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步法”轻松解决小班如厕问题_第1页
案例:“五步法”轻松解决小班如厕问题_第2页
案例:“五步法”轻松解决小班如厕问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步法”轻松解决小班如厕问题92635部队幼儿园王秀梅n匕日背景: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由此可见,“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幼儿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案例实录:案例一:中午饭后,吃完饭的小朋友都忙着送碗、漱口、擦嘴,可是梁忠赫拿着空碗站着一动不动。我喊了好几遍:“梁忠赫,送碗了!”可是他却一动也不动。正当我有些恼火地走到他面前时,发现他的小椅子底下有一滩水,原来他又尿裤子了。类似这样的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每次问他为什么有尿不去上厕所?为什么尿了裤子也不说话?他坐在小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任凭老师给他换衣服,来回摆弄。案例二:每天离园前我们都给孩子整理衣服,让孩子整整齐齐地回家。今天整理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闻到教室里有一股很臭的味道,直觉告诉我,可能有小朋友拉裤子了,问了好几遍谁拉裤子了,却始终没有人回答我。最后只好挨个小朋友检查,等检查到邵靖凯时,发现他已经拉裤子了,还没等我说话,他就哭了。我给他收拾好后,跟他的家长简单说明了情况。第二天早上入园时,邵靖凯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想进幼儿园门口。我好不容易把他抱进教室,他一天在幼儿园情绪不好。案例三:午饭前小朋友们到洗手间小便洗手时,焦宇红着脸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李嘉琪尿到我的裤子上了。呜呜”我赶紧安慰焦宇,不要哭了,然后把李嘉琪叫到面前,问他为什么要尿到小朋友身上。李嘉琪说“老师,他站在我的旁边看我尿尿,我不小心尿上的。”我告诉他以后小便的时候专心点,不要再尿到别人身上了,这样不卫生。可是过了没几天又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李嘉琪又尿到小便池外了。最近我还发现王逸冉上小便时,每次都要撕很长一段纸,很快其他的女孩也跟着她学,因此我们班的手纸用得特别快,一大卷没几天就用完了。原因分析: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主要是吃饭、睡觉、大小便、穿脱衣服等,大部分幼儿都能自己上大小便,但是偶尔也会由于玩得太专心,也会拉尿到裤子里;入园后生活环境改变了,对新环境充满陌生感,这时候希望能得到成人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在小朋友面前有良好的表现,怕别人笑话而不好意思说出来是幼儿拉尿裤子不说的原因;同时幼儿刚入园不久,还不适应集体环境,如:在家使用便盆而在幼儿园是蹲坑;个别幼儿家庭教养习惯不科学,例如上幼儿园还把尿,孩子认为大小便时成人应该做的事,与自己无关。总之,小班是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需要教师慢慢培养。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一、教学合一利用教育活动:如主题《我会大小便》中,首先,教会幼儿说:“我要大小便。”其次,教给幼儿大小便的方法:男孩在小便时用手扶住小鸡鸡,不要尿到外面;小女孩蹲坑的时候用手拢住裤子,以免尿湿裤子;女孩大小便后要用手纸从前到后擦屁股。利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每日生活中很好的锻炼了每一名幼儿。通过教师有目的教和幼儿有针对性的学,使幼儿大小便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二、快乐游戏针对男孩小便时尿到外面的情况,除了告诉幼儿小便时要认真外,我还利用“打靶”游戏帮助幼儿。具体做法是:在男孩小便池中间贴一个小圆点,让男孩在小便时对准靶心尿,看谁打得准。男孩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小便的时候都很认真,解决了尿偏现象。女孩在大小便后都要求用手纸擦,为了帮助幼儿正确取用手纸,在手纸盒下贴“小白兔量尺子”的提示图,提醒幼儿小便纸要和小兔子的短尺一样长,大便纸要和小兔子的长尺一样长,从而促使幼儿正确合理地使用手纸。三、跟随入厕幼儿在大小便时,教师要跟随入厕。第一防止拥挤,避免幼儿在厕所滑到或争抢便池等发生不安全事件。第二,有利于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及时跟进帮助,以免拉尿裤子。例如:对提裤子有困难的幼儿,老师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就掌握了这一技巧。第三,尽早发现问题,避免幼儿带屎和尿回家,引起家长不满。第四,有利于督促幼儿便后洗手,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四、家园同心平时多和家长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大小便习惯,防患于未然。如:在家需要把尿的幼儿,请家长配合老师,在家练习幼儿定时小便,睡觉时也不再把尿。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幼儿,面对孩子拉尿时,请家长不要过于责备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关注孩子拉尿,慢慢就会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五、尊重幼儿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个孩子,师幼间相互信任,建立充分的安全和依赖感。当老师发现有拉尿裤子的,不说批评和埋怨的话,多安慰幼儿;不在集体幼儿面前给孩子处理拉尿的裤子;还要告诉孩子,偶尔拉尿到裤子上不是丢人的事情,老师小的时候也尿过裤子,等你长大了就好了。反思: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多跟家长沟通交流;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利用游戏的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从心底爱孩子,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包容孩子的不当行为,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总之,我们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身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