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月宣传_第1页
学前教育月宣传_第2页
学前教育月宣传_第3页
学前教育月宣传_第4页
学前教育月宣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面解读

《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金寨回族乡中心幼儿园

指南的作用相信很多家长还是第一次看到教育部公布有关我们学前教育的文献。说明我们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今年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事实上,记者在采访多位家长和幼儿园后发现,家长及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理解有一定出入,专家认为,入学考试、家长的超前培养习惯等助长了“超前教育”的风气。

希望我们的家长都来看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拥有更科学的育儿观和育儿方法!

首先我简单分析一下当今社会现状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都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让孩子“超前学习”,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之间穿梭。等到了三年级、10岁左右的年纪,孩子们已经是“久经沙场”的写作业“老手”了。但是在生活习惯上,孩子们还是普遍滞后的,如“有一个小女孩都快5岁了,特别内向、懦弱,每天在幼儿园都尿裤子,尿完还不敢给老师说。课间活动,她几乎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感觉有些小朋友总是欺负她,经常看她脸上、胳膊上被抓得一道一道的。”再如“有个小男孩在幼儿园里从来不吃亏。看到别的小朋友拿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伸手就去抢;别人如果不给,他张口就咬。“老师警告过,如果孩子再咬伤人,就要我们换幼儿园。在家里也真管教了呀,但是从来都没用。”等等。下面我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单向各位家长家长做以解读。健康篇关键点户外时间至少两小时●3-4岁的孩子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而到了5-6岁,即使换了新的幼儿园,也要能够较快适应。●为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指南》建议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幼儿园做法:几年前,北京市教委就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推广阳光体育活动,规范的幼儿园都能保证孩子每天阳光体育2小时。幼儿阶段身体发展非常重要,幼儿园会通过提供多种户外材料,多种运动形式帮助孩子提高培养身体素质。家长贴士:许多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多,给孩子的锻炼机会太少,且重智力轻体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关注不够,不少家长还在课余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挤占了孩子玩的时间。语言篇关键点会写自己名字在这次公布的《指南》中,在读语言篇中没有对孩子的识字量的要求,只要求5-6岁的孩子能够专注地阅图书,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能够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并且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幼儿园做法:幼儿园都是在让孩子在生活中认字,不会直接教孩子拼音和汉字的书写,而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家长贴士:强调孩子认字量是很多家长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专家提醒,就写字而言,家长通常并不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升入大班后老师在这一方面会非常注意,如果孩子养成错误的习惯,会影响写字速度、对空间位置的把握等。但这个工作需要家长和我们老师配合,共同努力方可达成。科学篇

关键点5-6岁会10以内加减

鼓励孩子们观察动植物,探索常见的物理现象,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但对数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5-6岁的孩子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等。幼儿园做法: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也是生活化的教育,让孩子感受数学,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在“小汽车滴滴滴”的主题教育中,会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点数、分类。家长贴士:上大班时,不少家长会问幼儿园老师教不教10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说我们在家都让他练习了几十以内的加减法。这并不符合学前阶段孩子的成长、认知规律。数学并不是让孩子简单地记住几加几等于几,而是要引发孩子的探究和思考。过多强调机械记忆,对孩子未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会有不利影响。

社会篇

关键点4会岁学体谅父母的辛劳在关心尊重他人章节,要求3-4岁就会在身边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4-5岁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5-6岁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能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幼儿园做法:幼儿园一般从语言、行为层面引导孩子体谅父母的辛劳,比如给爸爸妈妈擦擦汗、端杯水、捶捶背;在妈妈下班回家、做完饭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妈妈辛苦啦!”;在特殊的节日,为妈妈粘贴一幅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另外,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学脱衣服、学系鞋带,也是对爸爸妈妈的体谅。通常还会结合相应的节日引导孩子关心父母、尊重老人。比如在刚过去的三八节,让孩子为妈妈洗脚或者帮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家长贴士:《指南》中“4岁学会体谅父母”之类的“标准”,虽然在语言提炼中显得有点成人化,但家长不要将其理解为成人化的教育主观意志,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一定是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让孩子能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的。社会篇关键点自我保护

