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课题展示_第1页
洋务运动课题展示_第2页
洋务运动课题展示_第3页
洋务运动课题展示_第4页
洋务运动课题展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场引导历史的运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概况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1861年-1895年)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中枢机构:总理衙门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结局:"失败"洋务,也称夷务。广义地说,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物,如外交、通商、传教及引进机器技术等。狭义地说,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恭亲王奕中央地方道光皇帝第六子,此人特别崇尚西洋事物,人称“鬼子六”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60年代开始)开创近代教育制度。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上海天津福州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安庆军械所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旧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兴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近代化的机器生产

总局内厂房(炮厂)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后膛钢炮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曼里夏1888直拉式步枪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扬武”号兵船(模型)“扬武”号兵船上的士兵

“扬武”号兵船,洋务运动中由福州船政所制造。1871年7月12日开工,1872年4月23日下水,造价25.4万两银。该舰是中国第一艘巡洋舰。

2、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上海汉阳开平开平煤矿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武昌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开平矿务局外景

张之洞建立的汉阳铁厂旅顺威海卫3、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停泊于旅顺港内的北洋舰队部分舰只

停泊于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部分舰只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舰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致远舰

镇远舰铁锚(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4、文化教育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改为译学馆。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创办时间学堂名称类别1862京师同文馆外语1863上海广方言馆外语1866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80天津水师学堂军事1885

