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特点_第1页
新闻标题的特点_第2页
新闻标题的特点_第3页
新闻标题的特点_第4页
新闻标题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标题的特点新闻作为报纸的体裁之一,在标题写作上同其他体裁具有共同之点。例如,都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来命题,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能吸引读者等。但是,新闻标题又有其不同的特点:第一,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为内容来命题;第二,一般有主题和辅题,结构比较复杂;第三,新闻标题是一个表达意思的比较完整的句子。为了进一步说明新闻标题的特点,下面对报纸上各类体裁的标题,略作一个简单的比较。2000年3月,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两会期间,西部大开发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首都报纸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报道。请看下列标题。新闻标题:省校双方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引题)首都高校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主题)(《人民日报》2000-03-17)通讯标题:在大漠中创业(《人民日报》2000-03-15)社论: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开发(《人民日报》2000-03-18)杂文:认识“土豆王”(《人民日报》2000-03-15)知识性文章:136“刀郎之乡”麦兰提(《中华工商时报》2000-03-19)新闻标题较为完整地叙述了首都高校与西部省份实行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促进西部大开发的事实、内容具体,叙事呈现出一种动态。标出含有变动的新闻事实,是新闻标题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讯所写的内容是东部地区的人士不怕艰难到宁夏的沙漠地区种植葡萄、发展制酒等实业的事迹。标题虽涉及到文中的某些事实(“大漠”“创业”),但都比较笼统含蓄,并未具体指明在哪个沙漠地区,创什么实业。含蓄的提示,就成为这条通讯标题的特点。社论标题通常是论证一个命题,就这篇社论而言,它论证的命题是:西部大开发是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紧紧抓住。杂文作为评论的一种,也要阐发某个命题。上述杂文要讲的是,开发西部首先要认识西部。因杂文带有某些文艺色彩,不宜把“开发西部首先要认识西部”作为标题,那样太郑重其事,缺乏杂文的味道。本文以一个公司的外号“土豆王”入题.说明只有认识西部的优势(例如土豆资源),才能开发西部。一般来说,杂文很喜欢用议论的由头或话题作为标题,《认识“土豆王”》就是一例。知识性文章与新闻不同,它不是报告正在发生的变动事实,而是介绍已被人类认识的处在静态的事物。《“刀郎之乡”麦盖提》是介绍新疆麦盖提县流传的一种名为“刀郎”的歌舞。标题没有动词,是一种静态的展示。以上各种非新闻标题,可分两类:一是只标出某种论断(如社论),未涉及具体事实,二是虽涉及具体事实,但仅是事实的某个要素,如何地(“麦盖提”)、何物(“刀郎”),有的虽有动作(“在大漠中创业”),但缺少何人(创业的主体),都不能构成对变动事实的完整叙述。在这一点上,同新闻标题有明显的区别。新闻和通讯都是事实的报道,共同性的地方比较多。下面着重将薪闻标题与通讯标题作一对比,具体阐述新闻标题的特点。一、选材:必须标出新闻事实在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题方面,新闻标题必须标出新闻事实,而通讯标题可以标,也可以不标,不作为必备的条件和要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主要是由新闻标题和通讯标题的不同功能决定的。新闻标题要求在读者未读新闻之前,就把主要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即使没有时间或不愿读新闻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知一些简要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标题本身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标出新闻事实是必然的要求。137而通讯标题一般来说没有这个功能,它只要求通过某些提示或暗示吸引读者来阅读通讯全文。通讯往往以细致的描述、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来感染读者。因此要求它的标题不能太实,而要虚一些;不能太露,而要含蓄一些;不能太直,而要曲折一些。不宜把引人人胜的情节在标题中和盘托出,让读者一览无余;不宜把通讯主题的深刻寓意在际题中全部揭示出来,而要用别具一格的标题吸引读者去阅读全文,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为什么不把列出新闻事实作为通讯标题的必要条件呢?