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首飞成功。如图所示是约1.7米的机场工作人员路过印有“C919”标志的垂直尾翼正下方的情形,则该客机的全机高度(垂直尾翼顶端到地面的距离)约为()
A.50米 B.20米 C.12米 D.4米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频率不同下列选项中的物体,其质量和密度都发生改变的是()A.被“嫦娥四号”带到月球背面的月球车
B.无破损挤瘪后乒乓球内的气体
C.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了四分之一
D.铁块锉成一个规则的零件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镜花水月 B.海市蜃楼 C.杯弓蛇影 D.形影相随如图所示的下列四种光现象,与其他三个形成原理不同的是()A.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B.筷子在水面处弯折
C.小孩插鱼要向看到的鱼下面用力插
D.通过玻璃砖看钢笔“错位”了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ρ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m4;④V1=V2>V3>V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钦州到南宁搭动车非常方便,我们说坐在高速行驶动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A.动车铁轨 B.动车车厢
C.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 D.动车外的树木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正立的实像
B.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只有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只要f<u<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形状不同的铜块、铁块、铝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处,如果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可以判定A.它们的质量相等 B.它们所受到重力相等
C.它们的温度相同 D.它们的体积相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红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______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______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物理学中这种给物理量定义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_(写出一个即可)。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__;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如图所示,MN为一平面镜,P为一不透光的障碍物(箱子),人眼在S处,试用作图法画出人通过平面镜能看到箱子右侧多大范围的地面.要求画出所有必要光线的光路图,并在直线CD上用AB线段标出范围.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如图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板相互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
(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完整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______,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小明同学利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______,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
(2)调整好器材后,小明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直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再次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至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的像的特点是______(选填序号)。该成像原理应用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后变短了,光屏上所成的像将向______移动.若保持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适当距离,像将成在光屏的中央。(均选填“上”或“下”)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人组装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选填“A”或“B”)铁圈。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丁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_____℃。小明在实验中的水比小亮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______(写出一条即可)。某同学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把天平放在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余;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总;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上图可知,醋的质量为______g,醋的体积为______cm3,醋的密度是______g/cm3。小明为了研究弹簧枪能射多远(水平射程x),准备了一把可调节弹簧压缩量的弹簧枪和三种大小一样、质量不同的弹珠,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簧压缩量有关
猜想B: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质量m有关
猜想C:弹珠水平射程与发射点距离地面高度h有关。
小明先后调整弹簧的压缩量和发射点距离地面的高度,选用不同质量的弹珠,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弹珠均水平射出。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序号弹簧压缩量/cm弹珠质量m/g弹簧枪离地面高度h/m水平射程x/m1220.451.342420.452.683620.454.024440.451.905460.450.506441.002.847441.503.84(1)比较实验序号1、2、3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弹簧压缩量越大,水平射程越远;
(2)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B,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
(3)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发射点离地面越高,水平射程越远。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丁香花,是由于光射到丁香花上时,发生了______的缘故,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表明光在传播______.
小亮爸爸是拖拉机驾驶员,为了防止拖拉机工作时温度过高损坏发动机,发动机上装有一个铁制的水箱。寒冷的冬天,小明发现爸爸每天傍晚把拖拉机水箱中满满的水放掉,第二天早晨重新加满水后开着拖拉机去工作。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小亮爸爸这样做的道理。
北京到苏州铁路长约1200km,下表是从北京开往苏州的一列动车时刻表。站名北京济南南京苏州到站时刻--9:4112:1813:15发车时刻08:159:4512:22--求:
(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在动车行驶途中,高空有一架无人机在拍摄动车。动车的车身长度为300m,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驶入一隧道,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m?