天津武备学堂军事1876福州电气学塾科技1880天津电报学堂科技“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尾声评价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实际上,洋务运动并没有“失败”,只是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半殖民地状态,他所代表的地主官僚阶级当时所作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来说可谓意义深远,直到今天我们都受惠其中。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内容评价个人信息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贡献容闳一生至少办成了两件事:在中国建成了第一座完善的机器厂—江南制造局;在中国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学生出洋—一百二十名幼童分四年赴美留学。这是中国办“洋务”的两桩大事业生平2009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追本溯源,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始于1872年的大清幼童留美。这背后,凝聚着一个珠海人——容闳毕生的心血。容闳和他倡导的幼童留美,及其在美国首设“中国文化讲座”和中文图书馆,为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留美八年,成为首个美国大学中国毕业生1847年,十九岁的容闳和布朗牧师一起,踏上前往美国求学的道路,同行的还有黄宽、黄胜二人。如今,这段历史已经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1848年秋,黄胜因健康不适退学回国。1849年底,容闳和黄宽结束了在孟松学校的学习。当时,临行前的资助已经到期,要想继续学习,必须接受新的条件。黄宽接受条件后,转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医科。容闳渴望进入布朗牧师的母校——耶鲁大学读书,但是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这时,美国方面有人愿继续资助容闳,但条件是毕业后回国作牧师。容闳认为“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传道固佳,未必即为造福中国独一无二之事业。”1850年,容闳经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耶鲁大学。期间,容闳除得到了萨伐那妇女会和同孚洋行的资助外,还打工助学,先后谋得校内“司饮膳”、“司书人”等工作。1854年,留学七年的容闳,成为当年耶鲁大学98个文学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并加入美国国籍。不久,二十六岁的容闳怀抱着“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伟大信念,经过154天的展转漂泊回到了祖国,初显其“赤子之心”的“大人”风采。奔走十八年,首倡大清幼童留美归国后的容闳,先后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伯驾的书记、香港最高法院传译员、律师、洋行职员等职务,他不断转换工作,目的是希望能结识更多的中外上流人士,实现自己的梦想。1859年,容闳曾试图通过太平天国寻找希望,上书建言“七事”,要求以美国教育为参照体系“颁布各级学校教育制度”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时,经丁日昌提议,曾国藩、李鸿章采纳了容闳的留学计划,联衔奏请政府“选派聪颖弟子,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以图自强。1871年,清政府批准奏折,并委派容闳在上海筹划幼童出洋肄业局,主持挑选出洋幼童。当时,几乎没有哪家的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个远得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国家去。无奈之下,容闳来到当时英国人管辖下的香港和葡萄牙人治下的澳门,以及他的家乡南屏招募出洋幼童。首批三十名出洋学生很快招齐,并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派往美国。此后的1873、1874、1875年,依次派出三批各三十名幼童赴美。为了让初到美国的孩子们适应英语环境和美国的生活方式,容闳根据美方的建议,将孩子们分别安排在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几十个美国家庭里。他也因此担任了中国驻美副公使和幼童出洋局的副监督,还被后人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按照《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幼童留美期限为十五年。由于顽固派的阻挠,以及当时美国兴起的排华浪潮,留美幼童在1881年分三批提前撤局回国,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尽管这批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赓完成了大学学业,其他均在大学或正准备进入大学学习。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军事、矿山、铁路、电报、邮政以及海军等领域的中坚人物。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唐国安等,他们为从封建向近代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做了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工作。力行东学西渐,开设孔子学院··容闳在推动幼童留美的同时,也时刻不忘将中华文化宣扬于世界。··1877年2月,容闳在给耶鲁图书馆馆长范南的信中说:“一旦耶鲁决心设立‘中国文化讲座’,我将随时将我个人的中文图书捐赠给贵馆”。1878年,经过他的推荐及运作,耶鲁大学聘请卫三畏博士出任第一位“中国语言文化讲座”教授,美国大学历史上第一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讲座”由此开设。5月29日,容闳将1237卷中国书籍捐赠给耶鲁图书馆。这些图书,是美国第一个中文图书馆——耶鲁大学中文图书馆的核心部分,为耶鲁大学图书馆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汉学研究资料最丰富的图书馆奠定了基础。··1876年,耶鲁大学为了表彰容闳对中美文化交流的贡献,特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对此,他在写给耶鲁大学校董庄士特的信中说:“我个人接受它,谨系代表中国和中国人接受它。我个人视为是一项对中国的鼓励,视为是一种国家荣誉”。当年,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人除了容闳外,还有美国南北战争一代名将沙曼将军、英国伯爵琳列先生二人。传承文化传统,促进中美友好交往幼童留美虽然已过去一百三十多年,容闳也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开创的中美文化教育交流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仅美国耶鲁大学就吸引了4000多名中国留学人员,同中国文化界、科技界、教育界的合作项目也超过了80个。2004年8月,近百所中外大学的校长齐聚北京,共同纪念容闳美国耶鲁大学毕业150周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说“耶鲁大学为曾经教育过这位对中美两国做出贡献的重要人士而无比自豪。容闳帮助扩大了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并开创了具有150年传统的留学先河。通过‘大清幼童出洋肄业局’,他支持和鼓励了许多杰出的中国领袖人物的教育。珠海和耶鲁大学为容闳的成就而共享骄傲”。并强调容闳开创的中美文化交流传统“还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国家间的和平和友谊”。2006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期间,应邀到耶鲁大学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专门提到容闳“156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为充实容闳当年首创的中文图书馆的馆藏书籍,胡锦涛主席向耶鲁大学赠送了精心挑选的567种、1346册中国图书,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大批量向一所美国大学赠书。耶鲁大学回馈了胡锦涛主席的两件礼物,一件是1854年容闳在耶鲁大学毕业时的肖像复制品,一件是1878年容闳为支持母校开办“中国语言文化讲座”时,捐赠给耶鲁大学图书馆的1237卷中文古代典籍中的一本《小学纂注》。一百多年前,容闳开启了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先河;一百多年后,双方又以文化传统为传承,推动两国关系和谐、健康发展。容闳,实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不朽见证。悲哀在幼童留美后期,美国涌现出排华风暴,中美关系恶化。这给美国公民兼清朝官员的容闳带来了极大的困境,最终只能看着百余幼童黯然回国,自己则在美国医疗内心的伤痛。

转眼间,甲午战端又起,“黄心”的容闳再次撕开“白皮”的国籍束缚,以古稀之年再度回国,在张之洞、康有为、唐才常等各种势力中寻找自己效力晚清中国的市场。可惜的是,虽然他辗转尽力,但却迎来不断的失望,甚至被通缉而再度流亡海外。更可悲的是,他这种与“白皮”严重不符的举动,已经触犯了美国当局,1898年取消了他的美国国籍。这样,容闳既不能回到中国大陆,也被拒绝于美国之外,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可谓走到了个人境遇困难的极端。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