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地理差异_第1页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_第2页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_第3页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出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台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o°c等温线经过地区。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农耕制度:南方以水田为主,并且以水稻,油菜为主,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熟;而北方以旱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大豆,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传统运输方式不同:南方以水运为主,北方已陆运为主传统居民不同: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北方屋顶坡度小,墙体厚。造成这些方面的原因为:地形因素、气候因素、和土壤、积温以及人类的需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的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位于北纬53。31‘;最南境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4°附近。南北相距5500千米。从海陆分布看,我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之间,因而季风气候显著,加以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发达,季风在一年内的交替与进退,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地域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间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带性差异颇为显著。我国大陆东海岸带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影响微弱。我国的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地区。由于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理论昼长、日地距离不同,使理论辐射量也有所不同。各纬度上的太阳高度角与理论昼长的季节变化,使理论辐射量相应地发生季节变化。夏至时,太阳正射北回归线,我国南方北回归线一带太阳高度角大而北方小,但理论昼长却是北方长南方短,结果南方与北方的理论辐射量差别并不太大。冬至时,太阳正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和理论昼长都比夏至小且南方比北方大,结果理论辐射量普遍比夏至少且南北差异大。虽然这都是各纬度大气上界出的理论辐射量的季节变化,但这正是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小,冬季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的重要原因。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北冷南热。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从南海诸岛的25°C以上到黑龙江省北部约-5°C,南北相差达30°C以上。西部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南部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多在0°C以下,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等却多在5C以上。1月是最冷月,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纬度效应明显。黑龙江省最北部,1月气温低于-30°C,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南部则在20C以上,平均每向北跨1个纬度,1月气温降低1.5°C。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7月平均气温20C-28C,南北气温差异不大,东部地区平均跨1个纬度,气温差0.2°C左右。淮河流域以南,基本上在28C-30C之间。全国著名的高温中心,是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我国各地四季分配长短不一,大体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东短夏长。中国地理中水文要素也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v)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我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部地区,其Cv值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再次为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与准葛尔盆地地区。Cv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出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流域。南方夏季风比较稳定的地区Cv值也较小,四川盆地西部Cv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区为0.3-0.4。而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和海南岛西部地区,Cv则比较大,可达0.6。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年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与径流变差系数(C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v大的北方诸河Km也大,Cv值较小的南方诸河,Km值也比较小;集水面积较大的河流,其Km值亦较集水面积较小的河流为小;干流Km值比支流为小。在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下,我国气候从西北向东南由干到湿,自北而南由冷到热,这样的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土壤与风化壳的地球化学过程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逐渐加强。青藏高原及西北高山地区,为第四纪以来的强烈隆起区,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均处于初始阶段。发育了碎屑状风化壳和年幼的高山土壤;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分稀缺,阻滞着地球化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在土壤与风化壳中石灰与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盐类均得以保存,形成含盐风化壳和盐渍干旱土;半干旱地区雨量稍多,土壤风化壳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发育了碳酸盐风化壳和草原钙积干旱土、半干润松软腐殖土,前者如棕钙土、灰钙土,后者如黑钙土、栗钙土等。东部湿润地区雨量丰沛,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地球化学过程大大加强,土壤与风化壳中不仅易溶性盐类多被淋失,就是难于迁移的硅、铝、铁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迁移和聚积,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占统治地位,发育了硅铝风化壳,发育的土壤为湿润硅铝土、铁硅铝土和铁铝土,自北而南,随热量增加,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加强,主要地带性土壤由寒棕壤递变为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水平分布纬度地带性规律,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种情况。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自北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寒温带针叶林,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分布着大面积兴安落叶松林,间或混有樟子松林。温带针叶树-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包括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本带阴湿生境中分布着槭、椴等落叶阔叶杂木林,在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生境分布着蒙古栎林,间或有成片的红松林,但红松多与杂木林混交,特别是在地带北部形成红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着多种栎林。过度性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林,包括泰巴山区和淮阳丘陵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常绿栎林为主,东部含喜湿树种,西部由耐旱树种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