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与1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_第1页
第11与1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_第2页
第11与1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_第3页
第11与1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_第4页
第11与1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与

国际金融组织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货币关系,即国际货币关系,因此也必然要求在国际上形成为各国所共同遵守的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惯例、规定、原则和制度。国际货币体系就是这些惯例、规定、原则和制度的总和。

具体的,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所谓体系,是指某种有规则有秩序的整合体。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

1、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3、国际收支的调节4、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5、国际结算的原则6、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三、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的准则。 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第二节国际金本位制度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铸币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这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特点是:①以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③流通中其他货币和金币之间可以按法定比率自由兑换,也可以兑换与金币等量的黄金;④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或输入本国。2.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特点是:①金币仍作为本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而是流通纸币;②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③不许自由铸造金币,但仍以法律规定纸币的含金量;④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在国际支付或工业用金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用纸币向央行兑换金块(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一次至少兑换400盎司,约值1700英镑)。3.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特点是:①国家无需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市场上不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②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成黄金;③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再到金汇兑本位制,可以看出:第一,货币和黄金的联系越来越薄弱。第二,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币不再流通,货币的可兑换性受到限制,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则因大量持有外汇而不仅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所需的黄金,还可以节约国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第三,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制度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通常所说的国际金本位制是指世界主要国家均实行金币本位制情况下的国际货币制度。特点: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2.实行典型的固定汇率制。3.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的缺点从根本上讲是它过于“刚性”,这表现在:①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②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使国际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金本位的崩溃1914一战爆发黄金禁运,纸币停止兑换黄金严重的通胀,货币黄金可兑换性被禁止1915~1922,世界黄金生产下降了1/3战后初期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31年国际金融危机1929年,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放弃金本位制1931年初,德国放弃;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银行券兑现1936年,法、比、瑞士、意、波等国组成的金集团,放弃金本位制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1943年的“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1.凯恩斯计划主要内容是:(1)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国际清算同盟,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一种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班柯(Bancor)作为清算单位,“班柯”与黄金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价。“班柯”等同于黄金,各国可以黄金换取“班柯”,但不得以“班柯”换取黄金。

(2)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比价与“班柯”建立固定汇率,可适当调整,但不能单方面进行竞争性贬值。(3)各国中央银行在国际清算同盟中开立往来账户,各国间发生的债权债务都通过该账户之间的转账进行清算。国际收支顺差国将盈余存入账户,而国际收支逆差国则可以按照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2.怀特计划(1)采取存款原则,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金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基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变化等因素,根据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决定各国的投票权。(2)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名为“尤尼他”(Unita)的国际货币作为计算单位。(3)基金组织通过提供短期信贷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稳定汇率,维持国际货币秩序。(4)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同其缴纳的份额成正比。“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有一些共同点:①都只着重解决经常项目的不平衡问题;②都只着重工业发达国家的资金需要问题,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需要问题;③谋求汇率的稳定,防止汇率的竞争性贬值。两国的出发点不同。美国首先考虑的是要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处于统治地位,其次是避免美国对外负担过重。英国显然考虑到本国黄金缺乏、国际收支将有大量逆差,因而强调透支原则,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清算同盟”要能提供较大量的清偿能力(约300亿美元)。另一方面,怀特方案建议由“稳定基金”确定各国汇率,而反对“清算同盟”所设想的汇率弹性。3.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7月44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宗旨是:①建立一个永久性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建立多边支付制度,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生产资源的开发;③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简称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它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秩序。它通过对成员国进行监督、磋商和融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4.调节国际收支。5.取消外汇管制。IMF协定第八条规定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账户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不完全相同:①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度下,英国、法国、美国几种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取决于各国的势力范围。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②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缺乏一个协调机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汇兑本位制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以维持;③与战前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汇兑本位制中,储备货币(即美元)的作用得到了突出和加强。特点:1、国际货币体系内容的变化2、统一的国际机构的组织与监督3、国际协定的约束作用:1.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虽然该制度有助于美国扩大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但由于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进出口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2.保证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基金组织成员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矛盾,但是“协定”毕竟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得到正常运转,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避免了经济严重恶化和货币体系崩溃的局面。3缓解了国际收支危机。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逆差国提供各种信贷支持,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克服国际收支失衡的困难,促进币值的稳定。4.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同时也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因而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一般偏重内部平衡,所以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条件具备三项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则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这并不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但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机布雷顿森林制度存在的基础。

