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5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5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5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5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5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5篇

我们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整数的简朴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向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便当大家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概括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依次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依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确定依次举行查看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置: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好玩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依次,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依次。

教学打定: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高兴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大量运鼓动纷纷报名加入,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挚友们留心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头了。看看他们比赛举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稳定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查看,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查看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查看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2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版数学14-15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熟悉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熟悉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举行简朴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举行简朴的测量。

养成教导训练点:

培养合作意识,磨练查看、操作及推理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打定: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熊遇到了难题,想让小挚友协助,难题是“桌子有多长”。

二、学识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查看测量的结果,引出尺子。

2.熟悉尺子,熟悉1厘米。

活动一:通过专心查看、交流,总结出:

(1)尺子上有数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2)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我们把这些一条条的线叫做刻度线。

(3)有“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打招呼熟悉它。

活动二:熟悉1厘米。

尺子上从0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为1厘米。

活动三:1厘米毕竟有多长?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上的0和1,比划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

探索身边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根基,进而熟悉3cm、5cm。(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1.当0刻度完整无缺时,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的哪个刻度对齐。(生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在测量过程中,确定会展现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却不能于某个刻度对齐,这时我们就看它的末端离哪个数字近,就说大约()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见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哪个刻度对齐,此时,物体的长度为两刻度值的差。

四、应用练习。

小熊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小熊在大家的扶助下,顺遂地通过了老师的测试,欣喜极了,说想让小挚友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可以吗?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尺子cm—厘米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孩子熟悉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屡屡举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才能和教导机敏,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举行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留神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理应表达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理应的。

3.熟悉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打定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打定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断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日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经常展现一些突察觉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实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累,逐渐去摸索,多动脑斟酌,多请教其他老师。

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名贵观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学识与技能:熟悉单数和双数;初步了解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才能与方法:培养学生探求、揣摩、验证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议论等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熟悉单数和双数。

1.情景引入。

师:春天到了,数宝宝们手拉手排着队去森林里玩。

(板书出示主题图)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请学生对比两个队伍有什么一致和不同的地方?

师:假设用小圆点来表示数宝宝的个数,像这样两个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图形,就叫做数图。

2.摆数图。

(1)教师在方格上演示摆数图。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在方格纸上摆数图。

3.找特点,分类。同桌合作先找所摆数图的特点,然后把这些数图按外形举行分类。板书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分类结果。

师:右边边框是折线的数图都是单数,右边边框是直线的数图都是双数。板书出示课题:单数和双数。

4.反应练习:要求:先判断数图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再说出它表示几。

二、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1.提问与揣摩

师:请小挚友先来猜一猜:假设任意拿出两张数图拼成一张数图,结果会是什么数?接着小组合作,每人拿两张数图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然后查看小组4个人的拼图,问学生察觉什么规律了。

2.实践与验证

小组上黑板边操作边汇报。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6+4=104+5=93+5=8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举行板书,并提示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展现这3种结果?

(板书: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双数=双数单数+双数=单数)

3.稳定练习书本第2大题第一行(看数图,写算式)。

三、实践与运用。

1.计算:(第3大题)

⑴先判断和是什么数,再计算。

4+86+82+19+39+59+79+910+9

⑵独立计算。

2.出示题4

口答:大组找规律接龙赛,每组开火车往下接5个数。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组派代表说说接的是什么数?

3.数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两个队伍要接成一个队伍往回走,想想,它们的队伍里有没有单个的?用今天所学的学识解释一下。

四、总结与评价。

师:今天你们都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得如何?谁的表现最棒呢?和是双数和是单数

(学生畅所欲言)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概括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依次,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依次。

2.理解左与右的相对性,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确定物体的左、右依次,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左右的熟悉与区分

2.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辨识图片中的左右

教学难点:

辨识图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打定:

PPT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左与右

a.师:小挚友们,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经常用它们来做什么事?(吃饭,刷牙,写字)

b.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写字是用哪只手吗?(右手)举给老师看看,我们边举边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只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师:我们左右手真是一对好挚友,那小挚友再看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象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挚友呢?(我左眼的好挚友是我的右眼)

d.师:小挚友的小眼睛可真厉害,察觉了我们身上的左与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左与右(板书课题:左与右)左与右两个汉字更加轻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分辩这两个汉字呢?(左“工”,右“口”)

e.师:小挚友们找到了好多对好挚友呢,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好挚友,来玩个嬉戏,叫“听口令,做动作”(之前先做一个示范如伸左手)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师:老师举的也是右手,为什么和小挚友的不一样呢?(由于我们面对面,站的方向不一样)师:那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和小挚友一样呢?(转过来)(小挚友们可真厉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熟悉

1.看看讲讲(出示书上图片,全班一起做)

问:你是怎么想的?讲一讲

师:身上的左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身边的左与右你们知道吗?下面啊,小挚友就来介绍下你左右边的小挚友。

用:我的左边是,我右边是

师:小挚友都掌管的分外好,现在就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三、练习

(一)判断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边是篮球()

2.教室的门在我们的左边()

3.我们敬礼用右手()

(二)在街上(PPT)

先指导两个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再让小挚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么。

(三)摆一摆,谁最快

按题目要求摆放,看谁最快。

(四)画一画

A.在笑脸的左边画3个三角星,在笑脸的下面画2个爱心;在爱心的右边画1个长方形,在爱心的上面画2个菱形;在菱形的左边画4个五角星。

(五)找一找

1.从右起,第4个是香蕉。第2个是梨

2.从左起,第1个是草莓,第6个是菠萝

3.香蕉的左边苹果。右边是桃子

师:你能把这些水果都找出来吗?

四、联系实际

A.上下楼梯

1.师:是上楼梯的小挚友走得对还是下楼梯的小挚友走的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2.师:假设上楼梯不靠右走,会怎么样呢?(会和对面的小挚友相撞,不仅是上下楼梯,平日走路,都要这样靠右行。)

B.在街上

师:方才我们在街上望见小丁丁和小巧。那我们再来看下胖和小丁丁。

师:我们先看下四位小挚友站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丁丁和我们同向,小胖和我们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车

五、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学习了什么?(左与右)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用备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识目标: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才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才能。

3.情感目标: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生活中四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好玩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打定: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嬉戏引入,引出课题。

1.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挚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率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欣喜吗?在启程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嬉戏,复习左与右)

2.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开展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矩,你对交通规矩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报告旁边的同学。

3.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假设你是小亚,向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