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大剧院说明_第1页
普陀大剧院说明_第2页
普陀大剧院说明_第3页
普陀大剧院说明_第4页
普陀大剧院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舟山普陀大剧院建筑设计说明基地分析建设基地位于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新建的普陀大剧院是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基地现状呈不规则的四边形,东侧隔经三路与大海相望,南侧紧邻纬七路,西侧向山,用地的北侧为规划商务中心的景观轴线,西侧面对城市绿化公园。基地所处的位置相对敏感,基地距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普陀山只有2公里之距,同时用地南侧靠近城市的门户空间——沈家门大桥。成为感知城市的标志性节点空间。概念分析我们此次设计的概念主题为飘浮的乐盒,设计概念是建立在分析建筑性格、场地特性、地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设计概念最终表现为下面三个方面。设计动力之一——舟山海洋文化的建筑表达需求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舟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大海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锤炼、形成了一种“海魂”——海洋文化精神。舟山海洋文化精神孕育、初构于古代海洋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中,在新时期也需要新的发展。在当代如何通过物质化建筑实体表现和传承地域的文化成为我们设计发展的动力。设计动力之二——文化建筑本身的建筑形象表达需求作为普陀东港开发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新建筑承担着城市文化形象传达的重要使命。新的建筑应该以简洁,具有冲击力的形象形成明确的识别性,从而形成人们对场地的明确记忆。同时建筑所表现的文化气质有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简洁、识别性、文化气质就成为这一层面我们的追求目标。设计动力之三——城市特定区位的开阔气势与建筑物地标特质的需求城市因其区位不同,所处其中的建筑也因此具有不同的表达自身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本项目基地处于城市未来重要的扩展地带,也是重要的城市空间门户节点,作为重要的城市外围节点上的建筑,独特有力的形态特征所形成的“地标”建筑不仅是形象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空间定位与识别的空间需求。上述三个概念的整合形态就是我们的设计成果。规划设计分析总体布局:建筑物在平面及空间上的布局应当是具有整体性的。在分析基地的约束和限制的基础之上,整合规划设计要点的要求,我们确定了本方案的总体布局。整体建筑的机动车入口设计位于南侧的纬七路上,并且紧靠入口后勤广场,组织货流、地下车库车流以及临时人员流线。在建筑的南侧街角布置小型的公共广场。建筑沿经三路的北侧,靠近商务中心景观轴线的部位设计了整个建筑最重要的入口广场。这样的布局有效呼应了城市景观和规划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外围整体连续,内部空间丰富的整体形态。建筑轻盈的主体体量与绿色的基座体量脱离,由此形成具有“漂浮感”的震撼体形,极具冲击力和识别性。建筑的四个立面均精心设计,强调了建筑作为城市节点的完整性与简洁性。公共空间设计:文化建筑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所能提供的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所以在设计中我们利用建筑的载体创造了可以为社会大众所享用的积极公共空间。基地入口处由巨大的旋挑空间所形成的城市灰空间,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舞台。建筑基座之上,沿建筑的底部开创了很多开放性的室外空间,这些空间提供了人们观海和欣赏城市广场景象的平台。这种对公共空间的追求,在狭小的场地约束中尤显可贵。外部空间景观分析:根据基地的自然特征,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成“一心辐射”主体构架。在整体的建筑形态组织各种景观因素。建筑基座的设计有意识的与周围的景观相互联系,使基座体量成为外围景观元素的连续。同时也是人们景观体验的连续。