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测历史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_第1页
高考预测历史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_第2页
高考预测历史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_第3页
高考预测历史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_第4页
高考预测历史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历史学问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心集权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明白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熟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 “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明白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白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熟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进展的影响;☆中国古代朝代表秦西汉新东汉夏商西周春东周国秋战-2070-1600-1046-771-475-221-206-202齐825220魏西晋十六国439东魏北蜀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吴东晋宋齐梁陈元明589618907220280316420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907960112712791368164419121949【学问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秦始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央古官中秦汉隋明清僚朝朝唐朝朝央:::::机职三中三内军能代构公外省阁机部九朝六制处中门卿制部国制度制的政地方行政机构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治制监秦:设御汉:设刺唐:在全明:设置按察度察史大夫监史监察诸国设立10司,掌管地方制度察百官侯和地方个道作为的监察官监察区

【学问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第1页,共169页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益和义务:①,听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固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显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步减弱,分封制逐步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分封制〔互为表里〕;⑷,实质:依据血缘宗族关系支配政治权力,爱惜政治联系;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亲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位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爱惜统治;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深厚的部族颜色;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由于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位置,爱惜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与团结;既强化中心把握才能,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裙带关系,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分封制宗法制第2页,共169页不含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支配政治权力,维义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护政治统治的目国的制度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定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同特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点点性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益义务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关系联系在一起;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系;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关

系作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用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步出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位置,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现诸侯割据局面;定和团结,强化皇权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当推行和稳固实施;二,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心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①,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②,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准备于皇帝一人意志;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气可以对他有所制约;③,影响:A,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任凭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④,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就:爱惜皇权,服务于皇帝;(2),秦朝的中心机构——三公九卿制①,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忙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 ;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治理皇族和外戚) ;廷尉(治理刑狱,司法)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大权最终集中在皇帝手中;③,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争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削减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加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3),郡县制①,实行缘由:建立中心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②,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县:县尉(军事和治安),县丞(司法)③,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分: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第3页,共169页 ④,作用: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把握

☆专题纵横: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实行条件西周分封制但也容秦朝郡县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心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确定听从中心职责范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治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治理权,对土地无治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固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易进展为割据势力2,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 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 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冲突,秦朝短命而亡;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1,主要政治制度

⑴,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 帝逐步减弱王国力力);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 高行政长官;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①,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 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 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 家工程建设);

②,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大制造;(补充: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 政效率;)⑶,元朝的行省制

①,缘由: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宽敞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治理;

②,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治理;

③,意义: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第4页,共169页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在中心政权中,相权不断减弱,君权不断加强;②,从地方来看是中心对地方的把握日益加强,中心集权,地方分权;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加强

⑴,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赐予决策权,位置特殊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准备,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②,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今被废止,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评判:A,废丞相:①,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②,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养;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君主专制进展到新的高度; B,设内阁:①,内阁不是中心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②,高校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⑵,清朝军机处的设置①,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帮忙皇帝处理政务;②,位置:是帮忙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③,特点:机构简洁,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④,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进展和文化富强;(2),确定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任凭性的特点,难免显现失误;确定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进开放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拓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主要区分: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确定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位置;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五,【专题学问整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化过程A,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演化过程:☆形成——秦朝;☆巩固,进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终止——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B,中心制度:秦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元: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第5页,共169页 ☆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C,地方制度:秦:郡县制;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A,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直至消逝;

B,中心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

3,中心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中心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体系,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减弱相权,中心严格把握地方行政,使地方听从于中心,有利于巩固统一;

4,影响:

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 监督;这种确定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任凭性的特点,难免显现失误;B,确定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 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D,极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 西方国家;造成了中国社会进开放头大大落后于专题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纲要求】1,雅典的民主政治;

2,罗马法律;

【课程标准】1,明白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熟识西方民主政 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熟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进展的重要意义;3,明白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懂得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学问整合】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地理环境与城帮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 础;2,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公正 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3,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加政治事务的权益,君主专制始终进展不 起来; 4,城邦公民积极参加城邦政治事务,(二),雅典代民主政治进展的主要内容:普遍具有较高的素养,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1,奠定基础——梭伦改革( BC6C初)①,目的:缓和社会冲突 ;②,内容:a,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受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第6页,共169页 自由;实行一系列促进工商业进展的措施;

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由 4个部落各选 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 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③,评判: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 政权益,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完全化解社会冲突;b,历史进步性:在确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 政治和商品经济的进展;2,基本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全部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 权力;

