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_第1页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_第2页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_第3页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_第4页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中日关系现状及发展编者按: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近日,《光明日报》编辑部邀请五位学者就中日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等问题进行座谈,现将他们各自的看法摘登如下:记者:朱镕基总理将于10月12日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请谈一谈此次访问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室主任):朱镕基总理此次出访是继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之后,中国领导人对日本进行的又一次重要国事访问。近两年来,中日关系在总体状况良好的大前提下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次访问将进一步调整和强化两国关系并使之向前发展,因而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较之中日经济合作的光明前景,两国政治关系面临着如何增加相互信任、寻求共同战略利益等一系列课题。面对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日本既希望看到中国的稳定,同时也担心中国压倒自己取得“地区的主导权”。甚至有极少数抱着冷战思维、坚持以邻为壑的日本政治势力公开把中国视为日本的对手,蓄意制造子虚乌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别有用心地丑化中国,明里暗里为台独势力打气,企图以此削弱中国。少数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警惕。如果不能及时匡正被别有用心的日本右派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敌视中国的思潮的蔓延终将妨碍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领导人与日本朝野政治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将有助于切实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下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记者:当前中日关系的基本特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蒋立峰(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与28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相比,中日关系已经获得巨大发展,中日双方并且确立了在21世纪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当然,两国间围绕政治安全方面和历史认识方面的问题时有发生,但这并没有改变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中日关系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是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与行动。因此,不断加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对减少中日之间的纠纷与摩擦十分重要。现在每年中日之间的往来人员已达一、二百万之众,比七、八十年代增加了许多倍。但令人遗憾的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感并未因人员往来增多而加强,这已成为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认真对待并解决的问题。此外,中日两国政府的相互政策亦是决定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中日两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共同发挥作用,创造双赢、多赢局面,以避免中日关系严重后退。令人遗憾的是,最近日本有人鼓吹“日本应拥有航空母舰”、“日本应建立新国防军”以加强军备,甚至宣称“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这种思潮在对华关系方面的表现就是仍然抱着“蔑华观”不放,否认近代日本的侵华历史,宣扬“中国威胁论”。朝鲜半岛形势发生变化后,日本丧失了发展军事的最主要借口,一些人便在中国身上作起了文章,以子虚乌有的“中国导弹对准日本”为由,试图给日美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发展先进军事力量提供“合理根据”。至于中日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发展,其前景更可乐观。日本方面应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也是促进日本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推动力。此外,当前中日文化交流尚显薄弱,今后应努力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交流。记者:如何看待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和共同战略利益?林晓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对中日关系而言,历史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国内少数人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愈演愈烈,使历史问题在55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中日两国在战略利益和战略关系上的判断与选择。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铁证如山,任何一个稍具理智、不怀偏见的人都不会无视那段惨痛的历史。因此,历史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正确认识历史的问题。正是由于日本极少数人妄图篡改历史的企图,才使得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上升,并对对方的战略意图与发展方向、对己方战略利益的判断与选择产生了无可否认的负面影响。那么,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之间还有没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第一,是地缘战略利益。中日两国比邻而居,同处在一个政治的战略空间之内的地缘关系,使双方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双赢与互利应该成为两国关系战略思考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第二,是地区战略利益。中日同属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列,理应加强合作,为建构公正、合理、平等的地区政治经济秩序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第三,是发展战略利益。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日本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样离不开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的合作。第四,是安全战略利益。冷战以后,亚太地区出现了不安定因素扩散化、不确定化和双边安全同盟扩大化的现象,这显然不符合地区内各国寻求多边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与稳定的趋势。无论是维护地区安全,还是解决跨国界的环境、走私等国际性问题,都需要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合作。记者: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如何看待国际格局中的中日关系定位及其发展趋势?