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则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

3、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则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1.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这就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这就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但从另一方面看,美国也背上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包袱。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2.储备制度不稳定的缺陷。即特里芬两难(TriffinDilemma)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既数量充足,又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后黄金生产增长缓慢,与国际贸易增长相适应的国际储备的增长只有是美元增加。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并危及国际货币制度。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塌台的必然性。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黄金—美元本位基础之上的,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由于规定了“双挂钩”制度,而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于是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需有充足的美元,但这会导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会影响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美元的这种两难境地是196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故又被称为“特里芬两难”。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个体系的创始人显然指望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基金组织融资、合理的国内政策与偶然的汇率调整就可恢复平衡。这就是说,会员国暂时的不平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通资金,根本性的不平衡则靠调整利率来纠正。实践证明,这种调节机制并不成功,因为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4.内、外平衡难统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而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根据固定汇率原则,其他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但这往往会导致和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若这些国家不加干预,则美元贬值就会加剧,就会遭受美元储备资产贬值的损失。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Gul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一。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2.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此外,其他主要西方货币也都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

第四节牙买加体系 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年IMF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签订了《牙买加体系》一、牙买加体系的基本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可自由选择汇率安排2、黄金非货币化3、未来应以SDRs作为主要储备资产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1、汇率制度多元化多种汇率制度并存,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僵化局面。2、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解决了特里芬两难。3、调节国际收支机制多元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有两条:①IMF提供的短期或中长期贷款;②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根本性不平衡时改变金平价。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积极作用:1、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体制能够反映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情况。2、国际储备多元化,解决了特里芬难题。3、用多种机制共同调节国际收支,扩展了调节渠道。弊端:1、汇率剧烈波动增加了汇率风险,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都形成消极影响。2、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汇率比较容易向下浮动,易引起世界性的通货膨胀。3、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仍不健全。第五节欧洲货币一体化

区域性的货币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组成货币联盟。特征:--汇率的统一: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度--货币的统一:发行单一货币;--货币管理机构和货币政策的统一:建立一个中央货币机关,由这个机关保存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发行共同货币以及决定货币联盟的政策等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增强了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改变了世界范围内各经济力量的对比,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格局,对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它将是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方面。一、欧洲货币体系1、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端。1957年3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该条约的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69年12月在海牙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筹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魏尔纳报告”于1971年2月9日经欧共体部长会议通过,从而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1978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正式实施(EuropeanMonetarySystem,简称EMS)2、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CurrencyUnit,简称ECU)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RateMechanism,简称ERM)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MonetaryFund,简称EMF)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CurrencyUnit,ECU,也称“埃居”)ECU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由欧洲计算单位(EUA)演变而来。ECU实质上是一个货币篮子,由几个成员国货币组成(比利时法郎、卢森堡法郎、丹麦克朗、西德马克、希腊德拉克马、葡萄牙埃斯库多、西班牙比塞塔、法国法郎、爱尔兰镑、意大利里拉、荷兰盾、英镑)。每种货币在ECU中所占的权重,主要依据各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各国在欧洲共同基金中的份额及其在欧共体内贸易额所占的比重大小而确定。权重一般5年调整一次,在5年内任何一国货币权数变动超过25%时,可以要求调整货币篮子构成。ECU的作用主要有:①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即成员国在确定货币汇率时以ECU为依据,其货币与ECU保持固定比价,然后再由此中心汇率套算出同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比价;②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③作为成员国官方的清算手段和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2.

