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_第1页
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_第2页
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_第3页
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_第4页
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第一节知识的掌握1.1知识的理解1.2知识的迁移1.3知识的应用1.1知识的理解(1)什么是知识理解理解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理解是一种思维活动或思维结果,但并不等于说一切思维都是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某一事物可以有种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理解。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知识的学习要通过理解。理解可分为: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类属性质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1.1知识的理解(2)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丰富有关的感性材料(教学上提供感性的材料,所采用的直观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解释当前的事物。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来寻求了解,发现要点,获得各种知识,这需要安排适当的情境。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它的特点是;与实际事物一致,定向作用好;给人以真实感与亲切感,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混杂,难突出本质要素;一些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模象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的事物本身。模像直观即对事物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能动反映。它的特点:可人为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可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特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能动的反映形式。它的特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的形象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引起的表象不如前两种直观鲜明、完整、和稳定。1.2知识的迁移(1)什么是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顺向迁移:前面的学习影响后面的学习。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1.2知识的迁移(2)知识迁移的条件理解水平:知识或原理若理解完后记住,才会有广泛的迁移作用。贾德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教材组织的结构: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从已知到未知逐步系统化。1.2知识的迁移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课题时的作用就是过去习得的经验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影响。教学应充分利用可迁移的情境:增加所教东西和希望学生可以应用的情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将有助于学生受到启发而进行迁移的尝试。此外,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哪些情境中可以应用所学的原则,在教学中为他们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来适应。1.2知识的迁移提供有关原则或概念的实例:在教学中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提供较多的演示和典型例证去丰富学生的具体经验,不断提高他们对概念理解的水平。帮助学生辨认所学教材的突出特征:各种概念、原理、公式都有自己的主特征和适用范围,帮助学生牢牢地掌握这些知识的主要特征,教会学生如何去辨认各种现象或需要解决问题的特点,这对于加强已有的知识的材料与新材料、新课题的联系,顺利地实现正迁移是极其有利的。1.3知识的应用(1)什么是知识应用广义地讲,凡是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有关问题都可叫作知识运用。狭义的知识应用主要指作为掌握阶段之一的知识应用研究,即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学生应用知识的形式有三种基本形式:书面解答课题实际操作实际操作和书面作业结合1.3知识的应用(2)知识应用的解题过程审题:对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反映。重现有关知识:知识重现是在审题基础上,通过联想实现的。课题类化:把当前的课题归入同类事物的知识系统中,以便理解当前课题,其目的是想从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找到解决当前课题的途径。第二节技能的掌握2.1技能的概念与分类2.2动作技能2.3智力技能2.1技能的概念(1)什么是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动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智力技能则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2.1技能的概念(2)掌握技能的意义掌握技能有利于知识理解掌握技能是进行学习的必要手段掌握技能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2.2动作技能(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对所学的动作技能有初步认识,也就是使学习者对动作方式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以便对所学动作进行定向。动作的联系阶段:经过练习使个别动作联系起来。由于练习,使有机体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来自效应器官活动的反馈作息,原有的动作映像在本阶段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并有利于对动作的联系和调节。自动化阶段:各个动作联合为一个有机体的一个系统一旦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就能按照顺序以连锁反应方式实现出来,并达到自动化。(2)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活动结构的改变:由许多局部动作联合成一个完善的动作系统,动作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以及多余的动作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活动速度加快和出现动作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品质。活动本身的调节功能加强:一般动作技能形成表现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增强,基本动作接近自动化和动作紧张性消失。由于大脑皮层不断根据反馈信息对反应动作进行调节,反应动作的精确性得以提高。2.2动作技能:练习练习的有效条件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表示。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准确性变化,也可以看到各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和个别差异。练习曲线有以下特点:一是练习进步先快后慢;二是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故称之为高原现象。