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研究:稳健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20230129 -中信证券_第1页
地方两会研究:稳健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20230129 -中信证券_第2页
地方两会研究:稳健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20230129 -中信证券_第3页
地方两会研究:稳健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20230129 -中信证券_第4页
地方两会研究:稳健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20230129 -中信证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第18页起的免责条款和声明研究报告稳健的目标,积极的行动稳健的目标,积极的行动核心观点地方两会在春节前集中召开,密集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尽管总体经济增速目标设定较为稳健,但在促消费、新基建、产业集群等方面政策创新力度较大,预计形成一季度“接触型场景反弹和重大项目开门红”的良好格局,但对于总体经济特别是消费、地产的复苏还需要保持耐心,这也预示稳增长政策在经济指标企稳前还会保持积极宽松。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人口规模、外部大环境转变,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将明显加快,因此建议中短期可把握接触类场景反弹机遇,但在经济企稳后资产配置需回归产业升级逻辑。宏观经济首席▍地方两会春节前闭幕,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1月中旬各地集中举行地方两会,完成地方主要领导班子换届任命,为3月5日-11日全国人大会程强分析师S010002中信证券研究部联系人:黄昕议召开做充分准备,届时将公布经济增速、赤字率、新增专项债额度、转移支付等系列经济指标,我们对各项指标目标的预期是经济增速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赤字率约3.0%,新增专项债额度接近4万亿元,转移支付规模高于10万亿元,退税减税规模总体或低于2022年。考虑到今年财政前置效应强,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会感受到较大政策力度,悲观情形下如果后续经济恢复偏缓慢,不排除7月追加部署新的增量政联系人:黄昕▍地方经济增速目标设置较为稳健,实际工作成果可能高于预期。(1)2022年31省经济规模和增速情况披露,粤苏鲁浙超7万亿元,经济大省增速相对较缓,中部增速较快。3年平均增速排序前3位江西(5.7%)、山西 (5.7%)、湖南(5.3%)均为中部地区。经济规模出现平均化态势,前5省份占比降低。(2)21省较2022年目标降低,6省持平(江西、上海、内蒙、湖南、西藏、吉林),仅4省(重庆、海南、黑龙江、新疆)提高。 (3)在全国层面,2023年按各地经济体量和经济增速目标推算全国GDP为同比增长5.6%。2022年推算全国为6.1%,后公布目标为5.5%,存在约0.6个百分点差距。这可佐证今年全国经济增速目标或定5%左右。▍投资依旧最为重要,消费增速或反弹。地方经济指标蓝图呈现固定资产投资担纲,“消费、服务业”比“外贸、工业”略好的格局,公共预算收入目标提高。(1)投资增速目标较高,是稳增长最确定的压舱石。25省设置投资目标,同比增加4省,2023年目标增速平均值为8.5%,同比提高约0.3个百分点。(2)社零增速目标与2022年持平,平均值接近8%。 (3)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保持稳定,18省设置目标,平均目标增速7.5%,一般来说,经济偏落后省份的工业增速设置较高,因此实际全国结果会明显低于该水平。(4)各省设立进出口增速目标较为稳健,需关注进出口特别是出口端风险。(5)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提高,地方财力有望改善。21省设目标,平均增速6.24%,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明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等相关消费。(1)多地提出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新能源汽车、养老、文旅等方面的消费,并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推出消费促进政策,如上海提出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重庆提出加快打造陆海国际中心、中環万象城等消费新地标等。(2)展望潜在出台消费政策,落足点一是从当前的折扣券升级为直接补贴、实物补贴;二是提升居民收入,可能通过共同富裕途径推进;三是大力建设消费基础设施,推进一刻钟商圈、社区物业家政快递、新能源车充换电、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四是大力支持消费制造企业和终端消费场景经营者。(3)地产也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支持方向,我们认为在房地产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2风险有序释放后,未来房地产政策框架可能更多从促进消费的角度进行部▍从六大维度看地方部署新经济,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地方更加重视产业投资竞赛,而非城区简单扩张,更加积极寻找中长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技术创新突破对冲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红利消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前瞻探索,未来可能涌现出更多世界一流的万亿级产业集群。1维度1:地方前三大任务。同2022年相比,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各地更加强调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以及振兴制造业,并延续2022年对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但表述有所变化。多地加大产业升级支持力度,并将促消费上升为前3项任务。1维度2:报告重点词频变化。通过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平均约2万字)的热点关键词透视发展趋势。现代化、经济、人才、产业、安全、发展、能源等关键词的提法提升,发展、建设、产业、经济、创新、稳等仍然是高频关键词。疫情、市场主体、投资、共同富裕等关键词的出现次数有所下降。1维度3:三大城市群新经济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基本能表征我国经济家底和未来方向,北京、江浙沪、广东5省重点部署新经济。1维度4:各省“万亿级”产业集群。各省依托比较优势进行万亿产业特色定位,匹配该方向的标的具有更佳发展前景。初步统计,各省已打造或计划打造为万亿级的产业30余个。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健康等行业是主要经济大省都在重点抓的行业,预期能够实现较好效果。在从地域层面考察上市公司时,要注意分析该上市公司与当地万亿级支柱产业的关联情况。1维度5:各省“新基建”布局。预计2023年新基建实现20%左右的较快增长,占基建投资比重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建设成为诸多省市新增重点。如上海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北京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陕西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打造5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1维度6:2023年“一号文件”。