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主讲:葛绍林参考文献孙宽平主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大卫A施沃伦:《自觉全球主义:矛盾冲突与对策》曹荣湘主编:《全球大变暖:气候经济、政治与伦理》(台湾)曹俊汉:《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陈敏华:《冷战后中东极端组织行动研究:社会学的视角》王义桅:《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赵可金:《全球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张家栋:《全球化时代的恐怖主义及其治理》卡瓦纳、曼德尔:《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方案》迈克穆尔:《没有壁垒的世界:自由、发展、自由贸易与全球治理》成中英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之8:全球治理卷》程宝库:《商业贿赂:全球治理的立法与实践》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蔡拓:《全球治理与中国公共事务管理的变革》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乌尔利希贝克:《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政治领域的全球化》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与公民社会》王杰主编:《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范丽珠主编:《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赫尔德、麦克格鲁:《治理全球化:权利、权威与全球治理》你必须了解的一些全球历史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日内瓦公约雅尔塔协定
《京都议定书》
东欧垮台及前苏联解体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世贸组织
911事件
200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纲第一部分全球问题全球问题之产生粮食资源、能源卫生、人口环境、气候全球经济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民主趋势与民族政治全球问题的总特征第二部分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文明的冲突区域争端民主化浪潮第三部分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规则冲突、摩擦与协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个世界国家)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第四部分文化全球化与全球文明航海大发现与文化全球化现代化浪潮下的文化全球化文化自觉与自发性现代化第五部分生态问题与全球治理生态主义的兴起生态环境保护在国际间矛盾与冲突生态问题与新的世界规则第六部分区域结盟与全球治理区域性结盟:欧盟、东盟、非盟,前苏维埃邦联、南联盟等欧盟区域治理的全球意义从区域走向全球第七部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组织的发展与现状(联合国、IMF、红会、国际刑警、海牙国际法庭等)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第八部分全球文明与世界秩序:全球治理的前景全球问题是否需要总体性解决方案?世界历史上有几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新秩序的形成?如何促进文明间对话?全球文明与全球哲学的可能性?未来是一个动荡的世界还是一个和平和谐的世界?全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治理?前言世贸总协定与中国911事件与美国非洲贫困与国际救援生物灭绝与地球村一、探讨全球治理的终极意义地球的生存、人自身的存续和发展、生命价值人类是否需要新的全球哲学?二、知识基础政治学公共治理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生态学国际法世界历史第一部分全球问题第一章全球问题之产生及其特征思考(以粮食问题为例):全球粮食问题是如何产生?非洲为什么贫困?全球发展为什么不平衡?如何解决?全球国家如何分担责任?残忍的习俗非洲面临的问题:贫困与发展迟缓种族与战争粮食短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短缺资源过渡开发环境恶化加剧生态破坏严重发展中中国家成为西方洋垃圾的填埋场资料显示,每年全球约产生2000万至50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70%被倾销到亚洲,剩下的大多数被运往印度和非洲国家。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国更是成了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国际消费者组织官员卢克·厄普秋尔奇对此评论说:“如同哈利·波特的魔法般玄妙,每年数百万吨电子垃圾从发达国家神秘蒸发。但最终,您总能在发展中国家找到它们。”在索马里,垃圾中的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导致渔业资源锐减,甚至成为催生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而在“非洲最大的垃圾场”——肯尼亚的丹多勒,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呈现重金属中毒的症状。与此同时,电子垃圾走私正在走向集团化。联合国报告称,丰厚的利润使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由毒品走私转移到电子垃圾走私。发展中国家何以要为这不可承受之“毒”来埋单?数据显示,西方的安全法规抬高了处理电子垃圾的成本,而将其出口则要便宜10倍。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毫不讳言,发达国家打着“扶贫捐赠”的旗号,向非洲运输二手电脑,结果至少有1/4根本无法使用,最终只能被填埋。这使得渴望技术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依旧无法填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却要背负着与发达国家不成比例的电子产品的有害废料。
在批评和指责声中,发达国家出台措施不少却难有真正施行。尽管世界各国均已认可旨在限制有害物质转移的《巴塞尔公约》,但危险废料的最大输出国美国却迟迟不肯签字。欧盟试图通过减税来鼓励电子产品回收也受到各方力量的百般阻挠。发展中国家应对洋垃圾的前景一片阴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灾难,更是整个地球的污染之痛,总有一天要需全世界共同面对,包括发达国家。
非洲全球问题之根源历史根源1、14世纪以来西方在非洲实行的长达5个世纪的掠夺与屠杀2、非洲长期处于未开化状态,受现代文明影响晚文化差异1、保存原始生活形态2、有自己独特的崇拜和信仰3、现代教育开始较晚发展不均衡1、长期属于资源被掠夺的对象2、民族矛盾复杂,战争不断3、政治局势不稳定
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历史经济文化政治全球问题当即全球问题的总特征一、全球联系密切,容易产生连锁反应,波及范围小到区域、大到全球。二、全球问题需全球解决,已经超越区域范畴,全球国家都责任共同参与解决之。三、国际性组织成为协调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机构,其影响力对民族国家主权造成干预。四、经济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五、文明协商已经基本取代战争,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六、全球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平衡国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七、全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有助于推荐民主价值的全球化。钓鱼岛主权争端解决之探讨1、你是否反对日本抓扣中国渔船和人员?2、你认为日本以日本法处理此事件有何看法?3、如果国内发生抵制日货行动,你会参加吗?4、中国是未来世界的威胁吗?中国发展军事是威胁吗?关于吴建民的争议吴最近说:“爱国也讲方略不要被看来很爱国的言行所忽悠。”吴建民指出,应该理性爱国,之前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可是全球化进行到今天,要看清楚,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抵制日货不愚蠢吗?他强调,不要被那种看来很激进很爱国实际上误国的言行所忽悠,那是害国家的事情。吴建民在美国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告诉世人,中国的韬光养晦要管一百年。有人批评他这是在泄露国家外交的核心机密,有间谍之嫌。