具体来说,大致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些通讯是描述和补充新闻事件较为零散的细节、场面,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事实,或者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场合的一种心境,无法用有形的变动事实来表现,所以不必像新闻标题那样作题。例如:2000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通讯《激动的一刻》,记述的是在山海关老龙头万里长城之首的海边,人们迎接新千年的几个镜头。重点写1999年12月31日23时47分到2000年零时刚过那短暂时间里人们的激动心情。所写的几个细节,构不成完整的事实,所以标题突出了“……的一刻”;这同该报作为事件来报道的新闻标题有所不同:《中华燃圣火开启新千年(主题)江泽民发表二OOO年贺词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建行李岚清等和首都各界群众共迎新世纪(副题)》。第二,有些通讯所写的人和事偏重在阐述一种精辟的见解和人生的感悟,缺少某种变动的因素,所以不必像新闻标题那样硬要找出某个新闻事实来#题。例如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迎接新时代,需要鼓励青年刻苦自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访老作家严文井同志》的通讯,<<北京晚报》发表了《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主题)京津自学青年代表明起交流经验(副题)》的新闻。两条标题的主题都是阐述一种哲理,但新闻标题在副题由交代了新闻事实。而通讯标题(副题)只是说明记者访问了严文井,并未交代此相关的新闻事实。以上是写人的一例。下面请看写事的一例:正面防守是关键——写在中日大战之前(《文汇报》2000-10-26)这是记者在足球亚洲杯夺冠战前夕写的一篇通讯。记者通过自己接触到的一系列事实,感悟到中国队要取胜,“正面防守是关键”,标题正是突出了这个见解和分析。若把它写成新闻题,需有“某某发表某种见解”的事实。而本文是记者通过138自己的见闻所发表的感想,尽管这种感想有一定价值,但标成《本报记者某某发表某种见解》,一来记者不是足球界的权威人士,二来所发表的见解也较零碎,而且是综合了别人的意见,如果作成新闻标题未必妥当。第三,有些通讯主要是回顾事物发展的历程或为新闻提示某些背景材料,缺乏现实变动的事实,有时不宜像新闻标题那样作题。例如:新闻标题:阿什哈巴德举行大会(引题)热烈欢迎江泽民主席(主题)通讯标题:“丝路”又开友谊花上述两条均选自2000年7月7日《人民日报》。阿什哈巴德是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该国是我国通向欧洲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结下了传统友谊,如今江主席访问土库曼斯坦,又结下了新的情谊。新闻标题报告的是新闻事实,而通讯标题用《“丝路”又开友谊花》,则形象地展现了这段友谊历程。2000年7月下旬,八国首脑会议在日本冲绳召开。冲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日本的激战地,战后美军基地一直设在那里,尽管当地人民反对,仍不肯撤走,日本如今把八国会议设在那里,有意促动美国正视这一现实。2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峰会在即话冲绳》的通讯,主要就是介绍上述背景材料,无法作成新闻标题那样,直接提供正在变动的事实。第四,有些通讯虽然写的是正在变动的事实,但情节跌宕、曲折动人,为了吸引读者,标题故意设置悬念,不把事件和盘托出,因此也不像新闻那样作题。例如:“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罪恶(《法制日报》2000-10-27)通讯写的是湖北襄樊市公安人员从一版被油污的邮票入手,抓获了抢劫价值29万元邮票的负案犯罪嫌疑人。标题若是直说,就不如含蓄示意更有味。第五,有些通讯常常采用生动的比喻,以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向读者暗示通讯所写的内容。比如以“春天”命题的通讯就有:《中南海的春天》、《冬天里的春天》、《科学的春天》、《小巷深处春意浓>、《春色在这里常驻》等等。其中有139的虽然加上副题,也只是交代写作的对象和范围。这同新闻标题不一样。新闻虽然也可以把“春天”“春色”“春意”入题,但同时必须写出新闻事实。以上列举的五种常见的情况,说明新闻与通讯在是否必须表述新闻事实方面所显示的区别。二、表述方式:要有确定性,显现动态第一,新闻标题所写的事实,必须具备足以把事实表达清楚的必要的新闻要素,具有确定性,能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可能使其作出其他理解。通讯标题虽然也可以涉及某些新闻事实,但不要求具备必要的新闻要素,就是说,有些足以把事实表达清楚的要素可以略去。因此,它对新闻事实的表达一般来说不具有确定性。例如:新闻标题:这位机智人是谁?(主题)八龄童不慎坠楼命如游丝(副题)一路人飞身接住化险为夷(副题)通讯标题:孩子坠楼以后……新闻标题交代了谁做了什么,后来结果如何,包括了何人、为何、何事、如何等必要的要素,足以把事情说清楚,因而具有确定性。而通讯标题只写“孩子坠楼以后……”几个字,而这“以后”究竟是什么情况,例如有没有人去救,坠楼人是否还活着,再有坠楼的原因是什么?