例如,江苏1月18日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规〔2023〕1号),提出鼓励企业推行弹性休假、鼓励电商和快递企业设置跑单奖励等创新举措。(2)黑龙江印发《关于推动全省经济全面恢复增长若干政策措施》(黑政办规〔2023〕1号),强调加大促消费力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恢复,支持电商企业加快发展、延长实施企业纾困贷款周转金等惠企政策。(3)辽宁1月27日发布《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辽政发〔2023〕1号),提出加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推动消费复苏回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等举措。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3 4 投资依旧最为重要,消费增速或反弹 8围绕扩大内需头号任务,各地创新促消费举措 10从六大维度看产业创新升级 11 ”产业集群 14 插图目录 GDP快 5 图4:中部地区的江西、山西、湖南经济增速较快 5图5:各省投资增速目标略提升(2023年25省设目标) 9图6:各省社零增速目标基本持平(2023年22省设目标) 9图7:各省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稳健(2023年18省设目标) 9图8:各省进出口增速目标基本持平(2023年10省设目标) 9图9:各省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提升(2023年21省设目标) 9 图11: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词频分析表明,现代化、经济、人才、产业、安全、发展、 图12: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词图云(字体大小指代同比增减) 13表格目录GDP标 6表2:2023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目标 7表3: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促消费部署 10表4:各地2023年前3项任务更加重视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振兴制造业等,延续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重视程度 12 表6: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基建部署 16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4地方两会春节前闭幕,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1月11日-15日开始,到春节前闭幕,为期6-7天省级人大会密集举行,会议完成了地方主要领导班子换届任命,审议各省政府工作报告,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本地区扩内需、产业升级、社会民生等重大任务,并为将于3月5日-11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会做充足准备。全国人大审议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将公布经济增速、赤字率、新增专项债额度、转移支付等经济指标目标安排。如超出市场预期,则一、二季度资本市场可能接续活跃,如不及预期,则需前瞻考虑后续支持政策退坡风险,并适度降低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速中枢的展望。结合地方两会信息和财力情况,我们对各项指标目标的预期是经济增速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一般赤字率约3.0%,新增专项债额度约4万亿元,体现兼顾财力可持续的考虑;转移支付规模高于10万亿元,为地方财政转型提供支持;退税减税规模总体或低于2022年,政策着力点从供给侧蔓延转移至需求侧;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这与我国劳动力趋势比较吻合;CPI同比增长3%左右,CPI依旧是向上引导型指标。考虑到今年财政前置效应更强,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会感受较大政策力度,悲观情形下如果后续经济恢复偏缓慢,不排除7月追加部署新的增量政策的可能,包括新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筹建更长期限更多元主体的国家基础设施基金,以及引导财政控股的优质央企通过扩大资本市场融资服务稳增长等。在扩大消费方面的政策力度也不宜低估,围绕住房、新能源车、养老托育等大件商品、服务消费的实物补贴、直接补贴、消费信贷乃至专项再贷款都有可能推出,此外,作为供给需求政策的交汇点,消费基建、消费制造或成为支持重点。▍经济大省增速相对较缓,中部省份增速较快2022年31省经济规模和增速情况披露,粤苏鲁浙超7万亿元。31省2022年GDP数据已发布,广东(12.9万亿)、江苏(12.3万亿)、山东(8.7万亿),浙江(7.8万亿)经济增量超过7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两省经济增量超过10万亿,广东位居第一,其中,2022年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迈入万亿元级城市行列。此外3省达到5万亿元级别,包括四川(5.7万亿)、湖北(5.4万亿)和福建(5.3万亿)。中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较快。2022年经济增速前5位省份为福建(4.7%)、江西(4.7%)、甘肃(4.5%)、湖南(4.5%)、山西(4.4%),增速较慢的省份是吉林(-1.9%)、上海(-0.2%)、海南(0.2%)、北京(0.7%)、天津(1%)等。只看2022年当年,江西、福建以4.7%的增速处于最快水平。如果从2020-2022的3年平均增速看,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增速较高,前6省里中部地区占据4席。3年平均增速排序前3位为江西(5.7%)、山西(5.7%)、湖南(5.3%),均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3年平均增速靠后,吉林为2.3%(31/31),辽宁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5Wind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图2:2022年各省GDP增速(%),中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较快Wind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经济规模出现平均化态势,前5省份占比降低。2022年前5省GDP占比39.76%,DP降低0.23个百分点。回顾过去,2006、2017年是各省集中度较高的年份,在疫情前其实集中度有收敛趋势,在一线城市有序限制、产业国内梯次转移背景下,省域之间走向平衡。前5省GDP占比(%)前10省GDP占比(右,%)210Wind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6露了经济增速等目标,21省较2022年目标降低,6省持平(江西、上海、内蒙、湖南、4省(重庆、海南、黑龙江、新疆)提高。在持平省份中,江西持平7%,上海持平5.5%,内蒙古持平6%,湖南持平6.5%、西藏持平8%、吉林持平6%。在上调省份中,重庆由5.5%提高至6%,海南由9%提高至9.5%,黑龙江由5.5%提高至6%,新疆由6%提高至7%。总体上,各省在设置GDP目标时相对稳健,考虑基数效应和政策力度较大,今年各地GDP目标完成度应该更高,预计2023年各省GDP普遍高于预期目排序地区人大会召开日期2年GDP目标2022年GDP实际增长3年GDP目标具体表述2022目标-2022实际-2023目标全国3月5日5.53.05.05%左右1河北1月11日6%左右2江西1月11日7.04.77.07%左右3四川1月11日6%左右4云南1月11日7.04.36.06%左右5上海1月11日5.5-%以上6福建1月11日6%左右7天津1月11日5.01.04.04%左右8广东1月12日5%以上9山西1月12日6%左右黑龙江1月12日6%左右浙江1月12日6.03.15.05%以上广西1月12日5.5%左右内蒙古1月12日6.04.26.06%左右辽宁1月12日5%以上陕西1月12日6.0%左右重庆1月13日6%以上宁夏1月13日7.04.06.56.5%左右海南1月13日9.0%左右安徽1月13日7.0%左右20湖北1月13日7.0%左右21贵州1月13日7.01.26.06%左右22山东1月13日5%以上23西藏1月13日8.01.18.08%左右24湖南1月14日6.5%左右25河南1月14日7.03.16.06%26新疆1月14日6.03.27.07%左右27北京1月15日5.0%以上28江苏1月15日5%左右29青海1月15日5%左右30甘肃1月15日6%31吉林1月15日6.0-1.96.06%左右数据中的最高点。