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课件知识点一踏上强国之路知识点二创新驱动发展总纲目录知识框图知识点一踏上强国之路教材研读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2)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3)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主体全国各族人民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1)开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2)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3)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改革开放的作用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
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
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
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⑤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⑥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
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中国腾飞的表现(1)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②科
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3)中国人过上了幸福生活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
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4)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①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
刻影响着世界。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
的重要力量。8.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改革的内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改革的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应对重大挑
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
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
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1.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
靠改革开放。13.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
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12.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就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15.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的根本目的(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14.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
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
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知识点二创新驱动发展1.如何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2.创新的作用(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3)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4)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现实需要。(5)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
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6)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3.我国科技创新现状(1)成就: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
在世界前列。(2)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
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
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4.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的教育成就(1)重要性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
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
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5.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
创新道路。(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
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弘扬创新精神,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5)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
护创新。6.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理念的内涵(1)万众创新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
自我价值。(2)大众创业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
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7.创新精神的表现(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8.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创新的时代,我们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1)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①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②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③当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④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
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2)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①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②劝阻身边生产、销售、购买盗版产品的人。③发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9.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2)公民个人要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3)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
胜之道。(4)积极弘扬创新精神,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创新的时代,我们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易混易错辨析误区点拨1.中国经济腾飞证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点拨(1)中国经济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
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因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2)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部分内容。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创新应该追求原创,创新应该从模仿开始点拨(1)我国发展起点低,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可以从“引进来”开始,从模仿开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技的基础上
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最终形成自我创新能力。(2)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无法摆脱技术落后
的局面。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
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走中国特色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辨析抢先练“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超算”发威……不久前发布的“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中国在高质量科研产出方面保持快速上升势头,我们已在世界主要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在部分领域成为“领跑者”。据此,请你辨析下面两名同学的观点。答案(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取得了很多重大科技成就,在尖端技术的
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决定
了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战略支撑,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和教育创新能力,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兴旺发达。解析解答辨析题,首先要依据教材知识和试题的背景材料对观点进行判断正
误,其次要分析说明判断的理由和原因。第(1)点,“科教兴国铸辉煌”正确,回
答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科技成就即可;第(2)点,“初级阶段成过往”错误,
回答出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原因即可;第(3)点,“教育优先勿
淡忘”正确,回答出发展教育的作用以及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即可;第(4)点,“创
新才能永兴旺”正确,回答出创新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作用即可。1.(2018河南中考B卷,2,单选)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
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
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这告诉我们(
)A.要不惜一切代价引进国外的髙科技人才B.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中心位置C.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核心技术突破D.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核心技术的较量河南真题C解析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体现了C观点;A观点
明显错误,排除;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B错
误;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错误。2.(2017河南中考A卷,1,单选)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客机圆
满首飞、国产航母闪亮登场、天舟发出首单“太空快递”、神舟十一号航天
员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暗物
质卫星“悟空”成功运行……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
()A.自主创新立新功,领跑世界留美名B.社会制度优势显,科技创新大发展C.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D.中国智造创奇迹,世界科技我第一B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总体
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A、D错误。材料中科技成就的取得,
体现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B项符合题意。
建成科技创新强国是我国2050年的奋斗目标,C错误。故选B。3.(2017河南中考B卷,3,单选)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辽阔天空上有了中国
