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 全国一等奖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 全国一等奖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 全国一等奖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 全国一等奖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 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我会选1.下列各项目中,成因果关系的是()①大气中CO2增加②SO2、NO2排入大气中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A.①﹣d B.②﹣a C.③﹣a D.④﹣b2.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4.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玻璃杯破碎 C.大米酿酒 D.燃烧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6.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7.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A.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B.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C.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高锰酸钾D.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10.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1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 B.湿衣晾干 C.大米酿酒 D.食物腐败12.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A.由同种物质组成 B.是无色的C.能洗净许多物质 D.是透明的13.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没达到火柴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B.氧气不足C.火柴燃烧所需温度高D.空气不足14.下列概念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A.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B.纯净物氧化物C.混合物纯净物 D.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5.为方便运输和使用,很多气体都用钢瓶储存,为了方便识别,不同气体的钢瓶漆成不同的颜色.装有氧气的钢瓶会漆成()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黄色16.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①稀有气体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氧气.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17.下列化学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硫+氧气二氧化硫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氢气+氯气氯化氢D.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18.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下列各图中与该反应事实最吻合的是()A. B. C. D.19.2003年3月,美英联军在伊拉克遭遇“沙尘暴”.“沙尘暴”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下列措施中可以防止“沙尘暴”的是()A.植树造林,加强绿化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矿物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20.下列物质中,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能发出白光的是()A.铝箔 B.铁丝 C.硫粉 D.木条二、我会填21.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化铝、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3)白色固体物质有;(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7)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取氧气,且其反应具备绿色化学的某些特点的是.22.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端进入.(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端进入.23.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这一特性,使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正是由于氧气的这一性质,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要使物质与氧气隔绝.请你从以上两个方面各举一例予以说明.应用氧气:;隔绝氧气:.24.用化学名称来表示纯净物有许多弊端,化学上通常用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例如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碳酸钠(Na2CO3)是由钠(Na)、碳(C)、氧(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元素种类不同,可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下表中举出了一些物质和物质类别.物质类别物质举例单质铁(Fe)、氧气(O2)、硫(S)、磷(P)、氢气(H2)化合物氯酸钾(KClO3)、五氧化二磷(P2O5)、氯化钾(KCl)、碳酸氢钠(NaHCO3)氧化物水(H2O)、四氧化三铁(Fe3O4)、二氧化硫(SO2)、氧化铝(Al2O3)请仔细研读上面的材料和表格中的例子,里面有许多规律,如:化合物不一定都含氧元素.从中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有:(1).(2).(3).(4).(5).25.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1)根据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B、C、D、E、F(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基本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26.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三、我会答27.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请你从中任选二种气体,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它们.你选择的二种气体是;方法1:.方法2:.28.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请回答:(1)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的科学精神.(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符号表达式.(3)实验室可用法来收集氧气.(4)用(2)(3)中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填编号).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导管e.烧杯f.胶头滴管g.集气瓶h.量筒i.水槽j.玻璃片.2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符号表达式.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应采取的方法保护臭氧层.(4)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SO2与O3反应的符号表达.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看是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反应.四、我会分析30.如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1)写出图中②,③,⑥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3)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须使用的有.31.小军同学在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实验中,他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的现象,请分析小军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并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3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氧气前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目的是防止装置;(2)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3)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5)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泡时再开始收集,原因是.(7)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33.小华为了探究空气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燃烧匙中装满红磷,把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小华观察到红磷在瓶内继续燃烧,瓶内充满白烟.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瓶内白烟消失后,发现燃烧匙内红磷有剩余.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2)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3)简要说明如何测定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与集气瓶容积的比值(实验室可提供所需要的仪器和材料).(4)燃烧后,广口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实验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我会选1.下列各项目中,成因果关系的是()①大气中CO2增加②SO2、NO2排入大气中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A.①﹣d B.②﹣a C.③﹣a D.④﹣b【考点】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有关,SO2、NO2与酸雨有关,CO使人煤气中毒,氟里昂能破坏臭氧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①大气中CO2增加与d.使人中毒没有因果关系,故A不选;B.②SO2、NO2排入大气中与a.形成酸雨有因果关系,故B选;C.③CO大量排放大气中与a.形成酸雨没有因果关系,故C不选;D.④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放大气中与b.产生温室效应没有因果关系,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空气污染问题,明确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常见的污染问题及成因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A、氧气占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氮气占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解答】解: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氢气+氧气水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选项正确;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玻璃杯破碎 C.大米酿酒 D.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玻璃杯破碎的过程中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大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物质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白烟就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即生成白烟一定生成白色固体.根据物质的状态与颜色判断即可.【解答】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为无色气体,只有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所以白烟的主要成分为五氧化二磷.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6.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故选A.【点评】收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只要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或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很小的气体,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7.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A.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B.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C.