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7我们认为3月5日全国人大会召开时提出的全国经济增速目标为5.0%左右,在实际工作中预期可实现更好结果。在全国层面,2023年按各地经济体量和经济增速目标推算全国GDP同比增长目标为5.6%。回顾2022年时,按各地经济规模和增速推算全国经济增速水平为6.1%,后公布的全国经济增速目标定为5.5%,中间存在约0.6个百分点的宽裕度。按此可估算今年全国两会的经济增速目标预计定在5%左右。考虑今年基数效应和经济自然恢复速度,如无新增黑天鹅事件,实际结果可能高于目标。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地区固投社零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公共预算收入海南9.5西藏8.0江西7.08.08.58.0新疆7.09.0宁夏6.55.08.05.5安徽湖北6.5湖南6.57.07.58.0河北6.06.56.05.55.06.0川6.0云南6.09.09.05.0福建6.06.05.56.07.07.05.0黑龙江6.08.07.09.0内蒙古6.07.0重庆6.06.08.03.0贵州6.05.07.56.0河南6.08.07.05.0甘肃6.07.06.0吉林6.07.07.0上海5.55.5广西5.58.05.0陕西5.58.06.07.06.03.0全国5.0广东5.08.06.05.53.05.0浙江5.06.04.55.5辽宁5.07.06.06.05.05.05.0江苏5.05.5青海5.0北京4.54.0天津4.03.06.0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8▍投资依旧最为重要,消费增速或反弹地方经济指标蓝图呈现固定资产投资担纲,“消费、服务业”比“外贸、工业”略好的格局,公共预算收入目标提高。(1)投资增速目标较高,是稳增长最确定的压舱石。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发挥关键拉动作用。2023年设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省份有25个,较2022年(21个)有所提升,其中今年新设立目标的省份为西藏、内蒙、湖北、陕西、浙江、贵州等。2023年目宁夏、云南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设立10%及以上目标共有10个省份,其中海南目标增速最高(12%),还包括新疆、宁夏、安徽、湖北、内蒙、重庆、河南、甘肃、辽宁等。(2)社零增速目标与2022年持平,平均值接近8%。2023、2022年均有22省设立社零增速目标,这两年的平均目标一致(分别为7.80%、7.84%),体现各省保持对消费高度重视和积极预期。其中,新疆的目标最高,为12%;海南、福建、云南、甘肃、湖北、西藏设立了10%的目标。从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虽然社零增速目标较高,但这些目标是在2022年的低基数上设立的,相较固定资产投资而言,消费两年平均增速依旧不及疫前。(3)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基本持平。在外需压力与产业转型背景下,工业发展处于困境突围阶段,各省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设定相对稳健保守。2023年设立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的省份有18个(2022年为13个)。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平均值为7.45% (2022年为7.40%)。其中,西藏(10%)、海南(10%)、云南(9%)、新疆(9%)、江西(8%)、重庆(8%)、宁夏(8%)等省较高,而一些经济引领能力较强的大省,比如上海、江苏、山东等并未设目标。贵州、安徽在2022年曾设置较高目标,(4)各省设立进出口增速目标较为稳健。从数量来说,2023年设立进出口增速目标的省份较少,仅10个,约为总数量的1/3,体现各省对进出口增长较为悲观。此外,进出口总值贡献较大的一些东部沿海省份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并未设立目标。从目标的平均为15%。我们预计今年进口额增速为正,出口额增速为负。部分省份单独设置出口增速目标,安徽目标为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其中出口增长17%;福建目标为出口增长7%。(5)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提高。2023年21省设目标,海南(15%)、新疆(10%)、黑龙江(9%)、湖南(8%)、安徽(7%)等省较高,均高于平均预算收入增速目标(6.24%)。2023年平均增速目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地方预算收入增速目标较上年显著提高,其中海南提高5个百分点,新疆提高3个百分点,云南、广西、湖南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预算收入目标的提升系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持续性扩大和民生保障政策的推行。财政缺口持续性扩大,地方政府需提高创收能力。截至2022年11月,地方财政缺口约13.2万亿,其中政府性基金缺口3.6万亿元,地方公共财政缺口9.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缺口分别扩大3.5万亿、2.0万亿、1.6万亿,公共预算收入目标的提高预计能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减小财政缺口。民生保障政策推行,地方政府需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9161412108641614121086420也要求有充足的预算收入。我们预测地方政府在推动预算收入增长的驱动下,可能会适度收缩减缓税费规模。预算收入增长有助于降低城投风险,促进城投转型。2022年投资增速目标2023年投资增速目标2022平均2023平均86420新辽安河黑广甘海宁江广山四青湖云吉河福重天内湖浙贵上陕山西北江疆宁徽南龙西肃南夏西东西川海南南林北建庆津蒙北江州海西东藏京苏江古864202022年社零增速目标2023年社零增速目标22023平均2022平均海西江福安云甘河辽广河四山天重宁黑吉广江新浙湖贵陕上内山湖北青南藏西建徽南肃南宁西北川西津庆夏龙林东苏疆江北州西海蒙东南京海江古864202022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平均平均河北甘肃陕西蒙古黑龙江夏海南广东浙江辽宁重庆新疆广西河南湖南江西云南安徽贵州西藏2022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平均平均2022年进出口增速目标2023年进出口增速目标2022平均2023平均云甘广新辽河重广安湖陕南肃西疆宁北庆东徽南西Wind府工作报告,中信证券研究部864202022年预算收入增速目标2023年预算收入增速目标22平均22平均海新安黑河甘四湖上山贵福宁广山河江江辽北云广陕天重浙内湖西青吉南疆徽龙北肃川南海西州建夏东东南西苏宁京南西西津庆江蒙北藏海林江古Wind政府工作报告,中信证券研究部地方公共财政缺口地方政府性基金缺口万亿元2017-032017-062017-09-122018-042018-072018-1022017-032017-062017-09-122018-042018-072018-102019-022019-052019-08-112020-032020-062020-09-122021-042021-07-102022-022022-052022-08-8-6-4-202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10▍围绕扩大内需头号任务,各地创新促消费举措各地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明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等相关消费。