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纪之交国际格局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一超多强”结构与多极化趋势并存;一极霸权意图与多边合作趋势同在。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地区合作、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冲击着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未来的中日关系将受到这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将以其自身的发展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推动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意在构筑一极霸权世界,并把强化同盟、联日抑中作为其东亚战略的支柱。中日对待美国霸权的不同立场,在中美关系相对平稳时将是中日建立信赖关系的障碍,在中美关系趋于紧张时则将使中日关系发生严重倒退。中日两国应努力消除或减少来自美国因素的消极影响,致力于构筑中日、中美、日美三对双边关系相对均衡发展的中美日关系。近年来,中美日俄四边互动关系有了新的进展,俄罗斯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有所增大。从总体上看,这将对多极化趋势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消除美日双边同盟的消极影响。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亚太地区及其次区域一一东亚乃至东南亚、东北亚等区域内的经济、政治、安全合作乃是大势所趋,中日关系将日益超出单纯的双边关系范围而逐步融入多边合作关系的网络之中。这一新局面将推动中日两国加强对话与协商,共同协调对地区事务的态度与立场。在上述国际格局下,新世纪初期中日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具体而言,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双方将致力于构筑避免摩擦、增进合作的稳定的双边机制;两国间相互交往与作用方式将继续得到调整,新的交往方式与渠道将在“磨合”过程中渐趋成形;亚太与东亚多边合作的发展将对中日关系产生更多影响,两国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合作将逐步增加。只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中日伙伴关系”就能够从目标变为现实,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安全与繁荣,而且也将是对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贡献。记者:近些年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情况怎样,未来几年的前景如何?冯昭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在90年代前半期,中日贸易额直线上升,几乎是“一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1997、1998年两年由于日本经济衰退等原因,双边贸易额增势渐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但去年以来又恢复增势,今年可望超过700亿美元。在对华直接投资方面,日本也名列前茅。同时日本也是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最多的国家。日本显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以后中日经济合作的发展势头仍将保持下去,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和正式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后,中日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可能加快。从今年1-4月日本对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9.7%、对华直接投资增长47.8%等事实,已经可以看出这个苗头。从科技方面看,日本是在工业化阶段成功地赶超欧美的国家,中国则仍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中日在工业化技术方面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尽管日本在信息化方面落后于美国,却不宜低估中日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合作潜力,因为日本在“综合信息能力指数”方面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同时日本在信息技术方面也有不少强项,例如:便于上网的modem手机、光纤通信设备、信息家电、各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及原材料等。吸取和引进日本的上述技术,将对中国推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发展战略大有裨益。日本经济也将从中国市场受益无穷。编者按: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近日,《光明日报》编辑部邀请五位学者就中日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等问题进行座谈,现将他们各自的看法摘登如下:记者:朱镕基总理将于10月12日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请谈一谈此次访问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室主任):朱镕基总理此次出访是继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之后,中国领导人对日本进行的又一次重要国事访问。近两年来,中日关系在总体状况良好的大前提下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次访问将进一步调整和强化两国关系并使之向前发展,因而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较之中日经济合作的光明前景,两国政治关系面临着如何增加相互信任、寻求共同战略利益等一系列课题。面对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日本既希望看到中国的稳定,同时也担心中国压倒自己取得“地区的主导权”。甚至有极少数抱着冷战思维、坚持以邻为壑的日本政治势力公开把中国视为日本的对手,蓄意制造子虚乌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别有用心地丑化中国,明里暗里为台独势力打气,企图以此削弱中国。少数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警惕。如果不能及时匡正被别有用心的日本右派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敌视中国的思潮的蔓延终将妨碍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领导人与日本朝野政治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将有助于切实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下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记者:当前中日关系的基本特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蒋立峰(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与28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相比,中日关系已经获得巨大发展,中日双方并且确立了在21世纪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当然,两国间围绕政治安全方面和历史认识方面的问题时有发生,但这并没有改变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中日关系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是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与行动。