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历史2022内容索引主干知识•自主梳理核心要点•重难突破专项模块•素能培优[知识网络构建][主题线索概览]主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其基本内容。线索一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形成一套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贵族等级制度。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线索二
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汉到明清,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在中央,皇权至上,相权不断受到削弱直至宰相被废除;在地方,通过分割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线索三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从汉朝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形成了一套对官员的考核、监察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线索四
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自西汉起历代王朝采用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制度中,形成了律令儒家化的趋势,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主干知识•自主梳理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内容: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2.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1.基本特点: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权。2.发展历程(1)萌芽: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2)确立: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①中央: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②地方: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③文书传送系统: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同时,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3)发展①中央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宋朝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明朝废除中书省和宰相,设立内阁,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②地方: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之后,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元朝行省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三、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
2.官员管理(1)考核: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以后历朝不断完善官吏考核制度,明清两朝的官员考核制度更加严密。(2)监察: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朝设立刺史监察地方。以后历朝对官吏的监察不断加强。四、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1.礼法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围绕着德治和法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法家思想受到各国诸侯的重视。2.礼法结合(1)西汉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2)《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3)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核心要点•重难突破要点一夏商周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四个特点
2.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的三个积极影响(1)分封制:在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2)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同胞。
宗法观念具有两面性(3)礼乐制度:西周文化的精髓,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对价值观的传播、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有促进作用。[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
D解析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到了春秋时期,贵族的采邑越来越多,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荒地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D项。土地国有制度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排除A项;卿大夫的实力增强,说明分封体制逐步崩溃,排除B项;卿大夫实力的增强,意味着诸侯国君权力削弱,排除C项。2.(2021·广东卷,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案
D解析
在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出土了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青铜器,这说明南方风格影响到了北方,南北之间存在文化交流,故选D项;河南属于中原地区,材料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风格影响到了中原地区,而非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排除A项;根据青铜器的风格不能得出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或宗法制度分崩离析,排除B、C两项。3.(2020·全国Ⅰ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要求周王提升其爵位等级,遭到拒绝后,他直接自立为王,这打破了周王分封的惯例,形成对分封制度的挑战,故D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系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而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礼乐制度,且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材料只涉及对楚国国君熊通的分封问题,未涉及权力继承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权力分配问题,不涉及血缘关系,且楚国并非姬姓王国,故C项错误。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
)A.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B.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C.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和义务的内容D.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可知官员是周天子的受命官员,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体现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和义务的内容,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等级秩序,B项错误;西周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错误。易错点拨
西周建立后周王广泛分封,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易错点2
分封制有割据隐患,但也孕育了统一的因素5.有学者认为,周人的封建制度不仅是一个统治机制,而且在长期历史上,反映出其长期涵化网络的特色。该学者认为分封制(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B.极大地强化了宗法制C.推动了地方交融与发展 D.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答案
C解析
分封制下,被分封者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关系。这一个巨大的封建网络,实际上是周人和当地人民进行长期交融的机制,在长期交融中,各种地方文化也就逐渐涵化于周文化,因此这一制度推动了地方交融与发展,C项正确;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文化网络促进文化认同,而非强调分封制的弊端,排除D项。易错点拨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周文化也通过分封制得到进一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
要点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四大手段