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高锰酸钾D.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实验中要根据酒精灯的高度来固定试管;B、为了防止水倒吸入试管我们应该先撤导管再停止加热;C、制取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在水中盖好玻璃片.【解答】解:A、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时不利于火焰高度的调节,故错误;B、做该实验时如果先撤酒精灯,则会使导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而把水到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正确;C、制取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正确;D、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可以避免进入空气,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并且都是些容易犯得错误,所以在平时操作时一定要注意.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A、酒精能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C、汽油能燃烧需要发生汽油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10.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解答】解:根据反应表达式可知,氟利昂虽然参加了反应过程,但是最后又分解出来.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属于催化剂.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催化剂的问题.1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 B.湿衣晾干 C.大米酿酒 D.食物腐败【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湿衣晾干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大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2.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A.由同种物质组成 B.是无色的C.能洗净许多物质 D.是透明的【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的特点是具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解答】解: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由同种物质组成,且具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H2O表示水.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的概念;纯净物的特点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并且具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13.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没达到火柴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B.氧气不足C.火柴燃烧所需温度高D.空气不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解:A、根据燃烧的条件,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下面火柴没达到火柴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易继续燃烧;故A说法正确;B、根据燃烧的条件,火柴划着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B说法错误;C、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达到火柴着火点就会燃烧;故C说法错误;D、根据燃烧的条件,火柴划着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会发生燃烧,可根据此知识在生活中进行灭火.14.下列概念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A.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B.纯净物氧化物C.混合物纯净物 D.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混合物与纯净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并不都是氧化反应,如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则前者不一定包括后者,故选项错误.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化合物一定是纯净物,则前者一定包括后者,故选项正确.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前者一定不包括后者,故选项错误.D、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前者一定不包括后者,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氧化物与纯净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为方便运输和使用,很多气体都用钢瓶储存,为了方便识别,不同气体的钢瓶漆成不同的颜色.装有氧气的钢瓶会漆成()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黄色【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液氧保存在蓝色的钢瓶中.【解答】解:装有氧气的钢瓶是蓝色的,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液氧的贮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6.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①稀有气体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氧气.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的,其组成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解答】解:按气体的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所以,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③①④②;故选C.【点评】熟记空气中各组成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基础.17.下列化学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硫+氧气二氧化硫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氢气+氯气氯化氢D.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解答】解:A、两种物质硫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A错误;B、一种物质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三种物质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B错误;C、两种物质氢气和氯气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氯化氢,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C错误;D、两种物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碳酸钙和水,既不是“多变一”的分解也不是“一变多”的化合.故D正确.故选D.【点评】抓住两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以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18.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下列各图中与该反应事实最吻合的是()A. B. C. D.【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所以产生氧气的起点应该是零点,直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即不在产生氧气,可以据此进行解答并作出判断.【解答】解: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一接触马上产生氧气,所以产生氧气的时间是从零开始的,直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即不在产生氧气,所以产生氧气的质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应该是从零点出发,至完全反应后气体的质量不在变化,此时曲线应该是和时间轴平行的;分析题给的四个图象与我们的分析相符合的是C.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能够根据原理来解答一些题目,学会结合具体的反应来用图象来解答化学问题.19.2003年3月,美英联军在伊拉克遭遇“沙尘暴”.“沙尘暴”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下列措施中可以防止“沙尘暴”的是()A.植树造林,加强绿化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矿物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B、从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好处考虑;C、从工业“三废”的影响考虑;D、从矿物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的作用考虑.【解答】解:A、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故可选;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减少水体的污染,与防止沙尘暴无关,故不可选;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可以保护空气、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止沙尘暴无关,故不可选;D、矿物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可以节约能源,与防止沙尘暴无关,故不可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从我做起,保护环境.20.下列物质中,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能发出白光的是()A.铝箔 B.铁丝 C.硫粉 D.木条【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铝箔、铁丝、硫粉、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符合题意.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二、我会填21.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化铝、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稀有气体;(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3)白色固体物质有五氧化二磷、氧化铝;(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氧气;(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二氧化碳;(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二氧化硫;(7)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取氧气,且其反应具备绿色化学的某些特点的是过氧化氢溶液.【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绿色化学;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考虑;(2)根据铁丝燃烧的产物回答;(3)根据物质的状态考虑;(4)根据氧气的用途考虑;(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6)根据空气污染物考虑;(7)根据制取氧气的物质比较回答.【解答】解:(1)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并且灯泡中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呈现的光颜色不同;(2)铁燃烧后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3)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稀有气体、都是气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4)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6)对空气污染的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7)所给物质中可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前者需要加热操作复杂并且酒精燃烧后污染空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比较好.故答案为:(1)稀有气体;(2)四氧化三铁;(3)五氧化二磷、氧化铝;(4)氧气;(5)二氧化碳;(6)二氧化硫;(7)过氧化氢溶液.【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了铁丝燃烧的产物、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了解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22.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a端进入.(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了解用此装置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那端口通入.