有网友问及韬光养晦,吴建民表示,韬光养晦是邓小平给我们留下的重要一笔遗产。邓小平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看到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一些困难是必然的。就像人一样,一个人在社会上要发展,是锋芒毕露好,还是夹起尾巴做人好。韬光用晦本质上是夹起尾巴做人,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锋芒毕露。改革开放以来31年,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大大前进。因此,对邓小平留下“韬光养晦”的遗产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方针是中国走向强盛的方针,到处树敌、锋芒毕露那要出大问题。
第二章转基因食品与全球食品安全相关背景资料:/c/2010-09-22/024821151859.shtml(某记者采写的报道、山西农业厅的答复、方舟子等人的看法)有数据显示,自1996年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以每年1000万公顷的速度快速增长。从2002年开始,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也开始加速上升。2007年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农作物是大豆,达到了5860万公顷,与2006年持平。其次是玉米,种植面积为3520万公顷,高于2006年的252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为1500万公顷,高于2006年的1340万公顷。油菜籽为550万公顷,高于2006年的480万公顷。从转基因作物和传统作物种植面积的相对份额来看,比重最大的是转基因大豆,达到64%,然后依次是棉花、玉米、油菜籽,分别是43%、24%、20%。
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棉花、番茄和青椒等的转基因作物快速替代传统作物,并且在水稻、玉米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应用。中国的转基因作物比重最大的主要是棉花,2007年中国转基因棉花生产面积去年达380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69%。而在2009年11月份,中国政府已经为自主研发的首个水稻和玉米转基因品种发放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上述品种的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将为期不远,中国有望成为第一个将转基因主粮推上餐桌的国家。转基因作物可能不利于国家安全。实际上我国并没有掌握转基因种子的核心技术,而这些大多被一些跨国种业公司所垄断。如果大规模推广上述转基因作物,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为此付出大量的专利费用。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自有传统优良作物品种逐渐消亡,一旦发现转基因作物缺陷,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并非有利。另外,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造成环境灾难。因此,在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较大争议的情况下,即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这将无疑将提升国家的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风险,并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新科研证实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能力
奥地利政府于当地时间11月11日发布最新科学研究,首次证实转基因玉米会导致小白鼠繁殖能力下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警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需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同时呼吁立即停止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审批和种植。此项研究由奥地利健康部和农业与环境部共同发起并资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JuergenZentek主持完成。研究结果显示,在长达20周以上的持续喂养评估实验中,被喂养饲料中含33%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从第三代开始,后代的体重、体长和数量都明显减少。讨论:1、你了解转基因粮食和食品吗?2、转基因粮食对国家食品安全有没有威胁?3、转基因技术的全球转移是否是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又一次技术垄断和安全控制?4、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你还吃转基因食品吗?5、你主张中国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粮食吗?6、你主张中国大量种植转基因粮食吗?第三章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做出此项承诺。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即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这些目标和指标被置于全球议程的核心,统称为千年发展目标(MDGs)。八项千年发展目标——从极端贫穷人口比例减半,遏止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到普及小学教育,所有目标完成时间是2015年——这是一幅由全世界所有国家和主要发展机构共同展现的蓝图。这些国家和机构已全力以赴来满足全世界最穷人的需求。秘书长潘基文的讲话:在千年发展目标峰会举行之际,联合国及其合作伙伴9月22日在纽约共同发起了"妇女和儿童健康全球战略",旨在大力推动改善妇女和儿童健康的努力,减少孕产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实现相关千年发展目标。潘基文秘书长在全球战略发起仪式上讲话指出,全球战略为改善数以百万计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路线图,我们需要广泛的合作,包括政府、国际组织、商业界、研究人员、慈善家、卫生人员和公民社会。全球战略目前已经得到了约400多亿美元的资金承诺,用于今后五年改善全球卫生保健服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相关机构将根据各国卫生计划重点,合理分配资源。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和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等机构也将加入全球战略,确保提供卫生综合服务。
“几十亿人期盼着国际社会兑现《千年宣言》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承诺,我们绝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让我们在9月聚会,信守诺言。”
联合国已经得到了约400多亿美元的资金承诺改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状况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共有8个方面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靠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使所有人包括妇女和青年人都享有充分的生产就业和体面工作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2.普及小学教育
确保不论男童或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最好到2005年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至迟于2015年在各级教育中消除此种差距4.降低儿童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5.改善产妇保健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6.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以及其他疾病对抗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遏止并开始扭转疟疾和其他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增长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
