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17年新课标III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0.9%的NaCl滝液为等渗'滚港,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滚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逶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増加,当排出相应量的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2016年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B【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的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反而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2016年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答案】A【解析】血浆港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s吠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s+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oBCD项正确o(2015年新课标I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相互转换,由此可推知输入的液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正确;若该浓度是兔的等渗溶液,则输入溶液后,细胞外液仍保持动态平衡,且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时不会平均分配,B错误;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D错误。(2015年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2浓度【答案】B【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0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0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所以B项正确。(2015年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C【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2017年新课标I卷,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答案】(1)血浆增加降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门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増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⑶内环境是1■本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2015年海南卷,27)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填“会”或“不会”)改变。Na+可与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答案】(1)不会HCO-HPO2-7.35-7.4534内流电位变化【解析】〔1)0.9%的NQ容液是成熟红细胞的等渗瀚礼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d濬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2)N才可与HCO门HPOF-等无机盐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浆閃值的相对稳定。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了.35-7.45o⑶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内流,产生兴奋。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
考纲内容考纲解读1.稳态的生理意义(II)。1.理解内环境的构成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命题预测】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及稳态的生理意义,预测2018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要点讲解】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的物质转化毛细血管壁兰组织液左右锁骨下静脉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兰组织液左右锁骨下静脉毛细淋巴管(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呼吸系统o2Tco2亠消化养料■彳趙不乔罕-忙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o2Tco2亠消化养料■彳趙不乔罕-忙系统囂律外界6、养料、严邮cc>2、废物[\淋巴/;泌尿系统及皮肤co2、[o2、废物II养料细胞组织水肿的成因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I组织水肿f亠组织蛋白增多一组织液渗透压升高⑤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度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与HCO-、HPO2-等离子有关。34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二、内环境的稳态及其意义内环境的稳态7.35〜7.45人体一般7.35〜7.45人体一般37左右90%以上来源于Na+和ci-稳态的调节实例内环境收卜界环境食物(碱性);(PHD缓冲对中沁5盍Hg'内环境收卜界环境食物(碱性);(PHD缓冲对中沁5盍Hg'NaHg,(pH|);r—NaHCO3剧额[乳酸、缓冲对史运动「碳酸的NaHc6.3!(pH|)II乳酸钠+h2co3a:(pHt)!Jg+HzObI呼吸系统呼吸中枢促进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透析】考点1内环境的组成【典型例题】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a图中a〜d中,02浓度最低的是a在正常情况下,组成A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a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答案】C【解析】A.E、C分别表示的结构为毛细血管、毛细潜巴管和组织细胞,不氐心、M分别表示的体液为细胞内液、组织液、潜巴和血浆。所以.总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CQ浓度最高处为血浆,02浓度最低处为细胞内滋,E正确;在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C错误,3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名师点睛】与内环境有关的5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2)血浆蛋白工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3)血液工体液,血浆工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4)体内液体工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5)细胞内的成分工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变式训练】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丁中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甲、乙、丙中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答案】C【解析】分析题團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E正确;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6浓度可能高于甲,C错误;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5等物质,D正确。考点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稳态【典型例题】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CO/NaHCO、NaHPO/NaHPO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2332424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答案】B【解析】血浆中含有的HCO/NaHCO、NaHPO/NaHPO等多对缓冲物质,能够维持血浆的pH的相等稳定,对2332424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度,使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②④正确;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③正确;缓冲对是由内环境中的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⑤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应澄清如下两种误区(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变式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検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萝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O【知识网络】(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体液就是内环境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稳态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不变【答案】B【解析】体液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称,而内环境仅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由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所以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B正确;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同时自身的代谢产物也要分泌到内环境,所以细胞也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有关,C错误;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调节作用下,内环境中各种货化学成分和量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会导致进入血浆的C0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答案】C【解析】病人胰岛E细胞未受损,因此胰岛素含量相对平衡,A错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逶性,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E错误;5%葡萄糖液的淒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因此临床上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酒为患者输液,C正确,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正常情况下,在③中可以检测到淀粉酶若①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D•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②为毛细血管壁,因此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③为组织液,淀粉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①为血浆,蛋白质含量升高,组织液减少,C错误;③⑤分别为组织液和淋巴,其蛋白质含量少,D正确。(重庆市九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有通过特异性免疫才能将入侵人体的抗原消灭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答案】A【解析】神经元在接受神经递质的信号,通过一系列信号转换及兴奋的传递后,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A正确;部分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E错误'呑噬细胞可直接将人侵人体的抗原吞噬分解,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D错i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下列不属于人体实现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NaHCO与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抗体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血浆中K+被大量吸收进入红细胞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答案】D【解析】NaHCOs与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维持内环境一定的pH;抗体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浆中K+被大量吸收进入红细胞,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说明内环境失调。