大飞机的身影;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签署,占世界高铁总量6
5%的中国高铁日渐成为“世界名牌”;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联想、海尔等
一批“中国品牌”,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迸发活力。经国务院批准,自20
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日”的设立
()A.展示了我国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定决心B.表明建设品牌强国已成当前中心工作C.能彻底消除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AD.预示着建成世界品牌强国已指日可待解析A是对我国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正确认识。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
建设,B错误。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C、D错误。
故选A。4.(2016河南中考A卷,7,多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5000多年
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
深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之花在祖国大地上异彩
纷呈:“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2016年5月,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国家又明确提出了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
这表明
()ACDA.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B.中国已成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C.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硕果累累解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等知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不断创造科技成果,涌现
出大量的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A、C、D符合题意。尽管中
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但我国同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
距,B说法不符合我国科技国情现状,应排除。故选A、C、D。5.(2018河南中考A卷,10,观察与思考)材料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材料二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0年后
再出发,一幅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新画卷正在打开——在北京,国家监察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新组建的国家机关闪亮登场;在深圳,5000多件科技新产品集体亮相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海南,高起点谋划的全省自由贸易试验
区建设已经开启;在雄安,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城市呼之欲出;在
河南,河南智能制造的2020年目标已正式出炉……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40年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
昭示了哪些道理?(三个方面即可)(6分)答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
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基本路线是立国、兴国、强国的重大法宝;中国共产党始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等等。(6分)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教材知识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0年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
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昭示的道理可以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的
作用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组织答案。(2)结合材料二,说明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改革开放举措主要有哪些。(两个方
面即可)(4分)答案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党和国
家机构改革;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新发展
理念(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等等。(4分)解析审设问,要求列举“正在实施”的改革开放的举措。学生可回答全面深
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6.(2016河南中考B卷,11,观察与思考)材料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
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在天文、医学、农学等领域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
技创新成果,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之花
在祖国大地上异彩纷呈:“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高
速铁路、航空母舰……2020年,中国探测器还将去探测火星。材料二
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十三五”规划把创新发展摆在新发展理念之
首。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
了中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
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答案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或:创新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
液中);我国科技发展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或:我国创新型国家
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华民族的创新成果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核心位置;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我国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4分)解析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一中,①我国古代科技创新
成果影响深远,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创新之花异彩纷呈,说明了我国科
技发展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材料二中,我国提出实现国家创
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说明了我国重视科技创新,我国正在努力建成
创新型国家,等。(2)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应采取哪些举措?(三个方面即
可。6分)答案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创新
型人才;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关键地位;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依
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加强制度建设,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
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搭建宽广平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做
好科普工作,不断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
能力;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努力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改革创新,
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
人才队伍;等等。(6分)解析属于践行类试题,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我们可以
从国家、社会、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一追求民主价值知识点二建设法治中国总纲目录知识框图知识点一追求民主价值教材研读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目的、特点、真谛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特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产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
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1)选举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协商民主: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
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我国的民主制度及内涵民主制度内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点拨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国
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内涵、要求和实践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内涵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实践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6.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方式(1)民主选举①内涵: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②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③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④要求: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①内涵: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②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③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
科学化。(3)民主监督①内涵: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②作用: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
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应具备的能力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
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
生活的能力。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1)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2)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3)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4)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知识点二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的重要性国家层面①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
引领和规范作用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社会层面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②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③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个人层面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
持续的生活预期②法治能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