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RateMechanism,ERM)EMS通过双重机制来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即平价网体系(GridParitySystem)和篮子汇价体系(BasketParitySystem).平价网体系,又称格子体系。它要求成员国货币之间彼此确定中心汇率,各成员国相互之间的汇率只能围绕中心汇率上下浮动。篮子汇价体系,也叫中心汇率体系(CentralRateSystem)。它规定了各国货币对ECU的中心汇率,然后计算每种货币对这一中心汇率所允许的最大偏离幅度,当成员国货币与ECU的偏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进行干预。双重稳定机制的优缺点:优点:这种双重稳定机制,可以使EMS汇率机制更加稳定,同时改变了过去发生汇率波动时大都由软币国家首先纠正汇率的缺陷,从而均摊了调节责任。首先,它促进了成员国货币间汇率的稳定,除去发生危机的特殊时期,欧洲货币体系下中心汇率的调整频率要远远低于联合浮动阶段,这一稳定汇率的作用为将来货币联盟实施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打下了基础;其次,汇率机制的稳定有利于成员国之间通货膨胀差异的缩小、经济政策的协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最后,汇率机制的稳定扩大了欧洲货币单位在官方和私人领域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为最终向发行单一货币的迈进创造了条件。缺点: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现实差异、在经济和货币政策协调方面的欠缺、以及在是否愿意让渡货币主权方面的态度变化,都会对EMS及其汇率机制的运行形成冲击。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MonetaryFund,EMF)EMF资金来源是集中共同体成员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20%作为共同基金,再加上等值的本国货币,总额达到540亿欧洲货币单位(约730亿美元)。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典范:欧盟及欧洲单一货币——欧元1.德洛尔报告(Delor’sReport)主要内容包括:(1)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至少从1990年7月1日开始,在欧共体现行体制的框架内加强货币、财政政策协调,进一步深化金融一体化,使成员国货币全部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消除对私人使用欧洲货币单位的限制,扩大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委员会的权限。

(2)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由其接管原先存在的体制性货币安排,随着经验的取得,逐步扩展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在制订和管理货币方面的职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使用汇率调整。(3)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推行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实施向单一货币政策的转变,由中央银行体系承担全部职责,发行统一的共同体货币,集中并管理官方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为过渡到单一共同体货币做制度和技术准备。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Treaty)《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1993年底)主要目标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2)第二阶段(1994年1月1日~1997年)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实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管理体系——欧洲货币局(EMI),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为统一货币作技术和程序上的准备;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并趋于固定。(3)第三阶段(1997年~1999年1月1日)主要目标是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马约》规定五项趋同标准:《马约》为加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国家规定了五项趋同标准(ConvergentCriteria):①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成员国中通货膨胀率最低的三个国家平均数的1.5%;②长期利率不得高于欧共体三个通胀率最低国家平均利率的2%;③政府预算赤字不能超过本国GDP的3%;④政府债务不能超过本国GDP的60%;⑤货币汇率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规定的幅度以内,并且至少稳定两年时间,尤其是在同一时期内,该国不能主动降低它与任何汇率机制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中心汇率(即不能主动宣布货币贬值)。3.欧元的诞生根据马德里会议决定,欧元实施及推行的时间表共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999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为过渡阶段)主要工作是原欧洲货币局(EMI)改为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CentralBank,ECB),欧元按照1:1的比例取代欧洲货币单位(ECU),欧元区各国货币与欧元的汇率不可逆转地固定下来,欧元开始以账面货币形式流通;②第二阶段(2002年1月1日~2002年6月30日)主要工作是欧洲中央银行开始发行欧元,欧元纸币、硬币开始实际流通,正式启用,在这一阶段各成员国货币与欧元同时流通;③第三阶段从2002年7月1日开始,欧元成为欧元区惟一的法定货币。4、欧元启动的影响