·到2020年使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有明显改善
8.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包括在国家和国际两级致力于善政、发展和减轻贫穷满足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这包括:对其出口免征关税、不实行配额;加强重债穷国的减债方案,注销官方双边债务;向致力于减贫的国家提供更为慷慨的官方发展援助满足内陆国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通过国家和国际措施全面处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使债务可以长期持续承受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与制药公司合作,在发展中国家提供负担得起的基本药物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产生的好处中国的行动温家宝说,1978年以来,中国主要依靠自己努力,在不到30年时间内使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500万。温家宝列举数字说明,中国已兑现对《千年宣言》的承诺,为世界上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温家宝同时指出,世界上还有10亿左右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实现《千年宣言》提出的减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温家宝呼吁,各国领导人共同负起更大责任,把更多的目光和关爱投向世界上的贫困人口。温家宝倡议,加强国际援助,发达国家尤其要承担起帮助不发达国家的责任,援助应不附加任何条件。完善联合国《千年宣言》发展目标的工作机制,协调国际组织,共同应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当前金融经济动荡和油价、粮价上涨等急迫问题。温家宝宣布,为促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中方愿意采取以下行动:一、在未来五年内将援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数量翻一番,增至30个;对外派遣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数量也翻一番,增加1000人;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人次的来华农业培训。二、中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设立信托基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项目和活动。三、向粮食紧缺的国家增加出口和援助。
四、在未来五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新增10000个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同时专门为非洲国家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为对非洲国家援建的30所医院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生和医疗设备,同时为有关受援国培训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1000名。五、中国将免除最不发达国家2008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无息贷款,给予有关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六、在未来五年内,为发展中国家援建100个小水电、太阳能、沼气等小型清洁能源项目。温家宝最后表示相信,只要各国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千年目标。讨论:1、要实现联合国千年计划有哪些困难?2、如何克服这些困难?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谁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第四章气候公约与国际减排行动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早期气候组织2、公约订立过程3、公约内容及基本原则4、主要会议过程二、《京都议定书》1、议定书订立背景2、目标与内容3、实施方式4、美国的态度三、国际社会实现减排的目标存在哪些困难?1、全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硬需要2、发达国家垄断低碳技术3、参与博弈的国家增加,加大了协调的难度第五章英美基因技术背后的全球阴谋威廉.恩道尔论《粮食危机》该书真实记录了一小撮英美“精英分子”意欲控制整个世界粮食链条的种种图谋。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追逐利润,而是以一种新的生物战争形式,实行种族灭绝和“人种改良”,以实现其大规模消灭几十亿人口尤其是亚洲人口的长期目标。这是一场“新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比起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发动的那场鸦片战争更加恶毒,更具破坏性。由于嘉吉、ADM和邦基等美国跨国农业巨头的不断施压,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粮食输出国政府决定彻底取消沿袭多年的粮食储备制度。原因是国际粮食卡特尔不断鼓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让私营的全球化公司“更有效”地储存和供应粮食,通过“提高效率”来替纳税人节省钱。粮食“零库存”为未来埋下了危机的种子。粮食卡特尔又鼓吹“生物燃料革命”,说尾气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政客对此言听计从,着手对生物燃料进行补贴。而生物燃料比汽油更具危害性。他们说服了美国农民改种玉米和其他作物,目的不是口粮而是燃烧。2006年,美国通过法案,大笔补贴燃料玉米种植。面对这种粮食危机,政府和媒体均屈从于财团势力,误导舆论;明白内情的科学家为了经费保持沉默。有证据表明,世界粮价飞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整个欧洲将大片农田用来种植生物燃料玉米。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近期粮食价格的上涨至少有75%的原因直接与生物燃料有关。这份报告因美国的干预没有发表。伦敦《经济学人》宣传“廉价粮食时代终结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人将世界粮食危机归咎于“过度肥胖的美国人”,美国人每年比正常需求多消费了价值100亿美元的食物。在粮价飙升的危机中,游说集团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谎言攻势。宣传转基因生物是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的唯一途径。这些游说集团主要是一些专利种子公司:孟山都、先正达、杜邦先锋良种、陶氏益农、巴斯夫等。过去40年,粮食文化经历了全球化和工业化的洗礼,但是逐渐壮大的科特尔农业所推广的“商业化农业”(agribusiness),通过商业和技术的全球化消灭传统家庭农业,而传统家庭农业是世界粮食健康的核心生产方式。商业化农业所推广的专利种子,被称为“终结者”。他们说服全世界的农民购买孟-810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水稻等,购买会污染地下室并致癌的转基因除草剂,农民终身成为孟山都之流的新封建制度的附庸,为了获得新种子而听任其摆布。70年代,基辛格曾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是:“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转基因生物计划,并不是某些人花言巧语所宣传的解决世界饥饿、推动科技进步,而是一小撮美国私营公司其他控制世界人口、控制人类粮食链条,进而最终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阴谋,而这些美国公司在促进社会福利、人类进步方面也曾留下了不光彩的记录。在美国,由于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的驱使,农业走上了转基因农业、石油农业、化学农业的发展道路不可挽回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带来了资本投入与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等负面影响。原本可持续的农业模式,慢慢变成了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的自杀式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低廉的粮食价格,以其咄咄逼人的竞争力,将全球其他地区的农业逼进了一条死胡同。美国式的大农场成为全球现代农业的样板,被其他国家不断模仿和复制。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粮食体系,也从此走上了不可持续发展的不归之路。