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业分析经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充分考虑就业_第1页
2022年行业分析经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充分考虑就业_第2页
2022年行业分析经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充分考虑就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充分考虑就业在近日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斯德哥尔摩环境讨论院共同主办的“经济进展与低碳经济--中国和世界”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在对哥本哈根会议和碳减排发表观点的同时,全都确定了中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但处于不同进展水平国家的专家看法各有不同。

德国专家斯蒂芬认为,在德国,由于进展低碳经济而产生的就业机会有100多万个,到2022年还可以翻番,在此次应对金融危机时都有特别好的抗危机性,还可以每年节约1000亿的能源。现在,德国已有许多公司意识到绿色技术的重要性。

瑞典代表说,瑞典在过去的20年,排放降低,就业却增加了。在高碳排放时,虽然GDP进展很快,但那时的就业并不高,高能耗部门并不是高就业的部门,我们75%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只解决了25%的劳动力。中国的难题是要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我们建议,中国可以不追求那么高的GDP目标,削减排放,低排放后就业率会渐渐走高,这在短期内各国会有所不同,但长期的趋势是一样的。中国有后发优势,可以蛙跳式前进,可以比较快地进展成低碳经济,向劳动密集型转型,向服务业转型,从投入推动型转为技术推动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所所长蔡昉提出,实行低碳经济,对于处于进展中的中国来说,可能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尤其是在就业方面,从2022年至2022年,由于减排所造成的就业岗位的损失已达37万,而且主要发生在较贫困的中西部,影响很大。中国的节能减排能否与就业相容?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就业应当是第一位的,假如损害就业,在政治上是得不到认可的。他说,现在几乎全部说低碳经济可以带动就业的都是发达国家,他们在利用绿色技术的同时,起码可以实现替代,可以实现减排和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进展低碳经济是有条件的,中国目前人均GDP是3000美元,处于低级阶段,同时又正处于经济高速进展阶段。中国目前还没有这些技术,减排不会自然而然带来就业岗位。假如要使就业损失最小化,同时又实现减排,进入双重红利俱乐部,需要一种机制,同时转变经济进展模式。

蔡昉说,我们目前实行的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冲击式的,一种是缓进式的。而大部分是冲击式的,就是行政的关停并转,造成了肯定的就业损失,2022年至2022年,在造纸、化工原材料、纺织等行业大约造成17.7万的岗位损失。另一种方式是淘汰落后产业,主要是在能源等部门,损失19.6万就业岗位,到2022年总共损失37万岗位,我们的统计至少有30%没有被统计到,假如加上这30%,应当是48万多的岗位损失。虽然这不是个太大的数字,但它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冲击式的减排直接破坏已形成的生产力量,却并不转变其他企业的行为,因此,应当尽量削减行政行为。他说,过去30年,中国的东部地区完成了初级阶段的进展,而中西部地区还没有完成,这些年,中西部的资本密集程度大大提高。无论二氧化硫还是二氧化碳都处在上升阶段,要实现减排,重点应放在中西部,进展方式应从政府主导、投资主导变为市场主导。此外,他还指出,有些所谓的清洁能源其实并不清洁,比如我们的太阳能板,生产它需要很大的能耗,但它出口到西方后,西方国家用上了清洁能源。

国家发改委资源所所长周大地认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在应对上要有革命性的变化。他说,哥本哈根会议的问题不在进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即使从1990年算起,发达国家,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排放水平也很高,中国的排放即使现在很高,但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人均上看都很低。而中国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并实行了很多措施,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的能效每年提高4.4%,我们每个五年的目标都得到实现,2022—2022年,我们淘汰了267万千瓦的落后发电设备,3年内能效提高了9.5%。我们还提倡公交优先,限制汽车消费,到2022年我们方案新建60兆瓦核电,4000万人使用沼气等。但是,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为此做过什么事,现在提出了碳税的问题,碳税会造成资源的高价格,这对进展中国家不公正,而且仅仅用经济措施会有许多问题产生,它能限制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吗?

国务院进展讨论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提出,应将历史上的排放统计出来,做一个账户,量化成数字,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