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自考专科_第1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自考专科_第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自考专科_第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自考专科_第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自考专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精品文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自考专科目录: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自考专科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不断开拓创新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的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是a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b维护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c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d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a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个教育人民,c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d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扬斗志,e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大学生的三个历史使命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勇于创新,事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积极努力,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使命被誉为重大的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身做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责任、职责、任务和使命。道德和法律是人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人们应当如何行为。道德规范主要依靠a社会舆论b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力量来起作用c他人或自我的褒贬d纯粹精神的力量来起作用法律规范人们应当如何行为。法律规范靠a国家机关的强制力保证实施b奖惩c精神的力量d物质的力量来起作用,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之间相互作用、互相补充,表现在a社会主义法律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社会主义法律的许多规范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B社会主义道德是执行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四有”的含义“四有”是社会主义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1.有理想有理想就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2.有道德有道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有文化有文化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4.有纪律有纪律就是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赋予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四有”的灵魂,规定者“四有”的性质和方向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当中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a理想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总是指向未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b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摄像,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这就决定了理想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通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人是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新年表现为行为和实践意志。任何信仰都包含理想和信念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调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条。而它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与信条是在一起的。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理想信念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由于它有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理想信念正是在现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的。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的特点:现实性现实性的理想信念是在现实世界中,在社会中寻找价值。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与科学的发展相一致的崇高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境界,它的追求不是单个人的解脱,而是所有人的解放健全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健全的信仰,它来源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符合人性的根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始终保持一种稳健济世的态度不人为地追求浪漫效果和狂热效应,而诉诸人的健全理想和常态社会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简答论述1.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内容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共产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如何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在学习和生活践行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2.理想信念的确立不单纯是一个人读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注意: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b.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c.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单选1.崇高理想信念必须落实行动上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验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息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2.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a.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b.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c艰苦奋斗不是一种独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a长期性b曲折性c艰巨性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面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顿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时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这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现实。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中华民族富予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的科学内容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关注。爱国主义必然以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为最基本的内容: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简答多选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河山,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哭了,推动历史进步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江泽民指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毕生精力,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规定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有由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防线。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a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b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c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实践一再证明: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统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认为自己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东西,盲目排外,闭关锁国。殊不知,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作为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各民族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当代大学生要实践爱国主义精神,就要遵循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2.独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实践爱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爱国者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只要认准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善于学习、刻苦磨练、矢志不移,就一定能够从一名忠诚坚定的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者。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在马克思主义来看,人士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带有许多和动物类似的属性和本能,如:饥食渴饮、性欲生殖等,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综合决定了人的本质。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三个方面来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的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越明确、越高上,内心所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不气馁、不退缩,始终保定一中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遵奉和践行。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马克思主义提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鸡皮概括的:为人民服务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错误人生观有:拜金主义,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享乐主义,挥霍享乐;极端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这些人生观之所以错误,就在于没能准确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片面强调了个人的需要和享乐,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人生态度与人生观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满怀希望与激情,勇敢的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有的人却悲怨愤懑、新婚一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都是不同人生态度造成的。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的态度有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经得起磨练和考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否定人的积极能动作用。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标的达成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境遇就是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具体情况。其中顺利的境遇叫做顺境;不顺利的境遇叫做逆境。