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通信还可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为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由于移动通信具有建网快、投资少、机动灵活,它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信息传递,因此,移动通信已被列为现代通信中的三大新兴通信方式之一。通信方式1.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单工方式:只支持数据的单向流动。半双工方式:支持数据双向分时流动,线路只有一条,两个方向须分时使用信道。全双工方式:支持数据双向同时流动,线路有两条或四条。2.按数字信号排序分串行传输方式:指一位一位地传送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只要一根传输线即可。优点是节省设备,降低费用;缺点是传速慢,网络中多采用这种传输方式。并行传输方式:一次可以传送一个字节(8位),发端到收端用8根线。目前,计算机内部操作多用并行传输,当采用串行传输时,发端通过并/串转换设备将并行数据流变为串行数据流,在接收端又通过串/并行设备,还原为8位并行数据。3.按通信网络形式分两点间直通方式:就是终端和终端之间直接信道连通;分支方式:多个终端通过从一个转接站分支进行连接;交换方式:多个终端和终端之间通过一个特定的交换设备进行连接。网络中的信号传输数据在网络中的传送方式:是以电信号的方式在网络介质中进行传输。通信信息的两种形式: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是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可以用各种频率的信号在线缆上传输是在介质上传输的电压脉冲序列,用某一恒定的电平表示“1”,某一恒定的电平表示“0”。10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由电磁波构成,度量一个电磁波形的三个参数:振幅、频率和相位。模拟信号的特征调制:将数字信号放到载波上去改变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然后在信道上传输的过程称为调制解调:从载波上取出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模拟信号的制方式:1.振幅移位键控(ASK):2.频移键控(FSK):3.相移键控(PSK):通过改变信号的振幅对二进制信息进行编码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对二进制信息进行编码使用一种相位到另一种相位的跳变或移位对数据进行编码模拟与数码信号连续变量离散变量,通常二进制(开或关,1或0,等)101100模拟信号恢复
传输很难确认是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1褪变为0.8,因为后者也是合法数值发送方1接收方0.8数码信号恢复
传输由于0.8不是可能值,原值很可能是1,所以接受方可安全地恢复信号。当然如果信号弱到0.3,则也会被错误地恢复到0。发送方11001100恢复接收方0.80.80.20.2
数字信号传输的优点:1.因噪声和电磁干扰导致的错误更少2.设备费用更低缺点:如果在相同的距离内传输,数字信号的衰减比模拟 信号大得多。模拟信号传输的优点:1.相同距离内的信号衰减程度没有数字信号大2.可通过多路复用技术提高带宽缺点:模拟信号的一个缺点是它更容易受到噪声和电磁波的干扰。
信号传输方法的比较
传输介质: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通路,把网络中的各种设备互连在一起。
有线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传输介质分类:无线介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
网络的传输介质电缆传输介质的特征无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
传输介质同轴电缆的侧视图同轴电缆的截面图
双绞线:两条相互绝缘的铜线按一定扭距扭绞而成,成对线的扭绞是为了使电磁辐射和外部电磁干扰减到最小。双绞线分类:第一类:主要用于音频传输,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类双绞线主要用于电话传输。一般不用它来传输数据。第二类:数据传输速率最大可达4Mbps。常使用在令牌环网的网络上。第三类:又称为音频电缆,主要用于比较老式的10BaseT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Mbps。第四类:主要用于实现基于令牌环和10BaseT以太网的网络。由两队双绞线构成,最大传输速率为20Mbps。第五类: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双绞线,主要用于实现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最大传输速率为100Mbps。被广泛用于10BaseT/100BaseT网络中。支持千兆以太网的6类、7类双绞线标准正在制订之中传输介质双绞线示意图
光缆: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其传输带宽很大,并且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光源分类: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器。单模光纤:光信号通过多次内部反射沿纤芯传播。光纤分类: 特点:价格便宜多模光纤:纤芯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光沿直线传。特点:价格贵,高带宽传输介质
光纤侧视图光纤的工作原理
无线传输:使用无线电波为传是介质优点:
1.费用低廉:不需要在数据的接收方和发送方之间布线,直接使用无线收发器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节省大量的线缆设备费用和线缆铺设工程费用。
2.机动灵活:无线传输具有相当的灵活机动性,特别适宜于战场等不适合铺设线缆的应用领域。传输介质两台便携式电脑通过红外进行数据传输
使用无线传输和无线集线器实现无线网络传输介质将网络数据转化为无线电波将无线电波转化为网络数据
