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1.gif)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2.gif)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3.gif)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4.gif)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4e02dfbfa2b6feaec2e317fc7b32bff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汉献帝禅位开始,到589年杨坚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而结束,共369年。西晋皇朝曾短暂统一,但八王之乱后出现“五胡乱中华”的局面,政局再度混乱。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江南的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中国自此进入南北朝时期。581年,杨坚改北周国号为隋,并于589年灭南朝的陈政权,统一中原,建立隋朝,结束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苦痛、政治混乱的悲剧时代。然而,战乱与割据打破了帝国的一元化政治与集权式地主经济体制,定型于西汉中期的以经学为主干,以儒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崩解,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使魏晋南北朝成为“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文化的多元发展中,人们思维空前活跃,从不同角度去寻求和确定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求得“人自身的不断解放”,中华文化在生长轨道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魏晋玄学
《老子》、《庄子》、《周易》三书,当时称作“三玄”。所谓“玄学”,就是以老、庄学说解释儒家经典,从儒、道两家学说的综合中走向抽象的思辨,跳出以往皓首穷经的圈子,作玄远的哲学追求。玄学对魏晋士人玄、远、清、虚的生活情趣有很大影响。魏晋玄学分为(1)正始时期;(2)“竹林七贤”时期;(3)元康时期1.正始时期
早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何宴、王弼。二人大谈玄学,是在魏曹芳正始年间(240—249),故世称之为正始玄学。“贵无论”,建构起一套贵“无”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从本末这一范畴,讨论“自然”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名教”的关系,认为自然为本,名教为末,但名教又是自然的体现,把名教与自然巧妙地统一起来了。2.“竹林七贤”时期
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他们一度十分友善,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以无为本”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3.元康时期玄学
玄学发展到西晋元康时期,建构起了它的最后体系,元康是晋惠帝第3个年号(公元291-299年)。代表人物是郭象。郭象既不“贵无”,也不“崇有”,认为“无’不能生“有”,“有”也不能转化为“无”,提出了一种叫做“自生”(或称“独化”)的理论。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二、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或称“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的话,是对魏晋时期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和审美理想的概括。魏晋时期,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一些士人在行为上表现出特立独行和放荡不羁,形成了一种狂羁怪诞的行为风尚,即所谓魏晋风度。原因是战乱、生命的无常。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音昆,古代称裤子)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世说新语·任诞》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音shàn,今浙江嵊县西南)。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我们只知道,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
终于,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尽头了,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
一天,他就这样信马游缰地来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他知道这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地方。山上还有古城遗迹,东城屯过项羽,西城屯过刘邦,中间相隔二百步,还流淌着一条广武涧。涧水汩汩,城基废弛,天风浩荡,落叶满山,阮籍徘徊良久,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三、道教(教材第72-73、231-235页)1.道教的思想来源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宗旨是力图通过一定的修炼途径而变化人的气质,从而延年益寿、羽化登仙。其思想以先秦道家思想为母体,又吸收谶纬神学、墨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而成,思想来源杂而多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家思想:老子被奉为道教的教主,道家哲学是道教至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道德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天神,即是由“道”衍化而为的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是老子。“道”在道教中已被神化为天上的神。因此,信道也就变成了信神,崇奉老子亦即崇拜天神。
(2)儒家思想:吸收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构成它的宗教道德主体。道教的宗教伦理观以儒家的“三纲五常”的实质内容而展开。
(3)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周易》是道教的基础经典,渗透到道教的各个方面。
(4)墨家思想:墨家的敬事天地鬼神、自食其力、兼爱的思想为道教吸纳。(5)古代宗教思想和巫术:古代的多神信仰、巫术进入道教体系。(6)战国以来的神仙思想、方术、谶纬方术: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
谶: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2.道教的产生和发展(1)西汉初年,方士们开始与黄老之学相结合。(2)西汉中叶后,黄老学者与方仙道的方士结合,开始神化黄帝,宣扬神仙之学。(3)到了东汉,黄老之学演变成为黄老崇拜,成为黄老道,己近于宗教信仰。东汉末年产生了原始道教的两大系统: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太平道的创始人是巨鹿人张角。据说,张角得了《太平经》,“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其创教时间约在公元168-172年间,黄巾起义即以太平道为其组织形式。太平道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道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须缴纳米五斗米而得名。因奉张道陵为天师,所以又称“天师道”。其形成是由于汉末灾害频起和社会压迫的严厉。