过去三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消费是三驾马车中增长最慢的变量,今年疫情对消费场景的压制有望显著减轻。在外需走弱和疫后逐渐恢复正常的背景下,中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2年12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及“十四五”期间实施方案的印发,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振经济提供支撑,地方两会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具体举措。从具体举措来看,很多地方提出了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新能源汽车、养老、文旅等方面的消费,并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推出消费促进政策,如上海提出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重庆提出加快打造陆海国际中心、中環万象城等消费新地标等。消费举措加强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促进房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推出一批冬季旅游精品线路。降低经营成本和业务风险。消费维权机制。、住房、家电等传统消费,促进家政养老、教育体育等服务消费,培育共享经济等新型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郊游等文旅消费热点;稳住大众消费,适时推出消费促进政策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展望潜在出台消费政策,落足点一是从当前的折扣券升级为直接补贴、实物补贴,这要考虑各地实际财力。二是提升居民收入,可能通过共同富裕途径推进,主要理论依据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群体。三是大力建设消费基础设施,推进一刻钟商圈、社区物业家政快递、新能源车充换电、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四是大力支持消费制造企业和终端消费场景经营者,作为供给端政策和扩内需政策交汇点,未来可能面向终端的食品饮料、家电、电子消费等制造业以及餐饮、商场、景区等经营者实施较大力度支持。地产也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支持方向,我们认为在房地产风险有序释放后,未来房地产政策框架可能更多从促进消费的角度进行部署。房地产市场经过3年疫情冲击,目前处于谷底。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房地产市场也将在2023年得到恢复,3年来积压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11的刚需和改善需求可能在2023年出现集中释放。在经济增长乏力和部分房企信用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中央层面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再次提及,体现中央对住房消费的支持、鼓励。在各地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许多地方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具体来说,2023年较多省份在房地产政策提出改造老旧小区,提供保障性住房,如上海提出2023年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云南在房地产政策中提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0个以上,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6万套,天津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85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从六大维度看产业创新升级在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下,各省如何顺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方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核心产业集群,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我们在1月27日外发专题《“中国式现代化”系列专题—寻找地区的阿尔法:从城建竞赛到产投竞赛》也具体阐述了“地方更加重视产业投资竞赛,而非城区简单扩张”的理论逻辑,即各地都需要寻找中长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技术创新突破对冲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红利的消退。当前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方向进行了前瞻探索,未来可能涌现出更多世界一流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从地方前三大任务看,同2022年相比,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各地更加强调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以及振兴制造业,并延续2022年对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但表述有所变化。通过梳理2022、2023年地方两会提出的前3项主要任务,对比发现:(1)多地推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各地沿用二十大报告中的表述,多地在前3项任务部署中提到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2)加大产业升级支持力度。2023年延续了2022年对于产业结构方面较高的重视程度,并加大产业升级支持力度,多地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也是二十大报告中所重点强调的。(3)多地将促消费上升为前3项任务。在2022年疫情扰动导致GDP增速不达预期、亟需提振经济和偿还债务的背景下,2023年各地较为强调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振兴制造业等稳增长政策。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12地区前3项主要任务前3项主要任务北京1.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2.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3.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1.强化规划战略引领,推动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2.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筑创新驱动发展优势3.继续数字化新势能,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河北1.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2.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确保冬奥会圆满成功2.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3.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山西1.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2.