(1)欧元将给欧洲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对欧盟政治、经济稳定带来有利影响。

1)为了达到趋同标准,各国采取了控制公共财政支出、削减政府预算、改革税制等财政措施以及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而且欧元区国家实行的利率趋同政策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种低通胀、低利率的宏观环境有利于欧盟的经济稳定增长。2)单一货币意味着商品的价格可以在成员国之间的市场上直接比较,消除了外汇风险及为防范外汇风险所进行的套期保值成本,促进了欧盟尤其是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3)商品、劳动力、资本在欧元区内的高度流动性将使欧洲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但从长期看,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资源的最优配置则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欧元实施可以增强经济透明度和市场竞争,提高效率。4)由于汇兑风险的消失,原来分割的欧洲各国资本市场可以整合为一个统一在泛欧层面上的、可以与美国相当的资本市场,将吸引各国政府和私人投资者持有以欧元计价的多样化的金融资产。(2)欧元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欧元的出现可以使外汇储备货币多样化,是国际金融体系实现更大稳定性的良机;将有助于产生一个多极的国际金融体系。(3)欧元启动将促进世界其他地区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对世界金融市场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六节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是保证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行的国际组织,其设立的宗旨是积极地协调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短期和长期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流动性困难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及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了协调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加强国际货币合作而建立的一个政府间的金融机构。IMF的宗旨是:①通过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共同协商国际货币问题的永久性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之间的协作;②维持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提高会员国就业水平及实际收入水平,为开发生产性资源提供便利条件;③维持汇率稳定,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支持会员国间建立多边支付体系,消除阻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限制;⑤为会员国国际收支暂时性不平衡提供资金融通,避免使用伤害本国和世界经济繁荣的调节性措施;⑥与上述几点相对应,缩短或减缓会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和程度。IMF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职能:①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支付以及货币的兑换性方面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实施监督;(汇率监督是IMF的一项重要职能,其目的在于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和汇率体系的稳定,消除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避免会员国操纵汇率或采取歧视性的汇率政策以谋求不公平的竞争利益)②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会员国提供必要的临时性资金融通,以使它们遵守上述行为准则,并避免采取不利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③为会员国提供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组织机构

IMF的组织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总裁和(若干)业务机构组成。理事会(BoardofGovernors)是IMF的最高权力机构或决策机构,由各会员国选派1名理事和1名副理事组成,理事和副理事的任期都是5年,可以连任,其任免由会员国本国决定理事通常由各国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副理事大多是各国外汇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副理事只有在理事缺席时才有投票权。理事会的主要职权是批准接纳新会员国、修订基金条款与份额、讨论决定有关国际货币制度的重大问题,除此以外的其他职权由理事会授权执行董事会实施。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常务会议(即年会),必要时可以召开特别会议。当出席会议的理事投票权合计数占总投票权的2/3以上时,即达到法定人数。执行董事会(ExecutiveBoard)是IMF负责处理日常业务工作的常设机构。它目前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由8个国家(中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英国、美国)各自选派1名执行董事代表本国,其余16名董事由其他会员国按国家集团或按地区分组推选产生。IMF总裁任执行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不得兼任理事,每两年由会员国委派或改选一次。执行董事会向理事会提出年度报告,与会员国进行讨论,并随时对会员国重大经济问题以及国际金融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在理事会和执行理事会之间还有两个机构: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关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临时委员会”,简称“临时委员会”(InterimCommittee);另一个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关于实际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联合部长级委员会”,简称“发展委员会”(DevelopmentCommittee)。这两个委员会都是部长级委员会,每年开会2~4次,讨论国际货币体系和开发援助的重大问题。由于这两个委员会的成员大都是来自主要国家且政治级别高,所以其决议往往最后就是理事会的决议。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

1.

份额(Quota)份额是指会员国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向其认缴的一定数额的款项,它是IMF的资金主要来源。2.借款借款是IMF的另一资金来源,它是在IMF和会员国协议下向会员国借入的资金。3.信托基金(TrustFund)

(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

1.

贷款业务IMF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政府提供短期贷款,以弥补会员国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1)贷款特点1)贷款对象只限于会员国政府。2)贷款用途限于解决会员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用于贸易的和非贸易的经常项目支付。

3)贷款额度受其所缴份额的限制,与其份额大小成正比。4)贷款方式是以会员国(借款国)用等值的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申请购买外汇或特别提款权——称为购买(Purchase)或提款(Drawing),而会员国还款时以黄金、外汇或特别提款权买回本国货币——称为购回(Repurchase)。(5)贷款基本都附加使用条件。贷款条件性是IMF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最具争议的问题。所谓贷款条件性(Conditionality),是指IMF在向会员国提供贷款时附加了相应的条件,其目的是使贷款与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前景及还款前景相结合,保证贷款的使用不损害IMF资金的流动性,并有助于调整受贷国的经济状况。(2)

