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法治演进与社会伦理教化【专题引言】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
西方法律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路径,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
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录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近代西方的法治与教化3.近代中国的宪政之路4.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一、礼法之争——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1.夏商西周时期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左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材料二: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习惯法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上》德治思想的渊源法治思想的渊源代表人物1人性2治国3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
儒家法家2.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1人性2治国3孔子
孟子商鞅、韩非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以法为师、以吏为师VS一、礼法之争——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二、礼法融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把工作带进坟墓的秦简主人喜◎《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汉朝沿袭秦律,制《九章律》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思考:汉律承袭秦律,汉律的基本精神与秦律是否一贯?历史镜头:再现案件窥探细节材料一(案情回放)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
或曰“殴父也,当枭首。”
——(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六卷材料二:董仲舒《决狱》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六卷思考: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判案的依据。这表明汉代法律实践有何特点?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引经决狱”。法律儒家化的开始二、礼法融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原心定罪”2.魏晋时期材料:《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1)特点: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2)原因:②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二、礼法融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思考:“准五服以制罪”的量刑原则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魏晋法律实践有何特点?以经注律,目的是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3.唐朝(1)法律:编纂《唐律疏议》①过程:②影响: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③特点:删繁就简;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疏议》二、礼法融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以《唐律疏议》为例,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2)提倡礼治①标志性法典:732年,颁布《大唐开元礼》②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③特点: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之作。(3)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材料一: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中吉礼的内容主要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新唐书·柳公绰传》◎(南北朝)颜之推3.唐朝二、礼法融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法律教化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的法律:《_______》《天圣令》,多以______为蓝本⑴__________逐步控制教育与科举;⑵宋朝以后,_________投身__________,以______教化乡里元朝放弃唐宋法律,实践援引唐律明朝⑴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______》⑵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____”,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__________的体例乡约改为宣讲________________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_________;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________》⑴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________“圣谕十六条”和_______《圣谕广训》⑵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_____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_____合流宋刑统唐律大明律律例合编例大清律令思考:宋朝以后的法律有什么特点?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新体例。程朱理学儒学士人基层教化乡约明太祖朱元璋强制力康熙帝雍正帝法律政府思考:那些力量推动儒学向基层渗透?政府和儒学士人的良性互动二、礼法融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历史镜头:浅显乡约深层内涵
学思之窗
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悲难相恤。——《吕氏乡约》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明太祖“六谕”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思考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也更多强调顺从、安分守己。形式上从民间自发建立到有地方官吏推动设立,具有一定强制性。
说明:乡约已完全有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也是礼法合流的表现。(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1·40)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A.成为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C.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D.出现追星现象小试牛刀教化理念之德性化;教化途径之系统化;教化手段之多样化
概念:中国传统“教化”是国家为整合社会行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法律等途径,对整体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教化、伦理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教化的过程。概念解读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秦朝秦律引经决狱汉朝以经入律魏晋礼法结合唐乡律合流宋
元
明
清法律儒家化礼法之争礼法融合时空坐标构建知识体系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思考:中华法系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特点:1.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2.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属于人治;3.深受宗法观念影响,注重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4.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5.官僚、贵族享有法定特权;6.诸法合体并用,司法隶属于行政,无独立审判权。原因:1.自然经济;2.宗法制度;3.专制统治;4.儒家思想;材料一: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如果政府官员受儒家道德思想熏陶,尊奉儒家思想,就会贤明有德,就奉公守法。然而,当政府以道德的名义滥施暴政,人民很难判定什么是真正道德的。——《潘维:什么是法治?—区分法治与法律,<宪法>与宪政》材料二: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郑永流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积极:1、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了儒家传统道德伦理。2、以礼入法,以仁为本,慎用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消极:
1、礼法结合,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也模糊化,使判案有相当主观性及随意性。2、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意识淡薄。思考:如何看待关于“社会治理”和“国家统治”过程中“礼法结合,儒法并用”这一特点呢?鉴古话今