美国农民所获补贴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一。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这两股力量相互作用下,美国的高额补贴和低价倾销成为一个长期现象。美国出口的农产品价格,均低于生产成本价。倾销比例最大的大豆,达12%,最高的棉花,达48%。其他国家因此而面临困境:要么比拼财力,提高补贴;要么将农产品市场拱手相让,受粮食寡头操纵,形成对出口大国的全面依赖。第六章生态灾难的治理——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漏油及灭火清理油污及堵漏大连漏油事件概括时间:2010年7月16日晚18时50分左右地点:大连市大连新港事件: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事故起因:货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发生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事故发展:引发大火、原油扩散,两个月后仍未得到赔偿2010年7月20日,在大连港漏油清理作业中,一名工人(右)拉着一名消防员,将其从油污中救出。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在中国大连,一名消防员在尝试修理一个水下的泵后被厚厚的油层包裹,正被队友带上岸2010年7月20日,中国大连,一名消防员被他的队友从油污覆盖的水里救上岸后躺在地上。
这张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照片显示了2010年7月20日石油冲上中国大连港旁的一处海滩。2010年7月21日,一名绿色和平组织活动家调查大连石油泄漏造成的危害。大连漏油的相关链接/special/00014IUM/dalianexplode.html全球视角下的漏油灾害的治理1、符合高等级安全性能的技术研究2、独立的、严格的环境评估报告3、完善的应急处置方案、机制与设备4、足够的善后费用——用于赔偿和生态补偿的基金,以及用于持续性技术研发和生态观察的资金5、制定适用于跨国公司的处罚法律,遏制跨国公司的规避行为第七章核威胁与核安全的全球治理一、核废料处理——现代工业的难题核废料(nuclearwastematerial)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也专指核反应堆用过的乏燃料,经后处理回收钚239等可利用的核材料后,余下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具有极强烈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长达数千年、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也就是说,在几十万年后,这些核废料还能伤害人类和环境。所以如何安全、永久地处理核废料是科学家们一个重大的课题。
核废料的特征是:①放射性。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②射线危害。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③热能释放。核废料中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放出能量,当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时,释放的热能会导致核废料的温度不断上升,甚至使溶液自行沸腾,固体自行熔融。核废料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3种;按比活度又可分为高水平(高放)、中水平(中放)和低水平(低放)3种。
核废料的管理原则是: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废料产生并开展回收利用。②对已产生的核废料分类收集,分别贮存和处理。③尽量减少容积以节约运输、贮存和处理的费用。④向环境稀释排放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规。⑤以稳定的固化体形式贮存,以减少放射性核素迁移扩散。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于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各国遵照执行。核废料处理的基本方法是稀释分散、浓缩贮存以及回收利用。核废料处置包括控制处置(稀释处置)和最终处置。核废料的控制处置是指液体和气体核废料在向环境中稀释排放时,必须控制在法规排放标准以下。核废料的最终处置是指不再需要人工管理,不考虑再回取的可能。因此,为防止核废料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必须将其与生物圈有效地隔离。最终处置的主要对象是高放核废料。
核废料处理有两个必需条件:首先要安全、永久地将核废料封闭在一个容器里,并保证数万年内不泄露出放射性。科学家们为达到这个目的,曾经设想将核废料封在陶瓷容器里面,或者封在厚厚的玻璃容器里面。但科学实验证明,这些容器存入核废料在100年以内效果还是很理想。但100年以后,容器就经受不住放射线的猛烈轰击而发生爆裂,到那时,放射线就会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后果不堪设想。最近,英国皇家科学院发现一种新型水晶可以经受得住放射线的强烈攻击,用它来生产贮藏核废料的容器,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安全。然而,要寻找到一种能够在几万年内,都忍受得住放射线辐射的物质,仍然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其次,要寻找一处安全、永久存放核废料的地点。这个地点要求物理环境特别稳定,长久地不受水和空气的侵蚀,并能经受住地震、火山、爆炸的冲击。科学家们实验证明,在花岗岩层、岩盐层以及粘土层可以有效地保证核废料容器数百年内不遭破坏。但数百年后,这些存放地点会不会发生破坏是无法预料的。科学家们建议,最好的方法是先在这样一个稳定地点挖一个数百米深的坑道存放核废料,待将来科学发达了,再寻找更好的办法处理这些“人类杀手”。
目前,核废料的处理,国际上通常采用海洋和陆地两种方法处理核废料。一般是先经过冷却、干式储存,然后再将装有核废料的金属罐投入选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或深埋于建在地下厚厚岩石层里的核废料处理库中。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因幅员辽阔,荒原广袤,一般采用陆地深埋法。为了保证核废料得到安全处理,各国在投放时要接受国际监督。
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在地面开挖深约10—20米的壕沟,然后建好各种防辐射工程屏障,将密封好的核废料罐放入其中并掩埋,一段时间后,这些废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衰变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两个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场,其中北龙中低放处置场位于广东省大亚湾附近,另外一个则建在甘肃省某地。高放废料则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放射性元素,其中一种被称为钚的元素,只需10毫克就能致人毙命。这些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数万年到十万年不等,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将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毁灭性影响。上个世纪的冷战期间,原苏联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将核武器工厂产生的高放废料直接排入了附近的河流湖泊当中,造成了严重生态灾难。位于著名的原子能城车里雅宾斯克旁边的加腊苏湖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如今却因受到核废料污染变成了一潭死水,据俄罗斯环保专家称,该湖的生态环境在未来十几万年内都无法得到恢复。
3月26日,法国4年之后重新开始将核废料运回德国。在数千群众抗议声中,拖着6节装有核废料车厢的火车,在500多名警察沿途护送和押运下,徐徐进入德国。在德国,场面更为壮观。从法国边境到戈莱本核废料倾倒场,沿途有多达3万名警察警戒,数万群众举旗抗议核废料重回德国,有些地方群众还和警察发生冲突。在4年前,法国在将核废料运回德国境内时,也曾发生反核群众和警方激烈的冲突,迫使德国政府下令暂停将核废料运回德国。然而,由于德国境内的近百座核电站每年都要产生不少核废料,这些核废料在经过法国阿格核废料处理厂处理后,按协议需运到德国的戈莱本核废料倾倒场永久性埋藏。所以,在西欧各国的压力下,德国政府不得不同意核废料再次运回德国埋藏。
德法核废料运输事件按协议,德国核废料运至法国处理后再运回德国填埋。装运放射极强的核废料的卡斯托尔运输车队从法国出发后,经过4天艰苦的运行,终于在当地时间9日早晨9点45分以步行速度抵达目的地——德国戈莱本核废料储藏地。一场历时最长的拉锯战终于结束。报道称,为阻止核废料运输,绿色和平组织、绿党、工会等号召并组织了大规模抗议行动。为维持从法德边界至运输终点1000多公里沿线的安全,当局出动了2万警力,耗资3000万欧元,成为德国有核电以来历史最久、耗资最多的核废料运输。11月5日,此次核废料运输从法国的核废料处理基地阿格角出发。运输途中,数千名反核人士曾在铁轨以及公路上设置各类障碍,阻止卡斯托尔的运输。此前,由联盟党和自民党组成的德国黑黄联合内阁做出决定,确认核电的“过渡性能源”地位,平均延长德国核电站运营期12年。这一决定引发了在野党、环保人士以及教会方面的强烈不满和抗议。/world/video/detail_2010_11/09/3052216_0.shtml名为“摆脱核”(GetOutofNuclear)的反核组织原本计划在原来的运输路线沿途展开一系列示威抗议。该组织成员周五在法国西北部卡昂车站外数百米处,用手铐将自己铐在火车轨道上,导致运载核废料的列车停驶了几个小时,列车后来才续程前往戈莱本。11月8日,在德国丹嫩贝格附近,核废料抵达终点。