扎实开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3.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1.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2.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3.持续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内蒙古1.努力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保持稳中有进、整体好转发展势头2.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取得新突破3.以新发展理念塑造发展新优势,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节约新突破1.着力扩投资促消费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着力稳企业强链条育动能,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3.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辽宁1.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全力夯实教育科技人才支撑3.全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1.坚定不移抓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持之以恒强创新,促进动能加快转换3.精准施策调结构,奋力做好“三篇大文章”上海1.着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2.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2.加快落实“三大任务”(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建设全球动力之城核心区、长三角一体化等)3.聚力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1.积极扩大有效需求2.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3.高质量推进科教人才强省建设1.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3.坚定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浙江1.精准高效实施“8+4”经济政策体系,推动经济稳进提质2.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3.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促进制造业稳健运行、结构优化1.千方百计惠企助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扩大有效投资,激活居民消费3.稳外贸外资,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安徽1.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强化有效投资关键支撑作用2.全面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3.深化一产“两强一增”,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引擎作用,培育科技创新更大增量优势2.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3.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江西1.坚持稳字当头,力促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2.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释放发展活力1.促进供给和需求有效畅通,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持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3.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广东1.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2.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1.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2.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3.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广西1.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振兴2.强化发展创新支撑,着力推进科教振兴3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1.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广西工业脊梁挺起来3.推动消费提升服务业海南1.确保经济提质加速2.促进自贸港“大开放、大改革”3.打赢科技创新三年翻身仗1.蹄疾步稳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2.确保经济平稳增长,抓投资,抓消费,抓要素保障3.科技创新重庆1.奋力抓好扩内需稳增长,推动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2.奋力抓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3.奋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1.稳增长,让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加快发展2.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3.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四川1.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2.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3.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3.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优势云南1.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2.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在扩大内需上取得新突破3.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上取得新突破1.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取得新胜利2.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3.打响营商环境新品牌西藏1.狠抓安定团结,确保社会大局稳定2.狠抓“三稳”工作,加快经济整体好转3.狠抓投资消费,切实增强发展动能1.重点支撑,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2.抓根基支柱,培育壮大高原特色产业3.抓宝贵机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陕西1.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住经济发展大盘2.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整体效能1.持之以恒做好疫情防控2.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3.