顺境和逆境对于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田间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或者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你竟对人生是一种磨练,他可以使人更多的思考人生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培根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身处顺境中碧昂不等于一切顺利,跟不等于没有困难,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闪光点。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价值和人生价值价值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或自己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中最核心的问题,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社会他人或自身所具有的意义。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个人的社会价值”应该是价值主客体的统一,是创造、贡献、责任、义务与享用、满足、尊重、权力的统一。贡献于享用并不是并重的,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实惠地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二位的。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而不应看他去得了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人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即互相区别,又的满足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都离不开个体的斗。个人追求的价值目标的社会内容愈多、社会奉献精神愈强、社会贡献愈大它的自我价值也就愈高。如果把自我价值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利己活动,圈于“自我”的封闭圈。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所说的以“人类的幸福”为主要指针,就是为人类谋幸福,为人类造福,为人民现身,这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以“我们自身的完美”为主要指针,就是追求我们自身的人格高尚、才智发展、生活幸福,这是人生的自我价值。马克思还指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去的什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深深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独立的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的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这些条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a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适应的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强化全局概念,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时刻用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引领自己。b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等,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解决各种现实难题,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c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惧怕劳苦,不贪图安逸,善于在逆境中奋斗不止,及时资深天健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践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产劳动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逝者已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3.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身心健康是指:生理方面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保持身心将抗的主要途径有: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a能满足人的安全与归属的需求b能为人大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个人与他人的关系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诚实是做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a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b主义交往的第一印象c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就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其中,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a特定的实惠条件决定这个人的生存和发展b个人并不是被动的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及其发展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道德起源及其本质1道德的起源1到的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其实、或“上帝”的意志2道德起源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善良意志3道德起源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解释了道德的起源,认为到的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a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劳动是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创造了人类的自我意思。b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管条件。2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解释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a到的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礼仪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文化b到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通过说服、劝阻、示范方式起作用,不是靠外部强制力量来维持。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到的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道德主要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功能: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a调节功能拾到的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知道的通过评鉴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b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应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能和能力。2.道德的社会作用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e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道德的历史发展1道德的历史演变2.道德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想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和协调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2.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法律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c求真务实,警钟诚实守信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e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f德行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a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b强调级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融入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1.“荣辱”和荣辱观的含义2.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其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含义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傲淫逸为耻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重视荣辱,树立融入意识2.明荣辩耻,掌握科学内涵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第四章遵循道德规范,培养良好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d活动结果的相关性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1.社会的公德和特点a基础性b全民性c相对稳定性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务d保护环境e遵纪守法f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窗口”职业道德规范1.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a规范性和庄也行b可操作性于准强制性c相对稳定性与连续性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e奉献社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a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b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c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d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率发展的必要条件2.培养职业道德素质a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b努力塑造优良的这也品质c努力锻炼实践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遵守家庭美德珍惜人生的爱情1.爱情的本质是:2.爱情的特征a平等互爱性b专一排他性c强烈持久性d春节严肃性3.恋爱的道德要求a真诚负责b平等互尊c文明相爱婚姻和家庭关系1.婚姻和家庭2.家庭美德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夫妻和睦d勤俭持家e邻里团结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个人品质机器要求1.个人品德含义2.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a正直无私b有爱善良c勇敢进去d竟也好学e勤劳节俭f谦虚谨慎g遵纪守法h文明礼貌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1.个人品德的形成a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b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c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①道德情感是伴随到的人士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②道德意志是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③道德行为是人们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变成个人行为的指南和原则④道德行为是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而表现出的外在活动⑤道德习惯是指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的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中,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2.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a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和要求b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道德修养的含义2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意识①血丝名利②择善而从③学习榜样b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①知行统一②积善成德c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①省察克治②陶冶情操③慎独自律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极其重大意义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a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b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的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国是最基本的治国方略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1.法治与法制2.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从中国国情出发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5.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1.学法2.守法3.用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1.权利义务向同一2.