警方拘留了数百名反核抗议者。德国丹嫩贝格附近,运载核废料的列车附近放射性数值明显偏高。二、世界核安全问题核安全是指采取措施确保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防止和应对核材料的偷窃、蓄意破坏、未经授权的获取、非法贩运等恶意行为,以及防范恐怖分子及非国家行为者获取核材料、破坏核设施等。涉及核武器研制和生产、核电、核废料运输与处理、核战争、核威慑与控制、核恐怖活动等领域。许多国家为满足能源需求,加大了对核能的和平利用力度。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问世后,一些国家相继开始建造核电站。目前,全球有数百座核电站在运行。目前全球15%的电力由核电站提供,如何确保核电站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国际社会在核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达成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定了核安全计划,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了第1540号和1887号等决议,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材料落入非国家行为者之手。
世界重大核安全事故:1957年10月10日,英格兰西北部的温德斯凯尔(现改名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起火,释放出放射性云雾。核电站附近的农场产品被禁售一个月,数十人因遭受核辐射而罹患癌症死亡。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1993年4月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附近居民被疏散避难。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反应堆发生涡轮机房内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虽然日本官方称,在核电站周围的监测辐射仪器没有发现异常,但此次事故仍被认为是日本迄今伤亡最惨重的核电站事故
福岛县第一核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福岛核电站的第一站,位于福岛工业区,是东京电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发电厂,共有六台机组,均为沸水堆。2011年3月12日,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县第一发生核泄漏。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表示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2012年3月26日,东京电力公司首次采用内视镜,实施调查后表示高辐射量之下停留8分钟的话,人就会死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武器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武器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武器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武器国家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条约还特别规定,核武器国家是指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条约规定每5年召开一次审议大会,审议条约实施进程中的有关问题。1995年4月,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审议和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会上,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中国于1992年3月正式加入该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于1994年初在瑞士日内瓦正式开始,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于1996年8月中旬拟订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文本,但由于印度的反对未能通过。后来根据澳大利亚的提议,草案直接送交联大并在第50届联大全体会议上得到批准。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将作出有步骤、渐进的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核武器,以求最终实现消除核武器。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不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条约还规定,经签署国按照各自宪法程序批准后,条约将从所有44个裁军谈判会议成员国交存批准书之日起第180天生效。1996年9月24日,该条约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署。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81个国家签署了这项条约,其中有150个国家批准了这一条约。但由于裁军谈判会议成员国中的印度等国未签署、美国等国家未批准该条约,因此该条约尚未生效。世界核武器形势国家数量美国世界上第一个试爆核武器的国家,也是惟一一个将核武器应用于实战的国家。美国拥有1.06万件核武器,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的核武器有7000至8000件处于实战部署状态,其中有6480枚战略核弹头。俄罗斯前苏联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核武技术的国家,于1949年首次试爆。冷战期间,苏联核武数量一度超越美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的苏联核武器。英国1952年10月3日,英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试爆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法国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西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爆炸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自1964年中国首次试爆原子弹,数十年来,中国的核武技术水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要远远小于常规武器与世界的差距。目前中国具有与美、俄一样的空、地、潜全方位投射打击能力,核弹头数量估计在400枚左右。以色列世界上媒体一再报道说以色列是继中国以后第六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以色列一直保持沉默。印度1998年进行了数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印度宣称拥有核武。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拥有最多可以制造52件核武器的核物质,还有可以用于进行核攻击的战斗机和导弹技术。南非南非在1979年之后制造了6件核武器,但在白人政权垮台和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的背景下,1993年宣布放弃核武器计划。至今为止,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核武器,有60个国家拥有某种形式的核能力。在这60个国家中,只有12个国家能够浓缩铀,并进行铀的商业化生产。设想一下,如果发展中国家谋求能源自给自足,采用无碳的核技术来发电,生产浓缩铀的国家数量由此增加一倍或者两倍,那么情况会怎样?因此,我们现在就需要加倍努力,在危机爆发之前,加强民用核能和核武项目之间的防火墙。
美提供4亿美元资金
助俄“消解”4000核武