IMF贷款的主要种类1)普通贷款(NormalCreditTranches)又称基本信用贷款(BasicCreditFacility)。它是IMF最基本的一种贷款,主要用于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的短期资金周转需要,期限3~5年,其累计最高额度为会员国缴纳份额的125%。IMF将普通贷款又分为储备部分贷款(ReserveTranche)和信用部分贷款(CreditTranche)。储备部分贷款是指申请贷款额在会员国本国份额的25%以内的普通贷款,又称黄金份额贷款(GoldTranche);这项贷款是无条件的,会员国只须事先通知IMF便可自动提用,其购买时不需付利息及其他费用,也不需要再购回。信用部分贷款是指申请贷款额超过会员国份额的25%、一直到份额的125%最高限的普通贷款;其中每25%为一档,共分四档,在使用时需经IMF审核批准;贷款条件逐档严格,利率逐档升高,年限3~5年,多采用备用信贷(Stand-byAgreement)的形式提供。2)补偿与应急贷款(Compensatory&ContingentFinancingFacility,CCFF)它的前身是出口波动补偿贷款(CompensatoryFinancingFacility,CFF或CompensatoryFinancingofExportFluctuating),1963年2月设立,是IMF对初级产品出口国因收入暂时下降而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所提供的一项专用贷款。其贷款条件是:借款国出口收入下降必须是短期的,而且是由借款国本身能力所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借款国有义务与IMF合作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其国际收支困难。1989年1月IMF以“补偿与应急贷款”取代了CFF,贷款最高限额为会员国份额的122%,其中应急贷款和补偿贷款各为40%,谷物进口成本补偿贷款为17%,剩余25%由会员国任意选择用作以上二者的补充。会员国由于本国无法克服的原因造成出口收入下降或谷物进口成本过高而发生国际收支短期困难,可以在普通贷款之外再申请该项贷款,其贷款期限为3~5年。3)缓冲库存贷款(BufferStockFinancingFacility,BBFF)它是IMF应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在1969年6月设立的一种专项贷款,用于支持初级产品出口国、稳定国际市场初级产品(锡、可可、糖、橡胶等)价格而建立国际缓冲库存的资金需要。缓冲库存是一些初级产品生产国按照国际商品协定而建立的一定数量存货,当国际市场上某项商品价格波动时向市场抛售或购买该项商品以稳定价格,从而达到稳定本国出口收入的目的。这项贷款的最高额度是会员国份额的50%,期限为3~5年;同时,IMF规定此项贷款与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借款国份额的75%。4)扩展贷款或中期贷款(ExtendedFinancingFacility,EFF)它是IMF于1974年9月设立的一种专项贷款,用于解决会员国较长期间的国际收支逆差。其贷款条件是:①申请借款的会员国国际收支困难确需中长期贷款才能解决;②借款国必须提出贷款期内改进国际收支逆差的计划及第一年准备实施有关政策措施的详细说明,并在以后每年向IMF提供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和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③根据借款国执行政策措施的实际情况分期发放贷款,如果借款国不能达到IMF的要求,贷款可以停止发放。这项贷款最高额度可达会员国份额的140%,期限为4~10年,一般分16次分期偿还。IMF规定,中期贷款与普通贷款之和不能超过借款国份额的165%。5)信托基金贷款(TrustFundFacility)它是IMF1976年按市价出售其持有黄金的1/6所获利润所得作为信托基金,再以优惠条件向较穷(或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即1973年人均国民收入低于300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和1975年人均国民收入低于520美元的国家)提供的援助贷款。同时,IMF审核申请贷款国的国际收支、货币储备以及其他发展情况,证实确有资金需要并有调整国际收支的适当计划。这项贷款的期限为10年,5年后开始还款,每半年归还一次,5年内分10次还清。该项贷款现已结束。6)补充贷款(SupplementaryFinancingFacility,SFF)它是IMF为弥补普通贷款的不足于1977年设立的贷款。其贷款条件是:会员国国际收支严重逆差,客观上需要比普通贷款数额更大、期限更长的资金。这项贷款的备用安排期限为1~3年,贷款期限为7年,还款期限为3.5~7年,每半年偿还一次。该项贷款已于1981年4月全部承诺完毕。IMF于1981年5月又实行“扩大贷款政策”(EnlargedAccessPolicy),作为对“补充贷款”的一种继续,贷款限额由IMF视情况而逐个确定。7)临时信用贷款