网络适配器(网卡):是一种外设卡;它一面插入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槽中,另一面与网络电缆相连。计算机之间通过网卡进行网络通信。网卡的功能:完成进行网络通信所需的各种功能。能将数据从计算机内保存的格式转换成在电缆上传输的格式,并提供与网络的物理连接。网卡的实现:取决于网络的类型,以太网:使用CSMA/CD技术。令牌环网卡:在发送数据之前等待令牌的到来,并在数据发出以后接着传递令牌;光纤以太网网卡:能将数据从8、16或32位的字长转换成一系列光脉冲;微波网卡:能将计算机数据转换成一系列无线电波。网络适配器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
网卡的工作原理:网卡:从计算机的主板接收准备发送的数据保存到一个小容量的RAM中(缓冲区)
缓冲区内的数据随后将以数据块的形式移至一块特殊的芯片(专门用来负责计算数据块的校验和)添加地址信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网卡必须能将数据的串行位转变成适合在介质中传输的信号。例如,光缆传输:不同的二进制位就要点亮一个红外线LED(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脉冲将沿着光纤传输,以便接收设备能正常接收。双绞线传输数据:用收发器将数据位从计算机内使用的5V逻辑电平转换成数字双绞线传输适用的差分逻辑电平。收发器:通过以太网卡的AUI(附件接口)端口连接的一个外部设备,也可直接固化在网卡内部。以太网使用CSMA/CD技术:网卡传输数据的时候,仍然会监听信道,以免发生冲突。如果冲突发生了,网卡会停止发送原来的数据,改为发出一个“固定”状态的信号,该信号通知所有的计算机:现在监测到一个冲突,应放弃当前已被破坏的帧。在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网卡会重新发送前一个未被正常发出的数据帧网络适配器二、通信技术的现状(一)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且不怕电磁干扰,与同轴电缆相比可以大量节约有色金属和能源。因此,自1977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在芝加哥投入运行以来,光纤通信发展极为迅速,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性能日臻完善。由于长波长激光器和单模光纤的出现,使每芯光纤通话路数可高达百万路,中继距离将达到100km,市话中继光纤成本也连续大幅度下降。我国近几年来光纤通信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光缆长度累计近几十万km。我国已不再铺设同轴电缆,新的工程将全部采用光纤通信新技术。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以大容量传输,建设周期短,可靠性高等。自1960年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卫星通信发展特别迅猛。目前,卫星通信的使用范围已遍及全球,仅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就拥有数十万条话路。卫星通信的广泛应用,使国际间重大活动能及时得以实况转播,它使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现代通信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通信手段,它是随着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近10年来,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移动通信从过去简单的无线对讲或广播方式发展成为一个把有线、无线融为一体,固定、移动相互连通的全国规模,甚至全球范围的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微型化和标准化。20世纪90年代将是蜂窝电话迅速普及的年代。但目前世界上存在八种不同的技术体制,互不兼容,因此标准化成为当务之急。数字化的关键是调制、纠错编码和话音编码方式的确定。微型化的目标是研制重量非常轻的个人携带的手机。微波中继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较一般电缆通信具有易架设,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它是目前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用来传输长途电话和电视节目,其调制主要采用SSB(单边带调制)/FM/FDM(频分复用)等方式第四节、遥感遥测技术遥感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科学。它的功能和价值引起了许多学科和部门的重视,特别在资源勘测、环境管理、全球变化、动态监测等方面,显示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在地球管理、全球变化、动态监测等方面,显示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是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学科开展研究的基本技术,并成为信息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遥感概念遥感的英文是“remote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现代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距目标物几米至几千公里的距离以外,以汽车、飞机和卫星等为观测平台,使用光学、电子学或电子光学等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反射、散射和发射来的电磁辐射能量,以图像胶片或数字磁带形式进行记录;然后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地面接收站,接收站把这些遥感数据和胶片进一步加工成遥感资料产品;最后结合已知物体的波谱特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识别目标物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说遥感是一个接收、传送、处理和分析遥感信息,并最后识别目标的复杂技术过程。