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23年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_第1页
泰州市2023年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_第2页
泰州市2023年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_第3页
泰州市2023年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_第4页
泰州市2023年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州市2023年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文言文教学摭谈黄焱骏江苏省泰兴中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指出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诵读方法与讲授策略,探讨文言文工具性与人文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题词:文言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素养古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体验民族思想感情、把握民族心理密码的过程。然而多年来,文言文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再者,绝大多数人认为文言文难学无用,费时费力,背离时代精神,有关删减文言文教学篇目或者甚至取消文言文的主张也一直不绝于耳。笔者认为,推究起来,“学生不喜欢或不感兴趣”是导致文言文教学困局的主要因素。那末,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或不感兴趣呢?难道文言文就那么面目可憎,让人望而却步?难道学生兴趣低迷就没有教师的责任?难道我们只能听之任之?恐怕,我们弊端重重的课堂教学难辞其咎。首先,教学方法的失当无疑是最为显性的特征。过去,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教学通常都是先介绍文学常识(作家的字号、生卒年代、作品以及课文背景知识),再是正音、断句、朗读课文(有时可能因要串讲课文,朗读课文环节被压缩),然后是落实字词、串讲文句,接下来就是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是讲解练习,做题巩固。如此僵硬的课堂教学流程只能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疲于奔命,全无主动和兴趣可言,完全为考试所迫。如今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串讲式教学,存在窄化教学内容、挫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等弊端。为了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下面笔者就文言文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一、加强诵读,整体感知,培养语感。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强调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等古汉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因为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而语感只能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才能形成,所以新课标强调言语实践,特别强调朗读和诵读。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含英咀华。北宋大文豪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也就成了文言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对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会不透,我们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首先,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内容先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其次,要借助于文本的已有注释和“课文导读”,疏通文章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对一时还不能读懂的句段,不必急于求解,暂且放在一边,借助工具书,帮助疏通词义,求得大致的含义,或者自已进行猜测,以意会之,等日后求得老师的指点,再进一步求得理解。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指导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点拨。每次诵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二、文言文教学中的“授之以渔”文言文教学,教师的“授之以渔”至关重要。由于学生不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无法自己独立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更需要老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教师教些什么,怎么教,那便是艺术了,有所讲究,有所忌讳了。首先应突出重点,切莫贪多求全。“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因此,教师的讲要突出三个重点(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古代文化常识),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积累常用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而不可面面俱到,让学生无所适从。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文本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越俎代庖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去读懂。其次是讲透、适当迁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通过比较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并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并实现文言文阅读迁移。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课堂,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学会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篇目。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需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学生自身也要养成摘抄习惯,忌动口不动手。新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文言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文言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两种对立倾向:一种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片面突出其工具性;另一种则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一味强调其人文性。当我们将文言文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后,既要反对借工具之名过多过细地给学生讲授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把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诗词讲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也要反对打着人文性的旗号去架空基本知识的积累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训练,追求一些脱离文本理解的空谈式感悟体验。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致用。何谓“致用”?它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指向现实的,功利的,即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习古人的经验,吸取曾经的教训,有的甚至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古为今用”。第二个层面是指向理想的,精神的,即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有了现实与精神的双重指向致用,文言文教学就能够不落窠臼,确立新的认识,建构新的格局。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就能和谐地统一在教学中。总之,我们要大胆破除文言文教学中的诸多陈规陋习,构建文言文教学新格局,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