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4月13日在华盛顿签署协议,决定落实双方于2000年达成的《钚管理和处置协定》,同意分别将至少34吨的武器级钚转化为民用核反应堆所需燃料。根据协议,美国将向俄罗斯提供4亿美元资金,以协助其完成武器级钚向民用核燃料的转化。放射性元素钚是制造核武器的重要原料。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34吨钚足以制造4000枚核武器。同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政府也在华盛顿就推动削减墨西哥全部高纯度浓缩铀问题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美加两国将帮助墨将其高纯度浓缩铀转换为研究反应堆用的低纯度浓缩铀。美国之所以愿意提供经费,是因为俄罗斯经济难以负担巨额的管养费,如果不及时销毁,将可能落入恐怖组织手中,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三、核安全与核发展的博弈当前的主要争端与博弈:(1)影响国家间关系的核安全与核威慑如:朝鲜、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的核试验、铀浓缩的用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等(2)和平发展还是武器级发展?如:日本的核发展策略对中国的影响与威胁(3)和平发展下的技术转移如: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对印度、伊朗、朝鲜的技术支援和材料援助(4)核废料的处理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第八章恐怖主义与治理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一、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1.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2.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3.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4.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6.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二、美国为什么会成为恐怖袭击的对象?塞缪尔·亨廷顿说的,“冷战的结束并未结束冲突,反而产生了基于文化的新认同以及不同文化集团(在最广的层面上是不同的文明)之间冲突的新模式。”“冷战结束后,文化取代了意识形态,成为吸引与排斥的磁石。”
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将其主要的矛头针对美国,是一种狂热的宗教冲动。它所指的是其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不管美国愿意与否,原教旨主义所发动的对美国的恐怖主义带有强烈的反基督教反犹太的宗教动机。例如,汉堡一家清真寺的阿訇在向“9·11”恐怖份子阿塔等布道时,就说过,“要割裂基督徒和犹太人的喉咙。”广而言之,西方面临的是一个不同的文明伊斯兰文明,而伊斯兰文明面临的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扩张的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两个文明不可避免地处于更加尖锐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使伊斯兰文明产生一种深重的危机感。而冲突的结果之一是有些伊斯兰社会更加自我封闭,对现代性产生恐惧。一个是强者,一个是弱者,一个是先进的,一个是落后的,这决定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只能采取隐蔽的恐怖主义的手段。全球化使有些穆斯林国家边缘化,个人与过去割离,反而趋向贫困,坠入社会经济阶梯的最底层。人口过剩,在财富与资源消费中的不均使世界上许多贫穷的人无法享受现代化的好处。其实,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能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类创造带来的美好生活,否则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和一个国家会真正地繁荣,会真正地享受安全。真正的全球化应该是多元的,应该是一种全球民主,应该是平等的,在全球民主的框架下,各种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不分大小,都有存在的权利,有发展的权利。全球化意味着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只有这种思想才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生存。
从实质上说,美国在许多方面的单边主义是由于其遍布全球的利益所驱使的。在美国看来,全球的安全就是美国帝国的安全。“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单边主义的外交策略极易使美国成为众矢之的。单边主义使它得罪或失去盟友和朋友。同时,它在中东的单边主义使它招来阿拉伯世界的广泛的嫉恨。根据《国际先驱论坛报》与Pew研究中心在2001年11月12日至12月13日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77%美国以外的人士认为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是单边主义的。就国际反恐斗争而言,美国需要建立最广泛的多层次的联合阵线,这也需要美国实行多边主义,更多地关注共识,更多地关注别国的利益。未来的反恐战争的一段时期将是中美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
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穆斯林恐怖主义的原因之一。无庸讳言,西方文化价值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现代性的特点。一方面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现代性的种种弊端与缺陷。对于大部分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极不发达、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穆斯林民族来说,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文化价值无异于洪水猛兽。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是物质主义的,腐败的,颓废的和不道德的,竭力抵制西方文化对穆斯林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美国社会中,离婚率高达50%。60年代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形成性解放浪潮。美国社会对性的公开性与容忍性,是传统的保守的东方文化所无法接受的。这与对性事讳莫如深的伊斯兰文化形成尖锐的不可调和的冲突。无疑会被视为异端邪说。同样,70年代之后的女性主义的兴起,对伊斯兰文化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在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中,妇女是没有地位的。在塔利班统治下,妇女的处境就是一个例证。美国竟然要掀起女性主义浪潮,全然属于大逆不道了。美国的个人主义超越了东方的家庭价值,只有6%的祖父母生活在孙子辈的家庭中。这在传统的重视家庭价值的东方文化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三、恐怖主义的特点
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一种情况是,当社会发生严重危机,特别是当某一国家的政权体制出现危机时,各种反对团体便应运而生,它们为了达到自己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达到的目的,极可能不惜采取暴力行径、借助新闻媒体的报道,将自己的意志传播出去,进而向社会施压、向当权者讨价还价。另一种情况是在跨国间权力斗争出现不均衡时产生。一些力量弱小的集团,为了向国际对手“讨取公道”,也很可能通过极端暴力手法制造血案,要么显示存在、表达意志、引起国际关注,促使事件的早日解决。恐怖主义分子一般有自己的政治性“信仰”,并有严密的组织机制。他们在极其秘密的环境下,既接受“信仰”强化训练,又接受严格的技能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特殊意识的群体;漠视无辜生命的价值,思想上淡化乃至完全忽略其恐怖手段的非法性,并能在受命时坦然采取激进行为而不计任何后果。恐怖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常常与宗教、民族纷争、领土争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行动上呈现出3大特点:规模的有限性、巨大的间接破坏性、手段的血腥残忍性。1、国际化。以美国屡遭恐怖袭击为例,以前绝大多数发生在其境外,此次则发生在本土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这表明单个恐怖组织的行动范围已跨越国界,特别是在情报收集、人员培训、筹划组织和袭击行动的具体实施等方面,正向国际化方向转型。2、专业化。恐怖组织最早的作案手段只是简单的暗杀、小规模爆炸,或者绑票勒索,后来逐步发展为劫持或破坏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现在动辄就是特大爆炸、化学制剂袭击等,手法不断翻新、行动更加隐蔽、组织更加复杂。