(3),为保证全部公民,特殊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 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判)

1,历史进步性(得)

(1)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领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 制度;

(2)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制造性;

2,历史局限性(失)

(1)就其民主范畴而言,雅典公民权益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 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2)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失去效力,而沦为不讲是非原 就的暴民政治;

(4)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纷乱和内耗造成的; (5),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进展的重要意义;A,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领先建立B,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制造性, 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进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专题纵横1】,中国古代中心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的比较中国从秦朝以来形成了中心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古希腊很早就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在古希腊城邦国家和占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是由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受到元老院之类机构的制约;中国商周时期,大臣是由国君任命的,贵族是由天子分封的,赏罚的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手中;两种政体的历史作用有其相像之处;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中国,希腊和罗马,都取得了辉煌第7页,共169页的成就;他们的政治制度为后代沿袭和仿效;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农业,仍是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都特殊发达,在文化艺术方面也特殊富强,这与其制度建设亲热相关;两种政体也各有其利 弊;中心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对于爱惜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进展的稳固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确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自想法识和公正观念的增强,这种专制政体就成为束缚人类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障碍;以雅典民主政体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但它把权力交给全部的公民,不需要国家治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缘由之一;二,罗马法

(一)罗马法的内容:

1,《十二铜表法》:

⑴,背景: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 镌刻在12块铜牌上发表;

⑵,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⑶,意义: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法的起点;确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爱惜了平民的利益;但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爱惜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2,公民法:

①,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公民法是特地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②,作用:是共和国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位置空前提高,极大的激发和调动了公 民的爱国热忱与参政的积极性,为罗马的扩张供应了强大动力

3,万民法:

①,内容:留意调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②,作用: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 会的进展;提高了官吏的办事效率和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爱惜了正值的商业利益;调剂了人际关系,缓和了社会冲突;(二)罗马法的意义:

1,对当时的罗马而言:

(1),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步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 种法规的准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 从政行为;

(2),爱惜了正值的商业利益,同时仍调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 各阶层的紧急程度;

(3),有利于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

2,对后世而言:

(1),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2),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3),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公正,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 的永恒价值;【拓展】: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表达帝国统治者的利益,第8页,共169页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惩处;【专题纵横2】: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历史条件希腊民主罗马法律古希腊多山多岛,城邦小国寡民,雅典贵族与罗马建立帝国及独裁统治;平民冲突,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罗马奴隶制社会冲突冲突与进展的产物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罗马法包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

民法大全》,其中后者由《查士丁尼法典》,《查主要内容民众法庭等机构,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制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希腊的古代民主政治为辉煌的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极盛供应了条件,也为后来《查士丁尼新敕》组成;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进展到完备阶段;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历史作用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供应了思想渊源;复杂的社会冲突供应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古代希腊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政体所形成的民主制度,有利地推动着古希与罗马政 腊经济文化的进步,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罗马的法律就是构成古罗治制度的 马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日我们仍在受益于古罗马的文明,现熟识 在的许多法律制度就来源于罗马法;专题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考纲要求】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课程标准】1,明白《权益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史实,懂得英国资产阶级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 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学问整合】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权益法案》:1,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害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需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2,目 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3,意 义:①,实际权力逐步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就,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第9页,共169页 ②,为限制王权供应了宪法保证;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⑴,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头形成;

⑵,特点:①,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需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 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开除权;

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 必需全体一样,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 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⑶,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把握行政,有效地调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 关系;

2,进展完善:1832议会改革;

①,缘由: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斗争(根本缘由)②,内容:A,富有农夫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B,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③,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英国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 了一大步,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进展;②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益受到了种种限制;(一分为二)(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⑴,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 “统而不治”;⑵,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⑶,内阁(首相)是真正把握实权 〔行政权〕的;2,意义:①,大大减弱了国王权力,议会逐步把握国家权力,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展供应 了有力的保证;②,终止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是历史一大进步;③,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许多问题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防止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④,对其他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有重要影响;二,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1,主要内容:①,联邦制原就: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心政府,权益大大加强,但各州在 行政上仍保持确定的独立性;②,中心政府的构建表达了三权分立的原就: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③,民主原就:国会议员和总统由民选产生;2,特 点:表达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就;3,作 用:⑴,积极: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宪法表达了“制约与平稳”的原就,防止了确定权力的显现,确定程度第10页,共169页 上爱惜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宪法确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冲突,为美国的长期稳固和进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⑵,局限性:没有废止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鄙视的烙印;