重证据3.将程序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观2.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与义务3.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法的概念与作用1.法的概念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法是与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2.法的作用社会作用规范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预测作用④.教育作用⑤.制裁作用法律规范1.法律规范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3.法律规范的种类a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b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b法律关系体现一直关系c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d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牵制力进行矫正或修复2.法律关系的构成a法律关系的主体b法律关系的客体c法律关系的内容3.法律事实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首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1.法的渊源的含义2.我国法的渊源特点a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b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c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种含义很小3.我国法的渊源a先发b法律c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d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e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f特别行政区的法规g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实体法a宪法与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b行政法c经济法d民商法e刑法2.程序法法律制定1.立法机关及其权限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c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d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权限2.立法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d法律的公布国务院立法程序a提出行政法规议案b审议行政法规草案c通过行政法规草案d发布施行法规3.法律文件的完善a法规解释①.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委员会所进行的解释是立法解释,它的内容包括: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②.司法解释③.行政解释b规范性文件的清理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法律实施1.法律适用a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b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c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2.法律执行行政执法表现在a行政执法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b行政执法的范围比较宽泛c行政执法的主动性法律遵守1.合法行为的保护a行为符合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行为有利于或没有任何社会危害性b行为主体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符合c合法行为一般无需考察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只有从事的行业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才产生法律效果2.违法行为的制裁a违法行为b法律责任①.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相联系②.法律责任反映的是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否定性后果③.承担的法律责任必须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c法律制裁①.民事制裁②.行政制裁③.刑事制裁法律监督1.国家监督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c司法机关监督2.社会监督a各政党的监督b社会团体的监督c人民群众的监督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1.宪法的特征a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2.宪法的基本原则a人民主权原则b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社会主义法治原则e坚定党的领导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的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制的国家性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②.从全国人民代表大都会和地方各户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的构成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体现我国各阶级、阶层和各族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便于实现最广泛的民主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人民所有制经济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平等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公民的人身自由e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力f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义务g特定人的权利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b遵守宪法和法律c保守国家秘密d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e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f依法纳税我国的国家机构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国家主席3.国务院4.中央军事委员会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政法律制度1.行政法的概念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4.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指行政行为作用与行政相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效果5.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执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法或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6.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是指: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给予的行政制裁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依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7.与公共生活相关的主要行政法律规范a治安管理处罚法b集会游行示威法c环境保护法d道路交通安全法e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8.与执业活动有关的主要法律规范a公务员法b劳动法c劳动合同法经济法律制度1.经济法的概念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经济法主体a国家b国家机关c社会组织d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e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胡和自然人4.经济法律制度a反不正当竞争法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商法律制度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之中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e禁止权力滥用原则2.民事主体3.民事法律行为4.民事权利a物权b债权c继承权d人身权5.民事诉讼时效6.民事责任7.婚姻家庭法婚姻法主要有:结婚、家庭关系和离婚8.商法a海商法b票据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1.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2.著作权法3.专利权法4.商标法刑事法律制度1.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a罪刑法定原则b刑罚适用一律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犯罪概述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3.刑罚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行政诉讼受案范围2.行政诉讼程序a起诉与受理b第一审程序c第二审程序d审判监督程序e诉讼执行程序民事诉讼法律制度1.民事诉讼主体2.民事苏总证据3.民事诉讼程序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刑事诉讼管辖2.刑事诉讼参与人3.刑事诉讼强制措施a据传b取保候审c监视居住d拘留e逮捕4.刑事诉讼程序a立案b侦查c提起公诉d刑事审判e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我国的仲裁和调解法律制度1.仲裁法制制度a仲裁法的基本原则b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c仲裁协议d仲裁程序e申请和受理①.组成仲裁庭②.开庭和裁决f裁决的执行g涉外仲裁涉外仲裁的主要特征是:申请仲裁必须有一方或双方为外国人;涉外仲裁委员会只受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还是中发生的纠纷;由我国涉外仲裁委员会进行审理。2.调解法律制度a调节的概念及作用b调节的种类①.人民调解②.行政调解③.司法调解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精品文档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数:54学时(理论讲授33、实践讨论15、录像6)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考查课。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学基础理论两大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大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教学中要讲清伦理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伦理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与结业标准1、学时分配章目教学内容学时授课讨论录像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64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6411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6411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6411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22第五章尊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31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6411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6321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8431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211合计5433156四、教学内容要点和要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内容要点】一、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二、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三、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使大学生提高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并自觉践行,提高自我修养和法律意识。【思考题】1、你如何度过大学生涯?2、如何做一个不迟到、不无故旷课、自立自强的大学生?(实践题)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的理解。4、进入大学后,如何从小事做起,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一、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类型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确立远大的志向二、认清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思考题】1、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如果有信仰的话,只信仰金钱和自己。果真如此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体会?2、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动力?