遥感技术系统现代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遥感的分类自从遥感问世以来,由于其应用领域广,涉及学科多,各界学者所站的立场不同,所以对遥感的提法很不统一,诸如航空与航天遥感,主动与被动遥感,红外与多光谱遥感,农业、地质遥感等。追其原因主要是各人对遥感分类所持根据不同。遥感技术根据所使用的平台不同,可分为三种: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根据传感器所接收的电磁波谱,遥感技术可分为五种: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遥感、紫外遥感;根据传感器所接收的能量来源,可把遥感技术分为主动和被动遥感两种;根据用户的具体应用情况,可将遥感分为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水利遥感、环境遥感等;根据遥感资料的显示形式,获得方式的波长范围等综合指标,遥感技术可分成:图像方式遥感和非图像方式遥感。遥感技术应用军事地质环境测绘农林
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在农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各类农作物,计算其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例如,美国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世界小麦产量进行估算,精度达90%。这种大面积的估产对于国际贸易、储运、加工等都有重要意义。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其长势,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和收割等。当农作物受灾时,可以实时监测。
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为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重要依据与线索,为高寒、荒漠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卫星遥感,为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质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常规的地质勘查工作都从点、线观测着手,待汇集了大量的资料后才能描述一个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而进行分析研究。利用遥感资料就可以首先从分析研究地区的遥感资料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进行野外观测与验证。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野外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还加快了速度,提高了精度。这对区域地质填图是特别适宜的。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遥感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研制先进遥感器、信息传输和处理设备以实现遥感系统全天候工作和实时获取信息,以及增强遥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缩微摄影技术缩微摄影,是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上记录缩微影像的技术和过程。记录了影像的缩微胶片叫做"缩微品"。制作、管理和使用缩微品的有关技术则统称为"缩微摄影技术"。缩微摄影技术是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文献资料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和使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保护文献原件、提高文献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缩微摄影技术已成为解决我国信息管理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得到了推广和使用。缩微品缩微品是指含有缩微影像的各种信息载体。根据使用形式的不同,缩微品可归纳为两大类,即卷式缩微品和片式缩微品。卷式缩微品主要有片盘式、盒式、片夹式等形式,片式缩微品主要有缩微平片、条形缩微胶片(简称条片)、封套缩微胶片(简称封套片)、开窗缩微卡片以及缩微卡片等形式。缩微技术的特点存储密度大缩微摄影技术是利用摄影的方法将原件的缩小影像记录在缩微胶片上,普通缩小比率范围为1/7-1/48,超高缩小比率范围可达1/90-1/250。按其面积计算,普通缩小比率的缩小影像是原件面积的1/49-1/2304,超高缩小比率的缩小影像是原件面积的1/8100-1/62500。缩微品的存储密度同目前光盘的信息存储密度相近似。记录效果好用缩微摄影技术拍摄档案、图书和资料时,可将原件的形状、内容、格式、字体以及图形等的原貌忠实地记录在缩微胶片上,形成与原件完全相同的缩小影像。如果需要表现原件的颜色,可使用彩色缩微胶片拍摄。缩微胶片影像的解像力和清晰度等质量指标都超过其他介质的同类指标。因此,采用缩微摄影技术拍摄原件,可以获得质量好、可读性高的复制品。记录速度快利用缩微摄影技术记录信息时,被拍摄的原件不管是照片、图形还是文字,也不管其密集程度和复杂程度如何,都可在摄影机快门闪动的一瞬间被记录下来。连续拍摄的轮转式缩微摄影机每分钟可记录A4幅面的原件200-300页,电子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装置(即COM装置)每分钟可记录相当于A4幅面的原件500页。这种记录速度是其他任何记录方式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被拍摄原件的数量越大,其优越性也就越显著。适用范围广缩微品是利用摄影的方法将原件上的信息记录在缩微胶片上的信息载体。由于缩微摄影机镜头和缩微胶片都具有良好的成像和记录性能,因而在可见光线下,对于可读的各种原件(文字、照片和图表等)均可记录在缩微胶片上。