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的内涵(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
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人治思维和法治思维的不同
法治思维人治思维治理依据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治理方式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权威依据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4.中国法治新蓝图的绘制和内容(1)中国法治新蓝图的绘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2)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内容5.实现中国法治新蓝图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
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
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点拨我们可以从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来理解实现中国法治新蓝
图的要求,即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理解。6.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7.政府的作用和宗旨(1)作用:①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②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2)宗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
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8.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
运行。▶知识拓展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
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9.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和核心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0.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1)对政府的要求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
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2)对公民的要求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2)具体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2.厉行法治的要求(1)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
权利义务观念。11.厉行法治的内涵和具体要求(1)内涵: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
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
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1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1)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3)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
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4)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易混易错辨析误区点拨1.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点拨(1)民主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也不例外。(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
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2.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就是扩大公民政治权利点拨(1)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不等于扩大公民政治权利。(2)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民主渠道不断拓展,体现了我国公民民主权利的真实性,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政治权利的不断扩大。(3)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只要宪法和法律没有增加或减少公
民的政治权利,就不能说公民政治权利的扩大或缩小。3.有法律法规就可以实现法治点拨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律法规必须是良法。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
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
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辨析抢先练为了使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某校开展了“积极参与公共生
活,当好国家小主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大家积极寻找民主参与机会,积极参与民主实践,为学校建设、社区管理等建言献策,并把此项活动纳入学生平时考核。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请你谈谈你的观点。答案(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
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关心和参与公共生活,不仅是公民应
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责任。人在社会中完善自我,得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培养出公共精神,学习当好国家主人。(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
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
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4)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需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要依法参
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误,其次要分析说明判断的理由。第(1)点,“祖国未来由我建”正确,回答出青
少年的地位以及承担的历史使命即可;第(2)点,“关心政治理当然”正确,回答
出中学生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可;第(3)点,“民主参与要能力”正
确,回答出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应具备的能力即可;第(4)点,“民主意识要增
强”正确,回答出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即可。解析解答辨析题,首先要依据教材知识和试题的背景材料对观点进行判断正1.(2019河南中考A卷,4,单选)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截至2019年5月初,
河南省各级公安机关展开强大宣传攻势,发动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线索,共接收有
关线索47665条;重拳出击,发起“雷霆”扫黑集群战役10次、集中统一收网行
动1次;共打掉黑恶犯罪团伙787个,查扣涉案资产64.96亿元,抓获涉黑涉恶犯罪
嫌疑人3万多人。材料告诉我们
()A.扫黑除恶靠的是公安机关强大的宣传攻势B.扫除黑恶势力是这次专项斗争的根本目的C.扫黑除恶营造祥和的社会环境是民心所向河南真题D.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大获全胜圆满完成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的相关知识。展开强大宣传攻势、重拳出击是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成效的途径和方法,A错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目的
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B错误。“发动群众举报涉
黑涉恶线索,共接收有关线索47665条”说明扫黑除恶营造祥和的社会环境是
民心所向,C符合题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D错误。故
选C。2.(2015河南中考A卷,7,多选)邪教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制造事端,
其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2014年5月28日,某邪教骨干分子张帆等5
人在山东招远某“麦当劳”餐厅,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被害人吴某某活活打
死。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并罚,分别判处张
帆等5人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这表明
()A.违法具有危害性,必受刑罚处罚B.剥夺他人生命权,必受法律严惩C.邪教是社会毒瘤,必须坚决铲除D.法律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BCD解析本题考查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
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A本身错误,应排除;邪教分子残杀被害人,
触犯了刑法,必受法律的追究,B可选;邪教宣扬歪理邪说,反科学、反人类、反社
会,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毒瘤,必须坚决铲除,C可选;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法律具有强制性,人人都要遵守法律,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D可选。3.(2019河南中考A卷,12,活动与探索)“郑州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写入最高
法院工作报告;省检察院牵头启动“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建立淮河流域(河
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协作机制;全省公安机关“净网2018”专项行动有效提
升网络安全水平等,被评为2018年度河南“十大法治事件”。相关的法律新闻
在校园内引起师生们的热议,大家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治与我同行。为了让同学们活学活用法律知识,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学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
以“学法律,讲法律,法治与我同行”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准备从我们学过
的宪法、环境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选择一部进行重点宣传。你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1)你推荐宣传哪部法律?说明你的推荐理由。(两条理由即可,不阐述理由者不
得分)(4分)答案或推荐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每
个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通过公益宣传可以让公民明确自己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等等。或推荐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法律,为我们保护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公益宣传能够明确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自
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通过公益宣传可以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或推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的多种权利;通过公益宣传可以让公众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作出正确选择;通过公益宣传可以让公众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掌握正确的维权途径;等等。(4分)解析设问要求从我们学过的宪法、环境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选择一部进行重点宣传,并说明推荐理由。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一部自己最熟悉的法律进行推荐,并说明该法律的地位、作用以及宣传该法律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即可。(2)为了更好地宣传这部法律,我们还需要一些权威、典型的法律案例,你准备通
过哪些途径来搜集?(两个方面即可)(2分)答案到有关部门(如法院、司法局、人大等)寻求帮助;登录政法部门官方网
