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设计_第1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设计_第2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设计_第3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设计_第4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说出淝水之战的作战时间、作战双方、大致经过及结果等基本史实。(2)分析并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的背景,理解改革的主要内容,体会改革的艰辛。(3)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尝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而认识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难点】北方民族交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列举法、讲述法、合作探讨法等。【课前准备】学生对北魏孝文帝进行了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媒体展示《敕勒歌》,学生齐读。师:《敕勒歌》是著名的北朝民歌,原来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你知道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二、自主学习体验历史: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把下面几个关键事件按先后逻辑关系排列一下吗?(小组讨论,将序号填入空中)①民族交融趋势②迁都洛阳③北魏的统一④孝文帝改革⑤汉化措施⑥促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请学生代表上台填写,并统一核对答案。三、讲授新课:淝水之战多媒体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师:请同学们观察地图,在南方地区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与东晋同一时期的北方是什么样的政治状态?生:分裂状态,处于十六国时期。师:十六国中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回忆旧知: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谁领导前秦走向了统一?生:前秦是由氐族人于4世纪后期建立的,是苻坚领导前秦走向了统一。师:前秦和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并发生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淝水之战。活动一:自主阅读教材,讲述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结果及影响。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教师强调:淝水之战和以前历史上的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似,都是以少胜多。活动二: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师:苻坚骄傲轻敌;秦军不得人心,军队战斗力不强;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北魏孝文帝改革师:到了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多媒体展示图片《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师:通过以上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内迁各族的生活上有什么特点?生:北魏统一北方,黄河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成为趋势。师:鲜卑族的文化是比较落后的,在民族交融成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要巩固统治,北魏的孝文帝即位后,要怎么做?生:要实行改革。师:是的,孝文帝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都城从之前的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活动三:请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迁都洛阳的原因。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成,.....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三:北魏疆域地图(比较平城和洛阳的地理位置)学生小组进行交流,代表回答。生: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生: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师:迁都洛阳的措施,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迁都后他又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你能将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要求用三个字来概括,中间一个字用“汉”字)生:学汉语。多媒体展示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于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生:穿汉服。多媒体展示《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生:改汉姓。多媒体展示鲜卑姓改汉姓的表格,特别强调将拓跋改为姓元。生:与汉姻。用汉制。学汉礼。多媒体展示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一段话:他(孝文帝)一开始总览国务,执行汉化政策时,竭尽全力地督促,毫不通融,使当时人和后世的学者同感惊异。活动四:小组讨论,孝文帝对于北方汉族来说是一个征服者,他为什么不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原汉族地区,却要向汉族学习,实施汉化政策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师: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深知鲜卑族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的文化;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比游牧文化更为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师:观察以下图片,说一说魏晋以来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多媒体展示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北魏骑兵俑》、《胡床》、《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生: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生: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生: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师: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生活习俗和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师:看了内迁各族的分布,我们感受到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拓展提升:1.对孝文帝的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2.作业布置: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不少于100字)。五.课堂小结:填写小歌谣北魏有个(),迁都()定大计,穿()讲(),改()

学(),卑汉()受鼓励,采用()学律令,以()治国尊老人,民族()大统一。【反馈练习】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A.羌族

B.匈奴C.氐族

D.羯族答案:C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A.东晋——前秦 B.西晋——东晋C.前秦——西晋D.前秦——北魏答案:A3.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措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①采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4.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B.为统一全国作好准备

C.促进民族交融D.抑制佛教发展答案:C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答案:B【板书设计】淝水之战接触影响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汉化措施)民族交融【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紧扣课标,在自主学习阶段让学生对本课的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