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_第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_第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_第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_第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

数学是一门根基性的科学,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自己的思维体系。学数学就是在学一种思维体系,在日常指导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提防这一点。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相关资料,梦想扶助到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才能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熟悉并掌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应。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斟酌: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应时,提问:假设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示回复。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让学生斟酌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结果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留神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斟酌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查看、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对比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外观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外观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打定: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打定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方才查看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察觉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熟悉物体的外观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外观的大小相差对比大,靠查看就能看出。

(板书:查看对比)

(2)熟悉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对比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对比与数方格对比的方法。

(板书:重叠对比,数方格对比)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外观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片面:面积)

2、熟悉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协助。

对比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熟悉统一对比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理由呢?你有没有手段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彼此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对比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口算乘除法》

教学目标:

1、在概括、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斟酌,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3、在学习新学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才能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举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方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大量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复)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

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

三、斟酌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斟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热爱的方法。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用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其次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复,师板书。强化两种读法。同时说出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6、方才我们所学的学识就在14——15页,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举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稳定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查看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察觉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一致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根据题目条件生动计算。

(3)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聪慧。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