缩微品规格统一利用缩微摄影技术方法,可使各种不同幅面和质量的原件记录在规格统一的缩微胶片上。易于还原拷贝缩微胶片上的影像可方便地进行拷贝、放大阅读和复印。若利用高效能的拷贝机,拷贝一盘胶片只需十几分钟,利用阅读复印机放大复印一张纸印件,也只需几秒钟,并且可以进行多份连续放大复印。当然,缩微技术也有一些不足。缩微技术不能解决各种形式信息的存储问题,作为信息存储的一种技术方法,缩微摄影技术主要适用于对原件上静止图文信息的一次性记录。同磁记录技术、光盘记录技术相比,缩微摄影技术不适于对音响信息、活动图像信息的记录,不能解决各种形式信息的存储问题。在阅读时眼睛易疲劳,阅读或复印缩微品必须利用一定的光学设备。而利用阅读器屏幕阅读缩微品影像比直接阅读原件更容易使眼睛疲劳。此外,缩微技术一次性投资大,保管条件要求严格阻碍了微缩技术的广泛应用第四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系统概念基本系统思想系统方法一、系统的概念贝塔朗菲(Bertalanffy)的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系统由若干元素组成元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小部分或基本单元,即不可再划分的单元。系统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系统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元素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称为系统的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凡是系统都有整体的形态、整体的结构、整体的边界、整体的功能、整体的特性,等等
突现——若干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的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系统质或整体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又称为非还原性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等级——存在一个组织层次等级体,每一层级都比它下一级层次复杂,每一层级都以比它低的那一层级不存在的突现性质为特征
等级层次结构是复杂系统最合理的组织方式41二、突现与等级
通信——等级的维护需要一系列为着调节和控制而进行的信息交换过程
控制——等级中一个层次上的元素集合相联系的突现性质,与对元素自由程度所加的约束有关系,各个层次间起作用的控制过程是等级体的特征42三、通信与控制四、系统类型-1按复杂性划分框架结构钟表机构控制装置低级有机体开放系统动物人社会文化系统超越系统物理生物人类社会及宇宙四、系统类型-2按起源划分人工物理系统(起源:人和目的)自然系统(起源:宇宙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包括人,他能创造出人工抽象系统(起源:人和目的)人类活动系统(起源:人的自我意识)超越系统(超过了知识)五、系统方法古代朴素的整体观近代科学的还原论现代系统科学(1)古代朴素的整体观中国:系统思维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春秋时期孙武所作的《孙子兵法》运用系统思想从全面战略高度来讨论战争,提出了与现代“综合国力论”相似的理论(道、天、地、将、法五因素)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着重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和(天人合一,太极,中医望闻问切,经络学说)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论述,就是系统论最基本的思想。(2)近代科学的还原论朴素的系统思想带有浓厚的猜测和思辨性质机械论成为近代科学的一大特征,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秩序井然的机械系统笛卡儿写过一本书:《动物就是机器》法国学者拉·美特利进而声称《人是机器》“拉普拉斯决定论”机械论的世界观也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但这种整体观并不符合系统思想(3)现代系统科学近代科学方法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它应付复杂性的能力活力论: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生命现象不能还原为基本的物理、化学过程。“活力”是超物质的机体论:只有把生命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某些实验事实一般系统论:1937年贝塔朗菲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概念:新陈代谢等过程仅仅发生在很有个性的、拥有确定结构的物质客体中。此类过程的这种组织化,是使生命现象与普通物理化学过程区分开来的最显著、也是唯一有决定意义的特征系统论是通过揭露和克服还原论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第二节信息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属性人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特点信息与决策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信息与数据可看作原材料和成品的关系相对/绝对主观/客观抽象/具体原材料生产过程产成品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生产流程1、事实性2、扩散性3、传输性4、共亨性5、增值性6、不完全性7、等级性8、滞后性二、信息的属性三、人作为信息处理器的模型人进行信息处理的特点1)人需要反馈2)人需要一些多余的信息3)人们需要信息的压缩4)人们需要的口味各异5)人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来自感官的输入记忆器官通道思维过程通道输出应答滤波计算机人处理速度灵活程度精度要求信息结构化程度稳定性出错可靠性修改决策能力快不灵活高高好少好难差慢灵活低低差多差易好三、人和计算机的区别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四、信息与决策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决策过程和信息的关系决
策
方
法决策类型传统方法现代方法结构化决策1.