三,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1875年法国宪法:

1,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领,有权任命一切文武官 员,有特赦权,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②,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参议院:间接选出,有权拒绝议案;众议院:普选产生,权益很小,可提出通过法案,但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把握;2,评判: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进展时期的必定 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供应了共享政权的机会,对法国资本主义的进展起到促进作用;(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

1,背景:19世纪六七十岁月,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领导普鲁士,通过 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同年春天, 颁布《德意志宪法》2,《德意志宪法》主要内容:

①,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②,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③,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大,其代表 是任命的;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权力小;3,特点:不完全,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

4,评判::⑴积极意义: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是德国社会的一 大进步;②,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快速进展⑵消极影响:①,不完全,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②,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完全完成(三),美,德,美,法四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国家元首英国德国美国法国世袭的国王:象世袭的君主;集立法,选举产生的选举产生的总统: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总统:总揽行政权名义上拥有很大权力责多数是礼仪性的力,统率海陆空三军行政机构内阁:由议会下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政府:总统领行政权归总统;总院多数党组成,对议对皇帝负责导下,独立于国统权力受议会限制会负责,受议会监督会,受国会的牵制下议院虽是立法机构,但所立法权下议院有法案都须经皇帝和联邦国会立法权归议会议会的批准第11页,共169页司法权上议院“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法院(独立于国参议院(审判总统或部国家政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会)长及危害国家安全案)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总结:(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点,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心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 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就;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 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相互 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稳;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气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 1875 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把握立法权;(4),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不完善的代议制;【学问拓展1】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完全,1,简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

答:(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历史作用:①,共和派把握实权;②,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③,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④,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进展起到促进作用;(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深厚的封建性,军事性颜色;2,19世纪70岁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主要大国得以确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各国又显现出复杂的政体局面;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请结合所学学问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答:①议会形式上代表 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必需经议会争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②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就;③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都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导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 ,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④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的意志和政策;总统和总理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不但领导内阁,而且可以把握议会或干预立法;

(2)当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详细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3)导致上述复杂政体局面的因素有哪些?答: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进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的程度,该国阶级力气的对比,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国际环境等;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益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 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由于国情和历史状况的不同,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 度不尽相同;请对比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缘由;

答:(1),不同之处:①,君主的权力截然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而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领军队,准备帝国第12页,共169页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位置的阶级不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占主导位置,而在德国容克贵族占主导位置,资产阶级就次之;(2),造成这些不同的缘由: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完全扫除了封建势力;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从而走上资本主义进展道路,封建残余比较深厚;②,当时的经济进展状况;英国资本主义进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气较强大;德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导致其经济进展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学问拓展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19世纪70岁月)1,根本缘由:资本主义经济进展2,特 征:选举;议会立法;三权分立制3,理论来源:欧美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4,实现途径:通过改革和革命,制定宪法,设立议会;5,欧洲大陆代议制确立的意义:①,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④,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题四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时间范畴:1840 年鸦片战争~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主权但不完整;1919~1949 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 〔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 〕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主要冲突:1,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最主要)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冲突;四,新旧民主革命分期界标:五四运动;1,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2,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第13页,共169页五,中国近代化的主题:1,政治民主化:中国人民的抗击斗争与民主革命;2,经济工业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3,思想科学化: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六,两大任务:1,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有;七,四条线索:1,列强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入侵屈辱史) ;2,中国人民反入侵,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抗争史) ;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究史;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史;☆纵观列强侵华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击斗争;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熟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熟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大意义;熟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4,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历史, 概述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斗争史实,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5,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懂得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抗击外来入侵斗争史中的历史位置;

【学问整合】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入侵【学问网络】第14页,共169页1,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

①,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进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 商定〔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主权;

③,影响: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其次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 ①,缘由:主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因:列强修约遭到拒绝; ②,经过〔略〕

③,抗争:1859年,直隶提督史荣椿在大沽炮台壮烈牺牲

④,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⑤,影响: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庄重侵害;清政府开头被列强把握 ,中外反动势 力开头勾结,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

①,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黄海大战〔日本把握了黄海海疆〕,威海卫之战(北洋 舰队全军覆没);结果:中国战败

②,《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答应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 岸开设工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与《辛丑条约》(1901年)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抗击(义和团运动)结果:清政 府签定了《辛丑条约》;②,《辛丑条约》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亿两;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答应各国派兵爱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设防的炮台 ,答应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③,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拓展: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入侵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公正的条约,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激化中国社会冲突,引发中国人民不 断地抗争和探究;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 主义市场,把握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靠列强丢失独立性;也刺激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思想文化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斗争第15页,共169页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抗击外国入侵的斗争,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抗外侮的爱国精神;