一时不慎,还是父母打骂难以承受,还是学习成绩太差无脸见人……由于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素的交代而显得扑朔迷离,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通讯标题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应该补充说明的是,所谓“必要的新闻要素”,并非要求新闻标题把新闻六要素都要写全,否则标题就会显得冗长,且重点也不突出。新闻标题通常是以把事情说清楚、不会产生歧义为条件。再有,所谓新闻标题的确定性,并非指一条标题中的每一行都是确定的,例如上述标题的主题《这位机智人是谁?》是个提问,就不是确定的,只要标题中的某个部分作了清楚明白的交代,就具有了确定性。第二,新闻标题要求对事实的表示呈现一种动态,即向读者报告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有什么进展,客观外界发生着哪些变化。通讯标题对此没有硬性要求,多数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静态。例如:l40通讯标题:一举惊人的何灼强新闻标题:南疆大力士为中华体坛增辉(引题)何灼强连破两项世界纪录(主题)通讯标题用“一举惊人”这个动作来修饰何灼强这个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呈现的是一种静态。新闻标题《何灼强连破两项世界纪录》,告诉读者何灼强的行动及其结果,显现的是一种动态。“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对象)”这种句式,在标题中就显现一种动态。一般的新闻标题就是采用这种写法。“何灼强(行为主体)连破(行为)两项世界纪录(行为客体)”,就是一例。标题中的静态表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的”字结构。样式是:《□□□的口□》。“的”字前面的成分修饰或限制“的”字后面的成分。如《一举惊人的何灼强》、《刘兰祥的“人才花名册”》、《坑人的“冰镇费”》、《追捕罪犯的七昼夜》、《酷暑下的北京城>等,这些“的”字结构都是一个词组或短语,强调的都是被修饰或限制的事物,如“何灼强”、“人才花名册”、“冰镇费”、“七昼夜”、“北京城”等。前面修饰词语中虽含有动作的成分(如“一举惊人”、“坑人”、“追捕罪犯”),但它们不是在叙述行为主人正在进行什么动作,而是对上述事物的修饰和限制,从总体上讲呈现一种静态。试比较《何灼强连破两项世界纪录》与《连破两项世界纪录的何灼强》,前者是“行为主体+动作+行为客体”的动态显示,后者是“修饰词+的+事物(这里是人物)”的静态展示。二是《口□是□□口》的形式,这是叙述某种未发生变动的现状,只有《口X成为XXX》,才是一种动态。三是《口口口 和□□□》的形式,“和”字两端联结的成分,无论是否含有动态,整个语句是讲两个成分的关系,并未展示某种动态。四是《为了□□□》和《从口口到口□》,前者讲行为目的,后者讲发展的过程,都没有讲述“谁做了什么”这种动态。五是《口□□□…… 》,这里有删节号,显然不是完整的句子,如《孩子坠楼之后……》,话未说完,不可能完整叙述正在发生的变动,显然缺少新闻标题所要求的那种动态。141六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所写的标题,因缺乏表示动作的动词,显然也是一种静态。以上列举六种常见的静态展示形式,在通讯标题中是常用的。有时新闻标题也用这种标题,但同时至少必须有一行题是用动态表示方法报告正在发生的变动事实。这里还应说明的是,新闻标题所显现的动态,仅仅是指它所反映的新闻事件所显现的状态,而不包括记者去调查、访问、观测、记录这类具有动态性的活动,如“……访谈”“……巡礼”“记……”等,都不是新闻标题,而是通讯标题。标题这种动与静的差别,主要是由新闻与通讯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决定的。新闻的特点是用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事件传达给读者,所以要求标题具有快捷的动态感。通讯的特点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提供详尽的细节和背景材料,可以从容地向读者报告相关的情况和事实,节奏感不必像新闻那么强,时间充裕的读者可以慢慢来读,所以标题对事物的描述多显现一种静态,而较少用动态来表示。三、时态、语态、标点的特殊要求关于时态问题。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态。新闻中“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的词语,在标题中一般是省略的。这样做,可以使报纸显得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如果一律改用过去时,翻开报纸就会给人一种陈旧之感。如:《某人视察某企业》,一般不写成《某人昨天视察某企业》,这里是用现在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此读者读报已有认同感。少数新闻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标题则一般采用将来时,以“将”字表示。属于今天发生的事,比较复杂,需要加以说明。对于夜间出版的日报来说,《XX代表团今日到达》,《XX会议今日开幕》,都是属于将来时。不标“将”字读者也清楚,知道是印报时尚未发生的,所以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