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A.碳酸钙、大理石B.水银、硬水C.煤气、氧气D.食盐水、冰水混合物3.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4.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B.鉴别乙醇和水,闻气味C.鉴别CO、CO2用燃着的木条D.鉴别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分别在火焰上灼烧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C.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若仰视读数量取浓盐酸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D.将50mL10%的蔗糖溶液取出一半后,剩余蔗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6.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相关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如乙图所示。将烧杯乙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温馨提示:CuO+H2SO4=CuSO4+H2O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C.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D.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甲图中向两试管中加入的FeSO4溶液和稀硫酸的质量之和7.金被加工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8.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水区分石灰石和生石灰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颜色区别铜片和铝片 D.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9.已知NiFe2O4中Ni为+2价,则Fe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10.下表中所描述的变化与下图相符合的是化学变化Y轴abA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水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氧气质量高锰酸钾水B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氧气质量加催化剂加热C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氢气质量镁铁D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分别与等量的水反应温度二氧化碳生石灰A.A B.B C.C D.D11.现将10克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8克C和4克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2:1 B.3:1 C.4:1 D.5:1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名称a_______,b_______。(2)图F实验操作叫做_________。(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方法_______。(4)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还需在试管口加_______。(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图中选择装置是_____。14.下图所示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后,A、B、C、D、E中均可观察到明显现象。(1)C中能看到的现象为_____。(2)B中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E中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15.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称取___________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________mL。(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3)实验中,为了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4)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5)取上述溶液20g,需加________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1)写出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_____;(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填“a”或“b”)处;(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______;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序号);AA和DBA和ECB和EDA和F(5)如图H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6)I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试计算:(1)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确到0.1%):(2)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18.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4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t/st0t1t2t3t4t5t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4037.53533312929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据报道,今年5月,某货轮在维修期间因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大量二氧化碳从船用灭火装置中泄漏进入船舱,造成人员伤亡。(1)二氧化碳能灭火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写出一点即可)(2)这次意外发生后,抢险人员向船舱喷水,以降低舱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理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A由图可知,甲的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C2、D【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碳酸钙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混合物;B.水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混合物;C.煤气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氧气是单质;D.食盐水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故选D。3、D【详解】A、鲜奶制酸奶,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黄豆酿酱油,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糯米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水果榨果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4、A【详解】A、H2、CO和CH4燃烧,火焰分别呈淡蓝色、蓝色、蓝色,用观察火焰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分别闻两种液体的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乙醇,没有气味的是水,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CO、CO2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气体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而质量减少或消失,而氧化铜灼烧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5、B【详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就呈蓝色,选项A不正确;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蒸馏水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选项B正确;C、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若仰视读数量取浓盐酸会导致,量取的浓盐酸偏多,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选项C不正确;D、溶液是均一的,将50mL10%的蔗糖溶液取出一半后,剩余蔗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6、C【分析】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图甲①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图甲②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当试管①中有剩余锌,试管②中有硫酸铜,混合后,硫酸铜首先与锌反应,置换出铜,硫酸铜与锌反应完后,剩余硫酸铜才与铁反应,置换铜,据此思路进行解答。【详解】A、当试管①中锌过量,试管②中氧化铜过量,两者混合后,若硫酸铜的量只能与部分锌反应,置换出铜,则此时,滤渣中含有过量的氧化铜,试管①置换出的铁,剩余的锌,置换出的铜四种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若滤液呈无色,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硫酸锌,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当试管②中氧化铜过量,试管①中锌过量时,将试管①、试管②混合,锌先与试管②的生成物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完全反应后,试管①中生成物铁与硫酸铜反应,铁也被完全反应后,滤渣含有中铜和氧化铜,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图甲①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该反应溶液质量增加,图甲②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固体溶解,无沉淀、气体生成,因此,反应后溶液质量也增加,混合后,若试管②稀硫酸过量,锌、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也增加,当硫酸铜与锌反应时,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硫酸铜与铁反应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所以,当锌、铁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只与稀硫酸反应时,反应后滤液的质量一定大于甲图中向两试管中加入的FeSO4溶液和稀硫酸的质量之和,当只有锌和硫酸铜反应时,反应后溶液质量也大,锌、铁都与硫酸铜反应时,由于只有一部分硫酸铜与铁反应,最总导致反应后溶液质量仍然大,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该题为滤渣、滤液综合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一定要分析清楚,每一支试管混合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有剩余,混合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那个反应先发生,生成的滤渣和滤液有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等知识点。7、A【详解】金被加工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A。8、B【详解】A.石灰石不溶于水,和水混合无明显现象,生石灰和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C.铜片是紫红色金属,铝是银白色金属,能用颜色区别铜片和铝片,选项正确;D.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有气泡产生,用二氧化锰能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选项正确。故选B。9、C【详解】已知NiFe2O4中Ni元素为+2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2)×4=0,则x=+3价。

故选:C。10、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水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时,水生成的氧气多;B选项,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氧气一样多;C选项描述与图像是相符的,因为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D选项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分别与等量的水反应,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温度高;故答案选择C考点:化学图像题11、D【详解】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2g=5:1。故选D。12、B【详解】A、电解水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选项错误;B、氯酸钾分解还要产生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其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最终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C、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氧气的产量,故选项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酒精灯集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催化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B棉花团BC【详解】(1)根据所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b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2)图F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改变了氯酸钾分解的速率,起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催化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发生装置要选择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B,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固体,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故填:B一团棉花。(5)实验室制取氨气(NH3),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B,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制取并收集NH3,选择的装置是BC;故填:BC。14、液面下降,稀盐酸被压入装置D中白磷在热水中燃烧4P+5O22P2O5石蕊变红CO2+H2O=H2CO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详解】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氧气进入B装置中,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氧气进入装置C中将稀盐酸压入D装置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与水反应产生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最后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1)C中能看到的现象为:液面下降,稀盐酸被压入装置D中;(2)B中的现象是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E中的现象是: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5、7.542.5向左盘添加氯化钠搅拌加热ac40【分析】,。【详解】(1)应称取氯化钠固体,需加水,水的体积为42.5。(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的量不足,则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3)实验中,为了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4)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减少,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正确;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小,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正确;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水的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ac。(5)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取上述溶液20g,需加x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故取上述溶液20g,需加40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点睛】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6、锥形瓶A试管内导管口处未放一团棉花bACBD与O2(或空气)接触O2、水蒸气(或O2、H2O)【解析】(1)仪器①是锥形瓶,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择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试管内导管口处未放一团棉花;故填:锥形瓶;A;;试管内导管口处未放一团棉花;(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氧气应该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处;故填:b;(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故答案为: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