2,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由于李 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日本获得黄海海疆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争中,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①,领导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

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历史意义:

A,反映了台湾人民爱惜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B,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①,缘由: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繁重, 民族冲突空前激化②,经过:口号,“扶清灭洋”;地区:山东→京津地区;◆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缘由:中国军民抗御外辱,坚决爱惜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列强之间的冲突;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缘由: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根本缘由) ;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 机的影响,陷入极端困难的局面,为了摆脱危机(直接缘由) ;中国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 红军,给日本以可趁之机;国际因素 :欧美忙于应对经济危机 ,无暇东顾.⑵,侵华日军的罪行:①,发动战争屠杀中国人民: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入侵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标志着日本大举侵华的开头;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头;3),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为期②,日军侵华罪行(分类):6周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被害;A,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B,疯狂迫害占据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

C,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D,推行奴化训练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抗击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①,背景: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②,形成过程:(明白)A,1935年12月,中共中心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第16页,共169页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掀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相持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气改编为八 路军和新四军;D,1937年秋,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E,1937年9月,国民党中心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心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③,意义:有效地孤立了日本入侵者,充分动员了全国亿万军民,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 划;

②,太原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⑶,共产党敌后抗日斗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取得)台儿庄战争(国民党李宗仁指挥)①,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中共中心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 深化敌后,开创敌后抗日依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②,成立陕甘宁边区——全国抗日依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③,协作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 ,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④,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 敌后战场进展成为抗日 战争的主要战场 ⑤,巩固依据地的措施:政治上:在民主政权中,团结抗日各阶级,阶层;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⑥,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预备;⑷,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位置

①,抗争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最终取 得宏大胜利;②,历史位置:A,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宏大的爱惜国家主权的斗争;

B,是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 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重要组成部分;E,它使中国的国际位置得到提高;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 祖国统一;四,近代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和各阶层民众强国御侮的抗争与探究(一),农夫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根本缘由:阶级冲突的激化(2),进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头,,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其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相持的革命政权;第17页,共169页1853年,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失败,为西征胜利牵制了大量敌军; 西征, 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A,依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就,支配方式,不 论男女,按人口平均支配土地;B,依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就,支配方式 :规定每户留足 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支配原就;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②,评判: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②,突出反映了农夫阶级要求废止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愿望;是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方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夫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⑴,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⑵,内容:主见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进展资本主义;⑶,评判: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颜色的一个改革方案反映 ,集中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查找真理和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确定的进步意义;②,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 《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⑴,失败过程: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⑵,失败的缘由:①,客观缘由: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②,主观缘由: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失败的教训:农夫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夫阶级不行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900年):1898年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入侵,1900年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二),地主官僚阶层:(1),洋务运动(19世纪60岁月——90岁月):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官僚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推动清王朝中兴的一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的惨败标志这场运动的破产,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2),清政府“新政”(20世纪初):迫于内外压力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 1906年发布“预备仿行立宪”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史称“皇族内阁”;(三),民族资产阶级:1,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见清政府改良政治,推行君主立宪制,进展资本主义 ;变法第18页,共169页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地主顽固派的镇压

而失败;2,辛亥革命:【拓展:辛亥革命发生的缘由: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庄重;②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⑴,成立: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创办机关报《民报》;⑵,纲领(三民主义):驱除鞑虏,复原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主义);(详细见必修三“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⑶,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 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武昌起义

⑴,胜利缘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 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协作 ⑵,爆发:1911年10月10日,光复武汉三镇;

⑶,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暂时大总统, 民国纪元;(政 府性质及依据.)

(4),《中华民国暂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暂时约法》 ⑴,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公正,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 ⑵,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⑶,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 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的一座丰碑;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终止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承重打击了封建主 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益,提高了人民的参 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深化人心;