习惯2.
标准作业规程3.适当的组织机构MIS(包括各种管理科学方法)非结构化决策
1.
判断力、直觉2.经验规则3.选拔训练管理人员1.
DSS2.ES3.人机对话进行探索四、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四、各管理层的决策特点战略性决策有关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决策战术性决策战术性决策为了保证战略性决策所需要的人、财、物的准备而进行的决策日常业务活动决策为了提高日常工作效益而作的决策第三节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辅助日常生活:各种嵌入式技术,智能控制的家用电器、移动设备辅助企业管理:试图实现“管理自动化”,这就是各类信息系统,占IT总应用率的80%以上一、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的采集和输入:主要是识别、采集、校验信息的传输:数据通信的手段信息的存储:介质、地点、时效信息的加工:查询、排序、归并、数学模型、人工智能信息的维护:准确、及时、安全、保密信息的使用:输出、体现信息价值信息系统的发展IS技术发展顺序:1950-1960年 数据处理系统电子数据处理、业务处理、记录保存、传统的簿记应用1960-1970年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报告系统、信息管理系统1970-1980年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1980-1990年 战略和终端用户支持系统终端用户运算系统主管/经理信息系统(EIS)、主管支持系统专家系统(ES)战略信息系统(SIS)、竞争情报系统(CIS)二、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事务处理系统(TPS)阶段用来处理日常交易数据,产生各种报表,重点在于实现手工作业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记录、保存精确数据,检索数据,计算,产生报表、账单。支持日常运作、重复性强,逻辑关系比较简单,精度要求高,高度结构化。以单项应用为主,往往隶属于一个单一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集成多部门多职能的人-机系统,提高管理效益。面向中层管理人员。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实现业务的汇总、计划、控制和反馈。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三、管理信息系统图示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职能人员计算机中央数据库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其它子系统业务信息系统控制报告,例外情况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概念结构(总体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逻辑结构基于管理职能的逻辑结构基于计算机实现的物理结构(1)总体概念结构信息的处理模型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2)基于管理层次的结构辅助作业控制的信息系统各项事务事务处理业务输出用户处理报告报告要求查询处理(b)处理报告结果(c)查询处理(a)事务处理文件文件文件辅助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请求、查询问题等事务数据文件预算、计划、标准其它计划、预算模型偏差报告问题分析模型决策模型查询处理计划和预算调度报告特殊报告分析报告查询结果辅助战略规划的信息系统(3)基于管理职能的结构根据管理职能分工和管理层次处理特点:职能活动战略计划管理控制作业管理事务处理市场销售生产管理物资供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高层管理(4)综合结构战略计划管理控制作业控制事务处理市场销售生产管理物资供应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高层管理专用文件应用软件共用程序共用数据库模型库公共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战略规划
行销
生产财务其
他管理控制作业控制事务处理(4)基于计算机实现的物理结构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体现在两个方面:硬件结构(物理设备、网络连接等方面)软件结构(软件模块、组件、数据文件等方面)物理结构的类型:主机-终端的集中控制结构文件服务器的分布结构服务器-客户机的分布结构C/S结构B/S结构1、主机-终端式结构处理能力集中于主机终端用于输入和输出,无CPU主机Host终端Teminal控制台Console2、文件服务器结构程序和数据集中于文件服务器中客户机可以根据权限存取服务器中的文件,客户机具有处理能力文件服务器微机3、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处理分布于客户机和服务器客户机完成本地运算,可向服务器请求某种服务(如查询数据),服务器相应请求,完成运算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数据库服务器客户机数据库3、客户机-服务器的不同结构Client/Server(C/S)Windows窗口应用程序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Web应用程序数据库浏览器程序(如IE)Browser/Server(B/S)(5)管理信息系统实例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企业可能拥有卓越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抱怨说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所需要的原料;而采购部门效率过高,仓库可能囤积几年都用不完的材料,库存饱和,资金周转很慢;要用6~13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计算出产品生产所需要得物料量,所以订货周期只能为6~13个星期;财务部门不信赖仓库部门的数据,不以它来计算制造成本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60年代解决“订货点管理”不足,发展了控制物料的物料需求计划MRP70年代闭环式的MRP能适应主生产计划的改变,也能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80年代发展了MRPII,这时企业资源不仅是材料,人力、资金、设备和时间也被看成企业资源,并加以控制。MRPII的功能已能满足制造业的所有经营生产活动。MRPII是对内管理的系统,在战略规划、市场和决策方面功能较弱。90年代出现了ERP,它是MRPII基础上的扩充市场、财务等功能的系统。四、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以交互方式支持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不强调全面的管理功能。面向决策者、高层管理人员。强调“支持”,而不是“代替”。模型驱动。解决的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强调交互。四、决策支持系统图示
