标准养护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和为设计规定龄期。混凝土强度,按现行国标《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等的规定取值。预制桥梁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池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中规定,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龄期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为了改善混凝土性能和节能减排,目前多数混凝土中掺有矿物掺合料,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实验表明,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强度与纯水泥混凝土相比,早期强度低,而后期强度发展较快,在温度较低条件下更为明显。为了充分利用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本规范以注的形式规定,其混凝土强度进行合格评定时的试验龄期可以大于28d(如60d或90d),具体龄期可由建筑结构设计部门规定。(3)、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通过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来判定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非破损(回弹)检测方法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钻芯)(4)、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有要求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检验评定。依据《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可以评定混凝土的抗冻等级、抗冻标号、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抗碳化性能等级以及早期抗裂性能等级等有关耐久性能。(5)、大批量、连续生产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混凝土生产方应提供基本性能试验报告。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一般应包括稠度、凝结时间、坍落度经时损失、泌水和压力泌水、表观密度、含气量。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混凝土的其他基本性能,如弹性模量、早期抗裂性能、收缩变形值、抗冻标号、抗水渗透、抗氯离子渗透、受压徐变、抗碳化、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抗压疲劳变形、抗硫酸盐侵蚀和碱-骨料反应等性能。大批量、连续生产一般指生产量为1000m3以上。二、原材料(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水泥进场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进行复验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进行抽样复试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无论是预拌混凝土还是现场搅拌混凝土,水泥进场(厂)时,应根据产品合格证检查其品种、级别等,并有序存放,以免造成混料错批。强度、安定性等是水泥的重要性能指标,进场时应作复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要求。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2)、混凝土外加剂进场(厂)时应对其品种、性能、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外加剂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厂)的混凝土外加剂,不超过5t为一批,每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混凝土外加剂种类较多,且均有相应的质量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还有较多的行业标准,使用时,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不仅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也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外加剂的检验项目和检验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3)、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进场时,应对其品种、性能、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矿物掺合料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矿物掺合料,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硅灰不超过50t为一批,每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掺合料的加入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微结构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可克服纯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热高、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等缺陷

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的种类主要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磷渣粉、钢渣粉和复合矿物掺合料等,对各种矿物掺合料,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例如《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JG/T317、《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钢铁渣粉》GB/T28293等。矿物掺合料的掺量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质量证明文件包括质量证明文件、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4)、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粗骨料、细骨料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海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规定,再生混凝土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和《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的规定。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检查进场复验报告(5)、混凝土拌制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采用饮用水作为混凝土用水时,可不检验;采用中水、搅拌站清洗水、施工现场循环水等其他水源时,应对其成份进行检验。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质检验报告。(6)、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其原材料质量、混凝土制备与质量检验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抽检混凝土的稠度。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按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检查;每5罐检查一次稠度。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对预拌混凝土的定义、分类、标记、技术要求、供货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订货与交货进行了规定。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对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进行了规定。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强度检验报告、必要的原材料合格检验报告、混凝土运输单以及合同规定的其他资料。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试验需要一定的龄期,报告可以在达到确定混凝土强度龄期后提供。(7)、当设计有要求时,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以及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同种原材料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离子、碱的总含量计算书。水泥中的碱性的东西将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加水发生碱骨料反应,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