因此,不断加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对减少中日之间的纠纷与摩擦十分重要。现在每年中日之间的往来人员已达一、二百万之众,比七、八十年代增加了许多倍。但令人遗憾的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感并未因人员往来增多而加强,这已成为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认真对待并解决的问题。此外,中日两国政府的相互政策亦是决定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中日两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共同发挥作用,创造双赢、多赢局面,以避免中日关系严重后退。令人遗憾的是,最近日本有人鼓吹“日本应拥有航空母舰”、“日本应建立新国防军”以加强军备,甚至宣称“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这种思潮在对华关系方面的表现就是仍然抱着“蔑华观”不放,否认近代日本的侵华历史,宣扬“中国威胁论”。朝鲜半岛形势发生变化后,日本丧失了发展军事的最主要借口,一些人便在中国身上作起了文章,以子虚乌有的“中国导弹对准日本”为由,试图给日美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发展先进军事力量提供“合理根据”。至于中日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发展,其前景更可乐观。日本方面应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也是促进日本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推动力。此外,当前中日文化交流尚显薄弱,今后应努力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交流。记者:如何看待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和共同战略利益?林晓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对中日关系而言,历史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国内少数人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愈演愈烈,使历史问题在55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中日两国在战略利益和战略关系上的判断与选择。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铁证如山,任何一个稍具理智、不怀偏见的人都不会无视那段惨痛的历史。因此,历史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正确认识历史的问题。正是由于日本极少数人妄图篡改历史的企图,才使得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上升,并对对方的战略意图与发展方向、对己方战略利益的判断与选择产生了无可否认的负面影响。那么,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之间还有没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第一,是地缘战略利益。中日两国比邻而居,同处在一个政治的战略空间之内的地缘关系,使双方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双赢与互利应该成为两国关系战略思考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第二,是地区战略利益。中日同属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列,理应加强合作,为建构公正、合理、平等的地区政治经济秩序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第三,是发展战略利益。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日本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样离不开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的合作。第四,是安全战略利益。冷战以后,亚太地区出现了不安定因素扩散化、不确定化和双边安全同盟扩大化的现象,这显然不符合地区内各国寻求多边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与稳定的趋势。无论是维护地区安全,还是解决跨国界的环境、走私等国际性问题,都需要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合作。记者: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如何看待国际格局中的中日关系定位及其发展趋势?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纪之交国际格局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一超多强”结构与多极化趋势并存;一极霸权意图与多边合作趋势同在。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地区合作、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冲击着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未来的中日关系将受到这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将以其自身的发展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推动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意在构筑一极霸权世界,并把强化同盟、联日抑中作为其东亚战略的支柱。中日对待美国霸权的不同立场,在中美关系相对平稳时将是中日建立信赖关系的障碍,在中美关系趋于紧张时则将使中日关系发生严重倒退。中日两国应努力消除或减少来自美国因素的消极影响,致力于构筑中日、中美、日美三对双边关系相对均衡发展的中美日关系。近年来,中美日俄四边互动关系有了新的进展,俄罗斯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有所增大。从总体上看,这将对多极化趋势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消除美日双边同盟的消极影响。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亚太地区及其次区域一一东亚乃至东南亚、东北亚等区域内的经济、政治、安全合作乃是大势所趋,中日关系将日益超出单纯的双边关系范围而逐步融入多边合作关系的网络之中。这一新局面将推动中日两国加强对话与协商,共同协调对地区事务的态度与立场。在上述国际格局下,新世纪初期中日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具体而言,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双方将致力于构筑避免摩擦、增进合作的稳定的双边机制;两国间相互交往与作用方式将继续得到调整,新的交往方式与渠道将在“磨合”过程中渐趋成形;亚太与东亚多边合作的发展将对中日关系产生更多影响,两国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合作将逐步增加。只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中日伙伴关系”就能够从目标变为现实,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安全与繁荣,而且也将是对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贡献。记者:近些年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情况怎样,未来几年的前景如何?冯昭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在90年代前半期,中日贸易额直线上升,几乎是“一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1997、1998年两年由于日本经济衰退等原因,双边贸易额增势渐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但去年以来又恢复增势,今年可望超过700亿美元。在对华直接投资方面,日本也名列前茅。同时日本也是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最多的国家。日本显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