语言系统LS(languagesystem):是用户与DSS对话的工具。它是供决策者表述问题的载体,同时也限定了所允许的表达方式。知识系统KS(knowledgesystem):包含关于决策问题领域的知识。知识可以是他人的经验教训,决策问题的外部环境,决策过程中所用的公式、模型或规则,各种分析工具、推理规则和评价标准,等等。问题处理系统PPS(problemprocessingsystem):根据从LS接收的问题,利用KS中的领域知识,通过处理产生信息以支持决策过程。用户语言系统(LS)问题处理系统(PPS)知识系统(KS)四、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1.早期DSS1975年以前,从理论上提出了DSS的概念。2.智能化的DSS80年代,处理不确定性领域的问题,形成了DSS的结构。3.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groupdecisionsupportsystem)支持群体成员更好地相互作用。4.行为导向的DSS从业务导向(businessoriented)转为行为导向(behaviororiented),主要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处理系统。第四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发展初期开发方法的不足开发过程的方法系统建模的方法软件开发工具一、信息系统发展初期的开发方法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人们认为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大程序”而已,缺乏开发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引发“软件危机”的讨论。目标含糊通信误解步骤混乱缺乏管理控制二、系统开发方法的进展从开发过程的管理出发早期结构化方法,也称瀑布法原型法增量法螺旋法从系统结构(建模)出发面向功能的方法,如结构化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1)早期结构化开发过程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用户参与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得的成果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研制工作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1)早期结构化开发过程不足:开发周期长。严格的阶段控制使用户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得到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物理系统;难于适应环境变化。注重系统功能,兼顾数据结构方面不够。需要在在开发初期锁定功能要求。(2)原型法开发过程原型——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通常选取信息系统中某个关键功能作为原型。编程测试分析定义需求设计原型实施完成再构造(2)原型法开发过程用户积极参与,适用于需求不够明确短期获得测试版本,降低风险开发的阶段性不够严密如果采用原型基础上继续构造,由于修补过度,软件质量不易于保证(3)增量法开发过程增量法——将大系统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增量,每个增量按照严格阶段进行开发,随着日程实现多个增量并行交错的开发过程。以功能递增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能较快地产生可操作的系统。在每一步递增中,都可以把用户/开发者的经验结合到不断求精的产品中。可改善测试效果和降低软件开发总成本。适合大型项目。(4)螺旋法开发过程螺旋法——把软件开发过程定义成不断上升的螺旋周期,每个周期划分为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沿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更为完善的一个新的软件版本。(4)螺旋法开发过程风险驱动,可以在生命周期早期强制性的确定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开发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要求用户参与阶段评价,对用户要求较高适用于:单位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风险是项目的主要制约因素可能会发生重大变更采用新技术(5)面向功能的建模方法也称为面向功能/面向过程/面向数据流/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基本思想:从系统功能出发,自顶向下,按照层次逐步分解求精结构化分析(SA)对系统进行分析,以分层的数据流图表示功能需求结构化设计(SD)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将软件划分为模块,以分层的结构图表示软件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SP)(6)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object),每个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课件
- 2024校园宣传栏制作合同
- 【培训课件】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管理及推广平台项目概述
- 2024聘用电视剧编剧合同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级席梦思床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输送线灯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磁性载体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毛刷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折叠餐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圣诞娃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车辆自动升降式智能路障系统实施方案
- jmeter性能测试及性能调优
-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ppt课件
- KGW船用起重机维护使用手册
- 光伏组件拆卸及转运方案(二)
- 建国集团财务制度汇总
- 安装工程预算照明配管配线
- 技术响应文件
- 任现职以来教学改革情况
- 工程施工管理协议书(共7页)
- 换铺长钢轨施工方案(工机段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