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教师教学个人计划3篇_第1页
生物课程教师教学个人计划3篇_第2页
生物课程教师教学个人计划3篇_第3页
生物课程教师教学个人计划3篇_第4页
生物课程教师教学个人计划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9-生物课程教师教学个人计划3篇下面是收集的生物课程老师教学个人方案3篇高中生物老师个人教学方案,以供参考。

生物课程老师教学个人方案1

一、教学总目标

1、熟悉生物的主要分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植物物的生殖大多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亲密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学问。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依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像程度来进行的。

5、增加动手力量和试验设计力量。

6、培育同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

二、同学状况分析

(一)教材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同学生活阅历动身,创设情景,引导同学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问的发生和进展,培育同学不断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力量,同时,教材支配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同学进展的同学活动。

(二)同学状况

生物学问、现象与人类亲密相联,同学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八班级同学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学问把握较好,已具备肯定的试验力量,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爱好深厚。七班级同学对生物学问还是新学问,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育同学学习生物学问的热忱。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措施

1、重视提高同学的生物科学素养

2、提倡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5、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同学学习

(二)方法

1、试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同学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学问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学问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颜色鲜亮,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老师把有关学问讲清晰,而且利于同学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学问的比较归纳,可找出学问之间内在联系,使学问间的关系更明白。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同学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学问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支配(共21周)

七班级上册生物共三单元十章内容,各章方案用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熟悉生物(第1周)

其次章了解生物圈(第2-3周)

其次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4-7周)

其次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8-11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12-13周)

其次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14-16周)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17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8周)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9周)

第六章挨家爱惜植被,绿化祖国(20周)

总复习(第21周)

生物课程老师教学个人方案2

在这个学期中我连续担当七班级1604、1605、1611、1612、1613、1614、1615班共七个班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保证新学期的工作正常和顺当进行,我制定新学期的教学方案如下:

一、同学状况分析:

有了上个学期的基础,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肯定的学习生物的态度和习惯,但是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1.有些同学单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爱好,自己感爱好的就多听,乐观参加,不感爱好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有些同学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同学对副科不够重视。

4.一些同学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此外,生物术语比较多,有时老师无法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讲活,讲透,为了提高成果,节约时间,只好缩回传统的记忆圈,脱离了试验教学这个生物教学的支柱。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只有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由七章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其次部分包括其次至六章,依次是人体的养分,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起源和进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也许过程。

2、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也许过程和相关的结构基础。

3、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措施的科学依据。

4、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亲密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5、通过“观看与思索”、“资料分析”、“试验”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方案,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并进展探究力量;进一步养成勤于思索、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6、通过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和结构基础的了解,能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有进一步的领悟。

7、通过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都依靠于生物圈的环境和资源,人类的活动又影响和转变着生物圈,进一步形成爱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乐观参加环境爱护的活动。

四、教学重点:

1、人体的养分。

2、人体的呼吸。

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4、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

五、教学难点:

1、人体的呼吸

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

六、教学支配:

根据《生物学七班级下册老师教学用书》的参考课时数,本册书共有36个课时,这个学期一共有20周,每周2个课时,但期间会有三月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共5天的国家法定节日放假,再减除两次城区统一测试和期末考试的时间,那么这个学期大约只有28个课时的时间,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的教学支配如下:

第1、2周人的由来,测试第一章

第3、4周人体的养分,测试其次章

第5、6周人体的呼吸,测试第三章

第7周流淌的组织——血液

第8周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9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测试第四章

第10周输血与血型,期中测试。

第11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测试第五章

第12周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3周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14周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

第15周激素调整,测试第六章

第16、17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18、19周复习

第20周期末考试

生物课程老师教学个人方案3

生物科学试验是以熟悉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在每一个试验的过程中,从试验意念的产生到试验方案的设计,从试验结果的分析到试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试验有利于把同学带入发觉问题的情境,使同学在分析试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试验问题中熬炼思维力量。现将本学期的生物试验教学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试验教学培育同学观看问题、思索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力量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同学通过现象观看事物的本质,从而熟悉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育同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养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试验必需按大纲要求开足,老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对全体同学进行试验。通过观看试验现象,使同学能够获得感性的熟悉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试验,增加同学的切身体验。

2.同学分组试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同学试验全部开齐。对于同学试验,若能当堂看清试验结果的须在试验室里老师指导下进行,老师监督同学对每个试验达到操作规范、娴熟的程度;培育他们深厚的生物学爱好和语言表达力量。

3.在开放试验室方面,为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得到广阔同学的欢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同学感爱好的试验内容,提前列出试验配档共同学们参考和选择。每次开放试验室之前细心预备试验材料、并且对试验进行预做,使教学能够得心应手。通过开放试验室活动,让同学的动手力量和试验操作力量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同学生物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三、试验课的教学方法

试验课教学应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同学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实行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同学多动脑、多思索,熬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学问时,让同学通过试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学问,这样做重在培育同学的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