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甘肃1.聚力实体经济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聚力恢复扩大消费加速推动市场回暖;3.聚力科教人才支撑塑造发展动能优势1.聚焦振兴实业经济,更大决心加快产业升级2.坚持扩投资促消费,更强力度释放内需潜力3.坚持统筹区域城乡,更优路径促进融合发展青海1.扩大投资提升消费做强实体,促进经济全面恢复提质增效2.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3.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力保护好“中华水塔”1.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2.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3.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宁夏1.坚持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2.坚持改革先导,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3.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教育科技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1.着力保障市场主体,切实推动经济平稳运行2.着力扩大投资消费,切实释放有效需求潜力3.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切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13通过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平均约2万字)的热点关键词透视发展趋势。通过对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原文或新闻稿进行文本分析,并同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对比,我们发现:(1)现代化、经济、人才、产业、安全、发展、能源等关键词的提法提升,每百字中出现的次数增加较大,其中现代化提出次数提升一倍多。(2)发展、建设、产业、经济、创新、稳等仍然是高频关键词。总体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方向,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疫情、市场主体、投资、共同富裕、生态等关键词的出现次数有所下降,体现了受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政策导向由供给端向需求端改革的转变。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21(次/万字)2022(次/万字)2023(次/万字)增加(次/万字,右)57.9858.1115976.595.4747.997.40.2738187.406.89.356.717.208.007.566.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21(次/万字)2022(次/万字)2023(次/万字)增加(次/万字,右)57.9858.1115976.595.4747.997.40.2738187.406.89.356.717.208.007.566.05.04.03.02.000.0-2.0-3.0疫生态改革稳市场主体创新投资碳绿色完善共同富裕乡村风险产业链金融实体规模消费民生国际房养老科技数字就业市场开放制造高质量能源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安全经济现代化图12: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词图云(字体大小指代同比增减)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14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基本能表征我国经济家底和未来方向,从北京、江浙沪、广东5省发展新经济举措看:(1)北京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3)江苏推动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集群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有重点、分梯次推动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4)浙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光伏、智能电气等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第三代半导体、基因工程、前沿新材料等百亿级新兴产业群。(5)广东强调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各省依托比较优势进行万亿产业特色定位,匹配该方向的标的具有更佳发展前景。初步统计,各省已打造或计划打造为万亿级的产业30余个。(1)其中广东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江苏重点打造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浙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现金产业群。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突破万亿级。北京科技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培育形成,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有望突破。(2)从共同点看,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健康等行业是主要经济大省都在重点抓的行业,预期能够实现较好效果,一般来说,落后省份实现产业目标可调动资源少,难度相对更大。 (3)各省依托比较优势进行万亿产业特色定位,匹配该方向的标的具有更佳发展前景,在从地域层面考察上市公司时,要注意分析该上市公司与当地万亿级支柱产业的关联情况。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15业集群相关表述(已成为、即将或致力于成为万亿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电力(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和新数字经济重点打造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万亿材料产业元。、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现代食品食品产业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创建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康工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光电子电子信息“增芯强屏”步伐加快,先进装备制造迈向智能化高端、消费品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产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六材料、装备制造业双翼”科技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息服务业)、智能制造、医药健业实现等代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属、电子信息全力打造有色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2020年)子信息制造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料现代物流、健康服务业业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建设,启动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古材料制造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业江农产品精深加工闲生态旅游暑休闲生态旅游三个万亿级大产业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形成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16新基建是各省工作中的新增重点。