(3)从北京到苏州可以开车前往,开车途中看到公路口的指示牌如图所示。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标示牌处到达苏州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表数据(已知ρ=7.9×103):铁球的质量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7960.075.0(1)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已知机场工作人员的身高是1.7m,由图知,飞机全机高度大约是工作人员身高的7倍,所以在12m左右。
故选: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2.【答案】B
【解析】解:钢琴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选:B。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对声音的三个特征要能真正理解,音调决定声音高低,响度决定声音大小,音色决定声音种类。
3.【答案】C
【解析】解:
A、被“嫦娥四号”带到月球背面的月球车,所含物质的多少和物质都没变,所以质量和密度都没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无破损挤瘪后乒乓球内的气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即质量没变,但是体积变了,密度变了,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了四分之一,所含物质的多少变了,即质量变了,但是体积不变,根据ρ=知,密度变了,故C符合题意;
D、铁块锉成一个规则的零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减少,所以质量减小了,但是这种物质没变,所以密度没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而密度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分析时,认真思考题目中到底是物体什么量发生了改变,是否对质量和密度造成影响;要深入的分析才行。
此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以及密度的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变化与否,取决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变化,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抓住这两点,就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4.【答案】A
【解析】解:A、湿手烘干是手上的水汽化为水蒸气,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答案】D
【解析】解:A.镜花水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杯弓蛇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形影相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本题考查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6.【答案】A
【解析】解:A、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线是从水中斜着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筷子的实际位置较水面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断了。
C、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所以小孩插鱼要向看到的鱼下面用力插;
D、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综上分析,只有A选项与其他光现象产生原因不同。
故选:A。
(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7.【答案】B
【解析】解:分析图象可知:V1<V3<V2=V4,m1=m2>m3>m4;
下图中,分别连接O与点1、O与点3、O与点4并延长,得四种固体的m-V图象,由于第二种、第三种固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所以点2一定经过O与点3所在的射线。分析图象可知:ρ1>ρ2=ρ3>ρ4.
故选:B。
(1)分析图示m-V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比较密度大小,可以在横轴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大小,或在纵轴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大小。
信息题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形式,它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工具性。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迅速确定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乘客相对于铁轨位置不断变化,以铁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乘客相对于动车车厢位置不变,以动车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乘客相对于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位置不断变化,以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乘客相对于动车外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以动车外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根据物体运动状态选择参照物,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D
【解析】【分析】
(1)小孔成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工作的,成倒立的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孔成像的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特点,需要准确记住不同情况下得到的像的特点,注意区分.
【解答】
A、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
C、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两个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质量、重力等都无关。因为铜块、铁块、铝块和铅块浸在水中并且所受浮力相等,则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又因为四个物体都是浸没的,所以V物=V排,则四个物体的体积相等,故D正确。
因为铜、铁、铝和铅的密度不同,则根据m=ρV可知:物体质量不同,重力也不同,故AB错误。
铜块、铁块、铝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处,受到的浮力相等与它们的温度没有关系,故C错误。
故选D。
11.【答案】七
红
【解析】解:
(1)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红纸做的光屏只能反射红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七色光照在红色光屏上光屏只显红色。
故答案为:七;红。
(1)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本题考查点有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这些都是属于识记性的内容,是中考常识考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2.【答案】运动快慢
密度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即v=,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这种给物理量定义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密度(ρ=)、压强(p=)等。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密度。
根据比值定义法,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还有:密度、功率、比热容等都是常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定义、比值定义法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答案】音调
响度
音色
【解析】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断用手指去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二胡发声的音调;
共鸣箱的作用是弦的振动引起箱内空气的振动,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口技表演者主要是通过模仿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的不同,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也是我们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知道频率影响音调,振幅影响响度,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
14.【答案】解:
将S点看成是一个发光点,先作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S′;
障碍物上左右边缘分别为G、P,连接SG并延长交MN于F,连接S′F并延长交地面于B;
连接S′P交MN于E,延长后交地面于A,连接SE,并标上箭头(注意光线由右侧射入,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人眼),光线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其中,入射光线为AE、BF;反射光线为FS、ES.图中AB所围区域就是眼睛位于S点从平面镜MN中所能看到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
【解析】通过平面镜看到某部分地面,表明这部分地面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线中有一些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眼睛即S点.则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若在S点放置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将到达地面上这部分范围.
光路可逆原理是光学知识中的基本原理,用“光路可逆原理“解答一些复杂的光学问题,显得相当简捷明快.
