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4篇_第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4篇_第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4篇_第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4篇_第4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4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4篇

数学是折射五千年中华礼貌的一滴水珠,五年级数学老师应让学生体悟到中华礼貌的博大与精深。体验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打定撰写“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举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查看全面概括.切实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斟酌、合作交流的才能。

教学重点:能切实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学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4和2449和791和13

指名回复。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查看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方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由于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假设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假设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留存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理应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结果划去什么?(结果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由于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全体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查看、全面概括、切实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实时稳定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结果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理应提防探索,表达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手段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提防“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学识时根据已积累的学识阅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察觉、有所创造。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用确定(断定)、可能、不成能作出判断。

2、通过小组活动并结合已有的阅历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用确定(断定)、可能、不成能作出判断表达出来,并能简朴地说明理由。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连忙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六一,老师抉择在咱班举

办六一儿童晚会,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

师:假设老师给你规定三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那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朗诵……

师:假设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你还能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吗?

生:不能。

(二)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师:盒子里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让我们来抽一抽吧!

课件出示:

师:首先,猜一猜你会抽到什么?

生1:可能抽到唱歌

生2:可能抽到跳舞(多找生说一说)

生3:可能抽到朗诵

师:这时我们都是可能抽到什么时候(板书: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就开头举行抽签。

师拿着箱子,指名生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唱歌

师:唱歌让生(__)抽走了,你还可能抽到唱歌吗?

课件出示:

生:不成能(板书:不成能)

师:接下来你再抽,会抽到什么呢?

生1:可能抽到跳舞

生2:可能抽到朗诵(多找生说一说)

师指名让生前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朗诵

师:唱歌和朗诵都被抽走了,只剩下跳舞了

课件出示:

接下来你会抽到什么呢?不成能抽到什么?

生:抽到跳舞,不成能抽到唱歌和朗诵

师:是可能抽到跳舞,还是确定抽到跳舞

生:确定(板书:确定)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过可能、不成能、确定这三个词语?

生:在生活中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熟悉了解一下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三)自主探究,稳定新知

1摸球抽奖

师:大家都抽过奖吗?

生:抽过

师: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抽奖箱

师:这里面有三个球,三个球的颜色分别是红、黄、蓝,咱们就真的来一次摸球抽奖。那么请同学们来摸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就把球和相应的奖品送给你。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学识用数学语言说说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会摸到红色

生2:可能会摸到黄色

生3:可能会摸到蓝色

生4:三个球都有可能摸到

师指名生来摸

生摸出来,集体说黄色

师把黄球和黄色的奖品送给生

师:谁来摸

生:举手

师:指名生并问,你会摸到什么球?

生:可能摸到红色和蓝色的球

师:你会摸到黄色的球吗?

生:不成能

生摸出

师: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答蓝色

师:把蓝球和奖品一起送给生

生:感谢老师

师:不客气,真有礼貌

师:指名生,这次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我确定会摸到红球

师:你还能摸到黄球和蓝球吗?

生:不成能

师:该生的奖品下课再给你

2、师:我这里还有几个箱子,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确定是蓝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确定是黄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出示课件,指名生回复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出示课件,指名生回复

生:可能摸到蓝色、红色、黄色

师:说的真好!

今天我们把四个箱子都放在这里,摸哪一个更好呢?

确定要摸出黄色球!

生:2号箱

师:确定要摸蓝色球!

生:1号箱

师: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3号和4号箱

师:为什么?

生:由于3号和4号箱里都有红色的球!

师:不成能摸到红色球!

生:1号和2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1号和2号箱子里没有红色的球

师:同学们回复的真好!

3、(1)猜一猜,硬币在谁的手中

师:我们做嬉戏放松一下,这里有一枚硬币,我再找两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游

指名两生

师:在两名同学手中放有一枚硬币,猜一猜放谁手中了?

师:谁能利用今天所学的学识,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一下答案?

生:可能在__手中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揭晓答案,让__开展手(空的没有),谁能表述一下答案?

生1:确定在__手中

生2:不成能在__手中

师:回复的真棒!请坐

(2)装球嬉戏

师:设计要求(每个嬉戏只能向袋子里放入6个球)

1、2组设计出“确定”摸出蓝色球的嬉戏

3、4组设计出“不成能”摸出红色球的嬉戏

5、6组设计出“可能”摸出黄色球的嬉戏

生:动手操作

师:指名各组生代表上讲台举行作品表示,其他生运用数学语言说说假设摸球,会摸出什么球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嬉戏,把不同颜色的跳棋放入了两个盒子里,让大家去摸

出示课件

生:回复

4、小组议论交流

师:想一想生活中在什么处境下展现可能?

在什么处境下展现不成能?

又在什么处境下展现确定?

生议论交流

指名生回复

师:以上几位同学对所学内容理解的分外透彻

师小结:有,不全部是,在不确定的这种处境下是可能;不存在,没有的事叫不成能;100%的事,一点含混都没有的事是确定。并让生举例子说明

(四)课堂练习,稳定新知

1、闯关活动

第一关说一说指针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

答:可能停在蓝色、粉色、绿色、黄色上

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掷一次,可能掷出哪些数字?

答:可能掷出1、2、3、4、5、6

其次关

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第三关判断以下事情(确定的打√,不成能的打×,可能的打○)

2、听故事,体验生活中的可能性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监狱里关着一位犯人,这个犯人即将被行刑。这个国家有一条分外好玩的法律规定:在每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之前给他一次机遇,用抽签来抉择自己的命运。在装签的盒子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

犯人摸到“生”就释放,摸到“死”就杀头,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但是很怅然,这个犯人有一个仇人,这个仇人想要他死掉,偷偷地把“生”这张纸条换成了“死”,结果两张纸条都是“死”,那么,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他的死是可能的还是确定的?临刑前,假设法官让他抽签,你们猜他抽到的是什么?

这个犯人很聪明,当他从好挚友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后,想了一夜,终究想出一个好手段,其次天,当他抽到了签,他没有把纸条开启,而是一下子把纸条吞进肚子里,由于剩下的这张纸条是死,法官不知道换纸条的事,根据剩下的是死,所以法官推断犯人吃下的纸条确定是生,现在犯人可能死吗?

师:讲故事并随时问生

生:听故事并回复问题

3、师生一起赏识生活中的数学

(1)地球每天确定都在转动

(2)太阳不成能从西边升起

(3)花可能落在每个人手中

(4)谁在撒谎?母鸡确定能下蛋,公鸡不成能下蛋

(5)我上这辆公交车,会不会有座位呢?可能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可能性

可能不成能确定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概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开展与折叠的情景,体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观积的过程,能够切实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观积。

2、能够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才能。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观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切实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观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打定: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开展成6个面并查看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复问题。(长方体的外观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例如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外观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外观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议论,教师巡查指导每个小组的议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外观积。

学生回复:(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外观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开展,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外观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外观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外观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斟酌正方体的外观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举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外观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识?(提问学生回复)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外观积

长方体的外观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外观积=边长×边长×6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片面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熟悉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片面的名称,会读、写简朴的分数,会对比分数大小还会简朴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分外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议论、交流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适当开展概念的形成过程,扶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学识根基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体验熟悉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才能。

3、利用操作、议论、交流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才能,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学识的才能。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片面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缺乏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处境)。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进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调配一些东西,也往往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处境。譬如两个小挚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片面。

师:阴影片面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片面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那么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确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供给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查。

(2)交流

师:谁容许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熟悉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方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好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识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概括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概括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方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容许采纳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全体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