站查找资料;拨打法律部门热线电话咨询;查阅权威期刊、图书;等等。(2分)解析考查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本问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登录相关网站、咨
询相关部门、查阅期刊和图书资料等方式和途径进行搜集。(3)为了让我们的公益宣传效果更好,请为本次公益宣传活动安排一个恰当的时
间与地点,并说出你的理由。(4分)答案清晨的公园:相对安全、僻静,方便交流讲解。傍晚的社区:居民相对集
中,相互间比较熟悉,易于交流活动,可以活跃宣传的氛围。集会时的小学:小学
生渴望获取知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通过小学生还可影响教育家长。等
等。(4分)解析要注意设问中“恰当的时间与地点”“理由”这些关键性的信息,这就
要求我们的答案必须同时具备这些内容。答案具有开放性,回答出进行公益宣
传的合适的时间、地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即可。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一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二建设美丽中国总纲目录知识框图知识点一守望精神家园教材研读1.中华文化(1)产生: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
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
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坚定文化自信(1)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
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
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5.中华传统美德产生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作用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品质、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发展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践行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③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6.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
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
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
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7.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内容、集中表现(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①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3)民族精神和当代的集中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集中表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即“四个伟大”精神。8.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
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表现(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9.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①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形成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
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内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
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导向;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⑤引领社
会全面进步。(4)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
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
人;③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3)价值和意义①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知识点二建设美丽中国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
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平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2.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
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
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3.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实行计划生育的作用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
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4.我国的资源现状▶温馨提示(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
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5.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1)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气
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
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2)环境恶化的危害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
我毁灭。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应采取的措施(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
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
必然选择。7.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性(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
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
和修复。(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
受到它的惩罚。8.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9.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
共识。(2)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3)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的方针。(5)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6)建设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10.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
园。(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
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使命。易混易错辨析误区点拨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点拨(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是一脉相承的。(2)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3)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2.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点拨(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经过长期的历
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
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文化基因。(2)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
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3.中国经济发展靠资源;中国经济发达了可以到国际市场买资源点拨(1)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
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2)资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如果不立足本国资源的国情,进行合理开发利
用,而依靠国际市场,必将受制于人,经济很难持续发展。(3)我国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辨析抢先练蓝天多了,水变清了……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
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
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党和政府针
对环境问题攻坚克难,频出重拳。多种手段齐抓共管,水清天蓝,呼吸着清新洁净空气的人们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大家对此纷纷点赞。为此,同学们也展开了讨论。答案(1)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努力下,不少地方蓝天再现,河水变清,环境状况得
到了明显改善。(2)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
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
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
心之痛。(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天蓝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4)因此,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环境的需要。解析解答辨析题,首先要依据教材知识和试题的背景材料对观点进行判断正
误,其次要分析说明判断的理由。第(1)点,“碧水蓝天已实现”错误,回答出我
国蓝天碧水出现的原因以及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即可;第(2)点,“环境保护可暂缓”错误,回答出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带来的严重危害即可;第(3)点,“美好需要未满足”正确,回答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天蓝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可;第(4)点,“环境国策不能变”正确,回答出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即可。1.(2017河南中考A卷,4,单选)在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每当小麦拔节抽穗时,原本
应该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野,却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有的长满了各种不
知名的野草,有的变成了牛羊放牧场。究其原因,有些农田因农民外出务工而无
人耕种,有些农田因一些种粮大户和部分家庭考虑成本而无奈弃耕。上述情形
()A.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休耕现象B.表明农民正在进行生产转型C.意味着农业基础地位已改变河南真题D.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有些农田因农民
外出务工而撂荒、一些种粮大户和部分家庭考虑成本而无奈弃耕,会严重影响
我国的粮食安全,D是农田弃耕的危害。A、B不是对题中情形的正确判断。农
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C错误。故选D。2.(2016河南中考A卷,1,单选)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仍有
一些人顽固地抱有地域歧视偏见,把极少数人的问题以偏概全地放大到某个特
定地区。河南人就是地域歧视的受害者。然而,真实的河南人是善良、淳朴、
有担当的。十四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河南人十三届当选;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
选,河南16人当选。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上述情况表明
()A.地域歧视藏偏见,法律素养变暗淡B.德田广种大中原,善曲高奏美名传C.一部河南发展史,大半华夏文明篇BD.八方通达枢纽地,中国之中优势显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河南思想道德建设成就斐然,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