●3-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5-6岁,要学会不给陌生人开门,并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幼儿园做法:我们幼儿园会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多种教育形式,对3岁的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老师会教育幼儿不能跟陌生人走,陌生人给的好吃的、好玩的都不能要。比如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表演儿歌《小兔子乖乖》,让他明白除了爸爸妈妈和熟悉的家人,不能跟陌生人走;再比如“实战演习”,邀请小学老师装扮成陌生人进入园所,用“糖衣炮弹”哄孩子,孩子说什么都不走。接下来我从《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几个方面来对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指导工作做以具体讲述,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曾经,一张用电脑合成的幼童抽烟的搞笑图片风靡于网络,网友们看过总会付之以轻松一笑;然而最近,幼童抽烟的事情却在现实中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近日,一段拍摄于重庆万州的“两岁娃抽烟骂人”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看过的网友无不表示愤慨。据了解,抽烟小孩的父母是农贸市场的菜贩,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小孩,小孩便成天在菜市场玩耍,一些无聊的小贩最终教会了小孩抽烟和骂人。后来,一些媒体对小孩父母进行采访时,他们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小孩权益。2岁小孩被人教会抽烟,有律师表示教未成年人抽烟、喝酒者,已违法、可拘留。但身为孩子父母,尽到自己的监护责任吗?他们难道就没有错吗?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成熟,绝大部分时间面对的都是自己的父母,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和孩子的成长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据许多老师反映,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待孩子的心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全权归老师教育,有的家长虽教育了却适得其反,有的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心理起到了逆向引导作用……近日,记者为此走访了市内多所幼儿园和小学,了解眼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现实教育关系。误区一:家长放权依赖学校“老师啊,我的孩子不懂事,以前我们教育的不好,现在你只管教育他,不听话就打,千万别手软!”这是不少小学乃至中学老师都听过的一句话。某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告诉记者,每当新学期伊始或是家长被请来学校时,很多家长都会委屈但“坚定”地送上这么一句让老师们哭笑不得的话。家长如此放心地将孩子送到学校并交给老师管理,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一家网站对抱有此种想法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约73%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以及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而跟家长没有太大的关系;24%的家长因为工作、琐事等而无法顾及孩子;只有约3%的家长,纯粹是因为想给孩子更宽敞的发展和教育空间,而决定将管理权交给学校。淮南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没什么想法和心理的,只有上学了、接触社会了,才需要去注意和加以引导”,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该人士表示,0-6岁,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童在上学前就深深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养成很多习惯和思维模式,其中最大、最主要的环境便是家庭,最直接影响孩子成长以及引导孩子心理的人是父母而非别人。将孩子的心理培养以及成长关注问题推向学校和老师,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误区二:否定孩子过度施压一位语文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课程进行到“爱爸爸妈妈”的内容时,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学生中有多少人爱自己的父母?结果显示,全班只有5个人表示自己爱父母,询问他们爱父母的原因,大多都是爸爸经常带自己去吃好吃的,妈妈平时给很多零用钱,等等。随后,这位老师又询问了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其中一个小姑娘振振有词地说:因为妈妈也不爱我!这位小女孩称,她妈妈总是对她说“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我当初就不要你了!”、“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多乖,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吗?”、“你好好考试,考100分妈妈带你去吃肯德基啊!”……小姑娘很“大人”地表示,妈妈根本是不爱她的,对她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好好学习、好好考试,所以她也不爱妈妈。一位心理咨询师用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向记者介绍道,很多家长并不是不懂得要去教育孩子、要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和影响。生活中,90%以上的家长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工作,起早贪黑的还不都是为了你?你不考上大学能对得起我们吗?你就不能比班上某某考的好吗?……”久而久之,这样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委屈、自责、愧疚,还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积淀在心中,容易形成自我否定心理。孩子们一方面会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所考的分数和成绩;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考高分,自己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他人,这样还不如“一死了之、早早解脱”。许多学生自杀的例子关键就在于这里,往往都是从小便积累起来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合理释放。这位心理咨询师表示,家长们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说过的每一句话,许多时候本以为在积极引导,其实却可能起到了反作用。许多父母总在埋怨孩子不理解他们,真实真正不理解孩子的是父母。误区三:忽视言行遗患无穷一位教育界人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孩子都是一面镜子,他所映射出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存在的问题。”某小学班主任对记者说,二年级的孩子有许多已经懂得用武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了,动不动就挥拳头,老师将其喊到办公室责问的时候,稚嫩的孩子振振有词地说,他爸爸在家平时就是这样做的。