东汉末年的原始道教,主要活动于下层劳动人民中间,并与农民起义结合地一块。宗教活动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阴阳五行、符水咒语、鬼神崇拜、巫觋杂语之类。有老子的《道德经》和一些其它的经典,没有形成系统的道教教理,还带有民间宗教的特点。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以符箓为求道、传教的主要方式。
“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划为主的神秘形象,道门中人声称它具备了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等众多功能;
“箓”,作为道教的秘文,原指簿书,是通神的一种符号表征。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表明道士名登道箓,才有学道和施行法术的资格,二是用以奏请和召唤神灵,以对付妖魔邪鬼的威胁。
符和箓的书写方式和基本性质大体相似,后来道门中人将之合为一类而用之,称为“符箓”。
(4)魏晋时,道教有一个大发展。东晋时的葛洪撰写了《抱朴子》内外二篇,整理并阐述了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理论,以及道儒关系、历史经验与治国之道等。
葛洪(284~364或343),字稚川,丹阳人,出身于名门世家,少年时即博览经史百家之书。后南下广东罗浮山炼丹。葛洪是道教金丹派的代表人物。
神仙信仰是道教神学理论的核心,而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则是道门中人毕生奋斗的目标。为了使理想有可行性,必须找到实践的路径。经过长期的摸索,形成了所谓“外丹术”——即金丹术。金丹派或称丹鼎派,它的产生有深远历史根源。汉武帝秉承秦始皇求神仙方术的癖好,促进了汉代社会神仙方术的勃兴。汉末,金丹道派的逐步形成。
“丹”有内外之分:外丹是指由矿物石烧炼合成的一种神秘贵重药物,由于它是由人身以外之物品制作而成,故谓之“外”;“内丹”是指人体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
(5)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剔除旧天师道中发映下层民众愿望的思想,规范组织,增订教仪,创立“北天师道”。庐山道士陆修静创“南天师道”,都与张道陵有继承关系。
(6)隋唐两代是道教的兴盛时期,因为隋唐两代有许多皇帝相信道教。唐代开国皇帝以老子为自已的祖宗,唐代皇帝及亲眷多信道教(武则天信佛教)。这一时期,道教发展进入一个重要阶段。老子崇拜成为道教思想发展的主流;道经大量增加;著名道教学者辈出,他们所提出的一些思想观念在哲学史上也具有一定影响。
(7)宋代道教在真宗和徽宗时最为兴盛,大建宫观。出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多强调气功健身修炼。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各宗派逐渐合流,到元代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中,即“正一道”。同时,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了以道为主,兼容儒释的“全真道”。
(8)从元代开始,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
3.道教的经典、信仰和仪式道教的经典
道教的典籍汇编是《道藏》。南朝宋时,已有道士进行道书汇集。唐玄宗开元年间,辑有《开元道藏》3744卷;宋真宗时编成4359卷的《大宋天宫宝藏》;宋徽宗时的《万寿道藏》为6455卷;明英宗正统年间编有5305卷的《道藏》,后增加《续道藏》180卷,正续《道藏》5485卷。现在所能见到的是明朝的《道藏》。道藏内容庞杂:其中大量的是道教的经、论、戒律、法术、斋醮方面的书;儒家《周易》类的书;子类书;医药类;天文类;占卜类。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价值。道教的信仰和理论“道的信仰:(1)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他们所说的“道”出自老子《道德经》,但在道士眼里,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同时又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宇宙、阴阳、四时、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2)与“道”并提的是“德。”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故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3)“得道成仙”:道教的最终目标。不管是谁,只要认真修道养德,能就返本还原,与道合一,最终成为神仙。成了神仙就能灵魂常在,肉体永生。道教八仙传说: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成仙的途径:丹鼎派、全真派信奉通过内修(吃丹)炼养,即可达到长生久视之目的;符箓派、正一道则认为符箓咒语和气功就可以消灾求福、祛病延年。
道教还有一系列的道功、道术。
道功指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养性、存思、抱朴(过朴素生活)。
道术指修命固本的具体方法,如吐纳、导引、服气(气功术)加上服食神丹、药饵即可。(4)神明信仰道教信奉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一是“玉清元始天尊”即天宝君;二是“上清灵宝天尊”,即太上道君;三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子)。斋醮斋醮道教的祭祷仪式,俗称“道场”。斋的意思是洁净身、口、心,醮是祭祷活动。这一宗教活动对中国民间社会的影响至今还有很大的影响,在某些地方成为最主要的宗教活动。道场在驱邪和为死者送葬时举行。主要程式有: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宣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以祭告神灵,祈福免灾。/programs/vie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别墅家具购买合同范本
- 公司旧车销售合同范例
- 乙方工地材料合同范例
- 养生馆共享店铺合同范例
- 电源防雷插座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电动拉铆枪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led设备购买合同范本
- 制种水稻合同范本
- 公司外聘员工合同范例
- 2023年上海青浦区区管企业统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植物之歌观后感
- 空气能热泵安装示意图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填写全套表格示范填写与说明
- 2020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表
- 昆明天大矿业有限公司寻甸县金源磷矿老厂箐-小凹子矿段(拟设)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心有榜样行有力量 -从冬奥冠军徐梦桃身上感受青春奋斗初中主题班会
- 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 七年级英语下册阅读理解10篇
- 设计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