畅所欲言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那是否还需要“德治”呢?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近代西方的法治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建城BC8世纪BC509年王政时代BC27年共和国395年罗马帝国476年分裂西亡1453年东亡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公元211-217年在位)颁布的旨在统一帝国税制,增加国库收入的一项法令。授与帝国境内除"降敌"(即蛮族移民)外全体自由居民以罗马公民权和一切法定形式的自治,使一切自由民都和罗马公民一样担负遗产税及其他捐税。又称《安东尼律令》。敕令的颁行是罗马国家长期发展和帝国境内无公民权居民争取公民权斗争的结果。特征:法律溯源悠久;体系完善;私法特别发达;重视个人权力;注重法律程序;与时俱进;权力服从于法治;追求正义,自然法精神1.罗马法的基本内涵(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2.罗马法的历史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从人类文明延续视角认识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原则具有永恒价值,罗马法内容不能直接照搬。解读:罗马法的内容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适应的是传统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无论是具体条款还是法律目的,在近代社会都没有照搬的价值。但是罗马法中人人平等、法律之上的自然法精神具备传承的价值。2.自然法是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最高准则,契约法是人为约定的一切人法、事法和物法规则。解读:自然法是法律精神,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契约法是在自然法精神指导下制定的。
3.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是发展继承关系,而非替代关系解读:成文法的大部分内容是习惯法已有的,《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只是把这些内容标准化、公开化,以此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万民法是公民法的发展和补充,丰富了管理的对象,有了万民法以后,公民法依然管理公民,其它人受万民法管理,这体现了罗马法的属人主义原则。易
错
透
析4.希腊司法注重主观陈述(感性),罗马司法注重证据(理性)解读:雅典司法由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组成,两个机构都采取的听取陈述,投票表决的方式审理案件,对客观事实和证据相对不够重视,判决结果更多是大众情绪的左右。罗马帝国由专门的法官受理案件,非常重视证据的作用,这有利于保证判决的相对公正。5.罗马法的发展适应商品经济和帝国扩张,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解读:罗马法由管理公民发展为管理万民,由管理共和国发展为管理帝国,逐步内容增多,也日益繁琐,但是不能说僵化和落后,因为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只能说实用性增强。罗马的五位大法官拥有解释法律和颁布新法的权力,是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只能叫灵活性强,不能叫主观性和随意性强。易
错
透
析(1)陪审制度:仍是当今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2)保护人制度:演变为现代的律师制度。(3)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4)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5)法源于自然: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6)罗马法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如法国《民法典》中有关物权和债权的内容,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7)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知识链接:罗马法遗产在今天的影响视角1以具体案例分析考查罗马法
法律至上、私有制财产不可侵犯、不告不理、同态复仇等体现了罗马法的内容和原则。解答时需一方面要依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另一方面要理解上述原则的基本内涵。[对点1]
(唐山高三模拟)《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于夜间行窃,(就地)被杀,则杀死(他)应认为是合法的。这一规定说明(
)A.《十二铜表法》维护雅典公民利益
B.古罗马帝国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C.同态复仇法在法律中仍有具体体现
D.公民法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对点2](天津南开区三模)《罗马法原论》:“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此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A.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注重用法律维护社会稳定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视角2从历史发展角度命题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是对外侵略扩张、版图扩大的结果。解题时需理清不同阶段,结合具体史实回答。DD1.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2.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真题对接】DA17世纪: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476年1453年中古时期西亡东亡各日耳曼王国:日耳曼法;基督教:教会法。11世纪:欧洲掀起研究罗马法热潮。中古11-13世纪11世纪:诺曼王朝:巡回审判。12世纪:英国:普通法。13世纪法国统一步伐加快13世纪:法国王权加强,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13-19世纪1789年法国大革命18世纪:法国受启蒙思想与大革命影响,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19世纪:拿破仑法典与此前法律,确立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英美法系亦称"普通法系"、"海洋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英国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指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它是西方国家中与英美法系并列的渊源久远和影响较大的法系。(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角度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法律渊源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官地位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受罗马法影响程度只吸收部分以罗马法为基础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启蒙运动人物代表作观点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提出“人非工具”(3)相信主权属于人民,坚持人要自由也要自律提示: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民主和法治等政治自由主义原则和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英、法、美首先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颁布法律来确立政治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如英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1776年颁布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颁布的联邦宪法,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等。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1)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制内阁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2)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3)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1.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2.形成责任制内阁,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2)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3.进行议会改革,使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2)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二、美国1787年宪法1.联邦制度(1)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共和制度(1)权力及职责(2)主要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3.利弊影响(1)积极: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2)弊端: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权力行使者职责权力立法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行政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司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宪法内容(2)历史影响①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②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方式权力职责议会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1)掌握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2)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四、《德意志帝国宪法》1.宪法内容(1)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联邦政体①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②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2.