建筑东北侧所形成的巨大城市灰空间,也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其上丰富的活动本身就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商业、车库等服务设施的设计有效的与基地景观相互连系。成为基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与停车布置分析:由于用地狭小,交通组织利用了西侧的的城市景观道路作为车行道路。并且在靠近南侧机动车入口设计地下停车库入口。建筑单体设计分析功能设计:由于采用整体的建筑形态。建筑的各个功能组织相对集中,大剧院的功能是整个建筑布局的主体,音乐厅和电影厅均围绕大剧院来布置。功能布局采用了水平和垂直分区两种策略。将大剧院和电影放映的两大功能大体进行水平向的分区。同时在各个水平分区内部又进行一定的垂直分区。比如,将不同规模的电影放映厅进行垂直纬度的分区,有利于合理利用建筑空间,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建筑西侧,围绕剧院的后台设计了布置了剧院的化妆服务空间和一定的排练空间。立面造型设计:设计以最基本的几何形式——方形进行切削处理,营造了透明体浮于基石的整体意向。表达了建筑应该具有简约性特征。通过西侧后台区坚实体量和其他三面玻璃材质立面设计体量相互对比,形成了大气磅礴的建筑形象。建筑在使用石材、玻璃的基础之上,也使用了木材来起到对比调的作用,并使建筑更为人性化。建筑的玻璃表皮设计取意于交响乐谱,通过对乐谱进行建筑学语言的抽象,使其成为表达建筑性格的形式元素。节能设计:建筑玻璃幕墙采用了双层中空玻璃幕墙,满足了国家最新的节能规范的要求。1、大剧场剧院布置在核心部位,观众主要出入口设置再东西两侧。本剧场为多功能剧场,兼顾歌舞剧、芭蕾舞、音乐戏剧、魔术杂技、综艺节目等使用,采用镜框式台口,总座位数约为1200座。观众厅后部及前部两侧为一系列演出技术用房,各道面光俯角符合规范要求观众厅以自然声为主,电声为辅,其声学设计参数详见声学设计说明。2。、大剧场观众厅观众厅采用为钟形平面,最宽处为32.6m,进深为26.2m,总座位数为1197座。其中池座约为827座,楼座约为370座。其中,池座设计视点在舞台大幕投影线中点,池座隔排升起标准C值为0.12米,池座最大水平视距为25.2m,视线条件良好。楼座的设计视点距离舞台边缘3m,高出舞台地面0.3m,隔排升起标准C值为0.12米,楼座观众最大斜线视距为32m,最大俯角为19°。池座和楼座均采用短排法,排距为0.9m,座位尺寸为550×600mm。观众厅容积为9400m3,每座容积约为8.0立方米/人。控制混响时间为1.2-1.4秒。3、大剧场舞台剧场舞台由一个主台、一个后台和两个侧台组成,台口宽18米,高11米。主台宽约为33米,深度约20米,中心为5块大型双层电动链式升降台。左右侧台均设有车台,尺寸和主台升降台范围相同。剧场乐池采用多级电动升降乐池,设有前后二道乐池,可分别停靠于舞台面标高、池座第一排标高、正常乐池使用标高,可形成伸出式舞台或增加观众坐席,还可以与升降栏杆组成五层台阶为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提供方便。4、贵宾用房贵宾用房设置在南侧,与演出场所紧密联系,紧邻大剧场观众厅,并有专用的出入口。贵宾室设有专用的洗手间和服务间。5、化妆部分大剧场的演员化妆室集中布置在舞台后面一至四层,紧邻舞台布置,主要演员化妆室与舞台同层,演员通过内部通道可以方便到达上下场口、台唇或舞台伸出部位,在台口附近设抢妆室和候演室。辅助用房四层为办公用房和三个排练厅,方便出租给各种剧团做歌剧、芭蕾、合唱等多种功能的排练场所。6、60座电影厅为满足今后评星级影院的要求,60座电影厅的银幕有效高度设计为2.6米,有效宽度为5.4米,采用短焦镜头,视点标高定为1150,最近视距为4.0米,中频混响时间设计为0.6秒左右,电影放映机采用小型2kw氙灯座式电影放映机,采用DIS6AD作为解码器,可以兼备DolbyA、DolbySR及DTS数字立体声电影。7、100座电影厅100座电影厅的银幕宽约7.2米,有效高度为3.4米左右,视点标高为1150,最近视距为6米,基本条件满足电影放映工艺要求。观众厅后墙及银幕后方均采用强吸声,厅内的中频混响时间控制在0.6秒-0.7秒。电影放映采用小型2kw氙灯座式放映机,采用Dolby650解码器,可以放映DolbyA、DolbySR和DolbyD立体声电影。8、350座音乐厅根据音质第一的原则,音乐厅在不用电声系统的前提下,满足交响乐队演出的要求,同时能满足民族器乐、声乐、音乐剧等高专业水准演出的要求,另外也可主办美声、民族、通俗歌曲的小型演唱会。音乐厅体形采用矩形平面,力求有较完美的音质效果。音乐厅观众350人,建筑面积375m2,总容积约2345m3,每座容积6.7m3。设计中频(500Hz)混响时间1.75s。该音乐厅可兼作大电影厅,银幕宽约11.6米,有效高度为3.6米左右,视点标高为1150,最近视距为6.9米,基本条件满足电影放映工艺和数字立体声电影的要求。9、通用设备用房通用设备用房包括各种设备机房、维修、值班室等。各机房实际面积分配视设备选型而定。变配电室、空调机房、水泵房、消防水池安排在地下一层,消防控制室安排在地面层。