(TemporaryCreditFacility,TCF)它是IMF根据需要设立的临时借款。IMF曾于1974年6月、1993年4月分别设立过石油贷款(OilFacility)和制度转型贷款(SystemicTransformationFacility,STF)。临时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IMF向石油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借入的专项资金,并且专款专用。8)结构调整贷款(StructuralAdjustmentFacility,SAF)和扩大的结构调整贷款(EnlargedStructuralAdjustmentFacility,ESAF)它们分别设立于1986年3月和1987年12月,主要用于低收入国家制定和执行全面的宏观经济调整和结构改革政策,以帮助其恢复经济增长和改善中期国际收支状况。SAF的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国借用信托基金贷款偿还的本金和利息,ESAF的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国的捐款。贷款的最长期限可达10年,这两种贷款可以合并发放,SAF贷款最高限额为会员国份额的70%,ESAF贷款最高限额可达会员国份额的250%。2.创造储备资产在IMF理事会1969年会议上正式决定,创设特别提款权,以补充国际储备的不足,并于1970年开始分配。3.其他业务(五)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

1.IMF自成立以来,在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稳定国际汇率、缓和国际收支危机以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IMF提供的各种类型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会员国出现的国际收支困难。(2)IMF在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IMF在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各国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通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IMF的内在局限性(1)IMF对于危机的发生缺少必要的预警系统,甚至出现误导。(2)IMF对于治理危机的方案不能做到“对症下药”。(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常借助IMF向受援国推销其价值观、转嫁经济危机和攫取金融比较利益。二、世界银行集团

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1944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另一个国际金融机构,也属于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它于1946年6月开始营业,总行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通常所说的世界银行是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保证机构是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统称为世界银行集团(WorldBankGroup)。(一)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立及宗旨世界银行(WorldBank,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根据1944年7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世界银行与IMF的区别与联系凡是加入世界银行的国家首先必须是IMF会员国,但IMF会员国不一定都要加入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和IMF两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IMF主要负责国际货币事务方面,其主要任务是向会员国提供解决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所需的短期外汇资金,以消除外汇管制、促进汇率稳定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世界银行则主要负责会员国的经济复兴与开发,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除贫困,并向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经济的中、长期贷款。世界银行的宗旨:世界银行虽然是盈利性组织,但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其宗旨是:①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生产和开发资源;②通过对私人贷款提供保证或直接参与私人贷款,促进私人对外投资;③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办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均衡发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④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形式的国际贷款相配合。2、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1)

会员国缴纳的股金2)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3)债权转让4)利润收入主要来自于贷款和投资业务活动的营业利润。3.世界银行的贷款活动世界银行在成立初期的贷款投向集中于西欧国家,在战后初期提供了约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帮助西欧国家的战后经济复兴。1948年以后,西欧的战后复兴主要依赖于美国“马歇尔计划”所提供的援助,于是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逐渐转向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1)贷款条件1)借款人限于会员国。2)申请贷款的国家确实不能以合理的条件从其他方面取得贷款时,世界银行才考虑发放贷款或提供保证。3)申请的贷款必须用于一定的工程项目、有助于该国的生产发展与经济增长。4)贷款必须专款专用,并受世界银行的监督。(2)贷款种类1)项目贷款(ProjectLoan)又称特定投资贷款,它是用于资助会员国某个具体的投资项目。2)非项目贷款(Non-projectLoan)它是世界银行为支持会员国进口物资、设备所需外汇提供的贷款,或是为支持会员国实现一定的计划所提供的贷款。3)联合贷款(Co-financing)它是指世界银行与借款国以外的其他贷款机构联合起来,对世界银行的项目共同筹资和提供贷款。联合贷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世界银行同有关国家政府选定贷款项目后,贷款人签订联合贷款协议,共同承担同一项目;另一种是世界银行同其他有关贷款机构按商定的比例,对项目或与项目有关的建设计划提供资金,由世界银行按其贷款程序与商品、劳务采购的原则同借款国签订借款协议。世界银行更倾向于后一种形式4)“第三窗口贷款”(theThirdWindow)它设立于1975年12月,是一般性贷款以外的一种中间性贷款,即在世界银行原有的接近市场利率的一般性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IDA)的优惠贷款之外增设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的贷款条件优于世界银行的一般性贷款,但没有国际开发协会贷款条件优惠。这种贷款主要用于援助低收入国家,只开办了两年,到1977年底结束。5)技术援助贷款它是指许多贷款项目中用于可行性研究、管理或计划的咨询以及专门培训方面的资金贷款,也包括独立的技术援助贷款(即为完全从事技术援助的项目提供的资金贷款)。(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ssociation,IDA)是在1960年9月正式成立的,作为世界银行的一个附属机构,其宗旨是专门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优惠的贷款,以此作为世界银行贷款的补充,从而促进世界银行目标的实现。1、资金来源(1)会员国认缴的股本。(2)各国提供的补充资金。(3)世界银行从1964年起,每年从其业务净收入中拨出部分款项捐赠给国际开发协会。(4)国际开发协会的业务收益,但数额很小。2、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只对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发放。贷款对象为会员国政府,主要用于电力、交通、水利等公共工程部门和农业、文化教育方面。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被称为开发信贷(Credit),又叫软贷款,以区别于世界银行提供的硬贷款(Loan)。IDA贷款的优惠条件表现无息和长期在两个方面。贷款不计利息,只收0.75%的手续费,对已安排而未提用的部分收0.5%的承诺费;贷款期限为50年,且有10年宽限期,第二个10年起每年还本1%,其余年份每年还本3%,其中可部分或全部用本国货币来偿还。(三)国际金融公司