物群星闪耀,B符合题意。法律素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河南发展史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交通区位的问题,排除D。故选B。3.(2016河南中考A卷,4,单选)豫剧不用河南腔肯定不受欢迎,二人转不用东北话
必定索然无味。方言是交流工具,更是可触可感的故乡回忆。方言承载着地方
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
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传承方言
()A.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排他性B.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应完全依赖全民的自觉性D.需增强方言使用的广泛性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题干主要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传承
方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B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
本身说法错误;传承方言,不仅仅需要民众的自觉性,也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采
取措施,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C、D观点错误。故
选B。4.(2015河南中考A卷,1,单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烈火淬炼乃见真金闪光。
从魏青刚、李博亚、胡佩兰到殷晓非、采建新、孟瑞鹏……一串串闪光的名
字,似繁星璀璨,光耀神州大地;从迎着飞驰的列车舍身救人的李学生,到悬空半
小时救下倒挂窗外89岁老人的“托举三兄弟”,再到39年如一日接力照顾高位
截瘫者的“陇海大院”……一个个温暖的片段,如春风化雨,感动亿万心灵。—
—“河南好人”层出不穷,中原儿女正在用鲜血和生命点亮中华版图上的河南
坐标。这表明
()A.河南精神文明建设效果显著B.河南人民精神境界至高无上AC.中原优秀文化积淀厚重无比D.河南文化强省目标已经实现解析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题干列举了近年来河南精神文明建设
取得丰硕成果的事例,以事实证明了河南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了巨
大成就,A符合题意。B、D与事实不符,应排除。C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
排除。故选择A。5.(2015河南中考B卷,3,单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种“看不见”的污染
——土壤污染正在威胁着18亿亩耕地红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
国有0.5亿亩耕地因被污染已经不再适合于农业耕种。土壤污染对粮食产量、
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需要
()CA.加大土地开发投入力度B.落实禁止排污工作重心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禁止农民使用化肥农药解析解决土壤污染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C符合题意。A是解决土壤污染的途径之一,不符合题意。经济建设是工
作中心和工作重心,B错误。D观点明显错误,排除。故选C。6.(2019河南中考A卷,10,观察与思考)材料一
2018年河南省有关“三农”的民
生工程建设成绩喜人:2.2449亿元资金投入用于农村户用厕所改造;1235个深
度贫困村完成电网改造升级;1146个贫困村畅饮放心水;5900公里新改建农村
公路完工……材料二
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
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深入推进环境美、田
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创建,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实现农村生
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1)结合材料说明河南创建“四美乡村”的有利条件。(两个方面即可)(4分)答案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民生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河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河南省民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四美乡村”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社会逐渐形成重视和支持“四美乡村”创建的良好氛围;等等。(4分)解析审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河南创建“四美乡村”的有利条件。认真审读材料,找到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018年河南省有关‘三农’的民生工程建设成绩喜人”说明了河南省民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四美乡村”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2449亿元资金投入用于农村户用厕所改造”说明了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民生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电网改造升级、饮水工程、农村公路新改建等方面的数据说明了河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全社会逐渐形成重视和支持“四美乡村”创建的良好氛围;等等。(2)为创建“四美乡村”,请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三个方面即可)(6分)答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四美乡村”创建的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四美乡村”创建;重视“三农”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宣传教育,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中解决具体困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创新意识,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乡村;坚持依法治国,有序推进“四美乡村”创建;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6分)解析审设问,要求从有关部门的角度回答如何创建“四美乡村”。结合有关
部门的职权,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答案:坚持党对“四美乡村”创建的领
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宣传教育、坚持新发展理念、
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7.(2018河南中考A卷,11,观察与思考)材料一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效果明显,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材料二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党和国家为什么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三个方面即
可)(6分)答案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或: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
条件。或: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
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或:这是实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目标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或:党和国家坚持以
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中国共产党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等等。(6分)解析本题以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
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和国家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
进行分析: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生态环境恶化的危
害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
想、我国的国家性质、绿色惠民和绿色富民的必然要求等。(2)联系上述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说明建成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坚持哪些生态文
明理念。(两个方面即可)(4分)答案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理念;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
自然资本的理念(或: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
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等等。(4分)解析考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这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依据教材
知识回答即可。8.(2017河南中考A卷,10,观察与思考)2016年9月4日晚,大型水上情景表演《最
忆是杭州》精彩呈现。“春江花月夜”清灵淡雅,“采茶舞曲”飘然而至,“高
山流水”古风流淌,中国鼓、中国古琴荡气回肠;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
仙,奇幻的故事在水面舒展,演绎中华文化的精粹,抒怀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
…2017年5月14日晚,主题为《千年之约》的文艺节目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精
美的敦煌壁画,灵动的飞天仙女,大唐盛世的百乐齐鸣,茶马古道上翩翩起舞的
孔雀,中国戏曲的绝活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时代风采
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水乳交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
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隆重推出的文艺节目,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世界惊叹,让世人沉醉!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在两大国际峰会期间隆重推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
文艺节目?(三个方面即可。6分)答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
递中国主张、中国理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
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
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
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
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
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
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
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工商银行借款合同
- 2024年视力保健用品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便阀接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防水式活动法兰热电阻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白麻板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喷砂抛光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近代自然科学(19世纪前后)
- 湖南省邵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中医药治疗房颤
- 传媒账号签约合同模板
- 2024年学校柔性引进专家聘用合同
- 医学专题-4双相障碍
- 脑出血一病一品
- 甲状腺消融术护理查房
- 人工智能大学生生涯规划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疏仁丽
- 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含24套)
- 外贸公司管理制度
- 庄园推广策划方案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 《冬季鸡舍通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