普陀大剧院声学设计说明1、设计内容及设计依据大剧院主要包括一个1200座的多功能剧场。剧场定位在以文艺演出为主,兼有会议和电影放映的功能,我们在建筑声学设计中保证演出效果、会议的语言清晰度和放映立体声电影的声像定位。本建筑声学设计主要内容是多功能剧场观众厅音质设计,使之总体上成为国内较高水准的剧场。建筑声学设计依据以下内容: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2.《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ll8-88);2、使用要求为了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该观众厅为一个供各种戏剧、音乐、集会、综艺节目使用的多用途剧场。其音质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作为“演出剧场”及大型集会时,在舞台上和观众区域内需使用扩音系统。(2)当举行音乐演出时,不用扩音系统,室内声学设计必须满足音乐厅中音乐质量的声学参数要求。从建筑声学上:对于戏剧及集会使用,观众厅声场在合理进行室内声学设计的基础上,主要由扬声器排列的特征来控制,其次才由室内声学设计控制。室内声学设计主要是控制混响时间,以保证达到较高的清晰度,此外应避免声聚焦和回声等缺陷。对于音乐会,观众席的声场完全由室内声学设计控制,以获得足够的混响、正确的早期/晚期声能比、正确的侧向/前方声能比及完美的整体效果。3、混响时间根据多功能剧场的使用要求,我们认为需采用观众厅混响时间可调节的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观众厅混响时间设计值的确定参照国外资料及我国有关经验和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要求,普通多用途剧场最佳混响时间(500—1000Hz)为1.1-1.4S,交响乐大厅一般在1.7-2.0S范围内,本设计确定大剧院多功能剧场设计混响时间指标如下:普通多用途剧场1.3±0.1S音乐厅1.7±0.1S混响时间可调节范围1.3-1.7S(2)观众厅设计总容积及每座容积观众厅平面投影面积约760平方米,平均净高12.3米。观众厅容积约为9400立方米,按观众1197座,每座容积约为8立方米(舞台对观众厅按舞台开口吸收考虑,舞台体积未计入总容积)。为达到上述设计混响时间要求,可考虑在观众厅设置可调吸声装置(采用部分墙面材料吸声可变措施),也可以采用电声模拟混响,达到改变混响时间的要求。(3)可变混响的实现多功能剧场作为普通剧场使用时,混响时间较短,定为1.3S;作为音乐厅使用时,定为1.7S,这就要求剧场在使用过程中混响可变。可变混响的实现一般有三种基本方式,其一为可调的室内容积,其二为可调的室内吸声构造,其三也可以采用电声模拟的方法。大剧院的多功能剧场采用以选择上三种方法相结合来实现可变混响。多功能剧场建筑声学设计以音乐厅为优先考虑功能,在改变混响时间以前的设计最佳中频混响时间为1.7s。观众厅的侧墙与天花设置声反射、声扩散构造,仅在后墙上布置全频带高吸声构造,座椅采用背板为木质的软座椅,使得座椅吸声不至太大,同时,在舞台上空设声反射罩。多功能剧场用作普通剧场使用时,设计最佳中频混响时间为1.3S。主要靠移去舞台上的声反射罩和侧墙上的吸声帘幕来实现。多功能剧场用作普通剧场使用时,移去舞台上的声反射罩,由于舞台侧墙与后墙上设有大面积强吸声材料,可以使观众厅的混响时间缩短0.3S以上。4、体形设计多功能剧场的室内形体设计采用声线分析法,合理地设定反射面的位置、尺寸、角度及材质等,以达到直达声及早期反射声的充分利用,适当的声扩散,避免产生回声和声聚焦等音质缺陷的目的。(1)直达声对观众得到的声强有直接影响,该观众厅建筑设计已做了合理的观众视线设计,一般认为可以满足声学要求。(2)早期反射声的控制早期反射声(包括正向及侧向反射两部分)一般是指直达声后50ms内到达听闻者的反射声,特别是延时为20—30ms的反射声对声强、丰满度以及听音的空间感有直接影响。天花吊顶及近台口的侧墙是提供早期反射声的重要部位,本剧场天花采用双曲造型及弧形台口侧墙可对观众席(特别是池座前中区)提供了必要的早期反射声。(3)舞台反射罩设计为适应音乐厅自然声演奏(唱)特别是交响乐演出的需要,舞台上必须设置活动的音乐罩,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声能和组织反射声,它既可以使乐队成员互相听闻,提高乐队的演奏质量又可改善观众厅的听闻条件。(4)适当的声扩散处理为了促使观众厅内声场更为均匀,提高在音乐厅使用时的音质,在设计中结合装修设计作了一些造型处理,如墙面和天花上不同尺寸的凹凸折面,可产生较好的声扩散作用。(5)音箱系统布置音箱系统分成主音箱系统、辅助音箱系统和补声音箱系统,在观众厅室内装饰设计时,将音箱系统布置与室内装饰设计结合,所有的音箱都暗藏于装饰设计之中,使得音箱系统布置不影响室内装饰设计效果。5、观众厅与舞台技术指标观众厅尺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