我们预计2023年新基建实现20%左右的较快增长,占基建投资比重持续提升。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基建开展部署,数字经济建设成为诸多省市新增重点。(1)如上海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北京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陕西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打造5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2)云南、黑龙江、广西、宁夏等省市明确规划新建5G基站、超大型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量级,着力实施产业数字化工程。(3)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地区新基建方面的代表性举措河北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抓好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培育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办好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江西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带动能力;系统增强“一号发展工程”牵引效应,谋划建设江西先进算力中心,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四川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出台数字四川建设方案,实施国家“东数西算”等重点工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新增3万家企业上云。云南布局建设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和省级枢纽节点,新建5G基站2万个以上,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提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上海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的未来产业五大领域加速布局。首次提出2023年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福建着力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提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水平;着力建设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着力构建富集多元的数据供给体系,实现数字赋能、激发市场活力。天津加快打造中国信创谷,推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更深入、更紧密、更市场化服务全市智能制造、信创产业、生物医药发展,增加“AI+制造、+信创、+交通”等应用场景。广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5G网络实现城乡主要区域基本覆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山西加快量子产业、人工智能、绿色低碳、高速飞车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培育数字产业,做强智能终端等优势产品。打造一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数字融合应用新场景。。黑龙江加力推进5G、千兆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50个以上。浙江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广西加快新基建投资,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运营好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积极打造中国一东盟北斗总部基地,推动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新建成5G基站2万座以上,5G网络覆盖80%以上行政村。内蒙古打造和林格尔“中国云谷”软件和信息技术集聚区。辽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办好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陕西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打造5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重庆构建“五十百千万”数字产业发展体系,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推动5G和千兆网协同发展宁夏着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工程,新增超大型数据中心5个、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25万台。着力实施产业数字化工程,制定“数字+产业”倍增计划,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海南加快建设5G和光纤宽带“双千兆”网络、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探索国际数据中心试点。安徽突出“芯”“车”联动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生态建设,聚焦光伏突破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湖北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60%以上;着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山东推动智能化发展。纵深推进“工赋山东”,新打造5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应用。支持潍坊建设元宇宙产业园。建好国家智造工业设计研究院。西藏实施一批“智慧农牧业”试点湖南2023年,高质量发展湖南湘江新区,高标准建设湘江科学城,做实做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完成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升级。继续实施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打造全国先进绿色算力枢纽和国际领先的算法创新中心。打造全国信创产业基地。河南新建150个智能工厂和1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增上云企业3万家。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建设千兆网络示范省。新疆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推动“新服办”“新企办”移动端APP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共享应用系统建设。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