2.牢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实现的三个转变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广东卷,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知魏晋时期原属宰相的权力转移到了尚书台,这就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说明相权转移,故选B项;相权的转移有利于强化皇权,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枢权力的转移,与“地方权力削弱”无关,排除C项;权力转移到尚书台不能说明行政效率降低,排除D项。2.(2021·湖南卷,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唐朝地方官吏的收入高于史籍所载额度,而高出的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这说明地方官吏存在不被中央政府控制的收入,这部分收入来自地方,这就减弱了地方官吏对中央的向心力,说明地方势力膨胀,故选A项。地方官吏存在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不能说明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排除B项;地方官吏存在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这部分收入来自地方,不能说明中央财政紧张,排除C项;这部分收入是合法收入,与贪腐无关,排除D项。3.(2020·全国Ⅲ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先后制止了明神宗关于工部铸钱供内府使用和向户部索求费用的旨令或要求,这说明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皇权,即内阁权势强大,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出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严重”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神宗为内府索求钱财,无法体现当时社会经济凋敝,故C项错误;明太祖时期废除了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元朝行省具有双重性4.(2021·湖北九师联考)在元朝,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但从统领路、府、州、县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侧面来看,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据此可知,元朝行省(
)A.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B.与中书省是平等关系C.掌握了地方行政大权 D.具有二元混合的特点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行省既是中书省的下属,也在某些方面与中书省平级,D项是对题干材料的全面概括。A、B、C三项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行省的特点,都没有从整体上把握题干材料的信息,概括不够全面,故均排除。易错点拨
元朝行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另一方面它又赋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兼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治理机构的二元特点。▶易错点2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5.(2021·河北唐山一模)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下令:“嗣后满、汉章京各定为十六员,由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这一诏令主要是为了(
)A.改革官员选拔方式 B.明确官员选拔范围C.完善军机处的职能 D.保障皇权高效行使答案
D解析
清朝官员的选拔方式仍然是科举制,与军机处的用人标准不是一个概念,A、B两项均错误。军机处的职能没有因为用人标准的变化而变化,C项错误。故选D项。易错点拨
清朝设置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国家处理重大军政要务的效率,避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六部的行政环节。要点三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四个主要发展趋势
明趋势世官制下官吏世袭,察举制的推举权在地方官吏,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科举制加强了中央对官吏选拔的控制。总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中央对选官的控制权逐渐加强。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四大特点(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2)重奖重罚: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实行重奖重罚。(3)以轻制重:给级别低的监察官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更有利于加强皇权。(4)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扩大,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全国甲卷,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答案
B解析
汉朝中央和地方官员可自行招聘属官,因此出现贤才受重用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汉朝监察体系不断改进导致地方官相对清廉,故B项正确;分科考试制度建立于隋朝,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排除C项;察举制下官员最终任用权由中央掌握,排除D项。2.(2021·全国甲卷,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中地方官员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的功名不同,为官时受到的待遇差别明显,体现出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秀才对官员的态度,并没有说明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排除A项;B、C两项说法太绝对,排除。3.(2019·江苏卷,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刘得仁和李洞,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唐宗室子弟,但他们都在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壁,而科举制是以考试成绩取士,由此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唐玄宗时期,唐朝开始以诗赋取士,科举考试不注重考生诗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科举制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故排除B项;中央剥夺宗室特权和题干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
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察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活力4.(2021·四川九市一模)下表为西汉能确定家世的孝廉人数(共184人)出身人数占比官僚贵族12869.56%富豪家庭115.98%平民家庭2915.76%贫民168.70%——据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整理据表可知,当时(
)A.社会活力有所增强
B.官职世袭现象普遍C.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D.选官标准执行不一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可知尽管官僚贵族所占比重仍然很大,但是,一些平民阶层可以通过察举制进入统治阶层,说明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加,显示出社会活力的增强,A项正确。根据题干表格,可知尚有部分孝廉来自平民之家,因此,不能称之为“垄断”,B、C两项错误。察举制下,“孝廉”是最主要的选官标准,D项错误。易错分析
察举制下,一方面,世家大族更容易获取高官爵位;另一方面,也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很多平民进入官僚集团,社会活力有所增强。▶易错点2
古代监察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5.(2021·山东潍坊一模)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台、谏”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与监察官逐渐合流,明清时期逐渐形成御史与谏官合一的、以都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与君主专制的强化相一致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从针对官吏和皇帝,逐渐演化成只针对官吏,演化成单一监察制度体系,这一趋势与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一致,D项正确。对官吏的监察造成官吏的相互猜忌,降低行政效率,A、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与监察权力的运行效率无关,B项错误。易错分析
设置谏官的目的不是制约皇权,而是减少决策失误,御史与谏官都服务于君主专制。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台、谏”逐渐合流成为必然。要点四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1.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四大特点
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三个阶段(1)汉朝“引礼入法”:法律儒家化的发端。逐渐确立儒家思想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朝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方向发展。(2)三国两晋南北朝“纳礼入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善。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从而使礼律进一步融合。(3)唐朝“礼法合一”:法律儒家化的完成。唐朝确立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