这说明,恐怖组织的人员素质更高,正在快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高技术化。从美国1995年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城的爆炸案到最近纽约的恐怖袭击,恐怖主义行动的规模屡屡升级,使用的作案器材或工具更为尖端、先进。尤其是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沙林事件”更充分表明,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恐怖分子已具备了制造和使用高技术装备的能力。不难想像,恐怖主义分子在将来完全有可能进行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等形式的袭击。4、背景复杂化。恐怖主义的存在除了必要的内部、外部条件外,还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而组织国际卖淫、贩毒、军火走私等正是筹措资金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因此,现代恐怖主义正越来越与上述犯罪形式紧密结合。此外,一些富翁、犯罪集团甚至个别国家,也通过提供资金、训练和庇护场所等手段,牢牢操纵恐怖组织,为己所用,加剧了恐怖主义背景的复杂性。9.11恐怖袭击“9·11”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近3000人死亡,死者多为平民。其中,4架客机上246名机组人员和乘客全部遇难,2600多人在针对世贸中心的袭击中丧生。由于曼哈顿下城是美国金融和商业中心,世贸中心、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均坐落在此,因此袭击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航空业和保险业损失尤为严重,曼哈顿下城的经济活动一度陷入停顿状态。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迅速确定了劫机者的身份,同时认定“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是幕后主使。对此,本·拉丹起先予以否认,但在2004年最终承认是他下令发动了“9·11”袭击事件,起因是不满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由,实行先发制人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发动“反恐战争”。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庇护本·拉丹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本·拉丹和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逃脱。2003年3月20日,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本·拉丹相勾结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但事后证明,伊拉克既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基地”组织也没有联系。2007年3月,涉嫌策划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嫌疑犯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承认对此负责。据媒体报道,美国“反恐战争”时至今日已耗费数千亿美元巨资,仅伊拉克战争就已耗资6500多亿美元,并有4100多名美军士兵在伊拉克丧生。但目前遍及全球的恐怖活动依然十分猖獗,各类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四、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1、坚决予以痛击。在恐怖主义行动频发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从事恐怖犯罪活动的组织及个人,当地司法部门必须重拳出击,绝不姑息,坚决打击其活动。为此,要把反恐怖的职责明确到具体部门,并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反恐怖部队的装备,提高其侦测技术水平。同时,各国要广泛宣传恐怖行为的危害性,使民众痛恨恐怖行径而自觉支持政府的反恐怖行动,从而对恐怖主义形成一种高压态势,并逐步铲除一些恐怖组织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比如,俄罗斯就明确规定以内务部和军队为主,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重点扶持“阿尔法”这支反恐怖力量,确保了它在近期的反劫机和人质绑架行动中出师得胜。在法国,近卫军一直是反恐怖的主角。近年,法国军队也介入这一行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国为了有效遏制恐怖事件的发生,还专门为具体执行反恐怖任务的部队配发了新式装备器材,大大增强了它们的反恐怖作战能力。西班牙在对付“埃塔”时,则在发动说服群众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使恐怖组织的活动范围渐渐萎缩在北部山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社会的危害。2、密切国际合作。中国政府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近年来还与中亚邻国为共同对付恐怖主义活动建立了密切合作的机制,为国际社会协调防止与对付恐怖主义活动树立了典范。早在1996年度的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就表示:“我们必须共同对付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活动。”美国前参联会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将军也指出,对付恐怖主义“单靠哪一个国家不行,我们必须携手对付它们”。的确,鉴于国际恐怖组织分散于世界各个角落并不时跨国采取行动,仅靠某一国家,难以杜绝恐怖主义的袭扰。所以,各国联手是客观必然的要求。为此,各个国家首先要对反恐怖行动有统一的立场。要像共同对付国际贩毒等公害一样,认清恐怖主义对全人类的潜在危害性,共同致力于反恐怖斗争。其次,要建立情报交换、行动协调机制。有专家建议,在联合国框架内建立专门的反恐怖机构,或在国际刑警组织内设立这一机构,或由一些国家联合发起成立新的相关组织,建立定期的情报通报制度,统一协调各国的反恐怖行动,及时掌握恐怖分子的动向,预先化解其可能的行动,避免或减少损失。
3、多种非军事手段并用。对付国际恐怖主义,要积极寻求“治本”之策。恐怖主义之所以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常常与其难以实现自身“愿望”或是遭受对手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过分压制有关。因此,国际社会在反恐怖斗争中,必须深入研究各国恐怖主义组织的具体情况,针对其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心理“对症下药”。同时,对于间接或直接导致恐怖主义发生的原因,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解决根源问题而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当然,非军事手段的应用必须与军事压力相辅相成,强调使用非军事手段并不意味着对恐怖主义分子的妥协和让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3年12月15日公布了境内第一批认定的4个“东突”相关的组织为恐怖组织,另外11名相关人员为恐怖分子中国政府认定的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
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
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
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