2.2动作技能:练习(2)练习的有效条件有练习时,要提高成效,应注意:明确目的,指导有方技能整体或局部练习以其性质为依据练习时间集中或分配应以技能难易为依据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2.3智力技能(1)智力技能的特征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智力技能是在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以简缩形式对事物的关系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2.3智力技能(2)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加里培林把智力活动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定向阶段:这是准备阶段。定向,是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构成关于认知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表晚,以便对活动本身及其结果进行定向。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指运用实物的模象、图片、言语、模型、示意图等进行活动。本阶段使学生通过处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促进认知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又保证形成新的智力活动。2.3智力技能有声言语阶段:指学生运用出声言语对动作程序作精确的陈述,使智力活动摆脱实物,向不直接依赖实物的出声言语水平过渡。无声外部言语阶段:本阶段是由出声言语活动向内部转化的开始,到以内部不出声的言语自由叙述而结束。内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压缩和自动化。2.3智力技能(3)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识别课题类型把握住全部情况摆脱旧经验的影响第三节教学与心理卫生3.1疲劳3.2成绩评定3.1疲劳(1)什么是疲劳疲劳是指人们连续工作以后,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疲劳和神经疲劳。心理疲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疲劳。3.1疲劳(2)疲劳与学习效率学习疲劳与学习效率成反函数的关系,即人越疲劳,学习效率越低,而不疲劳时效率就高。3.1疲劳(3)预防学习疲劳的一些措施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学习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及数学方法应适当地安排各科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建立良好好的作息制度3.2成绩评定(1)评定及其功能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由于教育影响所产生的思想、学业、行动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估计的过程。反馈信息的调节功能反馈信息的动机作用评定信息的情感作用3.2成绩评定(2)发挥评定反馈功能提高教学质量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对评定的不同理解而采取不同的做法评定要有针对性评定应成为促进学习的教育手段英国一小学成绩单后的附信译文亲爱的XXX同学:你这次小学毕业考的成绩已经附在这封信里了。对你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考试成绩其实并不能反应你是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出这些考试题的叔叔阿姨们并不像你在学校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更不会像你们爸爸妈妈一样了解你。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些人才小学就已经会说两种语言。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已经能熟练演奏音乐,能唱歌,会跳舞。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能给你的小伙伴带来笑声,你是一个值得小伙伴信赖的人。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也许能写诗或者写歌,甚至你球也踢得很好。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周到。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去过多少美妙的地方,能说出多少美妙的故事和经历。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善良、有思想、可信赖的人。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每一天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所以,分数只是分数,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分数而自豪,但是请永远记住,人可以有很多种伟大的方式,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补充:感觉统合原属于:第五章感知觉-第二节感觉的规律5.2.2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感觉统合的功能组织功能

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检索功能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脑对统合过的主要信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感觉统合的功能综合功能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许多人?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保健功能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感统失常/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比例较高,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感统失常/失调的表现1.本体感觉失调表现多为喜欢他人用力推、挤、压。手脚喜欢用力挥动或用力做某些动作。动作模仿不到位,常望着手脚不知所措。俯卧地板时全身较软,把头、颈、脑提起特别困难。坐姿不够稳定,坐时会东倒西歪。力度控制较差,常会因太用力而损坏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东西。速度控制较差,跑起来难以按指示停止。对蹦跳的要求高,喜欢摔跌自己的身体,喜踮脚走。2.前庭感觉失调表现多为喜欢自转,而且转很久不觉头晕。喜欢看、玩转动的东西。经常喜欢爬高,边走边跳。平衡差,走路东倒西歪,经常碰撞东西。颈部挺直时间较同龄儿童短,常垂头。3.视觉系统失调即使常看到的东西都会让他害怕;喜欢看手发呆;对特定的颜色、形状、文字特别感兴趣甚至固执;喜欢将物品排队;喜欢斜眼看东西;喜欢躲在较阴暗的角落;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变换较快的广告;喜欢看风扇或转动的东西;喜欢坐车,对窗外景色变化非常着迷。感统失常/失调的表现4.听觉系统失调常会掩耳朵或按压耳朵;对尖锐或拉高的声音一点也不讨厌,甚至喜欢;有时对很小的声音感兴趣;喜欢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5.触觉系统失调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偏食,暴饮暴食,逃避咀嚼。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触摸生殖器。对某种感觉特喜欢;如:玩沙,刮东西。甚至显得固执而又会拒绝。拒绝使用某质地的用材。如:胶泥、浆糊等。感统失常/失调的治疗:感统训练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训练器材有: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训练器材: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