D,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思维拓展:①,辛亥革命胜利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转变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需有一个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纲领;必需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需联合广大的农夫,解决土地问题; 必需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思维拓展: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究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1),探究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夫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冲突;外国的入侵对各个阶级第19页,共169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国入侵,爱惜国家利益方面必定有一样性的一面;(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查找真理的特点;这是由于外国的入侵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菲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3),探究具有确定的层次性;这表达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步领会到学习西方经济,政治制度;从学“立宪制”到学“共和”等许多层次;造成这一特点的缘由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熟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位置上的差异;(4),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进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飞跃: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抗击派的思想,而早期维新派又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每一个新的探究都吸取了前面探究的体会,总结了失败的缘由而有所进展;每一个新的探究又为后面的探究供应了借鉴的体会;前后都有继承和进展的联系;(5),探究具有阶段性;这一特点,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所具有的时代特点相关;在救国图存的战争期间,救国方案以反入侵为主要内容,如地主阶级抗击派,义和团的救国方案等.(四),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抗争:★ 五四运动

(1),直接缘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同学;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止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其次阶段:6月5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 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同学,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同学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宏大力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维拓展】:五四运动意义:①,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 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②,文化: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 文化运动,表达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表达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进展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纲要求】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第20页,共169页 3,俄国十月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的党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熟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明白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熟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体会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史实,熟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问整合】4,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熟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进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 (2),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时间集中在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三四十岁月,标志欧洲工(3),理论条件:吸取了 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今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行抗拒的历史潮流;二,巴黎公社的成立1,成 立:3月18日革命胜利,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2,革命措施: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②,民主选举和监督;③,最高年薪的规定;3,性 质:无产阶级政权;4,意 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宏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学说;它的体会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宝;公社战士的精神将永垂史册;5,体会教训: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定的;由于在19世纪70岁月,不论是生产力水平仍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仍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体会,这些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缘由;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宏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体会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就永存,精神不朽;三,俄国十月革命:1,过程:⑴,二月革命:①,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②,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第21页,共169页⑵,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暂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⑶,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意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指明白方向;⑷,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①,经过: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头; 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夫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②,作用: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2,十月革命的意义;(——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2)对俄国历史进展的影响:①,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制造了重要前提;3)对世界历史进展的影响:①,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②,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③,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供应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气;(四),中共“一大”和“二大”⑴,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①,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②,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忙;⑵,中共成立的过程:1),中共一大:——标志产生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②,主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①,时间:中共二大( 析;1922年7月);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②,主要内容: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③,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⑶,中共成立的意义:①,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②,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⑴,合作条件:中共熟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力气的宏大,准备“以俄为师”;第22页,共169页⑵,标 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方式:党内合作,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 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⑶,意 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 快速开放

2,北伐战争

⑴,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⑵,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⑶,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缘由: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 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 特殊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⑷,意义:将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动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 农运动进展快速,提高广大群众的觉悟;扩大中共影响,党的力气有所增强; 【国民革命的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需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需把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3,南昌起义

⑴,时间:1927年8月1日;

⑵,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 产生;

4,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建立⑴,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带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 依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⑵,进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依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和依据地快速进展壮大⑶,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思维拓展】:中国革命道路开创的启示:第一:必需从实际动身,从详细国情动身,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次:要正确对待外国体会,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不能照搬别国的体会;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推行俄国的体会,王明等人照搬苏俄的体会,却使中国革命遭到挫折;第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造性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详细实际相结合,在创 建革命依据地的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5,红军的长征 (——)(1),缘由: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过程:①,开头:1934年10月②根本:“左”倾错误②,终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二万五 千里长征胜利终止;(3),影响: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妄图,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锤炼和储存了一大批骨干;第23页,共169页③,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④,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巨,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贡献精神,为后人流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宝;☆【思维拓展】:“长征精神”的内涵: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决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巨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表达,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气;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心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⑴,内容:会议终止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心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见,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事实上形成了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⑵,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懂得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当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冲突和分歧;这是中国共产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标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方法预备——将马克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 际相结合)

7,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争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掀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开头-1949年春终止的辽沈,淮海,平津国奠定了基础;8,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⑴,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三大战争基本毁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⑵,召开: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开放(其次次工作重心转移)

⑶,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 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⑷,意义: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的预备;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⑴,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今终止,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 新中国即将产生;

⑵,国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它转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气,鼓励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⑶,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详细实践相 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思维拓展】: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摸索:

①,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繁重打击了 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进展;

②,两党分裂和内战完全是国民党反动分子反共反人民的结果,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繁重灾 难,也给帝国主义的入侵以有机可乘;第24页,共169页③,事实说明,两党合就国兴,两党分就民族和人民之不幸;

④,期望在历史新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 专题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发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熟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明白文革的危害,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熟识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熟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 重大历史意义;

【学问整合】一,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背景:(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政治) (2),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毁灭(军事)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2,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3,意义:①,终止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国历史从今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