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第一章_第1页
经济学 第一章_第2页
经济学 第一章_第3页
经济学 第一章_第4页
经济学 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输经济学

王宝义

山东交通学院1第一章绪论2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776年,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开始。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些早期的经济思想萌芽。

3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15世纪~17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确立时期,西方经济学的萌芽时期。重商主义研究的重点在流通领域,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曼和法国的孟克列钦、柯尔培尔等人。他们的基本思想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的财富来自对外贸易,主张通过扩大出口和限制进口的办法来增加该国的财富。重商主义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初要求。重农主义提出土地是财富的来源,农业应该在国民经济中占首要地位,增加社会财富的唯一方法是发展农业,降低农业税赋,实行自由贸易,国家不应过多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魁奈等人。4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最杰出的代表当属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为《国富论》(1776年出版)。李嘉图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出版)(1)将经济学的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向到了生产领域,研究了国民财富的增长问题,使经济学成为了独特的经济学体系。(2)强调了财富是物质产品,增加物质产品的途径是资本积累和发展生产。(3)政策主张是实行自由放任、让价格机制(即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56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的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的经济学家杰文斯和法国的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又几乎同时地发表了有关边际效用论的著作。边际革命的内容有:一是分析方法采取增量分析方法,即分析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动的方法;二是价值基础由劳动价值理论转向了效用价值理论;三是研究重心由生产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7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而其后的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则以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成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将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分析结合起来,建立了当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英国的琼•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同时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从而对这一理论体系作了重要的补充,使西方微观经济学得以完成。)新古典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依然是自由放任。8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4、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大发展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

(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理论,从需求方面解释了失业等问题。着重研究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政策主张上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其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9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了两派:一派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另一派是以琼•罗宾逊夫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主张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联系切断,主张以分配理论来完成凯恩斯革命。1011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3)凯恩斯主义与自由放任并存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并存与争论时期。形成了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革命、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以罗伯尔茨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学派。1213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产生的根源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思考:共产主义能否实现?

14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资源配置机制: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15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三)经济学的逻辑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需要细心的观察和逻辑推理,同时还需要借助经济理论和模型解释经济情况和现象。从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角度: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是好是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16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从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消费者行为,解决单个经济单位的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主要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以追求经济总体的利益最大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来解决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主要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消费储蓄与投资理论、金融货币理论等。

思考: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

17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一)学科演进缓慢发展阶段

早期运输问题对经济学的贡献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论述了运输对城市和地区经济繁荣所起的促进作用。1826-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从运输费用出发论述空间区位的形成。181844-杜比特(Dupuit)发表了以费用——效益观点研究运输投资和运价问题的《论公共工程的效用》,这篇论文也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论。1850-拉德那(Lardner)《铁路经济》讨论了铁路的各种运营管理和成本、运费、利润等问题,还讨论了铁路与国家的关系。马歇尔称赞该书为近代铁路经济科学奠定了基础。1853-克尼斯(Knies)《铁路经营及其作用》被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引用。1920-庇古(Pigou)《WelfareEconomics》提出外部经济的概念,运输经济学理论基础形成。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19发展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运输经济分析的起步1930-小汽车开始盛行;1940-民航运输业崛起,运输部门成为最具现代化的部门,交通拥挤现象的凸现;战后世行对落后国家的援助大部分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必须进行事前评估,形成一系列的经济分析方法。1935-洛克林(Lochlin)-《运输经济学》标志着运输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1940-约翰逊(Johnson)-《交通运输:经济原理与实践》,开始全面讨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经济问题,包括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20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引发广泛关注1958-梅耶(Meyer)-《运输业中的竞争经济学》考察当时运输部门中的资源分配水平,并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1966-USDOT成立,规定所有需要联邦政府补助的运输规划都必须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及环境影响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1)国家运输政策(包括发展中国家交通援助问题)(2)城市交通问题(拥挤问题、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3)运输产业分析(组织、竞争、收费)(4)投资项目评估(成本收益分析技术CBA)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21框架基本建立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一系列综合性著作1978-桑普森(Sampson)《运输经济——实践、理论与政策》。1982-Button-Transporteconomics(1993年再版)。1984-哈泼(Harper)-《美国运输:使用者、运送者和政府》。前苏联出版一系列教科书-以计划作为主线。我国出版铁路运输经济、公路运输经济学、航运经济等一批著作。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22主流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标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1990-唐富藏-运输经济学,将大量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到交通运输分析当中。1993-Button-Transporteconomics(2nded)对运输的经济特性作了较深入探讨,涉及经济区位、运输部门的规模和效用、外部性、政府管制等相关内容。1997-Boyer布瓦耶-Principlesoftransporteconomics把运输经济分析建立在运输业网络经济特性的基础之上。2001-Mccarthy麦卡锡-Transportationeconomics-Theoryandpractice国外大学中经常使用,以案例分析为主。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23(二)运输经济学学科特征运输经济学的内涵学科的层级运输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运输经济学的意义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24

学科属性运输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涵运输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与运输有关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以现代交通运输经济理论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运输产业特性,研究运输市场供求规律,分析运输成本和运输价格,改善交通运输市场结构,从而实现运输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运输资源效率。运输经济学的内涵*****不是研究“运输经济”的学科*****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25学科的层级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运输经济学运输管制、外部性等26运输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运输经济学地理学经济学运输规划与管理学27

学习运输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学会根据运输业特点使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方法与途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该是普遍适用的,但这些原理一般不能随意平移或套用,因为每一个具体领域都存在着使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技术约束或体制约束。运输经济学的意义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与特征28

运输业的特点是需求派生性、外部性和网络性。社会经济活动是产生运输需求的根源,需求是旅客与货物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供给则是厂商提供的位移服务,具有外部性和网络性,使得运输业的经济分析与一般产业有很大不同。即使是已经十分成熟的一些经济学理论,也已经证明必须在外部性和网络特性这一特定坐标系中重新考虑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认识运输业的特殊性去检验和发展已有的一般经济学理论,这对经济学本身的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29(三)主要内容运输需求理论:需求基础、货物、旅客、城市交通出行需求等。供给理论:供给基础、基础设施、运载工具供给等。市场均衡理论:交通运输成本、价格、运输市场、运输外部性及政府职能等。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