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表明,锶元素对成骨细胞分化和骨生成有促进作用。如图为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X的值为38 B.它属于金属元素C.它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得电子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C.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1个汞原子—1Hg B.2个钠离子—Na2+C.2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 D.3个氦原子—3He4.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的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 D.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5.用两段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容器中压强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a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B.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放热有关C.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反应已结束D.反应结束后两实验中产生氢气质量相等6.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B.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C.用品尝的方法检验实验室里的氯化钠D.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C.读取液体体积 D.检查装置气密性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 B.氧气验满C.闻气体气味 D.滴加液体10.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站立姿势跑出 B.伏低身子逃出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D.淋湿衣服爬出11.镁、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2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A.1.2g B.9.2g C.2.7g D.6.5g12.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6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96 B.92 C.23.4 D.46.8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D的名称是_____;(2)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选择仪器G、H和_____(填字母序号);(3)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从上述仪器中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4)小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石灰水中持续出现气泡,但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1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1)甲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①________,②__________。(2)乙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图B),并轻轻振荡试管。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语言描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3)丙同学轻轻捏C中胶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5.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_。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4)查阅资料可知,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则制取该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满的硫化氢气体集气瓶应用玻璃片的________盖好(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_____放在桌面上(选填“正”或“倒”)。1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从装置A~D中选择)是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将E装置和F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从_____(填“a”或“b”)口通人。.(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从装置A~D中选择)是_____;实验前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实验结束时要先_____,再_____,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5)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气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而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7)若利用E装置来干燥氧气,则应将E装置中的水换成_____,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硝酸铵(NH4NO3)化肥中含氮量为28%,该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_____。18.在20mL过氧化氢的溶液(密度为1.11g/cm3)中加入5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余下的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为24g。据此计算这种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M的含义是_____。(2)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3)某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广口瓶内盛有t1℃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若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小烧杯中为蒸馏水,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物质a)则适量物质a是_____(填字母)。A硝酸铵B氢氧化钠固体(4)配制t3℃时210g甲的饱和溶液,需称量_____g甲。(5)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两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两溶液质量甲<丙C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质子数X=核外电子数=2+8+18+8+2=3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锶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2、C【解析】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中子也不显电性,错误;B、溶液也可以导电,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CO和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都具有还原性,正确;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C。3、D【详解】A、1个汞原子,就可表示为:Hg,故选项错误;B、2个钠离子表示为2Na+,故选项错误;C、2个过氧化氢分子可表示为2H2O2,故选项错误;D、3个氦原子可表示为:3He,故选项正确。故选D。4、A【详解】A、化学研究物质,创造新物质,推动社会发展,认识正确;B、化学成分即为物质,认识不正确;C、化学可以研发药品,净化改善环境,认识错误;D、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非目标产物,且需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污染物,认识错误。5、B【详解】A、相同的镁条加进体积相同而浓度不同的稀盐酸中,曲线a产生的气体压强升高较快,则曲线a对应的盐酸浓度更大,正确;B、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放热以及生成气体有关,错误;C、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氢气已经完全产生,反应已结束,正确;D、相同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正确。故选B。6、A【解析】A、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使用手机会产生电火花,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在禁止使用手机,故A正确;B、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可能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B错误;C、实验室中不得品尝任何样品的味道,故C错误;D、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D错误。故选A。7、B【详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A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B不正确;C、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故选B。8、A【解析】A、锌和镁的形状不同,不能比较其活泼性,符合题意;B、Y型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符合题意;C、相同条件下,活塞越难压缩,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隔越小,越容易压缩,说明微粒之间间隔越大,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高,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且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10、A【详解】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上面先缺氧;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说明燃烧产生烟尘等物质,所以不能站立姿势跑出.

A、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B、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A.11、C【详解】如果全用镁,设镁的质量为X则:X×=0.2g,X=2.4g,如果全为锌设锌的质量为Y则:Y×=0.2g,Y=6.5g;由此可见,产生氢气0.2g,若全部为铝,则混合物质量最少为2.4g,若全为锌则混合物质量最大为6.5g,由于是混合物,因此混合物质量应介于2.4与6.5之间。故选C。12、D【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的质量=2.6g+4.8g-4.4g=3.0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M=46.8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酒精灯FCaCO3+2HCl=CaCl2+H2O+CO2↑ABEH2KClO32KCl+3O2↑ACDHCO2+Ca(OH)2=CaCO3↓+H2O所用石灰水已经变质或所用浓盐酸的浓度过大【详解】(1)仪器D是酒精灯;(2)过滤操作需要玻璃棒、漏斗、烧杯和铁架台;故填:F;(3)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选择ABEH组装成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仪器ACDH来组装发生装置;(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石灰水中持续出现气泡,但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盐酸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而不会与二氧化碳生成沉淀,或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等。【点睛】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4、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与水反应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气球逐渐膨胀,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解析】(1)甲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会观察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①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并轻轻振荡试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看到的现象是气球逐渐膨胀,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H2O。15、酒精灯集气瓶DA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EG磨砂面正【详解】(1)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是酒精灯,②是集气瓶。(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需要选用固体和固体加热装置,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D,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是药匙,故选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4)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型装置,发生装置选E,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G,故制取该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EG。制取硫化氢的反应是硫化亚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磨砂面盖密封性较好,则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满的硫化氢气体集气瓶应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则正放在桌面上。16、分液漏斗BDbAC或AD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不变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瓶内氧气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浓硫酸a【详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固液发生装置是B,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加纯净,应选项装置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3)将E装置和F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短管进、长管出”从b口通入,将水从a口压入量筒中;(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固体加热装置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C,或氧气微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D;实验前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干扰试验;实验结束时要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5)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是催化剂,质量不变。(6)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瓶内氧气集满,而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7)若利用E装置来干燥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