氯离子会降低混凝土钢筋周围的PH值,破坏了钢筋表面的y-氧化铁保护膜,使得钢筋在氧和水的条件下发生电化学反应,造成钢筋腐蚀

在混凝土中,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都可能含有氯离子,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应严格控制其氯离子含量。混凝土碱含量过高,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碱骨料反应。钢筋锈蚀或碱骨料反应都将严重影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在第3.5节“耐久性设计”中对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进行了规定。除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外,设计也可能有更严格的规定,所生产的混凝土都应该满足上述要求。(8)、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件取样和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8)、3每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试验报告。(9)、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原材料、强度、凝结时间、稠度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工程有要求时,尚应检查混凝土耐久性能等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依据《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涉及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有:抗冻等级、抗冻标号、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抗碳化性能等级以及早期抗裂性能等级等,不同的耐久性试验需要制作不同的试件,具体要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执行。(10)、对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在施工现场检查混凝土含气量,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试件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试件含气量检验报告。三、混凝土施工(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放置于现场标养室养护(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抗渗试块式模一组六块(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施工缝的处理最重要一步凿毛混凝土浇筑前确定施工缝位置(5)、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后浇带的留置位置按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3)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4)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一、一般规定(1)、对于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宜采用低碱水泥。(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3)、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钢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6%;2)对预应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2%;(4)、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5)、散装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粉体材料应采用散装罐分开储存。袋装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应按品种、批次分开码垛堆放,并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高温季节应有防晒措施;(6)、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等措施降低水泥用量,并宜采用低、中水化热水泥;二、混凝土搅拌与运输(1)、采用分次投料搅拌方法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投料顺序、数量及分段搅拌的时间等工艺参数。掺合料宜与水泥同步投料,液体外加剂宜滞后于水和水泥投料;粉状外加剂宜溶解后再投料。(2)、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3)、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1 接料前,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2 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3)、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3 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4)、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时,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处应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施工现场道路应顺畅,有条件时宜设置循环车道;危险区域应设警戒标志;夜间施工时,应有良好的照明。(5)、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三、质量检查(1)、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2)、应对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指标进行检验,当设计文件有要求或结构处于易发生碱骨料反应环境中时,应对骨料进行碱活性检验。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用骨料应进行坚固性检验。骨料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3)、应对矿物掺合料细度(比表面积)、需水量比(流动度比)、活性指数(抗压强度比)、烧失量指标进行检验。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硅灰不超过30t为一检验批;(4)、应按外加剂产品标准规定对其主要匀质性指标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检验。同一品种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检验批;(5)、采用预拌混凝土时,供方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和混凝土运输单;当需要其他资料时,供需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一、一般规定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 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2 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下列工作:3 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4 施工单位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单位签认。(2)、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3)、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4)、混凝土应布料均衡。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防止模板、钢筋、钢构、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的措施。二、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输送混凝土的管道、容器、溜槽不应吸水、漏浆,并应保证输送通畅。输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防雨等措施。(2)、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输送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输送高度和距离、混凝土工作性确定;输送泵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和施工条件确定,必要时宜设置备用泵(3)、 输送泵设置的位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应畅通;输送泵的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输送泵设置位置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4)、混凝土输送泵管应根据输送泵的型号、拌合物性能、总输出量、单位输出量、输送距离以及粗骨料粒径等进行选择;(5)、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6)、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7)、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8)、垂直输送高度大于100m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泵管位置应设置截止阀;(9)、布料设备应安装牢固,且应采取抗倾覆稳定措施;布料设备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施工设施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10)、应经常对布料设备的弯管壁厚进行检查,磨损较大的弯管应及时更换;(11)、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先进行泵水检查,并应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水检查后,应清除输送泵内积水;输送混凝土前,应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1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13)、混凝土浇筑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14)、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从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

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min)(15)、运输、输送入模及其间歇总的时间限值(min)(16)、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2 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区部分。(17)、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应符合表8.3.6的规定;当不能满足表8.3.6的要求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18)、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19)、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20)、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21)、润滑输送管的水泥砂浆用于湿润结构施工缝时,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接浆厚度不应大于30mm,多余水泥砂浆应收集后运出;(22)、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弱混凝土层,并应清理干净;(22)、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结合面处应采用洒水方法进行充分湿润,并不得有积水;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1.2MPa;(22)、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墙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接浆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接浆层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22)、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强度等级宜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筑。(23)、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14d;(23)、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3 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通过监测确定,差异沉降应趋于稳定后再封闭后浇带;

4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24)、 型钢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型钢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3,且不宜大于25mm;混凝土浇筑应有充分的下料位置,浇筑应能使混凝土充盈整个构件各部位;(24)、 型钢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3 型钢周边混凝土浇筑宜同步上升,混凝土浇筑高差不应大于500mm。(25)、 钢管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2混凝土应采取减少收缩的措施;(25)、 钢管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3在钢管适当位置应留有足够的排气孔,排气孔孔径不应小于20mm;浇筑混凝土应加强排气孔观察,并应在确认浆体流出和浇筑密实后再封堵排气孔;(25)、4当采用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的高流态混凝土或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0mm的自密实混凝土时,混凝土最大倾落高度不宜大于9m;倾落高度大于9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辅助装置进行浇筑;(26)、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多台输送泵接输送泵管浇筑时,输送泵管布料点间距不宜大于10m,并宜由远而近浇筑;2用汽车布料杆输送浇筑时,应根据布料杆工作半径确定布料点数量,各布料点浇筑速度应保持均衡;(27)、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3宜先浇筑深坑部分再浇筑大面积基础部分;4宜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法,也可采用全面分层、分块分层浇筑方法,层与层之间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应能保证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27)、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5混凝土分层浇筑应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6应有排除积水或混凝土泌水的有效技术措施。(28)、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29)、平板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板振动器振捣应覆盖振捣平面边角;2 平板振动器移动间距应覆盖已振实部分混凝土边缘;3 倾斜表面振捣时,应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振捣。(30)、附着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附着振动器应与模板紧密连接,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附着振动器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依次从下往上振捣;(30)、附着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3 模板上同时使用多台附着振动器时应使各振动器的频率一致,并应交错设置在相对面的模板上。(31)、混凝土分层振捣的最大厚度应符合表8.4.6的规定。(32)、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33)、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34)、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35)、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36)、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37)、覆盖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覆盖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进行;2 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3 覆盖物应严密,覆盖物的层数应按施工方案确定。(38)、喷涂养护剂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混凝土裸露表面喷涂覆盖致密养护剂进行养护;

2 养护剂应均匀喷涂在结构构件表面,不得漏喷;养护剂应具有可靠的保湿效果,保湿效果可通过试验检验;3 养护剂使用方法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40)、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表面以内40mm~8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5℃时,可结束覆盖养护。覆盖养护结束但尚未到达养护时间要求时,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直至养护结束。(41)、柱、墙混凝土养护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继续养护;(42)、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4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养护条件应与实体结构部位养护条件相同,并应采取措施妥善保管。(44)、施工现场应具备混凝土标准试件制作条件,并应设置标准试件养护室或养护箱。标准试件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5)、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46)、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300mm;(47)、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48)、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