指儒家提倡的封建纲常,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15·海南卷,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B项正确;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A项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的重要理念,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执法无准、量刑无据”,D项错误。特别提示“乱世用重刑”是中国古代普遍的做法,一旦统治稳定,大部分封建王朝都会恢复“宽刑慎杀”的执法原则,朱元璋不过是延续了这一历史传统。2.(2021·河南高三联考)唐朝制定的法律条文比隋朝旧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其余变重为轻的还有很多。但是却把谋反、谋大逆、大不敬、不孝、内乱等定为十恶,“特标篇首”。这体现出唐律(
)A.保证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基本精神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伦理C.突显“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D.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答案
B解析
“十恶”被定为重罪体现了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的规定不仅仅是针对吏治,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以礼入律”而不是“外儒内法”,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强调“教化”,排除D项。3.(2021·云贵川藏联考)宋朝的“翻异别勘”制度指的是在诉讼中,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或涉及重大案情,需要更换主审官或其他司法机关重审的制度,分为官员主动启动和犯人及家属被动启动两种机制。据此可知,“翻异别勘”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杜绝了冤假错案的发生C.有利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D.体现了民本思想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司法审判制度相对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冤假错案,有利于司法公平正义,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提到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项。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礼法并施思想越来越重视实际应用4.(2021·山东潍坊一模)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中,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而是注意结合具体形势实行不同的法律模式,这种法律思想更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是对中国传统礼法并施思想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内容,无法得出“以人为本”和“哲学化倾向”的结论,B、C两项错误。易错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战乱的时代,统治者更侧重于运用严刑峻法,以稳定统治秩序;在国家政局稳定的时期,统治者一般侧重于运用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易错点2
清朝法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5.(2021·安徽淮南一模)清朝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清朝司法实践(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清朝“因时所需”,“例”不断更新,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B项正确。中国古代重视刑法和公法,民法和私法相对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A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对“例”的修订,没有体现司法程序和律例条文的信息,无法得出C、D两项的结论。易错分析
明清两朝都制定了法典,但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案例),因为案例的不断增加,两朝都多次修订律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专项模块•素能培优热点知识+典例剖析——练技巧[热点链接]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为政之要,首在用人。一个国家的政治能否凝聚人心、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把合适的标尺,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从中国的政治实践来看,从汉朝的察举制到隋唐的科举制,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的干部“四化”方针、好干部“五条标准”,选贤任能一直是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尺,是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产生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关键所在。[考向研判]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一般从积极的角度考查科举制的深远影响,预测一般从以下角度考查:(1)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发展趋势:从世官制、举荐制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越来越公平公正、开放性越来越强。(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重视考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典型例题](2020·全国Ⅱ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徇私”并非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殿试是针对省试的不足设立的(×)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增加殿试属于考试程序改革,增强了官吏选拔的公正性(√)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增加殿试与选拔标准无关(×)[针对训练]1.(2021·湖北宜昌二模)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答案
C解析
九品中正制将官吏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家世仍然是选官的最主要依据,A、D两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兼顾家世与才能的考量,没有打破士族的特权垄断,C项正确,B项错误。2.(2021·江苏百校联考)《宋史》记载:“(太祖设特奏名制度)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特奏名制度(
)A.对部分考生给予特殊照顾B.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C.严格选拔官员的考试程序D.存在选官徇私舞弊的现象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太祖设特奏名制度,主要针对在省试中屡试不第,或者在殿试中未被录取的士人,这是对部分考生特殊照顾的制度,故选A项。拓展知识+题型突破——研大题[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过程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同步的,因而地方和中央便会产生分权和集权的矛盾,而这是推动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中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调整史。总结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行政体系经历过几次重大的变化。其表现为以下特点:(1)由监察区划或军事区划转变而来。(2)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的行政区划层级呈下降趋势,新的更高层级的行政区划不断出现。(3)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以三级制为主,县级最为稳定。(4)地方首长多由中央委派。[题型突破]“概括类”非选择题[例题]〔2020·江苏卷,21(节选)〕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商业租赁协议标准版版A版
- 二零二五版广东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土地估价师行业专业论坛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健身中心场地租赁及健身赛事举办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合伙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样本3篇
- 专业级2024型材料供销协议3
-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泰山科技学院《工作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科技大学《韩非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同规范3篇
- 二零二五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补贴及合作协议2篇
- 2025寒假散学典礼(休业式)上校长精彩讲话:以董宇辉的创新、罗振宇的坚持、马龙的热爱启迪未来
-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综合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酸碱罐区设计规范》编制说明
- PMC主管年终总结报告
- 售楼部保安管理培训
- 仓储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讲水循环与洋流自主练含解析
- GB/T 44914-2024和田玉分级
- 2024年度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合作协议3篇
-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