这位班主任很无奈地表示,几乎所有亲眼目睹或者亲身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暴力倾向。心理咨询师樊小燕为记者进行了分析。“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饿了渴了都会哭,但为什么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就截然不同了呢?”樊小燕说,有的小孩很勤快,有的却学会了偷懒;有的很诚实,有的却总是撒谎;有的只是哭闹,有的却不时对他人进行威胁……这些其实都是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孩子们的,即便有很多是无意识的,但是对于还不能够辨别是非、对错、好坏的孩子来说,他们都“照单全收”了。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是一种态度,孩子们都能牢记在心里并做出分析,如果父母不能够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将是一本分不清利弊的“糊涂账”。樊小燕给记者举了个形象的例子:第一天孩子做了件错事,妈妈狠狠地进行了批评,而第二天孩子又将这件事做错了,但恰好这位妈妈当天心情非常好,想想事情也不大就算了吧,孩子因此躲过了一次批评。但孩子也许从中便会考虑:同一件事情当天和头天都做错了,但结果却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件事不重要,自己也不重要,妈妈对自己的态度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妈妈的心情!在生活中,许多很小的事情并不会让人在意,可是也许就是这么一件无意识的小事,可能会导致孩子从此后不重视自己、认不清自己,甚至学会了一味地迎合父母的心情,从而隐藏了内心深处的态度。专家观点:多理解多鼓励以身作则“我们平时管的也挺严,可是孩子就是不听话、不学好,我们该怎么办啊?”采访中,樊小燕称经常会有家长向她提出这样的问题,随后她又为记者设想了几种情形。情形一:孩子考试只考了60分,家长勃然大怒:“我们平时这么忙、这么累为了什么?你考这么少对得起我们吗?看看人家某某考了满分,你怎么就考不到呢……”很难想象孩子经常这样挨父母训斥的情况下,此后成绩会有所提高,因为父母这样的批评会让孩子认识不到自身的重要性,会觉得自己应该为父母而活着,有的甚至对父母话语中所提到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是反感和憎恨。“宝宝,这次你虽然只考了60分,但妈妈相信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你下次一定会考的比现在好,对不对?妈妈知道宝宝平时很用功,只要宝宝再努力、再细心一点,也会和某某一样考满分对不对……”如果换成这样说呢?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会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情形二:家长或老师平时经常教孩子要有“爱心”,可是现实中遇到乞丐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时,有的家长会带孩子远远走开,有的甚至会嘲弄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能指望孩子从父母或老师口中真正理解“爱心”的含义吗?父母只有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心理。樊小燕告诉记者,要问如何教育孩子,其实这是一门大学问,永远都没有一个精准的准则。父母只有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多深入孩子内心为其着想,多理解孩子,多鼓励孩子,并在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份合格的“上岗证”,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怎样吃呀?”“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二)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1、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2、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3、找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4、看图说话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5、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6、看橱窗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以上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幼儿阶段1.听故事聚精会神,每天定时。2.用笔画画每天画一页画。3.观察说话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4.正确握笔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5.喜爱图书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6.整理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小学阶段1.爱书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2.写字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3.听课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4.作业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5.思考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6.用工具书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7.记笔记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8.写日记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9.提问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10.争论(讨论)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11.读报刊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12.积累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13.建立作业规范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14.参加课外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15.预习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16.复习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相信孩子并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有些家长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们做许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凡事依靠家长,久而久之便难于建立起自信。为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收拾玩具和书包、整理自己的床铺;孩子对家里的事情,如节假日的活动计划、经济开支计划、装潢布置等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尽可能采纳。让孩子做各种各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