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以下关于实验记录的内容中不属于现象描述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触摸集气瓶外壁感觉到较热B.“铜绿”加热分解的产物是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C.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D.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3.小希抽到的实验操作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探究锌、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下图是实验操作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Cu+O2CuO,属于化合反应B.图乙中观察到黑色的铜丝变红C.在一只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先后添加足量的铁丝、锌片、银丝,该方案可以探究出锌、铁、银的金属活动顺序D.上述操作有一处错误,是丁图所示操作4.华为公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国内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 B.镓原子属于金属原子C.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粮食酿酒 C.煤气燃烧 D.铁钉生锈6.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CuSO4溶液、Fe、AlCl3溶液C.稀盐酸、Fe、Cu、AlD.FeSO4溶液、Al、Cu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8.向一定质量的固体中加入某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图与下图相符的是A.MnO2粉末中加入H2O2溶液B.Cu—Zn合金中加入稀盐酸C.CaCO3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D.Fe丝中加入CuSO4溶液9.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C二氧化碳和氮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D氧气和空气分别向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A.A B.B C.C D.D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粒镁粉C.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D.向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017年5月18日,中国又创下一项世界第一,在我国海域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预计在2030年以前可燃冰资源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可燃冰中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可燃冰属于未来的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汽油B.太阳能C.氢能D.核能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_。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4)查阅资料可知,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则制取该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满的硫化氢气体集气瓶应用玻璃片的________盖好(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_____放在桌面上(选填“正”或“倒”)。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适量的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下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的说明书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已知:①萄萄糖酸钙(C12H22O14C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②萄萄糖酸钙口服液中除葡萄糖酸钙外其他物质中不含钙元素。(1)钙是人体必需的__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2)每毫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数据保留小数点后1位)(3)碳酸钙也是常见的补钙剂。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XX儿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实验:将若干钙片磨成粉末,称取15.0g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足量)。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10.6g。①计算实验测得的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②经查看药品标签,实际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0%。导致上述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小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14.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也都用到了硫酸。(1)下列实验中一般不会用到硫酸的是______(填序号)。A制铅酸蓄电池B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C实验室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2)5%的稀硫酸pH比10%的稀硫酸pH_____(填大或小)。(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实验一: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操作不正确且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操作不正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结论的依据不科学,应该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由是:_______。乙同学改用稀硫酸溶液后,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硫酸的过程中,若除了温度升高外还有________产生,则说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若要除去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杂质,除杂所用试剂是________。实验二:通过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丙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共用去了稀硫酸9.8g,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4)丁同学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中酚酞试液变成无色也可能是硫酸过量了,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其中验证硫酸是否过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B测定溶液pH,看pH是否小于7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看溶液是否变色D加入金属铁片,看是否产生气泡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的固体)混合制取氧气。将常见气体制备装置置于电子天平上进行相关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1)当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查的质量为多少克?(2)请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16.为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g。(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的其他物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注:盐酸为HCl气体的水溶液。(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g。(2)求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小明所用的100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故A属于现象描述;B、“铜绿”加热分解的产物是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产物为具体的物质名称,不属于实验现象,是结论,故B不属于现象描述;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故C属于现象描述;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D属于现象描述。故选:B。2、B【详解】A.电子、质子等也带电荷,但不是离子,故推理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推理正确;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推理错误;D.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推理错误。故选:B。3、D【解析】A.甲图发生的反应是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是:2Cu+O22CuO,故选项错误;B.铜是红色的,氧化铜是黑色的,图乙中观察到红色铜丝变黑,故选项错误;C.铁丝、锌片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且二者与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不能比较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错误;D.上述操作有一处错误,是丁图所示操作,锌粒与稀盐酸反应时,应先加入加锌粒,再加入稀盐酸,在加入锌粒时应先使试管平放,将锌粒放入试管口再将试管缓慢竖起来,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否则将会砸裂试管底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C【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镓原子属于金属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5、A【解析】A、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分离不同沸点的物质,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正确;B、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乙醇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煤气燃烧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睛】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6、A【详解】A、Cu不能与FeSO4溶液、AlCl3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铝>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B、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Fe不能与AlCl3溶液,说明了活动性铝>铁,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合理.C、Fe、Al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铝与稀盐酸的反应比铁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则可得铝>铁>H;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氢>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合理.D、铝能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说明了活动性铝>铁;Cu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合理.故选A.7、A【解析】A、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正确;D、肥皂水遇软水产生的泡沫多,遇硬水产生的泡沫少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正确。故选A。8、B【详解】A、MnO2粉末中加入H2O2溶液,MnO2是H2O2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随着H2O2溶液的加入,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A选项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Cu—Zn合金中加入稀盐酸,锌与稀盐酸反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锌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B选项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变化正确,符合题意;C、CaCO3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无固体物质,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一直到0,C选项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Fe丝中加入CuSO4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会增加,D选项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A、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助燃,也不能燃烧,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都熄灭,方法不能鉴别,故错误;D、取样品,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故选C。10、B【详解】A、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恢复到室温时,气体质量减小,压强小于原来的数值,图像与事实不符,故A错误;B、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镁的活泼性大于锌,镁反应的时间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的氢气质量等于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反应完后生成的氢气相同,故B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2AgNO3+Cu=Cu(NO3)2+2Ag可知,每64质量的铜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铜与硝酸银反应,固体的质量要增加大,不会减小,故C错误;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了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加入过氧化氢会一直产生氧气和水,氧元素的含量不会增加,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石油A【详解】(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3)汽油是石油的一种成分,不是新能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酒精灯集气瓶DA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EG磨砂面正【详解】(1)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是酒精灯,②是集气瓶。(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需要选用固体和固体加热装置,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D,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是药匙,故选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4)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型装置,发生装置选E,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G,故制取该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EG。制取硫化氢的反应是硫化亚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磨砂面盖密封性较好,则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满的硫化氢气体集气瓶应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则正放在桌面上。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常量(2)9.3mg(3)66.7%;钙片中碳酸钙的成分不均匀;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盐酸浓度降低,未能将固体全部溶解【详解】(1)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2)每毫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100mg×。(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100.0g-110.6g=4.4g;设: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为x。x=10.0g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②经查看药品标签,实际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0%。导致上述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小的主要原因有:1、钙片中碳酸钙的成分不均匀;2、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盐酸浓度降低,未能将固体全部溶解。14、C大液滴飞溅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气泡氢氧化钙溶液1.6%BD【分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详解】(1)A、制铅酸蓄电池需要稀硫酸电解液,故A正确;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故B正确;C、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附着在未反应的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硫酸与碳酸钙的进一步反应,实验室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稀硫酸,故C不正确;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故D正确。故选C。(2)pH越大,酸性越弱,故5%的稀硫酸pH比10%的稀硫酸pH大。(3)实验一:甲同学操作不正确且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出大量热,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故操作不正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液滴飞溅,结论的依据不科学,应该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由是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乙同学改用稀硫酸溶液后,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硫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和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