选Do(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组织酒渗透压増大,水由细胞内液渗出到组织液中,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并非内环境,E错误:血浆中pH的调节是室缓冲物质来维持,如HCOy等,C正确;血浆渗逶压的犬小与血浆中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补神经鱼肌肉里枚缩或舒张夕\©剌激一⑥_绻分泌腺—分觀1加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①②③和①④均表示神经调节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答案】C【解析】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如体温升高等)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寒冷环境),A正确;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图中①②③和①④均表示神经调节,B正确;内环境中血糖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而PH调节主要依赖血液中的缓冲物质,C错误;人体内环境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市统测理综生物试题)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离不开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当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人体内检测到病毒说明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某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其生活环境稳态被破坏某生态系统一段时间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说明其稳态被破坏【答案】A【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病毒的侵入可能导致人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也可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所以.人体内检测到病毒,不能说明内环境稳态一定被破坏了,E错误,种群数量在K值波动,说明该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某生态系统一段时间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说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之中,D错误。(山东省潍坊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同学空腹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项目测定值单位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甘油二酯190mg/dL50—200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1)血浆是直接生活的环境,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如要检测血浆pH,其参考范围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维持渗透压的Na+是通过系统进入到内环境的。(4)根据报告单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病,临床上常采用来治疗此病。【答案】(1)血细胞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7.35—7.45HCO-、HPO2-34无机盐、蛋白质消化糖尿注射胰岛素【解析】〔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血浆的成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了.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8厂、HPOf等离子有关。⑶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维持渗透压的N肝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进入到内环境的。〔斗)根据报告单所提供的信息,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判断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临床上常采用注射胰岛素方法来治疗此病o肾小晋腔(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肾小晋腔组织液-血液肾小管上皮细胞戸®IU[I回答问题: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需要和的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答案】(1)高于主动运输载体(蛋白)能量渗透吸水作用原尿中含有葡萄糖,使原尿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尿量增加【解析】(1)肾小管细胞中的葡萄糖出细胞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2)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你浓度梯度运输,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原尿中的。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原尿中含有葡萄糖,使原尿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尿量增加。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A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免疫调节与免疫活性物质有关,E项错误;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肓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肓,C项错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使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D项正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内环境稳态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酸中毒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饮食过咸,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饮食过咸,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C正确;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b、c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c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细胞3的种类最多【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卫是滞巴,b是血浆,是组织滋,A错误;组织滋、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滋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E错误;细胞1是淋巴细胞,C错误;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D正确。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垂体有关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近【答案】C【解析】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活性会下降进而影响代谢,低温不会使酶永久失活,A错误;内环境的温度、血糖调节均与垂体有关,而渗透压的调节与垂体无关,B错误;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正确;血浆中蛋白质是血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D错误。5•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缓冲对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定若某种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则其既影响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又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答案】B【解析】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參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与条件,如温度,釀碱度等,所以说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项正确;人1■本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包括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稳态就会遭到破坏,E项错误,吞噬细胞莽与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的作用,若某种病毒破坏呑噬细胞,则其既影响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乂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C项正确’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项正确。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细胞外液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①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位于组织液中,C错误;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答案】D【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答案】C【解析】肺泡直接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是异常的体酒免疫;人体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使其pH处于735-7.45Z间,不会因为酸性物质进入血浆而发生剧烈变化;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等低级中枢。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等物质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一③一④
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答案】C【解析】分析團示可知:①表示淋巴,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细胞内液,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由细胞外液构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创营销面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关于上学期二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8篇)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金属 到实验室去 探究金属的性质教学设计(新版)鲁教版
-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血管教学设计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 信息技术《插入声音和影片》教学设计 海南海口市秀英区长德中学-陈慧珠
-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
- 气球装饰方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冀教版
- 钢筋优化技术创效手册(2022年)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音乐播放的设计与实现
- 宣传册设计教学课件
- 授权查档的授权委托书
- 【基于Java的水果商城购物系统设计与实现10000字(论文)】
- 置业顾问销售逼单技巧培训
- 医院处方笺模板
-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8100字(论文)】
- XX学校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工作实施方案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课件全套 第1-5章 概述-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案例解析
- 法律尽职调查所需资料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