关于全球恐怖主义的思考——如何治理?1、恐怖主义的出现是因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恐怖主义的出现是因为美国的单边主义战略政策还是个别国家宗教意识形态下的极端反美情绪?3、战争是否遏制恐怖主义的唯一手段?4、经济现代化能否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第九章国际贸易摩擦与治理一、国贸的一般性原理1、国际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2、国际贸易以保护本国经济为前提,贸易壁垒的存在是自我保护的需要3、设置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方式是海关关税、出口补贴、贸易待遇、产品标准、汇率、意识形态4、国际贸易摩擦的一般原因是设置不合理的贸易壁垒,根本原因是为了本国经济利益5、国际规则是解决贸易争端、平衡利益的基本机制,但是目前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公平现象二、治理国际贸易摩擦的意义1、从全球范围来说,是为了维系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使多边贸易效益最大化2、治理国际贸易摩擦一方面可以遏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就是一定程度的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民族经济3、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可以协调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失衡问题,也可以更多地减少相关的类似贫困、生态、粮食短缺、资源短缺、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三、国际贸易的主要规则(1)海牙规则(HagueRules)海牙规则的全称是《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theUnificationofCertainRulesofLawRelatingtoBillofLading),1924年8月25日由26个国家在布鲁塞尔签订,1931年6月2日生效。公约草案是1921年在海牙通过,因此定名为海牙规则。包括欧美许多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都先后加入了这个公约。1936年,美国政府以这一公约作为国内立法的基础制定了1936年美国海上货物运输法。海牙规则使得海上货物运输中有关提单的法律得以统一,在促进海运事业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最重要的和目前仍被普遍使用的国际公约,我国于1981年承认该公约。海牙规则的特点是较多的维护了承运人的利益,在风险分担上很不均衡,因而引起了作为主要货主国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纷纷要求修改海牙规则,建立航运新秩序。
(2))维斯比规则(VisbyRules)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要求下,修改海牙规则的意见已为北欧国家和英国等航运发达国家所接受,但他们认为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引起混乱,主张折衷各方意见,只对海牙规则中明显不合理或不明确的条款作局部的修订和补充,维斯比规则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维斯比规则也称为海牙---维斯比规则(Hague-VisbyRules),它的全称是《关于修订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的议订书》(ProtocoltoAmend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theUnificationofCertainRulesofLawRelatingtoBillofLading),或简称为“1968年布鲁塞尔议订书”(The1968BrusselsProtocol),1968年2月23日在布鲁塞尔通过,于1977年6月生效。目前已有英、法、丹麦、挪威、新加坡、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一公约。(3)汉堡规则(HamburgRules)汉堡规则是《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UnitedNationsConventionoftheCarriageofGoodsbySea,1978),1976年由联合国贸易法律委员会草拟,1978年经联合国在汉堡主持召开有71个国家参加的全权代表会议上审议通过。汉堡规则可以说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复斗争下,经过各国代表多次磋商,并在某些方面作出妥协后通过的。汉堡规则全面修改了海牙规则,其内容在较大程度上加重了承运人的责任,保护了货方的利益,代表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意愿,这个公约已于1992年生效。但因签字国为埃及,尼日利亚等非主要航运货运国,因此目前汉堡规则对国际海运业影响不是很大。(4)世贸组织与规则WTO的前身是1948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就已为多边贸易体制制定了规则。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自二战以来国际贸易体制最大的改革。世贸组织是处理各国及单独关税区之间贸易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世贸组织协议为国际贸易提供法规。世贸组织的三项主要职能:一是确保贸易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多边贸易体制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使贸易尽可能自由地流动。这一方面意味着消除壁垒,另一方面意味着保证个人、公司和政府了解世界上的贸易规则,并使他们相信政策不会发生突然的变化。二是提供贸易谈判的场所。多边贸易依据的协议都是在各贸易方经过大量讨论和辩论的基础上起草并签署的。三是解决争端。贸易关系经常涉及利益冲突,契约和协议经常需要解释。解决这些分歧的最和谐的办法是通过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中立程序,这就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所在。
(5)广场协议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代表的美国当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当时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有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但也有专家认为,日元大幅升值为日本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不应该全部归罪于日元升值。1987年G5国家再度在法国罗浮宫聚会,检讨“广场协议”以来对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以汇率调整来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的优劣性,结果是此期间美国出口贸易并没有成长,而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于是罗浮宫协议要美国不再强迫日元与马克升值,改以降低政府预算等国内经济政策来挽救美国经济。也就是说,广场协议并没有找到当时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结,而日元与马克升值对其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相反的是,“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则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为了要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这使得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从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之迹象。
四、多边贸易体制有五项主要原则:一是非歧视性,即一国不应在其贸易伙伴之间造成歧视,它们都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也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其“国民待遇”。二是更自由的贸易,即通过谈判不断减少贸易壁垒,这些壁垒包括关税、进口禁令或进口配额等有选择地限制数量的措施,以及繁文缛节、汇率政策等其他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表租赁合同:诺成合同的优势
- 粮食储存与保护技术
- 宾馆大堂保洁员招聘书
- 防火地平施工合同
- 古建筑修复工程招投标案例
- 2025服装代理合同样本外贸新人的最详细业务流程
- 教育奖学金筹资管理办法
- 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规定
- 2025个人私有权利质押合同
- 水利设施网络布线协议
- 公司金融学张德昌课后参考答案
- 商务英语口语与实训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DB3302-T 1015-2022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规范
- 手术室提高患者术中保温措施的执行率PDCA课件
- 报刊杂志发放登记表
- 大学物理(下)(太原理工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 布袋除尘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赏析
- 基本事实要素表
- 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注册、经营范围登记规范表述:行业分类及条目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