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2)消极影响: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产生方式权力职责皇帝世袭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宰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角度基本特征阐释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⑴法律由议会制定;⑵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⑶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法律注意保护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⑴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⑵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与教化渊源罗马法发展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不成文法时代——习惯法成文法时代——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发达时代法典编纂时代——查士丁尼法典—公民法万民法普通法(英美法系)民法系(大陆法系)对比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的原则课堂小结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核心能力拓展】【解读题干】本题属于论证观点题之自拟观点题;题干包括的信息主要有:(1)作答史实选取范围是世界历史;(2)拟定论题和作答的主题是“制度构想与实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制度构想即关于政治制度顶层设计的思想理论对具体政治制度建立的指导作用,二是政治制度建设对关于政治制度顶层设计的思想理论的具体体现。(3)阐述就是阐释叙述,即论证说明,用所选取的史实来论证拟定的论题,史实论证和论题之间要构成具有严密逻辑的因果关系。【拟定论题】(1)启蒙运动中的制度构想为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2)制度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启蒙思想家的制度构想。(3)社会实践不断推动制度构想的创新发展。
论题:社会实践不断推动制度构想的创新发展。
阐述:(1)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巨大发展,无产阶级遭受到资产阶级的剥削日益沉重,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王国”越来越失望,工人运动随之兴起。(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创立科学革命理论的制度构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3)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揭示了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努力抗争、建立理想社会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人类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总之,社会实践推动了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构想的创新发展。论题: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制度
阐述: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提出的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构想,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民主政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但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理论构想下却有不同的政治实践。如美国独立前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独立后经过探索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法国封建保守势力较强,经过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系列斗争,最终在第三共和国时期建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统一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因而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制度构想为理论上的探讨,要转化为政治实践还需与国情结合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能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古代法律古罗马的法律法律观念法律地位法律结构法律内容法律理念历史影响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法制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民刑不分,以刑为主私法发达保护私有财产礼刑结合(侧重公法)影响了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影响了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追求正义,自然法精神中外关联近代中国的宪政之路1.发展历程清政府: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推行君主立宪;1911年编订《大清民律草案》;区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南京国民政府:1929-30年编订《中华民国民法典》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之后以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为主干的法律体系形成,法律近代化水平提升。2.发展特征:(1)学习西方逐步建立近代化体系;(2)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发展缓慢;(3)立法成果有限,司法水平较低。三、近代中国的宪政之路近代中国的宪政之路时间1901年-1911年内容编练新军、倡导商业、教育改革、改革官制、现代法律等性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影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法律现代化;政权机构现代化;中国军队近代化;新学教育兴隆;民族资产阶级崛起;促进民主革命清末新政以“清末新政”为例——倡导商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章程规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以“清末新政”为例——现代法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13日,清廷下达一道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中国法律现代化由此起步,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不过,基本架构已在晚清新政时期奠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官考试细则》《集会结社律》等等先后出台。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虽因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当代中国的法治与
精神文明建设19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名称:会议成果:临时宪法会议名称:会议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五四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978.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名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会议成果: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现行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1982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名称:会议成果: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82年宪法)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992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1993年宪法修正案1982年宪法1993法治建设要做好服务工作1997中共十五大会议名称:会议成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次完整提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1999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团骑手2024年度市场营销合同3篇
- 2024年外架工程劳务分包标准合同
- 列检中级工练习卷附答案(一)
- 2024年医院手术服务协议样本版A版
- 2024年度服务合同服务质量标准和违约责任2篇
- 2024年度联合推广合同:品牌合作与市场推广活动3篇
- 2024年民间个人借款协议样本3篇
- 2024年度口腔诊所与牙科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合同3篇
- 2024专业知识产权买卖协议范本版A版
- 2024年二手住宅交易合同范本
- 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课堂PPT)
- 美甲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初级含答案
-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
- abap--一个功能非常全面的增强出口查找工具(仅供学习)
- 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1
- 生命密码流年
- 紫色系简洁风送货单表格模板
- 机械加工切削参数汇总
- 食叶草种植项目建议书范文
- 北京三晶传感器说明书
- 施工单位组织机构图(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