【解答】解:(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填:密度比空气小;(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填:密度比空气大;(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填:密度比空气大;(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填:密度比空气小;(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实际上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a端进入后,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其中的水排出瓶外,瓶内便收集到了所需气体;如果气体从b端进入的话,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就会通过水经a端排出瓶外,从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故填:a;(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因为水的密度比气体的大,水从b端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气体就会被排出瓶外使用了.故填b.【点评】应熟悉常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排空气法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来确定,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是很纯;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较纯,还可用其它排液法来收集气体,如二氧化碳可用排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23.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这一特性,使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正是由于氧气的这一性质,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要使物质与氧气隔绝.请你从以上两个方面各举一例予以说明.应用氧气:呼吸;燃烧;隔绝氧气:灭火;刷漆防锈.【考点】氧气的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①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②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供给呼吸.③金属表面涂漆,涂油,为了防止金属生锈.④锅中油起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解答】解:(1)①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的大;②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供给呼吸.(2)金属表面涂漆,涂油,为了防止金属生锈.(3)锅中油起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来灭火.故答为:呼吸;燃烧灭火;刷漆防锈【点评】掌握氧气的性质,从而了解其用途;掌握灭火的原理和用途.24.用化学名称来表示纯净物有许多弊端,化学上通常用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例如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碳酸钠(Na2CO3)是由钠(Na)、碳(C)、氧(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元素种类不同,可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下表中举出了一些物质和物质类别.物质类别物质举例单质铁(Fe)、氧气(O2)、硫(S)、磷(P)、氢气(H2)化合物氯酸钾(KClO3)、五氧化二磷(P2O5)、氯化钾(KCl)、碳酸氢钠(NaHCO3)氧化物水(H2O)、四氧化三铁(Fe3O4)、二氧化硫(SO2)、氧化铝(Al2O3)请仔细研读上面的材料和表格中的例子,里面有许多规律,如:化合物不一定都含氧元素.从中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有:(1)单质都是由1种元素组成.(2)化合物由2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组成.(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4)单质不一定都是双原子分子.(5)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答.【解答】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此可得:(1)单质都是由1种元素组成,(2)化合物由2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组成,(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4)单质不一定都是双原子分子;(5)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6)化合物包含氧化物;(7)氧化物也属于纯净物等.故答案为(1)单质都是由1种元素组成;(2)化合物由2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组成;(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4)单质不一定都是双原子分子;(5)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6)化合物包含氧化物.(7)氧化物也属于纯净物(其它合理答案也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体现化学学科考查以教材为根本的原则,符合中考方向.25.(2016秋•盐城校级月考)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1)根据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过氧化氢或H2O2、B氧气或O2、C二氧化锰或MnO2、D水或H2O、E硫或S、F二氧化硫或SO2(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基本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文字表达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因此A、B、C、D、E、F分别是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和二氧化硫.故填:过氧化氢或H2O2;氧气或O2;二氧化锰或MnO2;水或H2O;硫或S;二氧化硫或SO2.(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6.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试管口朝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试管破裂可能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也可能是在高温时突然冷却等引起的.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解答】解: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朝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给试管预热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三、我会答27.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请你从中任选二种气体,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它们.你选择的二种气体是氧气与二氧化碳;方法1:用点燃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满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方法2:分别向盛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氧气.【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两种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进行鉴别,如选择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可依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假设选择的气体是氧气与二氧化碳,可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鉴别.故答案为:氧气与二氧化碳;方法1:用点燃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满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方法2:分别向盛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氧气.(选择不同方法不同,只要合理即可)【点评】鉴别不同物质要从物质的性质入手,通过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要求现象要明显,方法尽量简便.28.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请回答:(1)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符号表达式KClO3KCl+O2↑.(3)实验室可用排水(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4)用(2)(3)中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填编号)acdgij.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导管e.烧杯f.胶头滴管g.集气瓶h.量筒i.水槽j.玻璃片.【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符号表达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题意,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2)(3)中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故答案为:(1)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2)KClO3KCl+O2↑;(3)排水(或向上排空气);(4)acdgij.【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符号表达式3O22O3.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应采取减少氟里昂的使用的方法保护臭氧层.(4)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SO2与O3反应的符号表达式SO2+O3SO3.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看是化合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氧化反应.【考点】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符号表达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符号表达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故填:O2O3;化学;(3)制冷剂会使臭氧层遭到破坏,故应减少氟里昂的使用,故填:减少氟里昂的使用.(4)SO2与O3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看是化合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属于氧化反应,故填:SO2+O3SO3;化合;氧化.【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四、我会分析30.如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1)写出图中②,③,⑥的仪器名称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2)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①③④,还缺少的仪器是导气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须使用的有⑥.【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符号表达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是液固常温型.【解答】解:(1)据图可知,②是锥形瓶,③是酒精灯,⑥是长颈漏斗,故填: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2)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试管以及导气管,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此反应是分解反应,故填:①③④,导气管,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3)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是液固常温型,为便于添加过氧化氢,必须使用长颈漏斗,故填:⑥.【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发生装置以及仪器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1.小军同学在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实验中,他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的现象,请分析小军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并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符号表达式.【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说明没有发生铁丝的燃烧,造成铁丝燃烧失败的原因有氧气浓度太低、铁丝太粗、表面的锈或油漆未除去等.【解答】解:小军在做“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中,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说明没有发生铁丝的燃烧,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铁丝生了锈或表面可能含有油漆,铁丝太粗等,都可能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等火柴梗快燃尽时伸进集气瓶,否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