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增强国防观念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三、以振兴中华为已任【教学要求】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思考题】1、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4、什么是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5、怎样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6、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而使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正确处理好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四大关系这四大关系,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考题】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最大利益原则的关系如何?3、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5、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6、当代大学生应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7、谈谈如何有效处理自我身心关系。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9、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道德建设中错误思潮评析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三、弘扬共产主义道德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伦理道德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作风,使大学生们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并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思考题】1、人为什么需要道德?2、如何理解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西方道德传统?4、人为什么要为别人,请说出至少五个理由。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集体主义需要预设哪些条件?6、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7、阐述和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及其原因。第五章尊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网络生活中的要求道德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教学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学生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思考题】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7、《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哪些突出特点?8、《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职业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一、择业与创业二、树立正确的现代择业观与创业观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教学要求】了解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了解爱情的本质和爱情的道德要求,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并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想一想,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4、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成才所面临的障碍有哪些,成才的关键是什么?5、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好恋爱过程中的各种关系?6、道德和法律对于婚姻家庭分别具有什么作用?7、如何保持家庭稳定、追求幸福婚姻?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体系、基本精神以及运行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使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每个公民法律素养的要求,并在实践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律的概念和本质?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怎样的?3、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要求是什么?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方面?5、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是指哪些观念?6、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7、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8、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节我国实体法律制度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三节我国程序法律制度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使学生对我国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知识及规范有基本的理解和把握,了解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对程序法框架体系的基本认知,要学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为维护社会正义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思考题】1、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2、如何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如何理解行政合法性原则?4、什么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5、我国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6、法律规定消费者的主要权利是什么?7、税收的意义及税种是什么?8、谈谈你对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理解。9、我国的刑罚体系包括哪些?10、简述行政诉讼的程序?11、民事诉讼参加人有哪些?12、简述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种类?13、我国仲裁法律制度?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马列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党的文献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江泽民关于法制建设的论述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3、相关文献(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9期。(2)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0年(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6)《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条件教材使用本课程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统编教材,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资料学院图书馆藏书已达24万余册,拥有数十种社会科学期刊杂志,且已经建成自动化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学院资料室拥有2万余册社会科学书籍,其中有1万余册“两课”教学参考书籍,订有十余种社科期刊杂志。多媒体教学环境学院目前已建有60余个多媒体教室,拥有座位近3000个,为开展多媒体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网络教学环境学院已经开通校园网,由我部建设的大学生专用信箱hongye_sf@163正式开通,投入运行,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践性教学环境根据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及教务处教学管理的规定,从2006级学生开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也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1、鼓励学生撰写实践性论文。结合所讲、所学,让学生撰写新知识、新应用等方面的论文,提高他们自我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的能力。2、组织学生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的辩论赛、讨论会等,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7、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方法1、实行考评结合的方式。2、结合平时作业、自选论文、做课表现、经个人申请、综合评定、在学期所有考试科目结束后给定。3、确定合理比例,提交学生总评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10%,实践课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计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描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的一门思想品德课程。本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学基础理论两大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大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能系统掌握伦理道德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提高道德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色1、教学体系的创新开放:即通过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答疑、课后问卷调查、模拟法庭、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道德修养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以及请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以及创建心理健康咨询站、法律咨询站等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学体系的创新开放;并不断开展“十六字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开展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及“开放式研究型、讨论式、案例型”教学方法的研究。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实现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教学手段的开发应用:在研究、制作完成完整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基础上,利用学院的校园网开展网络教育,借助学科组自主建立的电子信箱和学院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答疑、网上课外辅导,组织网上学术交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历史沿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沿革过程。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2年10月,教育部专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多数高校先后开设思想品德课程。1984年,思想品德课终于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198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要求各级各类普通高校必须开始《法律基础》课程。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又颁布实施《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是我国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中把“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统一规定为“思想品德课”,并提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德育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思想品德课程设置方案从1995年至此2005年基本稳定不变。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决定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新方案中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开设“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新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是以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简单相加,而是整合创新。即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出发,将思想道德内容与法律意识、基本规范有机融合为一体,开拓出一门崭新的课程。按照中央的部署,新课程方案自2005年秋季开始在少数高校试点,2006年秋季学期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新方案课程中第一门正式全面实行的课程。自此,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校严格遵照中央要求,及时选调和引进教师,开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的一门思想品德课程。我院大学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未来骨干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能系统掌握伦理道德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2.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