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FinanceCorporation,IFC)于1956年7月成立,1957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宗旨与机构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提供没有政府机构担保的各种投资;促进外国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公司虽是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但从法律地位和财务制度上看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公司的管理办法和组织结构与世界银行相同,总经理由世界银行行长兼任,内部的机构与人员多数是由世界银行相应的机构、人员监管或兼任。只有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会员国才能成为国际金融公司的会员国。截至1999年底,国际金融公司共有174个成员国。2.资金来源①会员国认缴的股本。国际金融公司最初的资本总额为1亿美元,分为10万股,每股1000美元,认缴股本须以黄金或外汇交付。此后曾几度增资,现法定资本为23.5亿美元。②从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借款。③业务净收益。3.国际金融公司的业务国际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贷款和对中小企业投资。贷款对象主要是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一般不用于会员国的公共基础工程,而主要用于制造业、加工业、开采业和金融及旅游等预期收益较好的部门。(四)多边投资保证机构(MIGA:MultilateralInvestmentGuranteeAgency)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私人投资提供政治风险和非商业风险的保险,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吸引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的战略.三、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一)亚洲开发银行1、

亚洲开发银行的建立及宗旨亚洲开发银行(AsianDevelopmentBank,ADB),简称亚行,是类似于世界银行、但只面向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各国的区域性政府间的金融开发机构。根据1965年3月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EconomicCommissionforAsiaandFarEast,ECAFE)第21届会议上与会各国签署的关于成立亚洲开发银行的协议,亚洲开发银行于1966年1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一次亚洲开发银行董事会上正式成立的,同年12月开始营业,行址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向其会员国或地区成员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协调各会员国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进行合作以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2、亚洲开发银行的组织结构亚洲开发银行是以会员国入股的方式组成的企业性国际金融机构。凡会员国均要认购亚洲开发银行的股本,认购股本的限额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由会员国财政部或中央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商议决定。亚洲开发银行设有理事会、董事会以及办事机构。3、

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1)普通资金这是亚洲开发银行开展业务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会员国认缴的股本;②借款;③普通储备金(即净收益的一部分);④特别储备金(即对发放的未偿还普通资金贷款收取一定数量的佣金);⑤业务净收益(即由提供贷款收取的利息和承诺费);⑥预缴股本(即会员国分期缴纳银行股本时在法定认缴日期之前缴纳的股本)。(2)亚洲开发基金该基金建于1974年6月28日,主要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达会员国捐赠(在这些国家中,日本是最大的认捐国,其次是美国),专门对亚太地区最贫穷会员国发放优惠贷款。(3)技术援助特别基金该基金于1967年建立,用于提高发展中会员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和加强执行机构的建设,具体项目包括资助发展中国家聘请专家、培训人员、购置设备、从事部门研究等。(4)日本特别基金该基金创建于1988年3月10日,在1987年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第20届年会上,日本政府表示愿意出资建立一个特别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与实现工业化、开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引进技术有关的活动,以便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该基金全部由日本政府捐赠。4、亚洲开发银行的业务(1)贷款业务。亚行的贷款对象为成员国政府及所属机构、其境内的公私企业和开发本地区有关的国际性或地区性机构。贷款涉及农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通信、开发银行、环境、卫生、给排水、教育、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