15.【答案】垂直
A
不变
连接对应点连线
【解析】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
(2)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会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因此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故选A;
(3)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
(4)本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垂直;(2)A;(3)不变;(4)连接对应点连线。
(1)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2)玻璃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会反射成像,如果玻璃板太厚,两个像有一定的距离,给实验研究带来麻烦。
(3)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16.【答案】中心
同一高度
15.0
B
投影仪
上
下
【解析】解:(1)要使烛焰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所以蜡烛一定是在2倍焦距处,即2f=30.0cm,f=15.0cm;
(3)由图乙可知,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至光具座30cm刻度处,此时物距u=50cm-30cm=20cm,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该成像原理应用于投影仪;
(4)蜡烛燃烧变短,所以像在光屏上向上移动,为了使像仍在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透镜向下移动。
故答案为:(1)中心;同一高度;(2)15.0;(3)B;投影仪;(4)上;下。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在依次放置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后,就需要对三者的高度进行调节;
(2)(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进行分析,若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必须牢固掌握。
17.【答案】B
96
丁
98
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解:(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因此应该先固定B铁圈;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
(3)水在沸腾前,水温较低,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又同时有一部分水蒸气会马上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少,且会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因此图丁是沸腾前的情形,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因此图丙是沸腾时的情形;
(4)由图像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的质量的多少、水的初温的高低都能影响水沸腾的时间,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小亮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
(5)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前面的图象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B;(2)96;(3)丁;(4)98;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5)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酒精灯的高度是一定的,为保证其外焰给烧杯加热,应先安装下面的部分;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应先明确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所指的刻度;
(3)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
(4)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根据沸腾的特点分析;
(5)根据沸腾的特点分析。
此题涉及到实验器材的安装、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以及对沸腾及沸腾条件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18.【答案】水平桌面上
平衡螺母
BCA
45
40
1.125
【解析】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在测量时,需先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并测出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所以测量顺序为BCA;
(3)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余=20g+10g+5g+2.4g=37.4g
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总=50g+20g+10g+2.4g=82.4g
量筒中醋的质量m=m总-m余=82.4g-37.4g=45g
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醋的体积为:
V=40ml=40cm3;
醋的密度ρ===1.125g/cm3。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上;平衡螺母;(2)BCA;(3)45;40cm3;1.125。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在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测出的是倒在量筒中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分析排列成顺序;
(3)首先读出两次天平的示数及量筒中醋的体积,天平的示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和量筒的分度值;
根据两次天平的读数之差,即可得出剩余液体的质量,根据ρ=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此题是测量醋的密度,考查了学生对测量液体密度的掌握,同时考查了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计算,考查得很全面。
19.【答案】(1)A
(2)2、4、5
;弹珠质量越大,水平射程越小
(3)4、6、7;C
【解析】解:(1)比较实验序号1、2、3三次实验数据知,弹簧枪离地面高度相同、弹珠质量相同,弹簧压缩量不同,且弹簧压缩量越大,水平射程越远,故可以验证猜想A;
(2)要验证猜想B,即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质量m的关系,需要控制弹簧压缩量、弹簧枪离地面高度相同,改变弹珠质量,实验2、4、5符合题意,由2、4、5实验数据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弹珠质量越大,水平射程越小;
(3)要探究弹珠水平射程与发射点离地面的关系,即验证猜想C,需要控制弹簧压缩量、弹珠质量相同,改变弹簧枪离地面高度,实验4、6、7符合题意,由4、6、7实验数据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发射点离地面越高,水平射程越远。
故答案为:(1)A;(2)2、4、5;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弹珠质量越大,水平射程越小;(3)4、6、7;C。
(1)分析1、2、3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2)要探究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质量m的关系,需要控制弹簧压缩量、弹簧枪离地面高度相同,改变弹珠质量,根据水平射程x的值分析解答;
(3)要探究弹珠水平射程与发射点离地面的关系,需要控制弹簧压缩量、弹珠质量相同,改变弹簧枪离地面高度,找出符合题意的实验次数以及可验证的猜想。
本题考查了分析实验能力、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
20.【答案】漫反射;信息
【解析】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丁香花),是因为光在物体(丁香花)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光的用途很多,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表明光在传播信息.
故答案为:漫反射;信息.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光的作用:利用光能加热,利用光信号通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定位,利用光的反射照明等,还可以使用激光进行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