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蚕丝利用和纺织技术_第1页
原始社会的蚕丝利用和纺织技术_第2页
原始社会的蚕丝利用和纺织技术_第3页
原始社会的蚕丝利用和纺织技术_第4页
原始社会的蚕丝利用和纺织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始社会的蚕丝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纺织原料多样化地中海地区: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棉花中国:蚕丝养蚕

传说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是轩辕黄帝的妃子西陵氏,即嫘祖,她偶然发现了蚕在桑树上吃桑叶,而且蚕结成了茧,于是她把蚕茧摘下,抽出蚕丝,织成丝绸穿在身上,并传授养蚕抽丝的方法,被后人供为蚕神。

1.早期蚕丝利用

殷商以前,中国的先民们利用自然界生长的桑树资源养蚕。利用蚕丝织稠,但数量很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日益增长的衣着需要,人们便设法通过人工栽培桑树来扩大养蚕的规模,以提供更多的衣着原料。育蚕根据《诗经》和《左传》、《仪礼》等书的记载,这时不但已有“蚕室”,进行室内养蚕,而且还有蚕架、蚕箔等专门的养蚕工具和缫丝设备。以后历代古人们开始逐步注重桑叶的质量,改良桑树品种以适宜蚕的生长发育。古人们还选择优良的蚕种以提高蚕的质量。

古代养蚕织布图2.原始纺织技术

伯余初作衣: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抵御寒冷,直接用草叶和兽皮蔽体,慢慢的学会了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利用猎获的鸟兽的毛羽,进行撮、绩、编、织成粗陋的衣服,由此发展了编织、裁切、缝缀的技术。人们根据撮绳的经验,创造出绩和纺的技术。

连缀草叶要用绳子,缝缀兽皮起初先用锥子钻孔,再穿入细绳,后来就演化出针线缝合的技术。在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物中,发现了石锥。山顶洞人遗物中存有公元前1.6万年的骨针。骨针是引纬器的前身,是最原始的织具。

距今约16000年的骨针随着骨针的使用,古代的中国人开始制作缝纫线。使用骨针引线是纺织工艺的一项重要进展,它把纬线穿于针孔之中,一次性的将纬线穿过经线省去了逐根穿引的烦琐,大大提高了功效,骨针引纬的发明,开创了腰机织造的先河。2.1织造技术织造技术是从制作渔猎用的编结品和装垫用编制品筐席演变而来。《易·系辞(下)》记载了传说中的伏曦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目前所知最早的编织实物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具今7000年的芦苇残片,纹样为席纹,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底部的纺织印痕有蓝纹、叶脉纹、方格纹和回纹等。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将编结技术用于制作服饰,《淮南子·汜论训》称“伯余之初作衣也,淡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说明当时已经用麻作衣料。2.2纺坠与纺车纺坠是最古老的纺纱工具。纺坠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由于纺坠纺纱效率较低纱线的拈度也不均匀,因此出现了根据纺坠工作原理制作的单锭手摇式纺车,纺车的使用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和质量,并根据织物的要求,纺制粗细不同的纱线。经过不断的改进,单锭改为多锭,手摇改为脚踏,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史上的重要发明。

元代出现了脚踏五锭麻纺车,每昼夜能纺二斤纱。还有以人力、蓄力或水力引动的大纺车,一昼夜能纺一百斤纱,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械。脚踏五锭麻纺车脚踏三锭纺车图

人们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